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5 23: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纺丝 装置 纺织机械 离心 输入


1.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纺丝装置,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丝状纤维的成型方法,主要包括熔融纺丝、干法纺丝、湿法纺丝、静电纺丝、喷吹纺丝、离心纺丝等。其中,离心纺丝是指聚合物熔体或溶液借助高速旋转的装置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剪切力由细孔甩出而成纤维的方法,相比较传统的静电纺丝法,离心纺丝具备更高的生产效率。
3.授权公告号为cn205617001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10月5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离心纺丝装置,其包括电机、纺丝头和收集棒,纺丝头安装在电机的转轴顶部并由电机带动转动,纺丝头内具有容纳纺丝液的空腔,纺丝头顶部设有注液口,纺丝头侧壁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喷丝孔,收集棒围绕纺丝头一圈设置,应用时,纺丝头由电机带动转动,纺丝液从纺丝头的喷丝孔中喷出,在喷丝孔与收集棒之间运动得到拉伸,同时溶剂挥发,形成纤维,通过收集棒接收得到纤维膜。虽然该设计能够实现基本的离心纺丝以得到纤维,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该设计每次只能产生单根纤维,不仅产量较低,而且创新性较弱,只能制取单一结构的纤维,难以满足现有需求,如靠背式纤维(两根不同的纤维背靠背的紧贴在一起)的制取。
4.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制取靠背式纤维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制取靠背式纤维的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包括罐本体、左喷嘴与右喷嘴,所述罐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同轴的罐柱腔,罐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罐柱腔相通的进液孔,且罐柱腔与左喷嘴、右喷嘴的内腔都相连通;所述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还包括后藕节软管与前藕节软管,所述后藕节软管的顶端与后外输入管相连通,后藕节软管的底端与后内输入管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前藕节软管的顶端与前外输入管相连通,前藕节软管的底端与前内输入管的顶端相连通;所述进液孔包括进液前孔与进液后孔,所述罐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以将罐柱腔分隔为罐柱前腔、罐柱后腔,罐柱前腔、罐柱后腔的一端均与左喷嘴的内腔相连通,罐柱前腔、罐柱后腔的另一端均与左喷嘴的内腔相连通,罐柱前腔的中部经进液前孔与前内输入管的底端相连通,罐柱后腔的中部经进液后孔与后内输入管的底端相连通。
7.所述前内输入管的中轴线与罐本体的中轴线之间夹成的前夹角为锐角,所述后内输入管的中轴线与罐本体的中轴线之间夹成的后夹角为锐角。
8.所述罐柱腔内卡塞有一个分隔板,该分隔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左角板、中平板、右角板,所述中平板位于罐柱腔的内部,罐柱腔被中平板分隔为罐柱前腔、罐柱后腔,中平板的正面与罐柱前腔相接触,中平板的背面与罐柱后腔相接触,中平板的顶部、底部与罐柱腔的腔壁的顶部、底部对应接触;所述左喷嘴、右喷嘴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后锥嘴、中柱嘴、前柱嘴,所述后锥嘴的一端与罐本体的端部相连接,后锥嘴的另一端经中柱嘴与前柱嘴相连接,所述左喷嘴、右喷嘴的内部均开设有依次相通的后嘴腔、中嘴腔、前嘴腔;所述左角板、右角板均位于罐柱腔的外部,且对应的位于左喷嘴、右喷嘴的内部;所述左角板、右角板的大直径端分别与中平板的端部相连接,左角板、右角板的小直径端均向外延伸至后嘴腔内,且左角板、右角板的小直径端的端部近后嘴腔、中嘴腔的交接处设置。
