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收线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适用于 收纳 导电 数据线 线缆

一种收线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线器,尤其适用于收纳导电的线缆,例如充电线或数据线。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数据线收线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到外壳内的卷线机构,卷线机构可相对于外壳转动。数据线的中心安装到卷线机构,余下的两部分以相同的卷绕方向卷绕到卷线机构。用户牵拉数据线的两端时,卷线机构转动从而使数据线的两端被同步拉出;用户松手时,卷线机构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反方向转动,使数据线的两端被同步收回。数据线两端是同步拉出同步收回,因此,收线器相对于数据线的两个端部的位置均是变动的,给使用带来不便。市场上期待一种数据线的某个端部能保持固定、另一个端部能伸缩的收线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线器,在应用于收纳数据线或充电线时,数据线或充电线的某个端部能保持固定、另一个端部能伸缩,使用方便。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收线器,包括外壳和卷线机构,所述卷线机构包括叠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外壳固定,所述第二部分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转动;所述第一部分安装有第一导体,所述第一导体用于电连接到第一线缆并可通过所述第一线缆电连接到第一外部设备;所述第二部分安装有第二导体,所述第二导体用于电连接到第二线缆并可通过所述第二线缆电连接到第二外部设备,所述第二线缆可卷绕到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柔性导电件,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柔性导电件的初始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终止端电连接。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柔性导电件为扁平的fpc或扁平的排线。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柔性导电件绕着一中心轴卷绕后收容在所述腔体内。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半壳结合成一个整体。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均为片状;所述第一导体固定到所述第一半壳的内壁;所述第二导体固定到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分别位于所述腔体的两轴向端。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收线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所述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半壳、第二半壳的至少其中之一固定;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套设到所述中心轴外周的转筒以及设置在所述转筒内的卷簧,所述转筒可围绕所述中心轴转动,所述卷簧围绕所述中心轴设置,所述卷簧的初始端固定到所述中心轴,所述卷簧的终止端固定到所述转筒。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心轴包括轴套和轴杆,所述轴套和轴杆其中之一固定到所述第一半壳,其中之另一固定到所述第二半壳,所述轴杆插装到所述轴套内。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外侧设有第一线孔和第二线孔,分别供第一导体所连接的第一线缆、第二导体所连接的第二线缆穿过。