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薄壁件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成型 装置 薄壁 挤压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成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薄壁件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部分把手类工件为薄壁成型冲压件,该产品体积小,结构较复杂,成品精度要求高。加工时需要成型后再进行折弯,若采用普通模具冲压成型,完成折弯工序后,已成型翻边易出现张口现象,成品尺寸不稳定,难以满足图纸要求,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薄壁件成型装置,代替原有普通压型后折弯的方式,该装置配重侧块减小了模具与产品外侧的摩擦力,减轻了划痕同时效率大大提升。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壁件成型装置包括:下模座;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一容纳腔;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容纳腔活动连接的承压机构;所述承压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容纳腔内的两配重侧块,配重侧块侧壁与容纳腔活动连接;以及设置于两配重侧块间,与所述配重侧块活动连接的承压凹模;所述配重侧块底部一端设置圆弧形凸起部,另一端自圆弧形凸起部设有一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圆弧形凸起部与固定板抵接,所述容纳腔底部设有供圆弧形凸起部活动的空腔。
5.优选的,所述承压凹模一侧的固定板上设有定位块。
6.放入工件时,工件一端与定位孔抵接。
7.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下模座间设有垫板,所述圆弧形凸起部与垫板抵接。
8.使用原理及过程:初始位置时,两配重侧块因自重自然贴紧承压凹模;当放入工件后,工件底部与承压凹模贴合,工件两侧将配重侧块向两侧顶开;冲压时,位于承压凹模上方的凸模向下移动,首先通过工件与承压凹模抵接,进行挤压弯折成型,挤压弯折成型过程中带动工件及承压凹模沿配重侧块向下移动,由于配重侧块底部设有圆弧形凸起部及斜面,配重侧块受压将沿底角向内转动,再次与承压凹模贴紧,使工件完成弯折成型的同时,两侧翻边压紧收口。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配重侧块及承压凹模,使工件弯折成型的同时实现两侧翻边的压紧收口,该装置配重侧块减小了模具与产品外侧的摩擦力,减轻了划痕同时效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10.图1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固定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工件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下模座;2、固定板;3、容纳腔;4、配重侧块;5、承压凹模;6、圆弧形凸起部;
7、斜面;8、空腔;9、定位块;10、垫板;11、工件;12、凸模。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壁件成型装置包括:下模座1;固定于所述下模座1 上的固定板2,固定板2上设有一容纳腔3;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3内,与所述容纳腔3活动连接的承压机构;所述承压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容纳腔3内的两配重侧块4,配重侧块4 侧壁与容纳腔3活动连接;以及设置于两配重侧块4间,与所述配重侧块4活动连接的承压凹模5;所述配重侧块4底部一端设置圆弧形凸起部6,另一端自圆弧形凸起部6设有一向上倾斜的斜面7,所述圆弧形凸起部6与固定板2抵接,所述容纳腔3底部设有供圆弧形凸起部6活动的空腔8。所述承压凹模5一侧的固定板2上设有定位块9。所述固定板2与下模座 1间设有垫板10,所述圆弧形凸起部6与垫板10抵接。
17.该实施例中,配重侧块一侧设有支撑平面用于支撑设置于两配重侧块间的承压凹模。初始位置时,两配重侧块因自重自然贴紧承压凹模;放入工件时,工件一端与定位孔抵接;放入工件后,工件底部与承压凹模贴合,工件两侧将配重侧块向两侧顶开;冲压时,位于承压凹模上方的凸模向下移动,首先通过工件与承压凹模抵接,进行挤压弯折成型,挤压弯折成型过程中带动工件及承压凹模沿配重侧块向下移动,由于配重侧块底部设有圆弧形凸起部及斜面,配重侧块受压将沿底角向内转动,再次与承压凹模贴紧,使工件完成弯折成型的同时,两侧翻边压紧收口。
18.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范围。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薄壁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1);固定于所述下模座(1)上的固定板(2),固定板(2)上设有一容纳腔(3);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3)内,与所述容纳腔(3)活动连接的承压机构;所述承压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容纳腔(3)内的两配重侧块(4),配重侧块(4)侧壁与容纳腔(3)活动连接;以及设置于两配重侧块(4)间,与所述配重侧块(4)活动连接的承压凹模(5);所述配重侧块(4)底部一端设置圆弧形凸起部(6),另一端自圆弧形凸起部(6)设有一向上倾斜的斜面(7),所述圆弧形凸起部(6)与固定板(2)抵接,所述容纳腔(3)底部设有供圆弧形凸起部(6)活动的空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凹模(5)一侧的固定板(2)上设有定位块(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与下模座(1)间设有垫板(10),所述圆弧形凸起部(6)与垫板(10)抵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成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薄壁件成型装置。本实用新型代替原有普通压型后折弯的方式,该装置配重侧块减小了模具与产品外侧的摩擦力,减轻了划痕同时效率大大提升。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模座;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一容纳腔;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容纳腔活动连接的承压机构;所述承压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容纳腔内的两配重侧块,配重侧块侧壁与容纳腔活动连接;以及设置于两配重侧块间,与所述配重侧块活动连接的承压凹模;所述配重侧块底部一端设置圆弧形凸起部,另一端自圆弧形凸起部设有一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圆弧形凸起部与固定板抵接,所述容纳腔底部设有供圆弧形凸起部活动的空腔。的空腔。的空腔。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麟 王庆明 张世城 陈黎明 姚程 王峰 史小飞 王在革 孙珂 姚德国 郭鑫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北方滨海机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10/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