9.所述后嘴腔包括后嘴柱腔与后嘴锥腔,所述后嘴柱腔套设在罐本体的端部的外侧围上,所述后嘴锥腔罩在对应的左角板或右角板的外部;所述后嘴锥腔的大直径端与后嘴柱腔相连通,后嘴锥腔的小直径端与中嘴腔平齐连通,且中嘴腔的直径大于左角板、右角板的厚度。
10.所述中嘴腔包括中嘴后腔与中嘴前腔,所述中嘴后腔为圆柱型结构,所述中嘴前腔为锥台型结构,所述中嘴后腔的一端与后嘴锥腔的小直径端相连接,中嘴后腔的另一端与中嘴前腔的大直径端相连接,中嘴前腔的小直径端与前嘴腔相连通;所述中嘴后腔上与后嘴锥腔相连接的一端位于后锥嘴内,所述前嘴腔上与中嘴前腔相连接的一端位于中柱嘴内。
11.所述后藕节软管与前藕节软管的结构一致,均包括顶节管、中节管与底节管,所述顶节管的顶端与后外输入管或前外输入管相连通,顶节管的底端经中节管与底节管的顶端相连通,底节管的底端与前内输入管或后内输入管的顶端相连通;所述中节管、底节管的制作材料都为弹性材料,中节管、底节管均为变径结构,中节管两端交接处的直径为其直径最窄处,底节管两端交接处的直径为其直径最窄处。
12.所述中节管的长度大于底节管的长度。
13.所述顶节管的顶面与其底面之间夹成的顶节夹角为锐角;所述顶节管、中节管、底节管中,两两之间的交接处都外套设有加强筋。
14.所述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还包括椭圆形的顶遮盖网,该顶遮盖网包括多根上斜丝与多根下斜丝,上斜丝、下斜丝纵横交错以构成斜网孔,顶遮盖网内近其两端的部位分别与前外输入管、后外输入管的侧围固定连接,前外输入管的侧部与前外接口相连接,后外输入管的侧部与后外接口相连接,且前外接口与后外接口正对设置。
15.所述顶遮盖网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连接的上压块与下顶块,上压块、下顶块之间夹有顶遮盖网的中部,上压块的顶部与驱动杆的底端相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一种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中,主要包括后藕节软管、前藕节软管、罐本体、左喷嘴、右喷嘴,其中,罐本体的两端分别与左、右喷嘴相连接,罐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分
隔板以将罐柱腔分隔为罐柱前腔、罐柱后腔,罐柱前、后腔的一端均与左喷嘴相连通,罐柱前、后腔的另一端均与左喷嘴相连通,同时,罐柱前腔的中部依次经进液前孔、前内输入管、前藕节软管后与前外输入管相连通,罐柱后腔的中部依次经进液后孔、后内输入管、后藕节软管后与后外输入管相连通,应用时,伴随罐本体的转动,前藕节软管、后藕节软管向罐柱前腔、罐柱后腔中分别输送不同的溶液(或熔融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两种不同的溶液从对应的某一个喷嘴内结合成同一根纤维的形式被甩出,如左喷嘴或右喷嘴,此时,喷出的纤维就包括三层结构,即两种溶液各自的单独部位,以及两者在中间接触部位时的接触体,从而得到靠背式纤维,此外,前藕节软管、后藕节软管的软管结构,既能利于原料溶液的输送,又不影响罐本体的转动,运行流畅,配合度较高。因此,本发明不仅能制取靠背式纤维,而且零部件之间的协作性较强。
