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及加弹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化纤 组件 生产 加弹机用升头杆 加弹机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纤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及加弹机。


背景技术:

2.加弹机是我们纺织行业重要的生产设备之一,目前各类型加弹机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其中加弹机的升头杆滑块(其作用在于带动丝线运动到特定位置然后被热箱加热)需要到达特定位置,然后使丝线被烘箱加热,而现有的升头杆组件经常出现丝线不到位而未被有效加热而进入下一步操作,造成生产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较多人员进行时时的巡视检查,处于一个严重需要依赖于操作人员的干预的状态,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需要丰富操作经验的人员,现如今,各大企业面临着人员招聘困难、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困难的情形,加弹机的稳定生产及升头杆滑块位置异常的监测急需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该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能够将丝线准确地带到特定位置进而使丝线被烘箱有效加热,而后再进入下一步工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未到位进而未被有效加热而直接进入下一步工序。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所述升头杆组件包括升头杆轨道、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升头杆轨道上的升头杆支架、支撑于所述升头杆支架上且一端部与所述升头杆支架相转动连接的升头杆、设置在所述升头杆的另一端部且用于带动丝线运动的导丝件、用于驱动所述升头杆支架滑动的驱动机构、用于供所述导丝件运动的弧形导向限位轨道、用于监测所述升头杆的位置的监测机构;所述弧形导向限位轨道的下端部设置在所述升头杆轨道的尾部,所述弧形导向限位轨道自左向右向下延伸且其凹陷部朝向所述升头杆,所述监测机构设置在所述弧形导向限位轨道与所述升头杆轨道之间。
6.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升头杆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升头杆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升头杆沿水平方向延伸;当所述升头杆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升头杆沿上下方向延伸。
7.根据本实用新型,当所述升头杆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升头杆与所述升头杆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当所述升头杆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升头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升头杆轨道的延伸方向相交。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弧形导向限位轨道的上端部位于所述监测机构的左侧。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弧形导向限位轨道的上端部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形状与所述导丝件的外轮廓相适应。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监测机构为光电传感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升头杆组件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监测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信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升头杆组件还包括警报机构,所述警报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升头杆轨道沿水平方向延伸。
14.本发明提供的又一技术方案:一种加弹机,所述加弹机包括升头杆组件,所述升头杆组件为上述所述的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6.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技术中升头杆组件经常出现丝线不到位而未被有效加热的情况,且严重依赖人工干预,进而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该升头杆组件通过升头杆轨道、升头杆支架、升头杆、导丝件、驱动机构、弧形导向限位轨道和监测机构的配合,实现了自动监测并控制升头杆动作并且能够体式并预警是否到达预定位置,提升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对于人工尤其是丰富操作经验的人员的依赖,有利于工业化的生产应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处于初始位置);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处于预定位置);
20.其中,1、升头杆轨道;2、升头杆支架;3、升头杆;4、导丝件;5、弧形导向限位轨道;51、限位部;6、监测机构;7、烘箱。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
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例提供了一种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该升头杆组件包括升头杆轨道1、滑动地设置在升头杆轨道1上的升头杆支架2、支撑于升头杆支架2上且一端部与升头杆支架2相转动连接的升头杆3、设置在升头杆3的另一端部且用于带动丝线运动的导丝件4、用于驱动升头杆支架2滑动的驱动机构(未示出,可以为现有常规地气动驱动,设置方式也未常规方式,只需能够实现带动升头杆支架2往返运动即可)、用于供导丝件4运动的弧形导向限位轨道5、用于监测升头杆3的位置的监测机构6;弧形导向限位轨道5的下端部设置在升头杆轨道1的尾部,弧形导向限位轨道5自左向右向下延伸且其凹陷部朝向升头杆3,监测机构6设置在弧形导向限位轨道5与升头杆轨道1之间。
27.本例中,升头杆3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升头杆3处于第一状态时,升头杆3沿水平方向延伸;当升头杆3处于第二状态时,升头杆3沿上下方向延伸。进一步地,当升头杆3处于第一状态时,升头杆3与升头杆轨道1的延伸方向相同(此时升头杆3处于水平方向);当升头杆3处于第二状态时,升头杆3的延伸方向与升头杆轨道1的延伸方向相交(此时升头杆3上的导丝件已经运动至弧形导向限位轨道5上)。
28.本例中,弧形导向限位轨道5的上端部形成有限位部51,限位部51的形状与导丝件4的外轮廓相适应。
29.本例中,弧形导向限位轨道5的上端部位于监测机构6的左侧,监测机构6为光电传感器。
30.具体地,升头杆组件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监测机构6、驱动机构通信连接。进一步地,升头杆组件还包括警报机构,警报机构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31.本例中,当升头杆3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在升头杆轨道1上滑动,从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一直运动至升头杆轨道1的尾部,然后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导丝件4沿着弧形导向限位轨道5由下而上运动,最终运动至弧形导向限位轨道5的限位部51位置(如图2所示),而在此过程中,升头杆3由最开始不被光电传感器检测到(不发出报警),至能够被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发出报警),再至到限位部51位置后又不被检测到(不发出报警);当出现升头杆3运动不到位,例如下滑移了一部分,也即导丝件4到位了又脱离了限位部51或者直接运动不到限位部51,升头杆3能够遮挡光电传感器,则光电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升头杆3,就会一直提示不到位,提示操作人员检查,实现了自动预警,避免人工巡检不到位而出现质量事故。同时
当导丝件4运动到预定位置后,导丝件4携带的丝线则可以被烘箱7有效的加热,进而进入下一步操作。
32.本例中,升头杆轨道1沿水平方向延伸。
3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加弹机,加弹机包括升头杆组件,升头杆组件为上述的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
34.综上,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技术中升头杆组件经常出现丝线不到位而未被有效加热的情况,且严重依赖人工干预,进而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该升头杆组件通过升头杆轨道1、升头杆支架2、升头杆3、导丝件4、驱动机构、弧形导向限位轨道5和监测机构6的配合,实现了自动监测并控制升头杆3动作并且能够体式并预警是否到达预定位置,提升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对于人工尤其是丰富操作经验的人员的依赖,有利于工业化的生产应用。
3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