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盗式组合型的井盖井座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0: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井盖 组合 组件 防盗


1.本发明属于井盖井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盗式组合型的井盖井座组件。


背景技术:

2.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采用圆形和方形。可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
3.然而现有井盖与井座是分离式的,导致有不少非法分子将井盖盗走,容易造成行人和车辆意外落入深井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盗式组合型的井盖井座组件,解决了现有井盖与井座是分离式的容易被不少非法分子将井盖盗走的技术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防盗式组合型的井盖井座组件,包括井座、转动配合在井座开口处的井盖,井盖包括第一板体、开设在第一板体一侧的第一槽口、开设在第一槽口槽底的多个过水孔、滑动配合在第一槽口内的两第二板体、装设在第二板体一侧且滑动配合在过水孔内的挡杆,且两第二板体转动配合;
7.第一板体上装设有锁芯,井座底部设有与锁芯相对应的锁孔,且锁芯位于第一板体边缘处。
8.可选的,两第二板体相对外侧均开设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槽口,第一槽口相对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槽口,且相邻第一缺口、第二槽口、第三槽口组成t字形槽口,t字形槽口内滑动配合有t字形卡板,两t字形卡板之间装设有连接板。
9.可选的,连接板为弹性板或弹簧,两第二板体之间装设有第一合页。
10.可选的,井座为多边框架或圆形框架结构,且框架结构底端设有内翻边,井盖转动配合在内翻边上方。
11.可选的,第二板体开设有用于悬挂的贯穿孔,贯穿孔位于第二板体边缘处,贯穿孔位于第二板体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内翻边上侧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装设有用于悬挂的挂杆。
12.可选的,井座与井盖之间装设有第二合页,第二合页包括装设在井盖底面的第一叶片、装设在井座内壁的第二叶片。
13.可选的,内翻边上开设有槽道,槽道内滑动配合有两限位板,第二叶片相对两侧均开设有限位缺口。
14.可选的,槽道竖截面为l形,限位板竖截面z字形,且限位板下部滑动配合在槽道内,限位板上部滑动配合在限位缺口内,限位板中部一侧与第二叶片贴合。
15.可选的,槽道内转动配合有螺纹杆,螺纹杆两端分别与两限位板螺纹配合,螺纹杆
两端端面均与槽道内壁贴合,螺纹杆两端螺纹方向相反。
16.可选的,螺纹杆周侧固定套设有圆形板,内翻边内侧开设有与槽道连通的限位孔,且圆形板转动配合在限位孔内,圆形板周侧阵列有防滑纹,井盖一侧开设有与限位板相对应的定位缺口。
17.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路面大量积水时,通过两第二板体带动挡杆滑出过水孔,然后在盖上井盖,路面积水可以通过过水孔流入下水道内,便于排水,同时降低井盖打开人员和车辆意外调入下水道内的几率,当路面积水排完后将两第二板体复位挡杆插入过水孔内堵住过水孔,降低路面尘土和垃圾经过水孔进入下水道,造成下水道堵塞的几率,通过在第一板体上装设有锁芯,井座底部设有与锁芯相对应的锁孔,且锁芯位于第一板体边缘处,便于锁住井盖,降低井盖被偷的几率。
19.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板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4.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限位板剖视图;
25.图5为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7.井座1,井盖2,锁芯3,第一缺口4,第二槽口5,第三槽口6,t字形卡板7,连接板8,贯穿孔9,放置槽10,挂杆11,第二叶片12,槽道13,限位板14,螺纹杆15,圆形板16,限位孔17;
28.第一板体201,第一槽口202,过水孔203,第二板体204,挡杆205。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30.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发明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31.请参阅图1