17.2、本发明一种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中,罐柱腔内卡塞有一个分隔板,该分隔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左角板、中平板、右角板,其中,中平板位于罐柱腔的内部,罐柱腔被中平板分隔为罐柱前腔、罐柱后腔,分隔板两端的左角板、右角板分别对应的延伸至左喷嘴、右喷嘴的内部,左角板、右角板的小直径端均向外延伸至后嘴腔内,左、右角板的小直径端的端部近后嘴腔、中嘴腔的交接处设置,该设计在应用时,同时存在两种运行过程,第一个是外来的驱动力量对罐本体进行驱动,以使罐本体持续转动,第二个是在转动的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待处理的纺丝溶液(或熔融体)分别流入罐柱前腔、罐柱后腔中,被隔开盛放,并各自沿着分隔板流动,直至在中嘴腔内开始相互接触,相互接触时整个制取罐的状态为转动状态,制取罐中的纺丝溶液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因而,两种纺丝溶液只会在中间的接触面发生很少的相互融合以得到接触体,剩下的部位则依然泾渭分明,因而最终经前嘴腔甩出的纤维,从外观上看依然是两种成分,呈背靠背的结合状态,十分方便快捷,同时,两个喷嘴一同制作纤维,效率较高。因此,本发明不仅能够制取靠背式纤维,而且工作效率较高。
18.3、本发明一种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中,后嘴腔包括后嘴柱腔与后嘴锥腔,其中,后嘴柱腔套设在罐本体的端部的外侧围上,后嘴锥腔罩在对应的左角板或右角板的外部,后嘴锥腔的大直径端与后嘴柱腔相连通,后嘴锥腔的小直径端与中嘴腔平齐连通,中嘴腔的直径大于左、右角板的厚度,应用时,后嘴锥腔能在分隔两种纺丝溶液的基础上,对其受到的离心力起增强作用,提高流速,尽量缩短两种溶液相互融合的时间,确保最终制取出来的是靠背式纤维。因此,本发明能够增强离心效果,利于提升靠背式纤维的质量。
19.4、本发明一种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中,后藕节软管与前藕节软管均包括顶节管、中节管与底节管,其中,中节管、底节管的制作材料都为弹性材料,中节管、底节管均为变径结构,中节管两端交接处的直径为其直径最窄处,底节管两端交接处的直径为其直径最窄处,应用时,随着罐本体的转动,罐本体上连接的中节管、底节管也会一并转动,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该离心力会作用于中节管、底节管内在正在输入的溶液,使溶液向外甩出,改变溶液占据的空间大小,而弹性材料则能适应这种体积的变化,应变性较强,不影响溶液的输送,此外,中节管、底节管的变径结构还能利用离心力对溶液的影响,使其对溶液产生额外的挤压作用,增加溶液的输入效率,而不是仅仅依赖溶液的重力作用,进而确保罐本体内溶液的充沛,利于纺丝的流畅进行。因此,本发明不仅应变性较强,而且输入效率较好。
20.5、本发明一种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中,还包括椭圆形的顶遮盖网,该顶遮盖网内的上斜丝、下斜丝纵横交错以构成斜网孔,顶遮盖网内近其两端的部位分别与前外输入
管、后外输入管的侧围固定连接,前外输入管的侧部与前外接口相连接,后外输入管的侧部与后外接口相连接,该设计不仅利于在顶遮盖网上设置容纳溶液的物件,以便于向前外输入管、后外输入管内输入溶液,使得输入、生丝互不妨碍,而且,能用顶遮盖网对下方的生丝环境进行保护,避免意外的发生,还能即时观测到生丝过程,此外,当还增设有上压块、下顶块、驱动杆时,就能将驱动力量设置在罐本体的上方,避免驱动力量对生丝过程的干扰,如气场,从而提高生丝的质量。因此,本发明不仅输入、生丝互不妨碍,而且能通过改善外部环境来提高生丝的质量。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的中节管、底节管的剖视图。
23.图3是图1中顶遮盖网的俯视图。
24.图4是本发明中后内输入管、前内输入管与罐本体连接时的俯视图。
25.图5是本发明中罐本体的爆炸视图。
26.图6是本发明中罐本体在竖向的剖视图。
27.图7是图6中右喷嘴、出丝针管、针管固定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28.图8是本发明中罐本体左半部分被剖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图8中出丝针管、针管固定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30.