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平行双闸板闸阀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8: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闸阀 平行 阀门 装置 闸板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行双闸板闸阀。


背景技术:

2.常规结构的平行双闸板闸阀中的闸板在阀体中拆装时特别麻烦,左闸板和右闸板对称设置在闸板架的两侧,安装时,由于需要将左右闸板放置到阀体内,因此工装夹具只能夹住左闸板和右闸板的同一端,这就容易造成左闸板和右闸板的另一端呈开口状,在闸板向阀体内放入的过程中,极易造成闸板的密封面与阀体相配合的阀座之间相互磕碰刮擦,影响阀门的密封性能。
3.而且,左闸板和右闸板之间通常会根据阀门所要求的不同磅级设置不同弹性力的弹簧,所以,工装夹具夹持左右闸板并受其重力的同时,还需要克服两闸板之间的弹簧的弹性作用力,当需要克服的弹力过大时,一方面,要求工装夹具的尺寸更大,受阀体安装口大小的限制,不一定能将闸板放进阀体中去;另一方面,左闸板和右闸板所呈的开口受弹力作用张开的更大,放入阀体中时同样具有很大的困难,且即使将左闸板与右闸板呈开口的一端伸入了阀体内,但在将闸板向阀体内继续移动到位的过程中,闸板与阀体阀座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同样容易导致密封面磕碰磨损,影响阀门的密封性能。
4.因此如何在不影响闸板密封性能的前提下装配闸板组件成了一个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设备耐压试验效率低,试验成本高。
6.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行双闸板闸阀,包括:
7.阀体、阀杆、固定在阀杆上的闸板架和对称设置在闸板架两侧的左闸板和右闸板,以及与左闸板和右闸板分别对应密封的阀座;
8.所述左闸板与所述右闸板平行且同轴设置;
9.所述左闸板与所述右闸板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围绕所述左闸板的轴线均匀分布;
10.至少一个紧固件,适于克服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偏压力,以将所述左闸板与所述右闸板锁紧在一起并保持平行。
11.位于所述左闸板和所述右闸板二者其一上开设至少一个安装孔,二者另一上对应开设至少一个固定孔;
12.所述紧固件适于穿过所述安装孔并锁止在所述固定孔内。
13.任一所述安装孔为阶梯孔。
14.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左闸板或所述右闸板的密封面上时,对应的所述固定孔为盲孔。
15.所述安装孔设置一个时,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左闸板或所述右闸板同轴设置。
16.所述安装孔避开所述左闸板或所述右闸板的密封面设置时,对应的所述固定孔为盲孔或直通孔。
17.所述安装孔避开所述左闸板或所述右闸板的密封面设置时,所述安装孔为直通孔。
18.所述安装孔设置至少两个时,所述安装孔围绕所述左闸板或所述右闸板的轴线均匀分布。
19.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所述紧固件为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螺栓。
20.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行双闸板闸阀,包括阀体、阀杆、固定在阀杆上的闸板架和对称设置在闸板架两侧的左闸板和右闸板,以及与左闸板和右闸板分别对应密封的阀座;左闸板与右闸板平行且同轴设置,左闸板与右闸板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围绕左闸板的轴线均匀分布。至少一个紧固件,适于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偏压力,以将左闸板与右闸板锁紧在一起并保持平行。通过在左闸板和右闸板之间设置紧固件,抵消弹性偏压力的同时使左闸板和右闸板保持平行,一方面使工装夹具只需克服左闸板和右闸板自身的重力即可,无需克服弹性偏压力,使工装夹具更通用;另一方面,两闸板平行能够保证在进入阀体内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避免其密封面与阀座之间的磕碰,保证其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行双闸板闸阀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本实用新型平行双闸板闸阀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左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2中右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阀体;2、阀座;3、阀杆;4、闸板架;5、左闸板;6、右闸板;7、弹簧;8、安装孔;9、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4.实施例1