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收线器还包括用于保持所述第二部分的转动角度的止动结构,所述止动结构包括设置到所述第二半壳的滑槽、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止动滑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导向槽;所述止动滑片包括呈跑道状的滑片本体和凸出于滑片本体的止动部,所述滑片本体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滑动使所述止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可变;所述导向槽包括内导向槽、环绕所述内导向槽的外导向槽、第一切槽和第二切槽,所述第一切槽和第二切槽分别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连通所述外导向槽和内导向槽,使所述止动部可在外导向槽和内导向槽之间切换;所述第二切槽设有定位凹部,当所述止动部滑入所述定位凹部时被限制滑动从而保持所述第二部分的转动角度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半壳的端面设有环切状凸体、楔形状凸体和环状凸台,所述环状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转动中心位置处,所述环切状凸体和楔形状凸体围绕环状凸台设置;所述环切状凸体和楔形状凸体的外侧形成所述外导向槽,所述环切状凸体和楔形状凸体的内侧与所述环状凸台的外侧之间形成所述内导向槽;所述楔形状凸体的第一端与环切状凸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切槽,楔形状凸体的第二端与环切状凸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切槽,所述楔形状凸体的第二端形成所述定位凹部。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线器,在实际用于收纳数据线时,该第一线缆为数据线的第一部件,该第二线缆为数据线的第二部件,第一部件的长度是固定的,第二部件的长度是可调整的,因此只需拉伸数据线的第二部件的远离第一部件的一端即可调整数据线的长度,使用方便。且数据线的两个部件之间通过收线器的第一导体、柔性导电件、第二导体实现电连接,满足了数据传输需求,同时在数据线拉伸的过程中,通过柔性导电件和第二导体能够始终保持与数据线的第二部件的电连接,不会出现氧化、打火花的情况,不会损坏设备,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15.为进一步揭示本案之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图3为图1所示收线器的分解示意图
18.图4为图1所示收线器的第二部分和第一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1所示收线器的止动滑片和第二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20.符号说明:
21.收线器10
22.外壳12第一半壳12a
23.第二半壳12b滑槽1202
24.限位块1204
25.腔体122通槽1222
26.第一线孔124第二线孔126
27.第一部分132第二部分134
28.柔性导电件14第一导体16
29.第二导体18轴套222
30.轴杆224转筒24
31.环切状凸体242楔形状凸体244
32.定位凹部2442
33.环状凸台246外导向槽248
34.内导向槽249第一切槽230
35.第二切槽232凸部234
36.卷簧26止动滑片28
37.滑片本体282止动部284
38.凹槽286
39.第一紧固件29a第二紧固件29b
40.数据线30第一部件32
41.第一线体322第一连接器324
42.第二部件34第二线体342
43.第二连接器344
【具体实施方式】
44.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收线器10,该收线器10应用于收纳数据线30。可以理解地,该收线器还可应用于充电线等。该收线器10包括外壳12和卷线机构。
45.外壳12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半壳12a和第二半壳12b。卷线机构包括叠置的第一部分132和第二部分134,该第二部分134包括套设到中心轴外周的转筒24以及设置在转筒24内的卷簧26。。第一部分132相对于第一半壳12a固定。本实施例种,第一部分132与第一半壳12a结合成一个整体,第一部分132作为第一半壳12a内的底部。第二部分134可相对于第一部分132转动。第一部分132通过第一紧固件29a(见图2)安装有第一导体16,第一导体16用于电连接到第一线缆并可通过第一线缆电连接到第一外部设备。第二部分134通过第二紧固件29b(见图3)安装有第二导体18,第二导体18用于电连接到第二线缆并可通过第二线缆电连接到第二外部设备,第二线缆可卷绕到第二部分134。第一外部设备、第二外部设备可为外部电子设备。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收线器10应用于收纳数据线30时,该第一线缆为数据线30的第一部件32,该第二线缆为数据线30的第二部件34。第一部件32包括第一线体322以及连接到第一线体322的第一连接器324,第一导体16可与第一线体322电连接。第二部件34包括第二线体342以及连接到第二线体342的第二连接器344。第二导体18可与第二线体342电连接,第二线体342可卷绕到第二部分134。