图10是本发明中出丝针管被剖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1是本发明中针管固定件被剖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中:左喷嘴1、右喷嘴2、后锥嘴21、中柱嘴22、前柱嘴23、后嘴腔24、后嘴柱腔241、后嘴锥腔242、中嘴腔25、中嘴后腔251、中嘴前腔252、前嘴腔26、罐本体3、分隔板30、左角板301、中平板302、右角板303、板台阶部304、罐柱腔31、罐柱前腔311、罐柱后腔312、进液孔32、进液前孔321、进液后孔322、出丝针管4、针管座段41、针管腰段42、针管头段43、针管尖段44、针管座腔45、针管腰腔46、针管头腔47、针管锥台头腔471、针管圆柱头腔472、针管尖腔48、延长针管49、延长针腔491、针管固定件5、针固后腔51、针固隔腔511、隔腔空隙512、针固前腔52、针固外开口53、针固封闭板54、针固封闭开口541、后藕节软管6、前藕节软管60、顶节管61、顶节夹角611、中节管62、底节管63、后内输入管64、后夹角641、前内输入管65、前夹角651、加强筋66、后外输入管7、前外输入管70、前外接口71、后外接口72、顶遮盖网8、上斜丝81、下斜丝82、斜网孔83、上压块84、下顶块85、驱动杆86。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4.参见图1—图11,一种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包括罐本体3、左喷嘴1与右喷嘴2,所述罐本体3的内部开设有同轴的罐柱腔31,罐本体3的顶部开设有与罐柱腔31相通的进液孔32,且罐柱腔31与左喷嘴1、右喷嘴2的内腔都相连通;所述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还包括后藕节软管6与前藕节软管60,所述后藕节软管6的顶端与后外输入管7相连通,后藕节软管6的底端与后内输入管64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前藕节软管60的顶端与前外输入管70相连通,前藕节软管60的底端与前内输入管65的顶端
相连通;所述进液孔32包括进液前孔321与进液后孔322,所述罐本体3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30以将罐柱腔31分隔为罐柱前腔311、罐柱后腔312,罐柱前腔311、罐柱后腔312的一端均与左喷嘴1的内腔相连通,罐柱前腔311、罐柱后腔312的另一端均与左喷嘴1的内腔相连通,罐柱前腔311的中部经进液前孔321与前内输入管65的底端相连通,罐柱后腔312的中部经进液后孔322与后内输入管64的底端相连通。
35.所述前内输入管65的中轴线与罐本体3的中轴线之间夹成的前夹角651为锐角,所述后内输入管64的中轴线与罐本体3的中轴线之间夹成的后夹角641为锐角。
36.所述罐柱腔31内卡塞有一个分隔板30,该分隔板30包括依次连接的左角板301、中平板302、右角板303,所述中平板302位于罐柱腔31的内部,罐柱腔31被中平板302分隔为罐柱前腔311、罐柱后腔312,中平板302的正面与罐柱前腔311相接触,中平板302的背面与罐柱后腔312相接触,中平板302的顶部、底部与罐柱腔31的腔壁的顶部、底部对应接触;所述左喷嘴1、右喷嘴2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后锥嘴21、中柱嘴22、前柱嘴23,所述后锥嘴21的一端与罐本体3的端部相连接,后锥嘴21的另一端经中柱嘴22与前柱嘴23相连接,所述左喷嘴1、右喷嘴2的内部均开设有依次相通的后嘴腔24、中嘴腔25、前嘴腔26;所述左角板301、右角板303均位于罐柱腔31的外部,且对应的位于左喷嘴1、右喷嘴2的内部;所述左角板301、右角板303的大直径端分别与中平板302的端部相连接,左角板301、右角板303的小直径端均向外延伸至后嘴腔24内,且左角板301、右角板303的小直径端的端部近后嘴腔24、中嘴腔25的交接处设置。
37.所述后嘴腔24包括后嘴柱腔241与后嘴锥腔242,所述后嘴柱腔241套设在罐本体3的端部的外侧围上,所述后嘴锥腔242罩在对应的左角板301或右角板303的外部;所述后嘴锥腔242的大直径端与后嘴柱腔241相连通,后嘴锥腔242的小直径端与中嘴腔25平齐连通,且中嘴腔25的直径大于左角板301、右角板303的厚度。