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行双闸板闸阀,如图1所示,包括阀体1、阀杆3、固定在阀杆3上的闸板架4和对称设置在闸板架4两侧的左闸板5和右闸板6,以及与左闸板5和右闸板6分别对应密封的阀座2。
36.本实施例中,左闸板5与右闸板6平行且同轴设置,左闸板5与右闸板6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围绕左闸板5的轴线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为弹簧7。至少一个紧固件,适于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偏压力,以将左闸板5与右闸板6锁紧在一起并保持平行。位于左闸板5和右闸板6二者其一上开设至少一个安装孔8,二者另一上对应开设至少一个固定孔9。紧固件适于穿过安装孔8并锁止在固定孔9内。
3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孔8为阶梯孔,阶梯孔设置一个,该阶梯孔与左闸板5同轴并贯通开设在左闸板5的密封面上,如图3和图4所示,左闸板5和右闸板6的整体结构相同,其分别具有圆形的密封面以及位于密封面周围的台阶面。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阶梯孔开设在左闸板5上,对应的右闸板6上同轴开设固定孔9,当固定孔9对应位于左闸板5密封面上的安装孔8时,固定孔9为盲孔(否则安装孔8与固定孔9导通,无法实现密封),并且,本实施例中为单面密封阀门,左闸板5位于介质流通路径的上游。本实施例中,紧固件对应设置一个,紧固件为螺栓(图中未示出),相应的,盲孔内设置与螺栓相匹配的内螺纹,形成螺纹孔。
38.闸板安装过程中,首先通过螺栓将左闸板5和右闸板6拧紧锁止在一起,此时左闸板5和右闸板6相互靠近克服弹簧7的弹性偏压力并保持平行,且螺栓嵌入阶梯孔内,然后通过工装夹具夹持左闸板5和右闸板6的顶端,将两块闸板竖直放入阀体1内,完全放下后将工装夹具移除,同时从左闸板5对应的阀体1的左侧通道内将螺栓卸下取出。闸板从阀体1内拆卸的过程为安装的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39.当然,左闸板5密封面上的阶梯孔可以设置多个,如两个、三个等等,当设置超过一个的阶梯孔时,对应的两个或三个螺栓即可克服弹簧7的弹性偏压力,从而将左闸板5和右闸板6锁紧并保持平行。更优的方式,阶梯孔围绕左闸板5的轴线均匀分布,目的是使得均布在轴线周围的弹簧7受力均匀,避免影响弹簧7使用寿命。
40.通过在左闸板5和右闸板6之间设置紧固件,抵消弹性偏压力的同时使左闸板5和右闸板6保持平行,一方面使工装夹具只需克服左闸板5和右闸板6自身的重力即可,无需克服弹性偏压力,使工装夹具更通用;另一方面,两闸板平行能够保证在进入阀体1内的过程
中最大限度的避免其密封面与阀座2之间的磕碰,保证其密封性能。
41.实施例2
4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行双闸板闸阀,与实施例1中的平行双闸板闸阀的结构相比,区别在于:安装孔8开设在左闸板5密封面周围的台阶面上,并围绕左闸板5的轴线均匀分布,例如,对称设置在四个角上。当然,也可以设置五个、六个等,视具体需要而定。如图3所示,安装孔8开设四个,四个安装孔8均为直通孔,也可以为阶梯孔。对应地,如图4所示,右闸板6四个角上分别开设固定孔9,本实施例中,固定孔9也为直通孔,当然也可以为盲孔,视具体需要而定。固定孔9内设置螺纹,形成螺纹孔。如图2所示,左闸板5的直通孔与右闸板6上的螺纹孔相对应,螺栓(图中未示出)适于依次穿过左闸板5的直通孔并锁止在右闸板6的螺纹孔中。
43.闸板安装过程中,通过四个螺栓将左闸板5和右闸板6拧紧固定并保持平行,然后通过工装夹具夹持左闸板5和右闸板6的顶端,将两块闸板竖直放入阀体1,待位于下侧的两个螺栓到达阀体1通道的中间位置时,从通道内将下侧的两个螺栓拆除,同时从阀杆3所在的中腔拆除上侧的两个螺栓,全部拆除后再将闸板缓慢放入阀体1直至到位。拆卸过程为安装过程的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44.该实施例中提供的平行双闸板闸阀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闸板密封面与阀座2之间的磕碰,保证了闸板的密封性能。
4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