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记录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6-29 23: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再现 装置 记录


1.本发明涉及记录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2.硬盘驱动器(hdd)作为计算机的外部存储装置普及至今,最近,由于其也普及至移动信息设备,因此也在易受来自外部的振动、冲击的环境下使用。
3.作为hdd中的对于振动、冲击的对策,存在如下加载/卸载机构(斜坡加载机构):在hdd停止中使磁头自磁盘表面之上退避,从而磁头不接触圆盘状的记录介质(磁盘)。
4.在斜坡加载机构中,当记录再现装置停止时,磁头被卸载到位于磁盘范围之外的斜坡,并且在启动时,磁头被从斜坡加载到磁盘之上。这里,斜坡是指具有斜面的部件,磁头登上该部件从而自磁盘表面之上退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5.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壳体内表面设有凹陷,从而对hdd施加冲击时,记录介质不与壳体接触。
6.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具有多个盘状的记录介质的磁盘装置的记录介质之间,设有用于调整空气的流动的整流板。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0-222838号公报
10.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8339732号公报
11.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12-13813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3.由于近年的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活用扩大,数据存储量也持续增大,产生了提高每单位体积的存储容量的必要性。由此,为了提高标准化的硬盘驱动器的每一台的存储容量,正在尝试增加驱动器盒内部收纳的记录介质的张数。
14.例如,以往的用于3.5英寸的记录介质的基板的板厚为1.27mm,该情况下,3.5英寸标准化硬盘驱动器内最大使用五张记录介质。另一方面,在最近的大容量的3.5英寸标准化硬盘驱动器中,通过使基板的板厚变薄,收纳了多于五张的记录介质。
15.因此,用于记录介质的基板的刚性下降,较强的振动、冲击自外部施加于hdd时记录介质变得易弯曲,由此,记录介质在驱动器内与其他的部件接触的风险变大。
16.因此,需求一种对于来自外部的较强的振动、冲击的耐受性较高的记录再现装置。
17.(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8.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如下的记录再现装置。
19.(1)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包括:
20.圆盘状的记录介质;
21.电动机,其用于旋转驱动上述记录介质;
22.磁头,其用于进行对于上述记录介质的信息的读取、或写入,其中,
23.上述记录再现装置具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用于支承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弯曲的记录介质,上述支承部件仅在施加有来自外部的冲击时与上述记录介质相接来支承上述弯曲的记录介质。
24.(2)在(1)中记载的记录再现装置中,上述记录介质的相接的部位为端部。
25.(3)在(1)或(2)中记载的记录再现装置中,具有三个以上的上述支承部件。
26.(4)在(1)~(3)中任一项记载的记录再现装置中,具有用于使上述磁头自上述记录介质之上退避的斜坡机构,上述斜坡机构兼做上述支承部件。
27.(5)在(1)~(4)中任一项记载的记录再现装置中,具有用于调整因上述记录介质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的流动的整流板,上述整流板兼做上述支承部件。
28.(发明的效果)
29.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中,能够提高对于来自外部的较强的振动、冲击的耐受性。
附图说明
30.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的示意图(1)。
31.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剖面示意图(1)。
32.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的示意图(2)。
33.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剖面示意图(2)。
34.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剖面示意图(3)。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相同部件等,付与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36.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37.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再现装置1包括:圆盘状的记录介质2;电动机3,其用于旋转驱动记录介质2;以及磁头4,其用于进行对于上述记录介质2的信息的读取、或写入,而且,记录再现装置1具有用于支承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弯曲的记录介质2的支承部件6,支承部件6仅在施加有来自外部的冲击时与记录介质2相接来支承弯曲的记录介质2。
