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摄像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1: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模组 光学 摄像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数码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具有摄像功能的移动手机、数码相机、摄影机等设备都朝着小型化、超薄话、易携带的方向发展,光学镜头作为机器视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其直接影响了成像质量的优劣和摄像设备的外形尺寸。对于车载内监测广角摄像模组应用的产品来说,则更是如此。车载模组需要在保证车规级可靠性的同时,做到产品尺寸的小巧精致,增加产品的安装兼容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尺寸小的摄像模组。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镜头、位于所述镜头一侧红外补光装置,所述红外补光装置包括灯板和安装在所述灯板上对称设置的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相对于所述镜头侧壁向外倾斜的方向发光,并且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的补光角的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小于所述镜头的调焦距离。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的补光角的大小为θ1,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分别与所述镜头中轴的倾斜夹角为θ,满足:θ1 θ θ>所述镜头的视场角。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镜头位于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的补光角之外。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补光灯、第二补光灯与所述镜头在垂直视场角上布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灯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固定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处相对于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的一侧分别设有金属补强板。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灯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固定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处相对于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的一侧分别设有金属补强板。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挡光壳体远离所述镜头的一侧设有挡光凸筋。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挡光壳体和所述支架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挡光壳体表面经哑光处理。
13.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模组,将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固定安装在一块灯板上,设置于镜头的一侧,并且呈一定倾斜角度设置,能够减小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并且第一补光
灯和第二补光灯的补光角的交点距离水平面的距离小于镜头的调焦距离,有利于保证镜头的成像清晰。
14.本实用新型的镜头位于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的补光角之外。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发出的光不会照射到镜头上,避免发生光线干扰,在此情况下可以使镜头和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之间的距离设置尽可能的近,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摄像模组的尺寸。而θ1 θ θ>镜头的视场角,有利于保证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能够为镜头的成像提供补光辅助,确保镜头的成像质量。
15.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模组,第一补光灯、第二补光灯与镜头在垂直视场角上布置。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减小杂散光对于成像的影响。
附图说明
16.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摄像模组的主视图;
17.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模组的立体图;
18.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的结构示图;
19.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的设置角度示图;
20.图5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板结构示图;
21.图6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挡光壳体的结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24.结合图1

图4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镜头1和位于镜头1一侧的红外补光装置2。本实用新型的红外补光装置2包括灯板 21和安装在灯板21上对称设置的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相对于镜头侧壁向外倾斜方向发光,并且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的补光角(发光角度范围)的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小于镜头1的调焦距离。
25.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模组,将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固定安装在一块灯板21上,设置于镜头1的一侧,并且呈一定倾斜角度设置,能够减小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并且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的补光角的交点距离水平面的距离小于镜头1的调焦距离,有利于保证镜头1的成像清晰。
26.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模组,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的补光角的大小为θ1,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分别与镜头中轴的倾斜夹角为θ,满足:θ1 θ θ>镜头1的视场角。结合图4所示,具体来说,补光角即为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能够发出光的角度范围。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镜头1位于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的补光角之外。
27.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发出的光不会照射到镜头1上,
避免发生光线干扰,在此情况下可以使镜头1和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之间的距离设置尽可能的近,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摄像模组的尺寸。而θ1 θ θ>镜头1的视场角,有利于保证第一补光灯 22和第二补光灯23能够为镜头1的成像提供补光辅助,确保镜头1的成像质量。
28.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模组,第一补光灯22、第二补光灯 23与镜头1在垂直视场角上布置。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减小杂散光对于成像的影响。
29.结合图3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灯板21为柔性电路板,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固定在柔性电路板上,柔性电路板上固定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处相对于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的一侧分别设有金属补强板24。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工作产生的热量高效的传导于金属补强板上,有利于散热。
30.结合图2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补光装置2还包括与镜头1 相连接的挡光壳体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挡光壳体3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粘胶或者焊接等方式与镜头1进行固定连接。如图2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挡光壳体3与镜头1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31.参照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挡光壳体3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灯板21、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的支架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支架 31的形状不具有局限性,能够用于安装灯板21、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的结构原则上都可以。
32.本实用新型的挡光壳体3远离镜头的一侧设有挡光凸筋32。挡光凸筋 32的设置可以有效阻断光的反射路径,消除杂散光的影响。
33.在本实用新型中,挡光壳体3和支架31均为金属材料制成。如此设置,第一补光灯22和第二补光灯23工作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金属补强板24传递到支架32再到挡光壳体3上,有利于快速散热。
3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挡光壳体3表面经哑光处理,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光在模组内部的反射,消除杂散光的影响。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