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1-10-27 21: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通信 方法 存储介质 系统 联网

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rpc(remote procedure call)是一种常用与分布式开发的计算机通信协议,通常意义的rpc指应用程序远程调用另一个空间地址(开放网络下的另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空间)。该过程为透明过程,即开发人员无需关注交互细节,调用远程服务近似于调用本地服务。传统rpc是一种业务系统下发指令到物联网设备端,物联网设备上传数据的模式,而物联网设备无法主动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指令。
3.在物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选择一个低功耗低开销,实时通信的协议在物联网环境中尤为重要。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因其仅需2字节的字头和少量的信息载体的低功耗特点,以及使用tcp和结合tls/ssl作为安全保障,使得业务系统与物联网设备完成连接导向的通信,广泛用于物联网设备中。因此,将mqtt与rpc结合,实现物联网设备到业务系统的调用流程变的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的rpc式通信中物联网设备无法主动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指令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物联网设备在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时,基于数据请求内容以及预设的第一主题,确定数据请求指令,并将数据请求指令发送到云端;其中,预设的第一主题为数据请求指令的格式;云端解析数据请求指令,以确定数据请求指令中的有效载荷,并将有效载荷发送给业务系统;其中,有效载荷用于指示物联网设备标识以及数据请求内容;业务系统基于有效载荷以及预设的第二主题,确定第一下发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一下发指令发送到物联网设备;其中,预设的第二主题为业务系统下发指令的格式;物联网设备在执行完成第一下发指令后,基于第一下发指令的执行结果以及预设的第三主题,确定第一回复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一回复指令反馈给业务系统;其中,预设的第三主题为物联网设备回复指令的格式。
6.本技术实施例在物联网设备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时,通过设置特定的数据请求指令主题以及通过云端服务完成对业务系统和物联网设备的统一调度,使得物联网设备可以主动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指令,通过设置特定的下发指令主题以及设置特定的回复指令主题,使得物联网设备和业务系统之间完成一个完整的rpc式的云边端通信调用流程。
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业务系统在向物联网设备发送指令时,基于指令内容以及预设的第二主题,确定第二下发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二下发指令发送到物联网设备;其中,预设的第二主题为第二下发指令的格式;物联网设备在执行完成第二
下发指令后,基于第二下发指令的执行结果以及预设的第三主题,确定第二回复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二回复指令反馈给业务系统;其中,预设的第二主题为第二回复指令的格式。
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业务系统基于有效载荷以及预设的第二主题,确定第一下发指令之后,方法还包括:业务系统基于第一下发指令,确定下发第一下发指令对应的预设服务接口;业务系统调用预设服务接口,以使第一下发指令发送到云端。
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云端将有效载荷发送给业务系统之后,方法还包括:云端进入接收等待状态;云端在业务系统下发第一下发指令之后,将第一下发指令发送到物联网设备的响应体中。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通过云端将第一下发指令发送到物联网设备之后,方法还包括:云端进入接收等待状态;云端在物联网设备下发第一回复指令之后,将第一回复指令发送到业务系统的响应体中。
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物联网设备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之前,方法还包括:物联网设备将预设的第四主题更新到数据访问控制列表中,以使业务系统能够与物联网设备实现通信。
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物联网设备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之前,方法还包括:业务系统将第二预设主题更新到业务系统的订阅列表中,以使业务系统可以基于第二预设主题确定下发指令。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物联网设备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之前,方法还包括:物联网设备将预设的第一主题以及预设的第三主题更新到物联网设备的软件开发工具包中。
1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物联网设备、云端、业务系统;物联网设备,用于在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时,基于数据请求内容以及预设的第一主题,确定数据请求指令,并将数据请求指令发送到云端;其中,预设的第一主题为数据请求指令的格式;云端,用于解析数据请求指令,以确定数据请求指令中的有效载荷,并将有效载荷发送给业务系统;其中,有效载荷用于指示物联网设备标识以及数据请求内容;业务系统,用于基于有效载荷以及预设的第二主题,确定第一下发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一下发指令发送到物联网设备;其中,预设的第二主题为业务系统下发指令的格式;物联网设备,还用于在执行完成第一下发指令后,基于第一下发指令的执行结果以及预设的第三主题,确定第一回复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一回复指令反馈给业务系统;其中,预设的第三主题为物联网设备回复指令的格式。
