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粗纺双面呢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11: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粗纺 纺织面料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粗纺双面呢。


背景技术:

2.斜纹呢是毛呢面料中的经典面料。斜纹面料经线和纬线的交织点在织物表面呈现一定角度的斜纹线的结构形式。尤其是近年来双面呢市场火爆,双面斜纹呢也再度掀起了一股风潮。然而,市面上常规的双面斜纹面料采用正面2/2斜纹 反面2/2斜纹的织造方式,正反面斜纹风格相同,有的只是斜纹方向的区别。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粗纺双面呢,使用了3/3斜纹作为正面的组织结构,使得浮线长度增长,斜纹宽度增加,使得正面斜纹具有立体效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粗纺双面呢,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经纱包括经纱a和、经纱b和经纱c;所述的纬纱包括纬纱a和纬纱b;所述的经纱的排列顺序为1根经纱a、1根经纱b、1根经纱a、1根经纱b、1根经纱c;所述的纬纱的排列顺序为1根纬纱a和1根纬纱b;所述的经纱a和纬纱a以及n/n斜纹的方式交织形成正面,其中n为正整数,且大于2;所述的经纱b和纬纱b以2/2斜纹的方式交织形成反面;所述的经纱c为连接线。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经纱a和纬纱a均为15s的粗纺线。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经纱b和纬纱b均为17s的粗纺纱。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经纱c为100s/2的双股涤纶线。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n为3。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粗纺双面呢,使用了3/3斜纹代替2/2斜纹作为正面的组织结构,使得正面的浮长增长,斜纹宽度增加,从而使用正面斜纹具有立体效果。
附图说明
11.图1是实施例的上机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3.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粗纺双面呢,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经纱包括经纱a和、经纱b和经纱c,纬纱包括纬纱a和纬纱b。
14.经纱的排列顺序为1根经纱a、1根经纱b、1根经纱a、1根经纱b、1根经纱c,纬纱的排列顺序为1根纬纱a和1根纬纱b,经纱a和纬纱a以及n/n斜纹的方式交织形成正面,其中n为正整数,且大于;在本实施例中n选择为3。经纱b和纬纱b以2/2斜纹的方式交织形成反面,经
纱c为连接线。
15.经纱a和纬纱a均为15s的粗纺线,原料为80wt%的羊毛和20wt%的尼龙。经纱b和纬纱b均为17s的粗纺纱,原料为80wt%的羊毛和20wt%的尼龙,经纱c为100s/2的双股涤纶线。
16.图1上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斜面呢的上机图。图中黑色的块状表示经组织点,即经纱位于纬纱的上方;白色的块状纬组织点,即纬纱位于经纱的上方。图1中组织图中左方的数字表示纬纱,例如数字1表示第一纬纱,依次类推。图1组织图中下方的数字表示纬纱,例如数字1表示第一根经纱。
17.由图1可知,一个组织循环为20根经纱、16根纬纱,本实施例所说的“上”表示为经组织点,“下”表示为纬组织点。本实施例中的经纬纱交织规律如下描述。第一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七上;第二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五下一上一下一上四下;第三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二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五上;第四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一下一上五下一上一下一上五下一上;第五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二上一下一上三下三上一下一上三下一上;第六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四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第七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五下一上一下一上五下一上一下一上;第八根经纱的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六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九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三下