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感器 电感


1.本技术涉及电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感器。


背景技术:

2.电感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其作为一种关键的电子元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中。不过,现有的电感器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1)电感器中引脚与磁芯之间的绝缘性能差;(2)各引脚之间的爬电距离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感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一种电感器,包括磁芯、绕设于所述磁芯的线圈、底座、多根绝缘线及多个引脚,所述磁芯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底座包括底板、第一隔板及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对设置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凸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磁芯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及与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隔板侧,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隔板侧,所述多根绝缘线穿过所述贯穿孔,每一所述绝缘线的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且每一所述绝缘线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多个引脚连接所述底板,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延伸方向之间。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凸设于所述底板,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磁芯设置于所述安装块,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块包括背对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顶面为曲面,所述磁芯设置于所述顶面。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还包括凸设于所述底板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并位于所述安装块的两侧,绕设有所述线圈的磁芯设置于所述安装块,且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位于绕设有所述线圈的磁芯的两侧。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还包括多个加强筋,所述多个加强筋凸设于所述底板背对所述磁芯的表面。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加强筋之间首尾相连,以形成“中”字型结构。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的一侧延伸形成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引脚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引脚的一端部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芯呈环形,包括内周面、背对所述内周面的外周面、第一表面及背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连接于所述内周面和所述外周面之间,所述内周面环绕形成贯穿所述磁芯的所述贯穿孔,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内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外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绝缘线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穿
过一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并露出于所述底板背对所述磁芯的表面,所述第二端部依次穿过所述贯穿孔和一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并露出于所述底板背对所述磁芯的表面。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感器还包括多个第一套管及与多个第二套管,所述多个第一套管和所述多个第二套管设置于所述底板,每一所述绝缘线连接有一所述第一套管和一所述第二套管,每一所述绝缘线的第一端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通孔,并露出于所述底板背对所述磁芯的表面,每一所述绝缘线的第二端部依次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二通孔,并露出于所述底板背对所述磁芯的表面。
14.本技术中的所述电感器通过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设计,有效增大了各引脚之间的爬电距离。此外,借助所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设计,隔开所述引脚和所述磁芯,以进一步保证了所述引脚和所述磁芯之间的绝缘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电感器的分解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底座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9.电感器1
20.磁芯10
21.内周面101
22.外周面102
23.第一表面103
24.第二表面104
25.贯穿孔11
26.线圈20
27.绝缘线30
28.第一端部301
29.第二端部302
30.底座40
31.底板41
32.第一通孔411
33.第二通孔412
34.上表面413
35.下表面414
36.第一隔板42
37.第二隔板43
38.安装块44
39.顶面441
40.第一限位板45
41.第二限位板46
42.加强筋47
43.凹槽471
44.延伸板48
45.安装槽481
46.引脚50
47.第一套管60
48.第二套管70
4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5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3.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感器1,包括磁芯10、绕设于所述磁芯10的线圈20、多根绝缘线30、底座40及多个引脚50。所述底座40包括底板41、第一隔板42及与所述第一隔板42相对设置的第二隔板43。所述第一隔板42和所述第二隔板43凸设于所述底板41。所述磁芯10设置于所述底板41。所述磁芯10开设有贯穿孔11。所述多根绝缘线30穿过所述贯穿孔11。所述底板41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11及与多个第二通孔412。所述第一通孔411位于所述底座40上的第一隔板42侧,所述第二通孔412位于所述底座40上的第二隔板43侧。每一所述绝缘线30的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11,且每一所述绝缘线30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412。所述多个引脚50连接所述底板41,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42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隔板43的延伸方向之间。
