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生态护砌多孔砖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构筑物 排水 生态 研究 多孔砖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构筑物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生态护砌多孔砖。


背景技术:

2.目前,公路排水梯形边沟护砌型式较少,大多沿用现有的“砌石”、“混凝土方砖”、“六棱砖”、“植草砖”等护坡型式。砌石护砌边沟贴近自然风貌,适用于项目地石材丰富或者有可利用的隧洞弃渣的区域;混凝土方砖护砌边沟采用预制的混凝土方砖,能缩短施工周期。但二者均为硬护砌,雨水无法下渗,无法实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设计原则。六棱砖和植草砖护砌边沟为下渗边沟,但由于这种护砌型式孔径过大,开孔率较高,约为32%,如图1所示,孔中土壤流失严重,从而会造成边沟失稳,甚至坍塌,不适合作为排水沟渠的护砌型式。因此,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生态护砌多孔砖,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开孔率较高、土壤流失严重、边沟失稳坍塌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生态护砌多孔砖,所述多孔砖表面向下切有数条相互平行的v形槽,每条所述v形槽上间隔开有数个上下贯通的植草孔,所述v形槽为浮于所述多孔砖表面的浅槽,贯穿所述多孔砖两端。
6.所述v形槽穿过所述植草孔的圆心。
7.所述植草孔为圆柱孔,所述圆柱孔在所述v形槽上等距分布。
8.所述v形槽的横断面为v形。
9.所述v形槽连通所述植草孔,各个所述植草孔横向、纵向成排设置。
10.所述多孔砖为矩形。
11.所述植草孔位于所述多孔砖边缘以里,相邻所述多孔砖对接时,所述v形槽相互连通。
12.所述多孔砖的植草孔开孔率为20%。
13.多块所述多孔砖拼接铺设,各个所述多孔砖的v形槽相对接。
14.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为沟槽与孔搭配设计,开孔率低,约为20%,既可有效保证雨水下渗,又不会因孔径过大导致水土流失,从而确保边沟安全稳定;
16.2)可减少后期养护费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技术的六棱砖三维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拼接结构平面示意图
20.附图编号:多孔砖1、v形槽2、植草孔3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22.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23.如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生态护砌多孔砖,所述多孔砖1表面向下切有数条相互平行的v形槽2,每条所述v形槽上间隔开有数个上下贯通的植草孔3,所述v形槽为浮于所述多孔砖1表面的浅槽,贯穿所述多孔砖1两端。
24.所述v形槽穿过所述植草孔3的圆心。
25.所述植草孔为圆柱孔,所述圆柱孔在所述v形槽上等距分布。
26.所述v形槽的横断面为v形。
27.所述v形槽连通所述植草孔,各个所述植草孔横向、纵向成排设置。
28.所述多孔砖1为矩形。
29.所述植草孔位于所述多孔砖边缘以里,相邻所述多孔砖对接时,所述v形槽相互连通。
30.所述多孔砖的植草孔开孔率为20%。
31.图3为多块所述多孔砖拼接铺设,各个所述多孔砖的v形槽相对接。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生态护砌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砖(1)表面向下切有数条相互平行的v形槽(2),每条所述v形槽上间隔开有数个上下贯通的植草孔(3),所述v形槽为浮于所述多孔砖(1)表面的浅槽,贯穿所述多孔砖(1)两端;所述植草孔为圆柱孔,所述圆柱孔在所述v形槽上等距分布;所述多孔砖(1)为矩形;所述植草孔位于所述多孔砖边缘以里,所述v形槽连通所述植草孔,各个所述植草孔横向、纵向成排设置;相邻所述多孔砖对接时,所述v形槽相互连通;所述多孔砖的植草孔开孔率为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护砌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槽穿过所述植草孔(3)的圆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护砌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槽的横断面为v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护砌多孔砖,其特征在于,多块所述多孔砖拼接铺设,各个所述多孔砖的v形槽相对接。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生态护砌多孔砖,所述多孔砖表面向下切有数条相互平行的V形槽,每条V形槽上间隔开有数个上下贯通的植草孔,V形槽为浮于多孔砖表面的浅槽,贯穿多孔砖两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生态护砌多孔砖,具有开孔率低,既可有效保证雨水下渗,又不会因孔径过大导致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通过沟槽均匀布水,从而确保边沟安全稳定的技术效果。从而确保边沟安全稳定的技术效果。从而确保边沟安全稳定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邓卫东 崔亮 劳尔平 宫凯 汪煜坤 邱文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1
技术公布日:2021/10/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