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地基处理技术的制作方法

2021-10-29 20: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地基 散体 分层 加固 冲击


1.本发明涉及地基处理、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地基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2.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对于厚度及范围较大的填土场地,填土的处理是对工程安全、经济及工期都有很大影响的问题,一般的处理工艺造价高,可靠性差,一直没有理想的处理工艺,长期困扰工程技术人员,是岩土工程界的老大难问题。
3.对厚度不大的填土地基,采用传统的强夯或强夯置换处理技术能够达到较理想的处理效果,但对于厚度大的填土,强夯或强夯置换处理就不适用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地基处理技术,对填土等松散土体进行处理,达到控制沉降,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是具有较高可靠性、经济性的地基处理方法。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内容实现的:
6.一种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地基处理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一: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使场地符合施工设备运行的要求;
8.步骤二:复测场地标高,做好施工测量记录;
9.步骤三:按设计图纸要求在场地上标出夯点位置;
10.步骤四:根据待处理地层情况,选择符合要求的强夯机械、圆锥形柱锤,在设计要求的点位进行夯击成孔,成孔过程对土层进行挤密;
11.步骤五:对成孔深度进行验收;
12.步骤六:根据设计要求的分层填筑厚度,在孔中填入合适的材料;
13.步骤七:使用平底或弧形底夯击锤夯击压密孔中填入的材料,控制击数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14.步骤八:重复步骤七,直至设计要求的处理高度;
15.步骤九:采用载荷试验、动力触探等检测方法,对处理效果进行检测。
16.进一步的,所述圆锥形柱锤为中部外凸两端内缩,近似橄榄球状的柱状结构,柱锤的表面平滑,柱锤的冲击端为圆锥形状,柱锤的长度根据需要,最长可达约25米,长度越长,处理深度越深。
17.进一步的,所述圆锥形柱锤的直径一般控制在1.2~1.5m之间,成孔直径一般能达到1.5~1.8m。
18.进一步的,所述散体材料桩的桩位布置,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桩间距一般为2~3倍成孔直径,根据地层条件确定,越松散的地层,间距越小。
19.进一步的,所述散体材料包括碎石、土夹石、风化料、灰渣等,以碎砖块为主的建筑
垃圾也是理想的用料;所述材料分层填筑厚度一般控制在2~3m。
20.进一步的,夯击紧密材料时可使用端头为锥形或平底的夯锤进行夯实,锥形锤可增大成桩直径,进一步挤密作用好,平底锤成桩直径增大有限,成桩桩体密度高。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重锤夯击成孔,成孔过程中对周边土体产生挤密作用,成孔后分层夯填散体材料形成桩体,对填土等松散土体进行加固处理,达到控制沉降,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是具有较高可靠性、经济性的地基处理方法。
23.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发明一种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工程所在641实验点号载荷

沉降图;
26.图1是本发明一种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工程所在641实验点号载荷

沉降图;
27.图2是本发明一种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工程所在641实验点号p

s图;
28.图3是本发明一种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工程所在641实验点号s

lgp曲线图;
29.图4是本发明一种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工程所在81实验点号载荷

沉降图;
30.图5是本发明一种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工程所在81实验点号p

s图;
31.图6是本发明一种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工程所在81实验点号s

lgp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为了更加清晰的描述本发明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做以下描述:
34.实施例
35.参阅图1

2所示,一种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填土厚度最深25.0m,填土成分主要为粘性土、风化料等,松散抛填,未经压实,填筑3

5年,处理后作为天然地基使用,包括以下步骤:
36.步骤一: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37.步骤二:复测场地标高,做好施工测量记录;
38.步骤三:按设计图纸要求在场地上标出桩位;
39.步骤四:强夯机机械、柱锤就位,使用圆锥形重锤进行夯成孔,成孔深度达到填土底面,最深25m;
40.步骤五:对成孔深度进行验收;
41.步骤六:在孔中按2.0m分层厚度填入强风化板岩风化料,要求黏土含量不超过30%;
42.步骤七:使用弧形底夯击锤夯击压密孔中填入的强风化板岩风化料,要求夯击击数不小于8击;
43.步骤八:重复步骤七,直至整平地面标高以下0.5m;
44.步骤九: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分别对桩间土和桩体进行测试,采用载荷实验对桩基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45.所述柱锤为中部外凸两端内缩的柱状结构,柱锤的表面平滑,柱锤的冲击端为圆锥状,柱锤的的长度为20米。
46.所述柱锤的直径为1.2m,成孔直径1.5m,成桩直径1.8~2.0m。
47.所述散体材料桩按正方形布置,桩间距4.0m。
48.所述材料主要为强风化板岩风化料风化料,混入部分黏土也可用,但凝土含量控制在30%以内。
49.夯击紧密材料时使用端头为锥形的柱锤进行夯实。
50.处理后桩间土体的重型动力触探击数平均约9击,多在7~11击,最小值大于6击;桩体的重型动力触探击数平均约15击,多在12~ 18击,最小值大于10击;
51.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承载力特征值大于300kpa,变形模量大于20mpa,符合设计要求。
52.本发明对于厚度超过10m的填土等松散地基土体进行处理,使用长度超过20米的柱锤对地基夯击成孔,孔深可达25m以上,使得该方法地基处理深度可达到约30m,并填入不同厚度的碎石、土夹石、风化料、灰渣等材料,使用端头为弧形或平底的夯击锤夯实形成桩体。成孔过程中对桩间土体产生挤密作用,成孔后分层夯填散体材料形成桩体,并进一步挤密,对填土等松散土体进行加固处理,达到大福减少地基土在工程建设后的自重压密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是具有较高可靠性、经济性且操作方便的地基处理方法。
53.由以上数据可知,使用该冲击挤密成孔分层夯填散体材料桩地基处理技术,成孔后分层夯填散体材料形成桩体,对填土等松散土体进行加固处理,达到控制沉降,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是具有较高可靠性、经济性的地基处理方法。
5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5.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
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