1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物联网设备在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时,基于数据请求内容以及预设的第一主题,确定数据请求指令,并将数据请求指令发送到云端;其中,预设的第一主题为数据请求指令的格式;云端解析数据请求指令,以确定数据请求指令中的有效载荷,并将有效载荷发送给业务系统;其中,有效载荷用于指示物联网设备标识以及数据请求内容;业务系统基于有效载荷以及预设的第二主题,确定第一下发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一下发指令发送到物联网设备;其中,预设的第二主题为业务系统下发指令的格式;物联网设备在执行完成第一下发指令后,基于第一下发指令的执行结果以及预设的第三主题,确定第一回复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一回复指
令反馈给业务系统;其中,预设的第三主题为物联网设备回复指令的格式。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方法流程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方法流程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工作流程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工作流程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rpc(远程过程调用协议)一个通俗的描述是:客户端在不知道调用细节的情况下,调用存在于远程计算机上的某个对象,就像调用本地应用程序中的对象一样。在iot背景下,即是业务系统调用物联网设备执行指令,从而完成一定的功能。然而现有的rpc通信,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并不能实现物联网设备向业务系统数据的主动拉取,例如,在iot场景下,物联网设备存储功能故障,物联网设备本地数据通过传统的rpc通信,并不能主动向业务系统提出数据迁移和备份的指令。另外,传统的rpc通信下,业务系统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相对透明性,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24.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因其仅需2字节的字头和少量的信息载体的低功耗特点,以及使用tcp和结合tls/ssl作为安全保障,使得业务系统与物联网设备完成连接导向的通信,广泛用于物联网设备中。因此,将mqtt与rpc结合,实现物联网设备到业务系统的调用流程变的尤为重要。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的rpc式通信中物联网设备无法主动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指令的技术问题。
26.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8.步骤101、物联网设备在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时,基于数据请求内容以及预设的第一主题,确定数据请求指令,并将数据请求指令发送到云端。
29.在物联网设备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之前,为了使物联网设备与业务系统能够进行通信,应当提前确定各通信步骤的数据传输预设主题,以及将各预设主题更新到物联网设备或业务系统中。
3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预设的第一主题为物联网设备在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时,所对应的数据请求指令的格式;其中,预设的第一主题中包括:业务系统标识、物联
网设备标识以及数据请求指令的具体指令内容等。预设的第二主题为业务系统在向物联网设备发送下发指令时,采用的rpc式的调用所对应的下发指令的格式;其中,预设的第二主题中包括:业务系统标识、物联网设备标识、下发指令的具体指令名称、下发指令的的具体指令内容、请求编号以及指令有效时间等。预设的第三主题为物联网设备在执行完下发指令后,给业务系统反馈时所对应的回复指令的格式;其中,预设的第三主题中包括:rpc式的调用标识、业务系统标识、物联网设备标识、下发指令的具体指令名称、下发指令的的具体指令内容、请求编号以及指令有效时间等。预设的第四标识为访问控制列表判断物联网设备接收与发送rpc式的调用指令,所对应的对照格式,即访问控制列表通过预设的第四主题判断物联网设备能否接收预设的第二主题对应的下发指令或者能否将预设的第三主题对应的回复指令发送给业务系统;其中,预设的第四主题中包括:业务系统标识、物联网设备标识、下发指令的具体指令名称、下发指令的的具体指令内容、请求编号以及信息编号等。
3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预设的第一主题可以设置为get/[productname]/[devicename]/[resource];其中,[productname]为业务系统标识,[devicename]为物联网设备标识,[resource]为数据请求指令的具体指令内容。预设的第二主题可以设置为rpc:/[productname]/[devicename]/[commandname]/[encoding]/[reuqestid]/[expireat];其中,[productname]为业务系统标识,[devicename]为物联网设备标识,[commandname]为下发指令的具体指令名称,[encoding]为下发指令的的具体指令内容,[reuqestid]为请求编号,[expireat]为指令有效时间。预设的第三主题可以设置为(cmd|rpc)/[productname]/[devicename]/[commandname]/[encoding]/[reuqestid]/[expireat];其中,(cmd|rpc)为rpc式的调用标识,[productname]为业务系统标识,[devicename]为物联网设备标识,[commandname]为下发指令的具体指令名称,[encoding]为下发指令的具体指令内容,[reuqestid]为请求编号,[expireat]为指令有效时间。预设的第四主题可以设置为rpc_resp/[productname]/[devicename]/[commandname]/[requestid]/[messageid];其中,[productname]为业务系统标识,[devicename]为物联网设备标识,[commandname]为下发指令(或回复指令)的具体指令名称,[reuqestid]为请求编号,[messageid]为信息编号。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回复指令所对应的预设的第三主题相比于下发指令所对应的预设的第二主题增加了一个变量,因此,可以将下发指令中的变量在数组中添加上rpc式的调用标识,然后将下发指令其他变量所对应的数组空间依次加一得到。由于本技术的方法在物联网设备与业务系统之间加入了云端,因此,对于物联网设备应用代码,rpc调用是透明非可见的:即物联网设备应用代码不知道指令是否为rpc调用还是普通指令下发,因此,相对于下发指令,回复指令需要添加rpc式的调用标识。