38.所述中嘴腔25包括中嘴后腔251与中嘴前腔252,所述中嘴后腔251为圆柱型结构,所述中嘴前腔252为锥台型结构,所述中嘴后腔251的一端与后嘴锥腔242的小直径端相连接,中嘴后腔251的另一端与中嘴前腔252的大直径端相连接,中嘴前腔252的小直径端与前嘴腔26相连通;所述中嘴后腔251上与后嘴锥腔242相连接的一端位于后锥嘴21内,所述前嘴腔26上与中嘴前腔252相连接的一端位于中柱嘴22内。
39.所述后藕节软管6与前藕节软管60的结构一致,均包括顶节管61、中节管62与底节管63,所述顶节管61的顶端与后外输入管7或前外输入管70相连通,顶节管61的底端经中节管62与底节管63的顶端相连通,底节管63的底端与前内输入管65或后内输入管64的顶端相连通;所述中节管62、底节管63的制作材料都为弹性材料,中节管62、底节管63均为变径结构,中节管62两端交接处的直径为其直径最窄处,底节管63两端交接处的直径为其直径最窄处。
40.所述中节管62的长度大于底节管63的长度。
41.所述顶节管61的顶面与其底面之间夹成的顶节夹角611为锐角;所述顶节管61、中节管62、底节管63中,两两之间的交接处都外套设有加强筋66。
42.所述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还包括椭圆形的顶遮盖网8,该顶遮盖网8包括多根上
斜丝81与多根下斜丝82,上斜丝81、下斜丝82纵横交错以构成斜网孔83,顶遮盖网8内近其两端的部位分别与前外输入管70、后外输入管7的侧围固定连接,前外输入管70的侧部与前外接口71相连接,后外输入管7的侧部与后外接口72相连接,且前外接口71与后外接口72正对设置。
43.所述顶遮盖网8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连接的上压块84与下顶块85,上压块84、下顶块85之间夹有顶遮盖网8的中部,上压块84的顶部与驱动杆86的底端相连接。
44.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本发明中的前内输入管65、后内输入管64的中轴线与罐本体3的中轴线之间分别夹成的前夹角654、后夹角641都为锐角,该设计使得前内输入管65、后内输入管64都为一种倾斜的向外延伸的结构,更利于发挥后藕节软管6、前藕节软管60对溶液的体积应变能力,增强离心作用的效果。
45.本发明优选左角板301、右角板303的小直径端的端部与后嘴腔24、中嘴腔25的交接处相接触。进一步优选左角板301、右角板303的大直径端的直径都小于中平板302的端部的直径,所述左角板301、右角板303的大直径端都与中平板302的端部夹成为板台阶部304。
46.实施例1:参见图1—图11,一种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包括后藕节软管6、前藕节软管60、罐本体3、左喷嘴1与右喷嘴2,所述罐本体3的内部开设有同轴的罐柱腔31,罐本体3的顶部开设有与罐柱腔31相通的进液孔32,所述后藕节软管6的顶端与后外输入管7相连通,后藕节软管6的底端与后内输入管64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前藕节软管60的顶端与前外输入管70相连通,前藕节软管60的底端与前内输入管65的顶端相连通;所述进液孔32包括进液前孔321与进液后孔322,所述罐本体3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30以将罐柱腔31分隔为罐柱前腔311、罐柱后腔312,罐柱前腔311、罐柱后腔312的一端均与左喷嘴1的内腔相连通,罐柱前腔311、罐柱后腔312的另一端均与左喷嘴1的内腔相连通,罐柱前腔311的中部经进液前孔321与前内输入管65的底端相通,罐柱后腔312的中部经进液后孔322与后内输入管64的底端相连通。
47.实施例2: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后藕节软管6与前藕节软管60的结构一致,均包括顶节管61、中节管62与底节管63,所述顶节管61的顶端与后外输入管7或前外输入管70相连通,顶节管61的底端经中节管62与底节管63的顶端相连通,底节管63的底端与前内输入管65或后内输入管64的顶端相连通;所述中节管62、底节管63的制作材料都为弹性材料,中节管62、底节管63均为变径结构,中节管62两端交接处的直径为其直径最窄处,底节管63两端交接处的直径为其直径最窄处。优选中节管62的长度大于底节管63的长度。