38.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再现装置1通过采用这样的构造,即使在施加有来自外部的较强振动、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记录介质2的弯曲,从而能够提供一种耐振动性、耐冲击性较高的记录再现装置。
39.另外,在图1中,磁头4安装于悬臂8,并且在音圈电动机7的作用下,其在与记录介质2表面平行方向上被驱动。并且,记录再现装置1停止时,磁头4在斜坡机构5作用下自记录介质2之上退避。
40.也就是说,通过斜坡机构5,使磁头4自记录介质2之上的位置移动至磁头离开位置,并且,在俯视记录再现装置1时,该磁头离开位置不与记录介质2的记录面重叠。
41.图2是示意表示支承部件6的剖面形状的图。支承部件6设置于圆盘状的记录介质2的外周部,通常与记录介质2为非接触。另一方面,较强的振动、冲击施加于记录介质2而导
致记录介质2弯曲的情况下,支承部件6与记录介质2接触,能够抑制记录介质2的弯曲量。即,当较强的力自外部施加于记录再现装置,并且记录介质的弯曲量超过弹性变形范围,从而引起塑性变形时,磁头4因记录介质2的变形而相对于信息记录表面上下振动,并且当这个振动量增加时,悬臂8不能支承磁头4的上下振动,从而记录再现装置不能工作。
42.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将支承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弯曲的记录媒体2的部位设定为记录媒体的端部、即在记录媒体2的表面不进行信息的读出或写入的部位或磁头4不浮起移动的部位。这是因为记录媒体2与支持部件6接触的情况下,有时会在记录媒体2的接触部位产生凹陷,该凹陷部位是不进行信息读写的部位或磁头4不浮起移动的部位的情况下,则不会对记录再现装置的使用产生影响。
43.如图3所示,优选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再现装置1在记录再现装置1的内部设置三个以上支承部件6,更优选该支承部件6相对于记录介质2等间隔设置。相对于记录介质2等间隔是指,例如设置三处的情况下,将圆盘状的记录介质2的中心角设定为120度地设置。
44.若设置三个以上支承部件6,则支承记录介质2的部位增多,能够减少记录介质2的变形部分,进一步提高记录再现装置的耐振动性、耐冲击性。并且,等间隔地设置支承部件能够使记录介质2中的变形量均匀化,进一步提高记录再现装置的耐振动性、耐冲击性。
45.本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再现装置1中,设有使磁头4自记录介质2之上退避的斜坡机构5,优选设定为该斜坡机构5兼做支承部件6的构造。通过采用这样的构造,能够降低记录再现装置1中使用的部件数量,并且记录再现装置内的设计自由度变大,而且由于记录介质的支承部位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振动性、耐冲击性。
46.图4是表示兼做斜坡机构5的支承部件6的例子的剖面示意图,支承部件6的一部分的面5a作为斜坡机构起作用。
47.以往构造的斜坡机构中,对记录再现装置施加较强振动、冲击时,担心记录介质弯曲,记录介质的记录面(进行信息的读写的面)与斜坡机构接触,由此破坏记录面,使用图4的构造的支承部件的情况下,在斜坡机构与记录面接触之前,支承部件对记录介质的侧面进行支承,由此不会破坏记录介质的记录面,能够提供耐振动性、耐冲击性更高的记录再现装置。并且,记录再现装置内的设计自由度变大,且能够减少记录再现装置中使用的部件数量。
48.并且,设定为图1中的斜坡机构5如图4那样兼做支承部件6的构造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内的设计自由度变大,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振动性、耐冲击性,且能够减少记录再现装置1中使用的部件数量。
49.本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再现装置1中,设有用于调整因记录介质2的旋转产生的空气的流动的整流板,优选设定为该整流板兼做支承部件的构造。由此,记录再现装置内的设计自由度变大,并且由于记录介质的支承部位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振动性、耐冲击性,且能够减少记录再现装置1中使用的部件数量。
50.图5是表示兼做整流板9的支承部件6的例子的剖面示意图。整流板是为了调整因记录介质的旋转产生的空气的流动而设于记录介质之间等的板状物。
51.以往构造的整流板中,较强的振动、冲击施加于记录再现装置时,担心记录介质弯曲、记录介质的记录面(进行信息的读写的面)与整流板接触,由此破坏记录面,使用图5的构造的支承部件的情况下,在整流板与记录面接触之前,支承部件对记录介质的侧面进行
支承,由此不会破坏记录介质的记录面,能够提供耐振动性、耐冲击性更高的记录再现装置。并且,记录再现装置内的设计自由度变大,且能够减少记录再现装置中使用的部件数量。
52.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53.附图标记说明
[0054]1ꢀꢀ
记录再现装置
[0055]2ꢀꢀ
记录介质
[0056]3ꢀꢀ
电动机
[0057]4ꢀꢀ
磁头
[0058]5ꢀꢀ
斜坡机构
[0059]
5a 斜坡面
[0060]6ꢀꢀ
支承部件
[0061]7ꢀꢀ
音圈电动机
[0062]8ꢀꢀ
悬臂
[0063]9ꢀꢀ
整流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