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既有硬质护坡生态景观化加固改造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护坡 结构 工程 近海 涉水


1.本实用新型涉水利工程及港口、航道及近海工程中的护坡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既有硬质护坡生态景观化加固改造结构。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历史悠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日益巨大,因此对河道护坡结构的设计标准及安全度要求日益提高,许多建设年代较早的护坡结构存在加固改造的需求。部分护坡结构后方陆域使用状况发生了改变,已无法满足设计时的要求,也存在加固改造的需求。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河道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在不断加重。对既有护坡进行加固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河道水生态、水景观等功能的提升。
3.传统的护坡加固改造方案一般只考虑结构的安全稳定性,而忽视了水生态、水景观的需求。传统的河道景观提升工程一般只考虑对陆域范围的景观改造,而忽视了护坡结构本身的生态化改造。更多的生态景观化加固改造项目则采用拆除重建的方式,不但耗时耗财,长期的断流施工也对河道生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硬质护坡生态景观化加固改造结构,既能达到对既有护岸的防洪提标及加固的目的,又能达到对既有护岸景观化改造的目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既有硬质护坡生态景观化加固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既有护坡上的预制桩,预制桩桩顶设置素砼导梁,素砼导梁下方为现状硬质护坡,素砼导梁上方为原状土坡,素砼导梁顶部形成平台,平台上堆放有景观堆石,素砼导梁的原状土坡的坡面上放置有预制生态框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桩排成一排,预制桩桩顶设通长素砼导梁。
7.进一步地,所述素砼导梁底部与原状土坡贴合;顶部呈水平状,形成平台;前部呈竖直平面;后部呈与原状土坡垂直的平面,以便与预制生态框结构侧部贴合。
8.进一步地,素砼导梁的导梁顶位于常水位以下0.3m。
9.一种既有硬质护坡生态景观化加固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将河道水位降至低水位,拆除设计冠梁底高程以上现状硬质护坡结构;
11.护坡上间隔施打预制桩;
12.于预制桩桩顶现浇通长素砼导梁;
13.待导梁强度达到75%后摆放上部预制生态框并覆土;
14.预制生态框表面播撒草籽,并在导梁顶部布置景观堆石。
15.该种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可利用预制桩和桩顶导梁提高既有岸坡的整体稳定性;2、常水位以下维持现状硬质护坡,避免因水流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常水位以上利用拆除
现状硬质护坡后形成的原状土坡来放置预制生态框,并于框内覆土种植绿化,增加河道边的生态性;3、可利用桩顶导梁布置景观堆石,增加河道景观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例的断面图。
17.图中包括:预制桩1、素砼导梁2、现状硬质护坡3、景观堆石4、预制生态框结构5、现状挡墙6。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19.一种既有硬质护坡生态景观化加固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既有护坡上的预制桩1,设置于预制桩桩顶的素砼导梁2,导梁下方为现状硬质护坡3,导梁上方为原状土坡,即拆除硬质护坡后的坡面,素砼导梁2顶部堆放有景观堆石4,素砼导梁上方的原状土坡上放置有预制生态框结构5。所述预制桩排成一排,预制桩桩顶设通长素砼导梁2。素砼导梁2的导梁顶位于常水位以下0.3m,素砼导梁2既能增加桩基整体性,又能作为上部护坡结构的底部基础。所述素砼导梁2底部与原状土坡贴合;顶部形成平台,并在平台前端设置向上延伸的挡沿,以便堆放的景观堆石4不易滚落;前部呈竖直平面;后部呈与原状土坡垂直的平面,以便与预制生态框结构5侧部贴合。
20.本实用新型首先将河道水位降至低水位,拆除设计冠梁底高程以上现状硬质护坡结构,即使得冠梁底高程以上为原状土坡。其次于护坡上间隔施打预制桩,预制桩可采用岸上施打的方式,为避免打桩对岸坡的影响,也可采用先引孔再打桩的方式。之后于桩顶现浇通长素砼导梁。待导梁强度达到75%后摆放上部预制生态框并覆土。最后于框表面播撒草籽,并在导梁上部合适位置布置景观堆石。


技术特征:
1.一种既有硬质护坡生态景观化加固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既有护坡上的预制桩,预制桩桩顶设置素砼导梁,素砼导梁下方为现状硬质护坡,素砼导梁上方为原状土坡,素砼导梁顶部形成平台,平台上堆放有景观堆石,素砼导梁的原状土坡的坡面上放置有预制生态框结构。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硬质护坡生态景观化加固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排成一排,预制桩桩顶设通长素砼导梁。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硬质护坡生态景观化加固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素砼导梁底部与原状土坡贴合;顶部形成平台;前部呈竖直平面;后部呈与原状土坡垂直的平面,以便与预制生态框结构侧部贴合。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硬质护坡生态景观化加固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素砼导梁的导梁顶位于常水位以下0.3m。

技术总结
一种既有硬质护坡生态景观化加固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既有护坡上的预制桩,设置于预制桩桩顶的素砼导梁,导梁下方为现状硬质护坡,导梁上方为原状土坡,素砼导梁顶部堆放有景观堆石,素砼导梁上方的坡面上放置有预制生态框结构。该结构可通过既有硬质护坡上间隔施打的预制桩及桩顶现浇素砼导梁,达到对既有护坡的加固目的。通过拆除导梁上部现状硬质护坡结构,更换为预制生态框并种植绿化、布置景观石,达到对既有护坡生态景观化改造的目的。生态景观化改造的目的。生态景观化改造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沈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9
技术公布日:2021/10/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