[0033]
在确定各通信步骤的数据传输预设主题之后,应当将各预设主题更新到相应位置后,才能实现完整的调用流程。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预设的第四主题之后,通过物联网设备将预设的第四主题更新到存储在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mongodb)的数据访问控制列表(alc列表)中,以使业务系统能够与物联网设备实现通信。业务系统将第二预设主题更新到业务系统的订阅列表中,以使业务系统可以基于第二预设主题确定下发指令。物联网设备将预设的第一主题以及预设的第三主题更新到物联网设备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端)中,以使物联网设备可以基于预设的第一主题确定数据请求指令,以及基于预设的第三主题确定回复指令。
[0034]
在将各预设主题更新到相应位置之后,当物联网设备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的时,物联网设备会基于数据请求内容以及预设的第一主题,确定数据请求指令,并将数据请求指令发送到云端。
[0035]
可以理解的是,物联网设备此时发送的数据请求过程,并不是rpc式的调用过程,因此,数据请求指令并不是rpc式的调用指令,相对于物联网设备而言仅是普通的指令。
[0036]
步骤102、云端解析数据请求指令,以确定数据请求指令中的有效载荷,并将有效载荷发送给业务系统。
[0037]
云端在接收到物联网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指令之后,首先会解析数据请求之类,以确定数据请求指令中的业务物联网设备标识及数据请求指令的的具体指令内容。然后,将物联网设备标识及数据请求指令的具体指令内容组成有效载荷(payload),通过云端的消息队列服务发送到业务系统的响应体中。
[0038]
还需要说明的是,云端将物联网设备的数据请求指令转发给业务系统的过程,使得物联网设备对业务系统相对不可见,同样使得业务系统相对于物联网设备也不可见,又通过云端实现对业务系统和物联网设备的统一调度,从而实现了在保证业务系统安全性的情况下,物联网设备可以向业务系统主动发送数据请求指令的过程。
[0039]
步骤103、业务系统基于有效载荷以及预设的第二主题,确定第一下发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一下发指令发送到物联网设备。
[0040]
云端在将有效载荷发送到业务系统的响应体中之后,会进入接收等待状态,等待业务系统基于接收到的有效载荷内容做出的回复。
[0041]
业务系统在确定响应体中存在有效载荷后,首先会解析有效载荷中包含的数据请求指令的具体指令内容,然后基于预设的第二主题以及有效载荷包含的物联网设备标识、数据请求指令的具体指令内容,确定第一下发指令。例如:物联网设备存储功能故障,物联网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内容为请求数据迁移到业务系统的指令,此时,业务系统会基于该指令内容判断其是否可以执行数据迁移到业务系统,在判断完成后,会根据判断情况,确定要求物联网设备能否进行数据迁移到业务系统的第一下发指令。
[0042]
由于第一下发指令的主题为rpc式的调用指令,因此,第一下发指令在业务系统中需要设置相应的预设服务接口来发送。因此,在确定第一下发指令后,还会基于第一下发指令,确定下发第一下发指令对应的预设服务接口。业务系统在确定下发第一下发指令对应的预设服务接口之后,会调用预设服务接口,以使第一下发指令发送到云端。
[0043]
云端在接收到业务系统下发的第一下发指令之后,将第一下发指令转发到物联网设备的响应体中。
[0044]
步骤104、物联网设备在执行完成第一下发指令后,基于第一下发指令的执行结果以及预设的第三主题,确定第一回复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一回复指令反馈给业务系统。
[0045]
云端在将第一下发指令发送到物联网设备的响应体中之后,会进入接收等待状态,等待物联网设备基于第一下发指令的执行反馈。
[0046]
物联网设备在确定响应体中存在第一下发指令后,解析并执行第一下发指令。在执行完下发指令的具体指令内容之后,基于第一下发指令的执行结果以及预设的第三主题,确定第一回复指令。例如,第一下发指令的内容为要求物联网设备进行数据的迁移到业务系统,物联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下发指令后,解析得到下发指令的具体指令内容,然后将
物联网设备内的数据通过云端迁移业务系统,在迁移完成之后,基于预设的第三主题将迁移成功的结果确定为第一回复指令。
[0047]
在物联网设备确定第一回复指令之后,通过云端将第一回复指令发送到业务系统的响应体中。
[0048]
至此结束一个完整的物联网设备主动调用流程。
[0049]
图3为本技术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工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物联网设备主动调用工作流程共包括六个指令发送步骤:物联网设备将数据请求指令发送给云端、云端将数据请求指令中的有效载荷发送给业务系统、业务系统将基于有效载荷确定的第一下发指令发送给云端、云端将第一下发指令转发给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设备将基于第一下发指令执行结果确定的第一回复指令发送给云端、云端将第一回复指令转发给业务系统。
[0050]
通过在rpc通信的中间加上云端形成的rpc式的云边端通信方法,对业务系统和物联网设备的统一调度,且使得物联网设备和业务系统之间相对不可见,不仅确保了业务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还使得物联网设备实现了可以主动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指令的能力。
[0051]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方法流程图。业务系统在向物联网设备发送指令,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2]
步骤201、业务系统在向物联网设备发送指令时,基于指令内容以及预设的第二主题,确定第二下发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二下发指令发送到物联网设备。
