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及其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0: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河道 石笼 护岸 护垫 组合


1.本技术涉及河道防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及其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2.河流最严重的灾害是水流冲刷河岸使其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河床上升,进而导致洪水泛滥。在金属丝编制而成的河道石笼中填充抗风化的坚硬石块,将河道石笼铺设于河岸上方,即可减少水流对河岸的冲刷,且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泥得以沉淀于石块缝隙中,方便了河岸水土的保持,因而河道石笼广泛应用于江河、堤坝及海塘的防冲刷保护。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贴近河流的河道石笼受到的支撑力相对较小,下方的支撑点易在水流的冲击下失去支撑力,导致河道石笼倾塌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加强河道石笼铺设的稳定性,减小河道石笼倾塌的几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及其施工工法。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包括若干紧贴并平铺的金属丝笼,所述金属丝笼内填充有若干石块,所述金属丝笼底壁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金属丝笼的固定杆。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通过石头或土壤将固定杆埋设在河岸上,并通过固定杆和固定孔的配合将金属丝笼限位,方便了金属丝笼的限位,减轻了水流对河道中粉质土的冲刷,并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淤泥截留并沉淀至石块缝隙中,加强了金属丝笼对河岸的保护作用,减少了粉土质河岸的水土流失。
7.可选的,若干所述金属丝笼沿靠近河道的方向斜向下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金属丝笼由河流沿远离河流的方向逐渐向外过渡,且金属丝笼间存在压力,防止金属丝笼滑脱掉落。
9.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金属丝笼间共同连接有连接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了相邻的金属丝笼间的连接的稳定性,防止金属丝笼移位分离。
11.可选的,所述金属丝笼设为六棱柱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相邻的金属丝笼的紧贴和互相限位,进一步加强了相邻的金属丝笼间连接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金属丝笼外壁包覆有防腐蚀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金属丝笼的防腐蚀性,延长了金属丝笼的使用寿命,防止金属丝笼在水的浸泡中锈蚀,导致石块松散,河岸崩坏。
15.可选的,所述固定杆外壁沿半径方向连接有多根加强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固定杆在河岸上固定的稳定性,防止固定杆在金属丝笼的拉动下从土壤或石头中松脱,导致固定杆和相应的金属丝笼移位。
17.可选的,所述固定杆底端连接有固定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固定杆埋设在土壤或石头中的稳定性,防止固定杆和相应的金属丝笼移位。
19.可选的,所述金属丝笼内填充的所述石块的直径由下至上依次减小,所述金属丝笼内填充的所述石块的粒径均大于所述金属丝笼的孔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金属丝笼内填充的石块从金属丝笼的孔洞中掉出,进而导致金属丝笼支撑力下降,方便了金属丝笼形成的生态护岸的长期维持。
21.可选的,所述金属丝笼内铺设有供绿化植物生长的陶粒土。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绿化植物在陶粒土上生长,加强了绿化植物根系对生态护岸的固定,以及对河流中杂质的吸收吸附,提高了生态护岸的生态功能。
2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的施工工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的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1,将若干根固定杆沿河岸埋设在石头或土壤中,使固定杆向河流倾斜,且固定杆顶端高于地面;step2,将包覆有防腐蚀层的金属丝制成六棱柱状的金属丝笼,在金属丝笼内填充石块,使石块粒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并在顶层石块下方铺设陶粒土;step3,依次将金属丝笼置于河岸的地面上,并调整金属丝笼的位置,使固定孔与相应的固定杆嵌合连接,并通过连接圈将相邻两个金属丝笼限位;step4,将若干金属丝笼固定后,在金属丝笼铺就的顶面上方移栽并培育绿化植物,即完成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的施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将填充有石块的金属丝笼固定在河岸上,防止金属丝笼移位,使绿化植物在金属丝笼上生长,加强对金属丝笼的固定,形成生态护岸,减少水流对河道中粉质土的冲刷,减少了河道的水土流失,且陶粒土和绿化植物对河流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吸收,提高了河流水质,提高了生态护岸的生态功能。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方便了通过石头或土壤将固定杆埋设在河岸上,并通过固定杆和固定孔的配合将金属丝笼限位,方便了金属丝笼的限位,减轻了水流对河岸中粉质土的冲刷,并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淤泥截留并沉淀至石块缝隙中,加强了金属丝笼对河岸的保护作用,减少了粉土质河岸的水土流失;2.通过将金属丝笼设为六棱柱状,将相邻两个金属丝笼通过连接圈相连,在固定杆底端连接固定板,在固定杆外壁连接多根加强杆,提高了金属丝笼在河岸上固定的稳定性,防止金属丝笼移位或掉落至河道中;3.通过在金属丝笼外包覆防腐蚀层,加强了金属丝笼的防腐蚀性,防止金属丝笼腐蚀导致金属丝笼内的石块松散,使金属丝笼形成的生态护岸崩坏,通过将金属丝笼内填充的石块的粒径限制为大于金属丝笼的孔径,防止金属丝笼内的石块从金属丝笼内掉出,