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盗式组合型的井盖井座组件,包括:井座1、转动配合在井座1开口处的井盖2,井盖2包括第一板体201、开设在第一板体201一侧的第一槽口202、开设在第一槽口202槽底的多个过水孔203、滑动配合在第一槽口202内的两第二板体204、装设在第二板体204一侧且滑动配合在过水孔203内的挡杆205,且两第二板体204转动配合;
32.第一板体201上装设有锁芯3,井座1底部设有与锁芯3相对应的锁孔,且锁芯3位于
第一板体201边缘处。
33.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当路面大量积水时,通过将井盖2打开,通过两第二板体204带动挡杆205滑出过水孔203,然后在盖上井盖2,路面积水可以通过过水孔203流入下水道内,便于排水,同时降低井盖2打开人员和车辆意外调入下水道内的几率。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所有用电设备均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
34.通过在路面大量积水时,通过两第二板体204带动挡杆205滑出过水孔203,然后在盖上井盖2,路面积水可以通过过水孔203流入下水道内,便于排水,同时降低井盖2打开人员和车辆意外调入下水道内的几率,当路面积水排完后将两第二板体204复位挡杆205插入过水孔203内堵住过水孔203,降低路面尘土和垃圾经过水孔203进入下水道,造成下水道堵塞的几率,通过在第一板体201上装设有锁芯3,井座1底部设有与锁芯3相对应的锁孔,且锁芯3位于第一板体201边缘处,便于锁住井盖2,降低井盖2被偷的几率。
35.本实施例的两第二板体204相对外侧均开设有第一缺口4,第一缺口4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槽口5,第一槽口202相对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槽口6,且相邻第一缺口4、第二槽口5、第三槽口6组成t字形槽口,t字形槽口内滑动配合有t字形卡板7,两t字形卡板7之间装设有连接板8,连接板8为弹性板或弹簧,两第二板体204之间装设有第一合页,便于弯曲连接板8带动两t字形卡板7从第三槽口6内滑出,并滑入第二槽口5内,然后向远离井盖2方向用力拔,进而快速取出第二板体204,打开过水孔203,反向上述操作,将两第二板体204放入第一槽口202,挡杆205堵住过水孔203后,松开连接板8,连接板8自动复位推动t字形卡板7,t字形卡板7滑入第三槽口6内,进而快速定位第二板体204;井座1为多边框架或圆形框架结构,且框架结构底端设有内翻边,井盖2转动配合在内翻边上方,便于增强井盖2的支撑力;第二板体204开设有用于悬挂的贯穿孔9,贯穿孔9位于第二板体204边缘处,贯穿孔9位于第二板体204远离连接板8的一端,内翻边上侧开设有放置槽10,放置槽10内装设有用于悬挂的挂杆11,便于取出两第二板体204,然后对折两第二板体204,并用挂杆11插入贯穿孔9内,然后将挂杆11放置在放置槽10内,以使两第二板体204悬挂在第一板体201下方,降低收纳第二板体204的麻烦。
36.本实施例的井座1与井盖2之间装设有第二合页,第二合页包括装设在井盖2底面的第一叶片、装设在井座1内壁的第二叶片12;内翻边上开设有槽道13,槽道13内滑动配合有两限位板14,第二叶片12相对两侧均开设有限位缺口,便于使两限位板14滑动两限位缺口内快速定位第二合页,反向滑动两限位板14解除对第二合页的限位,进而便于快速更换井盖2;槽道13竖截面为l形,限位板14竖截面z字形,且限位板14下部滑动配合在槽道13内,限位板14上部滑动配合在限位缺口内,限位板14中部一侧与第二叶片12贴合,增强限位板14滑动的稳定性,同时增强对限位板14限位的稳定性。
37.本实施例的槽道13内转动配合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两端分别与两限位板14螺纹配合,螺纹杆15两端端面均与槽道13内壁贴合,螺纹杆15两端螺纹方向相反,便于转动圆形板16带动螺纹杆15转动,进而带动两限位板14相向滑动,;
38.实施例1,螺纹杆15周侧固定套设有圆形板16,内翻边内侧开设有与槽道13连通的限位孔17,且圆形板16转动配合在限位孔17内,圆形板16周侧阵列有防滑纹,井盖2一侧开设有与限位板14相对应的定位缺口,便于转动圆形板16带动螺纹杆15转动,进而带动两限位板14相向滑动,提高拆卸井盖2的速度。
39.实施例2,螺纹杆15周侧固定套设有螺母,且螺母为多边形结构,螺母可以特制一个型号,进而降低井盖2被盗的几率。
40.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4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