54.参图1和图2,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的所述电感器1通过在所述底板41上设置所述第一隔板42和所述第二隔板43的设计,有效增大了各引脚50之间的爬电距离。此外,借助所述所述第一隔板42和所述第二隔板43的设计,隔开所述引脚50和所述磁芯10,以进一步保证了所述引脚50和所述磁芯10之间的绝缘性。
5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1和图2,所述磁芯10呈环形,包括内周面101、背对所述内周面101的外周面102、第一表面103及背对所述第一表面103的第二表面104。所述第一表面103和所述第二表面104分别连接于所述内周面101和所述外周面102之间。所述线圈20绕设于所述内周面101、所述第一表面103、所述外周面102和所述第二表面104。其中,所述内周面101环绕形成贯穿所述磁芯10的所述贯穿孔11。如此,所述线圈20可借助所述贯穿孔11绕设于所述内周面101、所述第一表面103、所述外周面102和所述第二表面104。
5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20为漆包线。
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1和图2,所述电感器1包括三根所述绝缘线 30。相应地,所述底座40上开设与三根所述绝缘线30配合的三个所述第一通孔411和三个所述第二通孔412。
5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线30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减。其中,所述底座40上开设的第一通孔411和第二通孔412的数量,可依据所述绝缘线30的数量进行对应调整。
5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1和图2,每一所述绝缘线30包括第一端部 301及第二端部302。所述第一端部301穿过一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411,并露出于所述底板41背对所述磁芯10的表面。所述第二端部302依次穿过所述贯穿孔11和一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412,并露出于所述底板41背对所述磁芯10的表面。
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1和图2,所述电感器1还包括多个第一套管60及多个第二套管70。所述多个第一套管60和所述多个第二套管70设置于所述底板41。每一所述绝缘线30连接有一所述第一套管60和一所述第二套管70。每一所述绝缘线30的第一端部30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套管60和所述第一通孔411,并露出于所述底板41背对所述磁芯10的表面。每一所述绝缘线30的第二端部302依次穿过所述贯穿孔11、所述第二套管70和所述第二通孔412,并露出于所述底板41背对所述磁芯10的表面。如此,每一所述绝缘线30借助所述第一套管60和所述第二套管70的设计,以固定于所述底板41。
6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管60不限于为硅胶套或橡胶套。所述第二套管70不限于为硅胶套或橡胶套。
6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管60和所述第二套管70可省略。
6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1、图2和图3,所述底板41包括朝向所述磁芯10的上表面413及背对所述磁芯10的下表面414。其中,所述第一隔板 42和所述第二隔板43凸设于所述上表面413。所述第一通孔411贯穿所述上表面413和所述下表面414。所述第二通孔412贯穿所述上表面413和所述下表面414。
6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1和图2,所述底座40还包括安装块44。所述安装块44凸设于所述底板41的上表面413,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42和所述第二隔板43之间。绕设有所述线圈20的磁芯10设置于所述安装块44。其中,所述安装块44的设置,为绕设有所述线圈20的磁芯10提供支撑点,保证了绕设有所述线圈20的磁芯10安装在所述底座40上的稳定性。
65.在本实施方式中,参图1和图2,所述磁芯10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块 44上。即,此时,所述磁芯10上的贯穿孔11的贯穿方向与所述第一隔板 42至所述所述第二隔板43的垂直方向一致。
6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1和图2,所述安装块44包括背对所述底板 41的顶面441。绕设有所述线圈20的磁芯10竖直设置于所述顶面44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面441为曲面,以配合所述磁芯10的更好地放置,进一步保证所述磁芯10安装在所述底座40上的稳定性。
6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面441也可以为平面。可以理解,所述顶面 441的具体形状,可依据所述磁芯10的表面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处不作限定。
6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1和图2,所述底座40还包括凸设于所述上表面413的第一限位板45和第二限位板46。所述第一限位板45和所述第二限位板46位于所述第一隔板42和
所述第二隔板43之间,并位于所述安装块 44的两侧。其中,绕设有所述线圈20的磁芯10设置于所述安装块44,且所述第一限位板45和所述第二限位板46分别可用以抵住绕设有所述线圈20 的磁芯10的两侧,如此以对绕设有所述线圈20的磁芯10进行限定,避免移动、跑偏。
69.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块44、所述第一限位板45和所述第二限位板46中的至少之一可省略。
7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3,所述底座40还包括多个加强筋47。所述多个加强筋47凸设于所述底板41的下表面414,以减小应力,增强底座40 的安全性及平整性。
7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加强筋47之间首尾相连,以形成多个凹槽471。
7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加强筋47之间首尾相连,以形成“中”字型结构。
7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1、图2和图3,所述底板41的一侧延伸形成延伸板48。所述延伸板48上开设有与所述引脚50配合的安装槽481。其中,所述引脚50的一端部收容于所述安装槽481内。
74.在本实施方式中,参图2,所述延伸板48设置于所述底板41邻近所述第二限位板46的一侧。
7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40可一体成型。
7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是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