防止金属丝笼支撑力变小,通在金属丝笼内的石块间铺设陶粒土,方便了绿化植物在金属丝笼内的生长,加强了金属丝笼和石块的固定,提高了生态护岸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的金属丝笼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的金属丝笼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金属丝笼;11、固定孔;12、连接圈;13、防腐蚀层;2、石块;21、陶粒土;3、固定杆;31、加强杆;32、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参照图1和图2,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包括若干埋设在河岸的土壤或石头中的固定杆3,每根固定杆3上方均设有金属丝笼1,每根固定杆3的顶端均高于河岸表面,每个金属丝笼1底面均设有供相应固定杆3插入的固定孔11,方便了固定杆3将金属丝笼1限位于河岸上方,防止金属丝笼1移位。
32.参照图1和图2,若干金属丝笼1均为正六棱柱形,每一金属丝笼1内均填充有石块2,金属丝笼1内的石块2将流经的河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泥截留,减轻了水流对河岸中粉质土的冲刷,减少了水土流失。若干根固定杆3交错排列,使每一固定杆3相邻的六个固定杆3构成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方便了相邻两个金属丝笼1的紧贴和限位,防止金属丝笼1移位。相邻两个金属丝笼1间共同缠绕有连接圈12,进一步提高了金属丝笼1间连接的稳定性。
33.参照图1和图2,河岸表面向靠近河流的方向下倾,使河岸上方铺设的若干金属丝笼1均向靠近河流的方向下倾,固定杆3的长度方向与河岸表面垂直,使若干固定杆3顶端均向朝向河流的方向倾斜,方便了河岸向河流的过渡,防止河岸与河流分层,导致河岸上的金属丝笼1易向河流倒塌掉落,提高了金属丝笼1的稳定性。
34.参照图1和图2,若干固定杆3底端均连接有固定板32,若干固定杆3侧壁均沿半径方向连接有多根加强杆31,加强了若干固定杆3在河岸土壤或石头中埋设的稳定性,加强了固定杆3对金属丝笼1的限位作用,进一步防止金属丝笼1的滑移或移位。
35.参照图2和图3,金属丝笼1内填充的石块2的粒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且金属丝笼1内填充石块2的粒径均大于金属丝笼1的孔径,防止石块2从金属丝笼1中掉出,使金属丝笼1的支撑力减小,进而导致金属丝笼1松脱移位。金属丝笼1外包覆有防腐蚀层13,防腐蚀层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是电镀在金属丝笼1表面的氧化铝膜以及包覆在金属丝笼1氧化铝膜外的pvc软套,延长了金属丝笼1的使用寿命,防止金属丝笼1锈蚀导致金属丝笼1内的石块2松散,导致金属丝笼1形成的护岸崩坏。
36.参照图2和图3,金属丝笼1内于顶层的石块2下方铺设有陶粒土21,方便了绿化植物在金属丝笼1上的种植和培育,通过绿化植物根系进一步将金属丝笼1和石块2固定,且陶粒土21将溢流至金属丝笼1内的河水中的杂质吸附,加速了河道水质的自然净化。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的实施原理为:固定杆3与金属丝笼1底面的固定孔11嵌合配合,将金属丝笼1限位在河岸上方,使金属丝笼1向朝向河流的方向下倾,方便了河岸向河流的过渡,防止金属丝笼1构成的生态护岸滑落至河流中。相邻两个金属丝笼1间缠绕的连接圈12加强了金属丝笼1的稳定性,金属丝笼1外包覆的防腐蚀层13延长了金属丝笼1的使用寿命,防止金属丝笼1内的石块2松散,导致金属丝笼1构建的河岸崩塌。
38.金属丝笼1内的石块2存在间隙,金属丝笼1内铺设的陶粒土21内存在空隙,将河流中的悬浮物和淤泥截留,将水中的杂质吸附,提高了河流的水质,减少了河流对河岸的冲刷,减少了水土流失。
39.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粉土质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的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1,将若干根固定杆3沿河岸埋设在石头或土壤中,使固定杆3向河流倾斜,且固定杆3顶端高于地面;step2,将包覆有防腐蚀层13的金属丝制成六棱柱状的金属丝笼1,在金属丝笼1内填充石块2,使石块2粒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并在顶层石块2下方铺设陶粒土21;step3,依次将金属丝笼1置于河岸的地面上,并调整金属丝笼1的位置,使固定孔11与相应的固定杆3嵌合连接,并通过连接圈12将相邻两个金属丝笼1限位;step4,将若干金属丝笼1固定后,在金属丝笼1铺就的顶面上方移栽并培育绿化植物,即完成河道石笼组合植生护垫生态护岸的施工。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将填充有石块2的金属丝笼1固定在河岸上,防止金属丝笼1移位,使绿化植物在金属丝笼1上生长,加强对金属丝笼1的固定,形成生态护岸,减少水流对河岸中粉质土的冲刷,减少了河道的水土流失,且陶粒土21和绿化植物对河流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吸收,提高了河流水质,提高了生态护岸的生态功能。
41.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