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孔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钠离子电池与流程

2021-08-20 20: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离子 电池 多孔 碳纤维 制备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孔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碳纤维含有至少一条一维孔道,所述一维孔道位于碳纤维内部,且所述一维孔道呈线型;所述多孔碳纤维的层间距为0.35-0.4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碳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孔道的孔径为10-50nm;

所述多孔碳纤维的纤维直径为200-500nm;

所述多孔碳纤维掺杂有杂原子;

所述杂原子包括n,f,s中的至少一种。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碳纤维的应用。

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碳纤维的负极。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的钠离子电池。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聚合物和线状牺牲模板溶解于有机溶剂,搅拌得到第一溶液,对混合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内部嵌入有线状牺牲模板的碳纤维;

对线状牺牲模板进行刻蚀,将刻蚀后的碳纤维进行碳化,得到所述多孔碳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牺牲模板包括碲纳米线、金纳米线和银纳米线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聚合物包括聚氧化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氟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线状牺牲模板和聚合物质量比为1:1~1:2;

所述有机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25%,搅拌时间为8-15h;

所述静电纺丝的条件包括:纺丝温度25℃-45℃,喷速为0.05-0.2ml/min,电压为15-30kv,正负极间距为15-30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线状牺牲模板进行刻蚀具体包括:

在稀硝酸或双氧水中,对线状牺牲模板刻蚀2-10h,用溶剂进行清洗,50℃-80℃真空干燥10-20h,以得到刻蚀后的碳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刻蚀后的碳纤维进行碳化具体包括:

将刻蚀后的碳纤维放进管式炉中,以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20-200℃,空气环境下煅烧1-4h后,冷却至室温;

再以2-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1000℃氩气气氛中煅烧1-4h并冷却至室温。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碲纳米线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将亚碲酸盐和分散剂溶解于水中,搅拌得到第二溶液;

向第二溶液加入ph控制剂、还原剂,混合均匀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所述碲纳米线;

所述亚碲酸盐和分散剂的质量比为1:10~1:13;

所述亚碲酸盐为亚碲酸钠,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第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4%,搅拌时间为2-6h;

所述ph控制剂为氨水,所述氨水的体积分数为5%-15%;

所述还原剂为水合肼,所述水合肼的体积分数为10%-15%;

水热反应的条件为:在150-200℃下反应2-5h。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孔碳纤维,多孔碳纤维含有至少一条一维孔道,一维孔道位于碳纤维内部,且一维孔道呈线型;多孔碳纤维的层间距为0.35nm‑0.40nm。本申请多孔碳纤维内部具有连续、均匀的一维孔道,在提供活性位点的同时,能够增加电解液在孔道内的流淌速率,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也有利于离子的扩散和迁移,提高离子的迁移速率,进而能够增加负极材料的克容量,有效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伟;王文伟;赵文翔;朱盟;焦筱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7.22
技术公布日:2021.08.2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