48.实施例3:基本内容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双液输入转动纺丝装置还包括椭圆形的顶遮盖网8,该顶遮盖网8包括多根上斜丝81与多根下斜丝82,上斜丝81、下斜丝82纵横交错以构成斜网孔83,顶遮盖网8内近其两端的部位分别与前外输入管70、后外输入管7的侧围固定连接,前外输入管70的侧部与前外接口71相连接,后外输入管7的侧部与后外接口72相连接,且前外接口71与后外接口72正
对设置。所述顶遮盖网8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连接的上压块84与下顶块85,上压块84、下顶块85之间夹有顶遮盖网8的中部,上压块84的顶部与驱动杆86的底端相连接。
49.实施例4: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罐柱腔31内卡塞有一个分隔板30,该分隔板30包括依次连接的左角板301、中平板302、右角板303,所述中平板302位于罐柱腔31的内部,罐柱腔31被中平板302分隔为罐柱前腔311、罐柱后腔312,中平板302的正面与罐柱前腔311相接触,中平板302的背面与罐柱后腔312相接触,中平板302的顶部、底部与罐柱腔31的腔壁的顶部、底部对应接触;所述左喷嘴1、右喷嘴2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后锥嘴21、中柱嘴22、前柱嘴23,所述后锥嘴21的一端与罐本体3的端部相连接,后锥嘴21的另一端经中柱嘴22与前柱嘴23相连接,所述左喷嘴1、右喷嘴2的内部均开设有依次相通的后嘴腔24、中嘴腔25、前嘴腔26;所述左角板301、右角板303均位于罐柱腔31的外部,且对应的位于左喷嘴1、右喷嘴2的内部;所述左角板301、右角板303的大直径端分别与中平板302的端部相连接,左角板301、右角板303的小直径端均向外延伸至后嘴腔24内,且左角板301、右角板303的小直径端的端部近后嘴腔24、中嘴腔25的交接处设置。
50.实施例5:基本内容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还包括两个出丝针管4,单个出丝针管4与左喷嘴1或右喷嘴2相对应;所述出丝针管4包括依次连接的针管座段41、针管腰段42、针管头段43与针管尖段44,所述针管座段41、针管腰段42、针管头段43、针管尖段44的内部对应的开设有依次相连通的针管座腔45、针管腰腔46、针管头腔47、针管尖腔48;所述针管座腔45、针管腰腔46均套接在前柱嘴23的外侧围上,所述针管头段43、针管尖段44均朝远离前柱嘴23的方向延伸。所述针管头腔47包括针管锥台头腔471与针管圆柱头腔472,所述针管锥台头腔471的大直径端与前嘴腔26相连通,针管锥台头腔471的大直径端的直径大于前嘴腔26的直径,针管锥台头腔471的小直径端与针管圆柱头腔472的一端相通,针管圆柱头腔472的另一端与针管尖腔48相连通,且针管圆柱头腔472、针管尖腔48的直径一致。所述针管尖段44的一端与针管头段43相连接,针管尖段44的另一端与延长针管49的一端相连接,延长针管49的另一端朝远离针管尖段44的方向延伸;所述延长针管49的内部开设有与针管尖腔48相通的延长针腔491,该延长针腔491的直径小于针管尖腔48的直径,且延长针管49的直径小于针管尖段44的直径。
51.实施例6:基本内容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还包括两个针管固定件5,单个针管固定件5与单个出丝针管4相对应;所述针管固定件5的内部开设有针固后腔51与针固前腔52,针管固定件5的两端分别为针固外开口53与针固封闭板54,针固封闭板54的中部开设有针固封闭开口541,所述针固后腔51上远离针固封闭板54的部位套接在中柱嘴22的外侧围上,针固后腔51上位于中柱嘴22、针固封闭板54之间的部位为针固隔腔511,该针固隔腔511的内部设置有前柱嘴23、针管座段41、针管腰段42、针管头段43;所述针固后腔51的前端与针固前腔52的一端相通,针固前腔52的另一端与针固封闭开口541相通,且针管尖段44依次穿经针固前腔52、针固封闭开口541后朝远离针固封闭板54的方向延伸。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