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坑围护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围护 基坑 排水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围护排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围护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所以基坑的排水工作相当重要,通过是采取排水装置来完成需求,但是传统的基坑围护排水装置存在着许多问题。
3.传统的基坑围护排水装置存在:1.单一的排水进口存在效率不是很高的问题。2.单一的排水管路容易给水泵带来过大的压力的问题。3.由于水质浑浊管路和水泵容易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围护排水装置,提高了运作时的排水效率,缓解了单一管路带来的负载压力,缓解了管路和水泵容易堵塞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总管和底管,所述总管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水泵,所述总管内壁设有第一滤芯,所述总管的左侧底部外壁固定连接第一分管,所述总管的底部左端固定连接第二分管,所述总管的底部右端固定连接第三分管,所述总管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第四分管,所述第一分管、第二分管、第三分管和第四分管的中端外壁固定连接第一稳固杆,所述第一分管、第二分管、第三分管和第四分管的底段外壁固定连接第二稳固杆,所述第一分管、第二分管、第三分管和第四分管底部固定连接底管。
8.优选的,所述底管左端外壁一周固定连接第一吸水口,所述底管的右端外壁固定连接第二吸水口。
9.优选的,所述总管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排出管,所述排出管右侧外壁一周固定连接储水桶,所述储水桶的前侧固定连接透明水位板,所述储水桶右侧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排出接口。
10.优选的,所述底管左端内壁一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底管右端内壁一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水口左端内壁一周设有第二滤芯,所述第二吸水口左端内壁一周设有第二滤芯。
12.优选的,所述底管后侧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吸水口,所述第三吸水口内壁一周设有第二滤芯。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围护排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种基坑围护排水装置,通过总管设有水泵,底管连接有第一吸水口和第二吸水口,且底管后侧中端还设有第三吸水口,在设备运行时,水泵运作通过多个分管使底管内开始进入水流,通过设有多个进水口可以使设备排水时更顺畅,效率更高,通过相关结构零部件相互组合,所以提高了运作时的排水效率。
16.(2)、该种基坑围护排水装置,通过总管底段依次设有第一分管、第二分管、第三分管和第四分管,当设备运作排水时,四个分管各自传输水流,且通过第一稳固杆和第二稳固杆可以保证传递稳定性,且四个分管分别连接底管四个区域互不干扰,可以减小传输负载压力,通过相关结构零部件相互组合,所以缓解了单一管路带来的负载压力。
17.(3)、该种基坑围护排水装置,通过第一吸水口内设有第二滤芯,可以保证底管左侧进水时的第一道过滤,通过第二吸水口内设有第二滤芯,可以保证底管右侧进水时的第一道过滤,第三吸水口也设有滤芯,可以保证中端进水的过滤效果,且当水流通过四个分管到达总管处时,总管内部设有第一滤芯,可以再次过滤水流,通过相关结构零部件相互组合,所以缓解了管路和水泵容易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路区域前视剖面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部区域后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管区域俯视图。
22.图中:总管

1、水泵

2、排出管

3、储水桶

4、透明水位板

5、排出接口

6、第一分管

7、第二分管

8、第三分管

9、第四分管

10、第一稳固杆

11、第二稳固杆

12、底管

13、第一吸水口

14、第二吸水口

15、第一滤芯

16、第二滤芯

17、单向阀

18、第三吸水口

19。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围护排水装置,包括总管1和底管13,所述总管1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水泵2,可以保证内部传输动力,所述总管1内壁设有第一滤芯16,可以二次过滤水源,所述总管1的左侧底部外壁固定连接第一分管7,所述总管1的底部左端固定连接第二分管8,所述总管1的底部右端固定连接第三分管9,所述总管1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第四分管10,多个分管可以减小运行管路时的负载压力,所述第一分管7、第二分管8、第三分管9和第四分管10的中端外壁固定连接第一稳固杆11,所述第一分管7、第二分管8、第三分管9和第四分管10的底段外壁固定连接第二稳固杆12,双稳固杆可以保证分管运行时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分管7、第二分管8、第三分管9和第四分管10底部固定连接底管13,底管13可以方便底部传输水流。
25.所述底管13左端外壁一周固定连接第一吸水口14,所述底管13的右端外壁固定连接第二吸水口15,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共同完成两侧的进水。
26.所述总管1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排出管3,方便排水时的水流传输,所述排出管3右侧外壁一周固定连接储水桶4,方便放置排出的水流,所述储水桶4的前侧固定连接透明水位板5,可以观察水位,所述储水桶4右侧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排出接口6,方便将储水桶4移动至倒灌地点时排出水源。
27.所述底管13左端内壁一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8,所述底管13右端内壁一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8,可以缓解水源回流的问题。
28.所述第一吸水口14左端内壁一周设有第二滤芯17,所述第二吸水口15左端内壁一周设有第二滤芯17,可以初步过滤水源杂质。
29.所述底管13后侧中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吸水口19,所述第三吸水口19内壁一周设有第二滤芯17,可有在保证设备底部中端进水的同时初步过滤水源。
30.工作原理:使用时操作人员需将储水桶4放置基坑旁,将底管13区域放置基坑内积水内部,指定需求地点放置完成后,通过运作水泵2给总管1带来压力,同时底管13处的第一吸水口14、第二吸水口15和第三吸水口19同时进水吸入水流,多个进水口可以使设备排水时更顺畅效率更高,在多个吸水口进水时,第二滤芯17可以使底管13左侧第一吸水口14进水时拥有第一道过滤,可以使底管13右侧第二吸水口15进水时拥有第一道过滤,第三吸水口19也设有滤芯,可以保证中端进水的过滤效果,底管13处进入的水流可以通过第一分管7、第二分管8、第三分管9和第四分管10均匀且互不干扰的传递至总管1处,传递时第一稳固杆11和第二稳固杆12可以保证分管运作稳定性,且总管1处设有第一滤芯16可以再次过滤水源,水源随后可以通过排出管3传递至储水桶4内,储水桶4设有的透明水位板5可以观察水位,排出接口6方便将储水桶4移动至倒灌地点时排出水源。
31.本实用新型的,总管

1、水泵

2、排出管

3、储水桶

4、透明水位板

5、排出接口

6、第一分管

7、第二分管

8、第三分管

9、第四分管

10、第一稳固杆

11、第二稳固杆

12、底管

13、第一吸水口

14、第二吸水口

15、第一滤芯

16、第二滤芯

17、单向阀

18、第三吸水口

19,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1.传统的基坑围护排水装置存在单一的排水进口存在效率不是很高的问题,2.传统的基坑围护排水装置存在单一的排水管路容易给水泵带来过大的压力的问题,3.传统的基坑围护排水装置存在由于水质浑浊管路和水泵容易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相互组合,提高了运作时的排水效率,缓解了单一管路带来的负载压力,缓解了管路和水泵容易堵塞的问题。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