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转向节车加工夹具左右件互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1: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夹具 转向节 互换 结构 加工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节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节车加工夹具左右件互换结构。


背景技术:

2.转向节是汽车制动系统中一个重要部件,转向节结构有左转向节、右转向节之分,两者结构对称。转向节机加工op10车轴承孔及端面(以下简称车加工),后续以该轴承孔为定位孔进行加工。车加工工装使用液压拉杆式压紧工件,该工装定位基准采用“3
‑2‑
1”限位方式来限制六个自由度,“3”处z向限位分别位于转向拉杆处、支架孔处(靠下球头部位)、减震臂处,3点有高度差;“2”处x向限位分别位于下球头部位侧面、减震臂侧面;“1”处y向限位位于下球头顶部端面。采用现有技术方案,左转向节需要3处z向限位,右转向节需要3处z向限位,因3处z向限位有高度差,只可以共用一处限位,左右件切换需要5个支撑点及压紧点(拉杆)。该拉杆需固定在设备拉杆上,如果先将5根拉杆都安装到位,拉杆有可能干涉产品加工,且重新安装后需要调整拉杆角度及压紧点位,比较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转向节车加工夹具左右件互换结构,只需制作3根拉杆就可以解决左右件切换问题,解决了4根以上拉杆需要多开底板避让孔导致接触点与定位点无法安装的问题以及闲置拉杆会干涉产品的问题,整体结构比较简单。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转向节车加工夹具左右件互换结构,包括底板、压紧点拉杆a、压紧点拉杆b和压紧点拉杆c,所述底板上固装有压紧点拉杆b,该压紧点拉杆b具有二个压杆分别用于压紧左转向节和/或右转向节的支架端面,并通过设于压紧点拉杆b前方的支架定位点进行定位;所述压紧点拉杆a和压紧点拉杆c对称分布于压紧点拉杆b的两侧,并可拆卸安装在底板上;压紧点拉杆a、压紧点拉杆c均具有外侧压杆和内侧压杆,所述外侧压杆用于压紧转向节的减震臂,通过设于底板上的减震臂定位点进行定位;内侧压杆用于压紧转向节的转向拉杆,通过设于底板上的转向拉杆定位点进行定位。
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紧点拉杆c位于压紧点拉杆b左侧,压紧点拉杆c的内侧压杆下方设有转向拉杆定位点,在压紧点拉杆b左侧还安装有下球头顶部端面接触点、下球头侧面接触点用于接触固定转向节的下球头;所述压紧点拉杆a位于压紧点拉杆b右侧,压紧点拉杆a的外侧压杆下方设有减震臂定位点,在压紧点拉杆b右侧还安装有减震臂侧面接触点、反向推力板a、反向推力板b,实现左转向节的夹持。
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紧点拉杆a位于压紧点拉杆b左侧,压紧点拉杆a的外侧压杆下方设有减震臂定位点,在压紧点拉杆b左侧还安装有减震臂侧面接触点、反向推力板a、反向推力板b;所述压紧点拉杆c位于压紧点拉杆b右侧,压紧点拉杆c的内侧压杆下
方设有转向拉杆定位点,在压紧点拉杆b右侧还安装有下球头顶部端面接触点、下球头侧面接触点用于接触固定转向节的下球头,实现右转向节的夹持。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紧点拉杆c位于压紧点拉杆b左侧,在压紧点拉杆c的内侧压杆下方设置转向拉杆定位点,在压紧点拉杆c的外侧压杆下方设置减震臂定位点;所述压紧点拉杆a位于压紧点拉杆b右侧,在压紧点拉杆a的内侧压杆下方设置转向拉杆定位点,在压紧点拉杆a的外侧压杆下方设置减震臂定位点;由减震臂侧面接触点、反向推力板a、反向推力板b、下球头顶部端面接触点及下球头侧面接触点组成的两组定位组件分别对称设置于压紧点拉杆b的两侧,实现同时夹持左转向节和右转向节。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车加工工装加工时左右件可以快速更换,工装只需要设计制作压3根拉杆,换件时不会有多余的结构闲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轻。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11.图3为夹持左转向节时的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夹持右转向节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3。