一上一下一上五下一上一下一上二下;第十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三下三上一下一上三下三上一下一上;第十一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一下七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三上;第十二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第二根经纱的交织规律相同,为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五下一上一下一上四下;第十三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二上一下七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第十四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和第四根经纱相同,为一下一上五下一上一下一上五下一上;第十五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和第五根经纱相同,为二上一下一上三下三上一下一上三下一上;第十六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一下三上一下七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第十七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和第七根经纱相同,为五下一上一下一上五下一上一下一上;第十八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七上一下一上;第十九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和第九根经纱相同,为三下一上一下一上五下一上一下一上二下;第二十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规律和第十根经纱相同,为三下三上一下一上三下三上一下一上。
18.第一根经纱、第三根经纱、第六根经纱、第八根经纱、第十一根经纱、第十三根经纱、第十六根经纱、第十八根经纱所使用的均为经纱a,第一根纬纱、第三根纬纱、第五根纬纱、第七根纬纱、第九根纬纱、第十一根纬纱、第十三根纬纱、第十五根纬纱所使用的均为纬纱a。所有的经纱a、纬纱a按n上n下的规律交织形成正面。
19.第二根经纱、第四根经纱、第七根经纱、第九根经纱、第十二根经纱、第十四根经纱、第十七根经纱、第十九根经纱所使用的均为经纱b。第二根纬纱、第四根纬纱、第六根纬纱、第八根纬纱、第十根纬纱、第十二根纬纱、第十四根纬纱、第十六根纬纱所使用的均是纬纱b,所有的经纱b、纬纱b按照2上2下的规律交织形成反面。
20.第五根经纱、第十根经纱、第十五根经纱、第二十根经纱所使用的均是经纱c。第五根经纱位于第十五根纬纱的下方、第一根纬纱的上方、第三根纬纱的下方,第十五根纬纱、
第一根纬纱和第三根纬纱将第五根经纱夹持,即第五根经纱与正面相交织连接。同样在第七根纬纱、第九根纬纱、第十一根纬纱处与正面相交织连接。
21.第五根经纱位于第四根纬纱的上方、第六根纬纱的下方、第八根纬纱的上方,第四根纬纱、第六根纬纱、第八根纬纱将第五根经纱夹持,即第五根经纱与反面相交织连接。同样在第十二纬纱、第十四根纬纱、第十六根纬纱处与反面相交织连接。
22.第十根经纱位于第三根纬纱的下方、第五根纬纱的上方、第七根纬纱的下方,第三根纬纱、第五根纬纱、第七根纬纱将第十根经纱夹持,即第十根经纱在此处与正面相交织连接。第十根经纱位于第十一根纬纱的下方、第十三根纬纱的上方、第十五根纬纱的下方,即第十根经纱在此处与正面相交织连接。
23.第十根经纱位于第十六根纬纱的上方、第二根纬纱的下方、第四根纬纱的上方,第十六根纬纱、第二根纬纱、第四根纬纱将第十根经纱夹持,即第十根经纱在此处与反面相交织连接。第十根经纱位于第十二根纬纱的上方、第十四根纬纱的下方、第十六根纬纱的上方,即第十根经纱在此处与反面相交织连接。
24.第十五根经纱位于第十五根纬纱的下方、第一根纬纱的上方、第三根纬纱的下方,即第十五根经纱在此处与正面相交织连接。第十五根经纱位于第七根纬纱的下方、第九根纬纱的上方、第十一根纬纱的下方,即第十五根经纱在此处与正面相交织连接。
25.第十五根经纱位于第四根纬纱的上方、第六根纬纱的下方、第八根纬纱的上方,即第十五根经纱在此处与反面相交织连接。第十五根经纱位于第十二根纬纱的上方、第十四根纬纱的下方、第十六根纬纱的上方,即第十五根经纱在此处与反面相交织连接。
26.第二十根经纱位于第三根纬纱的下方、第五根纬纱的上方、第七根纬纱的下方,即第二十根经纱在此处与正面相交织连接。第二十根经纱位于第十一根纬纱的下方、第十三根纬纱的上方、第十五根纬纱的下方,即第二十根经纱在此处与正面相交织连接。
27.第二十根经纱位于第十六根经纱的上方、第二根纬纱的下方、第四根纬纱的上方,即第二十根经纱在此处与反面相交织连接。第二十根经纱位于第八根纬纱的上方、第十根纬纱的下方、第十二根纬纱的上方,即第二十根经纱在此处与反面相交织连接。
28.由此可见第五根经纱、第十根经纱、第十五根经纱、第二十根经纱均与正面及反面相交织连接。并且每根经纱在一个循环中具有两个交织点,可以很好的将正面和反面相连接。
29.若使得正面的斜纹效果更为明显,n值可选择更大的值,可为4、5以及更大。其他实施例中可使用4/4、5/5等其他的斜条纹更宽的斜纹组织,使得粗纺斜面呢的效果更为的明显。经纬纱的交织规律会随着使用不同的组织而进行调整。
30.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