[0053]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业务系统本身而言,还应该具有主动向物联网设备发送下发指令的功能。
[0054]
业务系统在向物联网设备发送指令时,首先基于指令内容以及预设的第二主题,确定第二下发指令,然后通过可以进行本技术rpc式调用通信的预设服务接口,将第二下发指令发送到云端。
[0055]
云端在接收到第二下发指令后,将第二下发指令转发到物联网设备的相应体中,并进入接收等待状态。
[0056]
步骤202、物联网设备在执行完成第二下发指令后,基于第二下发指令的执行结果以及预设的第三主题,确定第二回复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二回复指令反馈给业务系统。
[0057]
在物联网设备确定响应体中存在第二下发指令后,解析并执行第二下发指令。在执行完下发指令的具体指令内容之后,基于第二下发指令的执行结果以及预设的第三主题,确定第二回复指令,并将第二回复指令通过云端转发到业务系统的响应体中。
[0058]
至此结束一个完整的业务系统主动调用流程。
[0059]
图4为本技术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工作流程图。如图4所示,业务系统主动调用工作流程共包括四个指令发送步骤:业务系统将第二下发指令发送给云端、云端将第二下发指令转发给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设备将基于第二下发指令执行结果确定的第二回复指令发送给云端、云端将第二回复指令转发给业务系统。
[0060]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0061]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系统500包括:物联网设备501、云端502、业务系统503。
[006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显示出的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系统结构并不构成对rpc式的云边端通信系统的限定,实际上,rpc式的云边端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比图5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部件的布置。
[0063]
本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501,用于在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时,基于数据请求内容以及预设的第一主题,确定数据请求指令,并将数据请求指令发送到云端;其中,预设的第一主题为数据请求指令的格式;云端502,用于解析数据请求指令,以确定数据请求指令中的有效载荷,并将有效载荷发送给业务系统;其中,有效载荷为记录物联网设备标识及数据请求内容的数据;业务系统503,用于基于有效载荷以及预设的第二主题,确定第一下发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一下发指令发送到物联网设备;其中,预设的第二主题为业务系统下发指令的格式;物联网设备501,还用于在执行完成第一下发指令后,基于第一下发指令的执行结果以及预设的第三主题,确定第一回复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一回复指令反馈给业务系统;其中,预设的第三主题为物联网设备回复指令的格式。
[0064]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对应于图1的一种rpc式的云边端通信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0065]
物联网设备在向业务系统发送数据请求时,基于数据请求内容以及预设的第一主题,确定数据请求指令,并将数据请求指令发送到云端;其中,预设的第一主题为数据请求指令的格式;
[0066]
云端解析数据请求指令,以确定数据请求指令中的有效载荷,并将有效载荷发送给业务系统;其中,有效载荷为记录物联网设备标识及数据请求内容的数据;
[0067]
业务系统基于有效载荷以及预设的第二主题,确定第一下发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一下发指令发送到物联网设备;其中,预设的第二主题为业务系统下发指令的格式;
[0068]
物联网设备在执行完成第一下发指令后,基于第一下发指令的执行结果以及预设的第三主题,确定第一回复指令,并通过云端将第一回复指令反馈给业务系统;其中,预设的第三主题为物联网设备回复指令的格式。
[0069]
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物联网设备和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070]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和介质与方法是一一对应的,因此,系统和介质也具有与其对应的方法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上面已经对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这里不再赘述系统和介质的有益技术效果。
[0071]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

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072]
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
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073]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074]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075]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0076]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0077]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

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0078]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79]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