14.图6为左转向节、右转向节共同加持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7为图5的侧视图。
16.附图标记说明:底板1、减震臂定位点2、减震臂侧面接触点3、反向推力板a4、压紧点拉杆a5、反向推力板b6、支架定位点7、压紧点拉杆b8、下球头顶部端面接触点9、下球头侧面接触点10、压紧点拉杆c11、转向拉杆定位点12、外侧压杆13、内侧压杆14。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18.实施例1:如附图1、3所示,一种转向节车加工夹具左右件互换结构,包括底板1、压紧点拉杆a5、压紧点拉杆b8和压紧点拉杆c11,所述底板1上固装有压紧点拉杆b8,该压紧点拉杆b8具有二个压杆分别用于压紧左转向节和/或右转向节的支架端面,并通过设于压紧点拉杆b8前方的支架定位点7进行定位;所述压紧点拉杆a5和压紧点拉杆c11对称分布于压紧点拉杆b8的两侧,并可拆卸安装在底板1上;压紧点拉杆a5、压紧点拉杆c11均具有外侧压杆13和内侧压杆14(如图7所示),所述外侧压杆13用于压紧转向节的减震臂,通过设于底板1上的减震臂定位点2进行定位;内侧压杆14用于压紧转向节的转向拉杆,通过设于底板1上的转向拉杆定位点12进行定位。所述压紧点拉杆c11位于压紧点拉杆b8左侧,压紧点拉杆c11的内侧压杆14下方设有转向拉杆定位点12,在压紧点拉杆b8左侧还安装有下球头顶部端面接触点9、下球头侧面接触点10用于接触固定转向节的下球头;所述压紧点拉杆a5位于压紧点拉杆b8右侧,压紧点拉杆a5的外侧压杆13下方设有减震臂定位点2,在压紧点拉杆b8右侧还安装有减震臂侧面接触点3、反向推力板a4、反向推力板b6,实现左转向节的夹持(如图3所示)。
19.实施例2:如图2、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压紧点拉杆a5位于压紧点
拉杆b8左侧,压紧点拉杆a5的外侧压杆13下方设有减震臂定位点2,在压紧点拉杆b8左侧还安装有减震臂侧面接触点3、反向推力板a4、反向推力板b6;所述压紧点拉杆c11位于压紧点拉杆b8右侧,压紧点拉杆c11的内侧压杆14下方设有转向拉杆定位点12,在压紧点拉杆b8右侧还安装有下球头顶部端面接触点9、下球头侧面接触点10用于接触固定转向节的下球头,实现右转向节的夹持(如图4所示)。
20.实施例3:如图5、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压紧点拉杆c11位于压紧点拉杆b8左侧,在压紧点拉杆c11的内侧压杆14下方设置转向拉杆定位点12,在压紧点拉杆c11的外侧压杆13下方设置减震臂定位点2;所述压紧点拉杆a5位于压紧点拉杆b8右侧,在压紧点拉杆a5的内侧压杆14下方设置转向拉杆定位点12,在压紧点拉杆a5的外侧压杆13下方设置减震臂定位点2;由减震臂侧面接触点3、反向推力板a4、反向推力板b6、下球头顶部端面接触点9及下球头侧面接触点10组成的两组定位组件分别对称设置于压紧点拉杆b8的两侧,实现同时夹持左转向节和右转向节。
21.本实用新型既能单独夹持左转向节或右转向节,又能同时夹持左、右转向节。单独夹持左转向节时,采用图1中的结构,夹持状态如图3所示;单独夹持右转向节时,将减震臂侧面接触点3、反向推力板a4、反向推力板b6、下球头顶部端面接触点9及下球头侧面接触点10分别拆下并安装至与原位置对称处,同时将减震臂定位点2与转向拉杆定位点12两者互换一下位置,使减震臂定位点2与压紧点拉杆a5的外侧压杆13对应,转向拉杆定位点12与压紧点拉杆c11的内侧压杆14对应,如图2所示,夹持状态见图4。需要同时夹持左、右转向节时,采用图5中的结构,压紧点拉杆a5、压紧点拉杆c11的外侧压杆13下方均安装减震臂定位点2,内侧压杆14下方均安装转向拉杆定位点12,夹持状态如图6所示。
22.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