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便于地梁与地板的模板脱模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0-29 21: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施工 脱模 地板 模板 专利


1.本发明专利涉及地梁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便于地梁与地板的模板脱模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地梁俗称为地圈梁,圈起来有闭合的特征,与构造柱共成抗震限裂体系,减缓不均匀沉降的负作用。
3.现代化建筑施工中,凡涉及钢筋混凝土的工程,必然都会涉及混凝土模板工程,常规地梁模板多采用木模板。当地梁与地板相连于梁的上部时,传统的做法是将地面整体开挖,待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地梁间的梁侧模板和地板模板,形成填充空间,再在这个填充空间内填充混凝土或其它材料形成地梁和地板。
4.但是,这样的话,在地梁的内侧模板与地板的顶模板相接处会存在缝隙,使得后面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浆液通过这个缝隙渗透进来,导致内侧模板和顶模板跟混凝土粘连在一起,从而内侧模板和顶模板无法脱开或脱开十分困难。
5.另外,木模板一般由九层木皮用水溶性胶水热压而成,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表面起泡、开裂等现象,当施工人员把地梁下方的土方挖除后,如果不能及时拆除内侧模板和顶模板,会使得在下方作业的施工人员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地梁与地板的模板脱模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制作地梁以及模板的施工中,模板不便于脱离的问题。
7.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便于地梁与地板的模板脱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8.1)、在需要布置地梁与地板的位置开挖地面,形成施工区域,所述施工区域包括多个梁区域,多个所述梁区域之间依序对接封闭围合,多个所述梁区域之间围合形成围合区域;
9.2)、在所述梁区域支设多个梁侧模板,多个所述梁侧模板围合形成梁空间,所述梁空间的两端布置在支护桩上,在所述梁空间内铺设膜体,所述梁侧模板具有位于梁空间周边的内侧模板;
10.3)、在围合区域内填土并夯实,形成板底面,所述围合区域具有位于板底面上方的板空间,所述板底面与内侧模板的顶部平齐布置;在所述板底面上设置顶模板,所述顶模板的外端与内侧模板对接,所述顶模板的外端沿着内侧模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顶模板围合形成环形状;
11.4)、在所述梁空间内布置梁钢筋架,所述梁钢筋架中具有水平布置的梁主筋,所述支护桩上延伸有桩主筋,所述梁钢筋架两端的梁主筋分别与桩主筋连接;在所述板空间内填设钢筋网;
12.5)、在所述梁空间以及板空间内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所述梁空间内的混凝土形成地梁,所述板空间内的混凝土形成地板,所述地板的外周与地梁的上部连接为一体;
13.6)、开挖地梁以及地板下方的土体,并拆除梁侧模板以及顶模板。
14.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网具有板主筋,所述板主筋延伸至梁空间内,与梁钢筋架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施工步骤3)中,当所述顶模板与内侧模板的顶部平齐布置后,所述梁空间中的膜体越过所述内侧模板的顶部,延伸至所述顶模板的中间位置。
16.进一步地,所述施工步骤3)中,当所述顶模板与内侧模板的顶部平齐布置后,利用水平布置的连接片将顶模板与内侧模板固定连接,所述膜体覆盖在所述连接片上。
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设有朝下延伸的插钉,所述连接片两端的插钉分别对应自上而下插入在内侧模板及顶模板,所述连接片贴附在内侧模板及顶模板上。
1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的一端部设有朝下延伸布置的侧连接部,所述侧连接部抵接在梁侧模板的内侧,且与所述梁侧模板固定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顶模板具有朝向板空间中心位置的内端部,沿着自外而内的方向,所述顶模板的内端部朝下倾斜布置,形成下斜段;所述施工步骤3)中,当所述顶模板置于板底面上后,所述下斜段朝下嵌入板底面下方的土体中。
20.进一步地,所述顶模板具有朝上布置的顶端面,所述施工步骤5)中,在往所述梁空间及板空间内浇注混凝土之前,在所述顶模板的顶端面上涂覆油脂层。
21.进一步地,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内侧模板的底部嵌入梁空间下方的土体中,形成插入段。
22.进一步地,所述施工步骤6)中,当开挖完地梁以及地板下方的土体后,同时对所述插入段及下斜段施加相向的拉力,将所述内侧模板从地梁上拆卸下来,且将所述顶模板从地板上拆卸下来。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便于地梁与地板的模板脱模的施工方法,根据以上施工步骤,土方开挖后,划定梁区域,在梁区域周边布置梁侧模板形成梁空间,在梁空间内布置塑料膜等膜体,用来阻挡混凝土与模板直接粘连,同时防止混凝土渗透到模板之间的空隙;在板底面设置顶模板,顶模板的外端与内侧模板对接并沿着内侧模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顶模板内端围合形成环形状,再铺设梁钢筋架和钢筋网,最后在梁空间和板空间内浇注混凝土。这样,通过对模板铺设膜体,以及调整顶模板的大小,使得后续施工人员在浇灌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浆液无法渗出或少量渗出,从而模板与混凝土之间无法粘连或者粘连得少,等到混凝土凝固后,施工人员开挖地梁及地板下方的土体后,可以很容易地将梁侧模板与顶模板拆除,利于后续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便于地梁与地板的模板脱模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图;
25.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顶模板的俯视图;