46.第一部分132与第二部分134之间形成腔体122,本实施例中,腔体122设置到第一部分132。腔体122内设有柔性导电件14,第一导体16与柔性导电件14的初始端电连接,第二导体18与柔性导电件14的终止端电连接。在第二部分134相对于第一部分132转动以实现数据线30的第二部件134伸缩时,柔性导电件14被弯卷或舒张,保障了数据线30的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4的电连接。通过该种结构,在实际应用于收纳数据线30时,数据线30的第一部件32的长度是固定的,实现了连接器324与收线器100保持固定;数据线30的第二部件34的
长度是可调整的,使用方便。第一部件32和第二部件34之间通过第一导体16、柔性导电件14、第二导体18实现电连接,满足了数据传输需求。同时在数据线30拉伸的过程中,通过柔性导电件14和第二导体18能够始终保持与数据线30的第一部件32、第二部件34的电连接,且依赖于固定的物理连接,不会出现氧化、打火花的情况,不会损坏设备,使用安全。
47.第一导体16固定到第一半壳12a的内壁。第二导体18固定到第二部分134。第一导体16和第二导体18分别位于腔体122的两轴向端。
4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16的一端与柔性导电件14的初始端焊接,另一端穿过腔体122的通槽1222(见图2)焊接到第一半壳12a的内壁。第一部件32的第一线体322可与第一导体16的远离柔性导电件14的一端焊接。第二导体18的一端与柔性导电件14的终止端焊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紧固件29b固定到第二部分134的靠近腔体122的一端。第二部件34的第二线体342可与第二导体18的远离柔性导电件14的一端焊接。
49.收线器10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2内的中心轴,中心轴与第一半壳12a、第二半壳12b的至少其中之一固定。第二部分134的转筒24可围绕中心轴转动并位于腔体122的上方,第二导体18固定到转筒24的靠近腔体122的一端。第二线缆卷绕到转筒24的外周,在实际应用于收纳数据线30时,数据线30的第二线体342卷绕到转筒24的外周。第二部分134的卷簧26围绕中心轴设置,卷簧26的初始端固定到中心轴,卷簧26的终止端固定到转筒24。卷簧26用于存储动能,实现转筒24的复位。
50.柔性导电件14绕着中心轴线卷绕后收容在腔体122内,因此柔性导电件14呈平面螺旋状。根据柔性导电件14的螺旋特性,在将数据线30的第二部件34拉出一定长度的过程中,卷簧26处于压缩状态,柔性导电件14的终止端在转筒24、第二导体18的转动带动下,柔性导电件14的每圈的内径会相应的缩小,当松开数据线30的第二部件34时,第二部件34在卷簧26的复位作用下缩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柔性导电件14的初始端在转筒24、第二导体18的转动带动下,柔性导电件14的每圈的内径会相应的增大直至增大到初始内径,如此,可保证数据线30的第一部件32的拉伸操作。
51.本实施例中,中心轴包括轴套222和轴杆224。轴套222固定设置在腔体122内的底部,轴杆224固定设置在第二半壳12b内的底部,轴杆224插装到轴套222内。卷簧26的初始端固定到轴杆224。柔性导电件14以轴套222为中心进行卷绕。腔体122、轴套222对柔性导电件14进行限位。
52.在其他实施例中,轴套222也可以是固定设置在第二半壳12b内的底部,轴杆224也可以是固定设置在腔体122内的底部,柔性导电件14以轴杆224为中心进行卷绕。卷簧26的初始端固定到轴套222。也可以是轴套222和轴杆224其中之一是固定设置的。
53.优选地,柔性导电件14为扁平的fpc或扁平的排线,方便卷绕。第一导体16、第二导体18都呈片状,可保证与柔性导电件14、第一线缆、第二线缆之间的稳定性连接。第一导体16、第二导体18所在的平面平行,柔性导电体14卷绕所形成的盘体位于第一导体16、第二导体18所在的两个平面之间。
54.本实施例中,外壳12的外侧设有第一线孔124和第二线孔126,分别供第一导体16所连接的第一线缆、第二导体18所连接的第二线缆穿过。第一线孔124和第二线孔126分别设置在第一半壳12a和第二半壳12b的连接处。
55.请参阅图2至图5,收线器10还具有能够对第二线缆的拉伸长度进行定位的功能。
在实际应用到收纳数据线30时,具有能够对第二部件34的拉伸长度进行定位的功能,使得使用者可以将第二部件34拉出到合适的长度进行使用。
56.具体的,收线器100还包括用于保持第二部分134的转动角度的止动结构,从而实现定位功能。止动结构包括滑槽1202、止动滑片28和导向槽。