26.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梁侧模板和顶模板与连接片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7.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30.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1.参照图1

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32.便于地梁与地板的模板脱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33.1)、在需要布置地梁与地板的位置开挖地面,把土方挖除后,形成施工区域,施工区域包括多个梁区域100,多个梁区域100之间依序对接封闭围合,多个梁区域100之间围合形成围合区域,围合区域一般为方形;
34.2)、在梁区域100支设多个梁侧模板,梁侧模板具有位于梁空间103周边的外侧模板101和内侧模板102,外侧模板101高于内侧模板102,多个梁侧模板围合形成梁空间103,梁空间103的两端布置在支护桩200上,支护桩200位于围合区域的四个角落,在梁空间103内铺设膜体,膜体为塑料膜等用于防止混凝土与模板粘连;
35.3)、在围合区域内填土并夯实,形成板底面300,板底面300平整结实,便于混凝土成型,围合区域具有位于板底面300上方的板空间301,板底面300与内侧模板102的顶部平齐布置,即在围合区域内填土的高度与内侧模板102的高度一致;在板底面300上设置顶模板302,顶模板302的外端与内侧模板102对接,顶模板302的外端沿着内侧模板102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顶模板302围合形成环形状;
36.4)、在梁空间103内布置梁钢筋架,梁钢筋架中具有水平布置的梁主筋,支护桩200上延伸有桩主筋,梁钢筋架两端的梁主筋分别与桩主筋连接,起到稳固梁钢筋架的作用;在板空间301内填设钢筋网,使后续形成的地板更稳固;
37.5)、在梁空间103以及板空间301内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梁空间103内的混凝土形成地梁,板空间301内的混凝土形成地板,地板的外周与地梁的上部连接为一体。
38.6)、开挖地梁以及地板下方的土体,并拆除梁侧模板以及顶模板302。
39.根据以上施工步骤,土方开挖后,划定梁区域100,在梁区域100周边布置梁侧模板形成梁空间103,在梁空间103内布置塑料膜等膜体,用来阻挡混凝土与模板直接粘连,同时防止混凝土渗透到模板之间的空隙;在板底面300设置顶模板302,顶模板302的外端与内侧模板102对接并沿着内侧模板102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顶模板302内端围合形成环形状,再铺设梁钢筋架和钢筋网,最后在梁空间103和板空间301内浇注混凝土。这样,通过对模板铺设膜体,以及调整顶模板302的大小,使得后续施工人员在浇灌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浆液无法渗出或少量渗出,从而模板与混凝土之间无法粘连或者粘连得少,等到混凝土凝固后,施工人员开挖地梁及地板下方的土体后,可以很容易地将梁侧模板与顶模板302拆除,利于
后续安全生产。
40.钢筋网具有板主筋,板主筋设有多条并且延伸至梁空间103内,与梁钢筋架连接,使后续浇灌混凝土后形成的地板更稳固。
41.施工步骤3)中,当顶模板302与内侧模板102的顶部平齐布置后,即在围合区域内填土的高度与内侧模板102的高度一致后,再放置顶模板302;铺设在梁空间103中的膜体越过内侧模板102的顶部,延伸至顶模板302的中间位置,即膜体没有完全覆盖住顶模板302,这样顶模板302有一部分可以与混凝土粘连,防止施工人员在挖除下方土体时,顶模板302直接掉下引起安全事故。
42.施工步骤3)中,当顶模板302与内侧模板102的顶部平齐布置后,利用水平布置的连接片400将顶模板302与内侧模板102固定连接,连接片400可以是木板或者其它材料,起到固定内侧模板102和顶模板302的作用,膜体覆盖在连接片400上,因此连接片400也不会直接与混凝土粘连。
43.连接片400的两端分别设有插钉401,插钉401朝下延伸,连接片400两端的插钉401分别对应自上而下插入内侧模板102及顶模板302,连接片400贴附在内侧模板102及顶模板302上,这样,连接片400把内侧模板102和顶模板302连成一体,便于后续将内侧模板102和顶模板302同时拆除,由于内侧模板102没有与混凝土直接粘连,也防止施工人员在挖除下方土体时,内侧模板102直接掉下引起安全事故。
44.连接片400的一端部设有侧连接部402,侧连接部402朝下延伸布置,侧连接部402抵接在梁侧模板的内侧,且与梁侧模板固定连接,这样,连接片400就把内侧模板102和顶模板302连成一体。
45.顶模板302具有内端部,内端部朝向板空间301中心位置,沿着自外而内的方向,顶模板302的内端部朝下倾斜布置,形成下斜段303;所述施工步骤3)中,当顶模板302置于板底面300上后,将下斜段303朝下嵌入板底面300下方的土体中,这样,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下斜段303不会粘连到混凝土,等混凝土凝固以后,施工人员把地板下方的土体挖除,下斜段303显露在地板外,方便施工人员抓握并拆除顶模板302。
46.顶模板302具有顶端面,顶端面朝上布置,施工步骤5)中,在往梁空间103及板空间301内浇注混凝土之前,先在顶模板302的顶端面上涂覆油脂层,这样,浇注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与顶模板302之间的粘连不会太紧密,便于后续将顶模板302拆除。
47.顶模板302的顶端面设置凹槽,凹槽内装有油脂,当灌注混凝土的时候,凹槽内的油脂被混凝土挤压溢出到顶端面,防止在灌注混凝土之前油脂层流失或者变干,而影响混凝土与顶模板302的粘连效果。
48.施工步骤2)中,将内侧模板102的底部嵌入梁空间103下方的土体中,形成插入段1021,这样,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插入段1021不会粘连到混凝土,等混凝土凝固以后,施工人员把地梁和地板下方的土体挖除,插入段1021显露在地梁外,方便施工人员抓握并拆除内侧模板102。
49.插入段1021的底部设置成尖端结构,便于将内侧模板102嵌入梁空间103下方的土体中。
50.施工步骤6)中,当施工人员开挖完地梁以及地板下方的土体后,两手同时握住下斜段303和插入段1021,然后对插入段1021及下斜段303施加相向的拉力,这样就可以很容
易地将内侧模板102从地梁上拆卸下来,同时将顶模板302从地板上拆卸下来。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