57.止动滑片28包括呈跑道状的滑片本体282以及形成在滑片本体282的第一端的止动部284。止动部284凸出于滑片本体282的靠近第二部分134的一面上。止动部284呈柱状。第二半壳12b内的底部设有与滑片本体282相匹配的所述滑槽1202,如图3和图5所示,滑槽1202环绕轴杆224与第二半壳12b的连接处,滑片本体282设置在滑槽1202内并可在滑槽1202内沿滑槽1202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使止动部284离轴杆224的距离可变,即使止动部284相对于第二部分134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可变。滑片本体282套设到中心轴的轴杆224的外周。滑槽1202的底部在位于中心轴的轴杆224的一侧设有限位块1204,如图3和图5所示,限位块1204位于滑片本体282的第一端的外侧,用于限定滑片本体282在限位块1204和中心轴的轴杆224之间进行滑动的距离。在滑片本体282的第一端抵接到限位块1204时,滑片本体282的第二端内侧抵接到中心轴的轴杆224,如图5所示。
58.优选地,滑片本体282的第一端外侧的中心处设有凹槽286,限位块1204与凹槽286相匹配,限位块1204可与凹槽286相配合,便于对滑片本体282进行限位。
59.如图4所示,第二部分134的转筒24的朝向第二半壳12b的一端端面设有所述导向槽。止动部284嵌入导向槽内,第二部分134转动时可带动止动部284在导向槽内运动,且止动部284可带动滑片本体282在滑槽1202内滑动。
60.导向槽包括内导向槽249、环绕内导向槽249的外导向槽248、第一切槽230和第二切槽232。第一切槽230和第二切槽232分别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连通外导向槽248和内导向槽249,使止动部284可在外导向槽248和内导向槽249之间切换,即使止动部284能通过第一切槽230或第二切槽232进入到外导向槽248或内导向槽249。第二切槽232设有定位凹部2442。
61.第二部分134的转筒24的朝向第二半壳12b的一端端面设有大于半圆的环切状凸体242、楔形状凸体244和环状凸台246。环状凸台246设置在转筒24的中心位置处,环切状凸体242、楔形状凸体244围绕环状凸台246设置。环切状凸体242和楔形状凸体244的外侧形成所述外导向槽248,环切状凸体242和楔形状凸体244的内侧形成所述内导向槽249,从而外导向槽248和内导向槽249的底部共面,使得止动部284在导向槽内运动时,声音很小,从而可消除声音干扰。图2中的转筒24的远离第一部分132的一端未示出环切状凸体242、楔形状凸体244、环状凸台246、外导向槽248和内导向槽249。楔形状凸体244的第一端与环切状凸体242之间形成第一切槽230,楔形状凸体244的第二端与环切状凸体242之间形成第二切槽232。楔形状凸体244的第二端设有可供止动部284卡设定位的所述定位凹部2442,定位凹部2442位于外导向槽248和内导向槽249之间。当止动部284滑入定位凹部2442时被限制滑动从而保持第二部分134的转动角度。外导向槽248的内壁在对应第一切槽230的位置处设有凸部234。
62.当实际应用到数据线30时,在第二部件34绕设于转筒24且止动部284卡设于定位凹部2442处时,即初始状态,此时止动部284距转筒24的距离最大,因此,止动部284的初始状态位于外导向槽248。当拉伸第二部件34时,会带动第二部分134转动,止动部284在图4所
示的外导向槽248逆时针转动,当止动部284沿逆时针方向由外导向槽248相对运动到凸部234处时,在凸部234的导向下,会使止动部284从第一切槽230进入到内导向槽249,然后止动部284会一直在内导向槽249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使得第二部件34处于拉伸状态。
63.拉伸第二部件34的过程中,停止拉动第二部件34并松开第二部件34时,此时在卷簧26的弹力作用下,第二部件34会逆转,使止动部284在内导向槽249顺时针转动,止动部284会在环切状凸体242的引导下卡设于定位凹部2442处,从而实现对第二部件34的拉伸长度进行定位,使得使用者可以将第二部件34拉出到合适的长度,满足了使用需求。
64.止动之后,再次拉动第二部件34时,如果拉动距离较长,止动部284先会脱离定位凹部2442并进入外导向槽248,当止动部284沿逆时针方向由外导向槽248相对运动到凸部234处时,在凸部234的导向下,会使止动部284从第一切槽230进入到内导向槽249,然后止动部284会一直在内导向槽249沿逆时针方向运动,直至停止拉动第二部件34并松开第二部件34,此时在卷簧26的弹力作用下会使得止动部284卡设于定位凹部2442处,从而实现对第二部件34的拉伸长度进行再次定位。
65.止动之后,再拉动第二部件34时,如果拉动距离较短,令到止动部284脱离定位凹部2442并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于外导向槽248、还没有进入内导向槽249时,在停止拉动第二部件34并松开第二部件34时,在卷簧26的弹力作用下会使得止动部284一直在外导向槽248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即处于自动收线状态,直至卷簧26回复到初始状态,使第二部件34绕设于转筒24且止动部284卡设于定位凹部2442处,如此,即回到初始状态。
6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