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光缆周界防护的红外线报警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14 23: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周界 红外线 报警系统 装置 防护


1.本实用新型属于周界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红外线报警系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缆周界防护的红外线报警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一些重要的安保防护地点例如监狱、油库、军工和机场等安防要求高且保护面积大,就需要一种灵敏度高且保护范围广的防护报警系统,现有的周界报警系统多采用红外对射、视频监控、泄漏电缆、振动电缆、电子围栏、电网等,但受一些客观技术条件等因素所限,还存在着一些共性或个性不足,例如红外对射的防护等级较低,对于蓄意侵入者而言,很容易跨越或规避,同时易受地形条件的高低、曲折、转弯、折弯等环境限制,容易受温度、强光等自然气候的影响,误报率高;泄露电缆和振动电缆报警属于电缆传感,传感部分都是有源的,系统功耗很大;电子围栏、电网等方案又有一定危害性,这些监测的距离较短,单位距离成本高,在需要进行长距离监测的情况下,系统造价高昂,长时间连续使用,维护成本较高,且导致干扰机会增多,灵敏性下降,误报率、漏报率上升,对于大范围监控没有定位功能,遇上侵入行为,无法及时、准确地确定危险地点。
3.cn204087400u公开了一种周界防护报警系统,用于检测监视区域内的异常情况发生而发出报警的报警系统,包括:将监控区域围绕起来的围栏、红外监控系统、微波墙式监控系统、光纤震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监控中心,所述红外监控系统、微波墙式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沿着围栏周界布置。实现了多重监控,杜绝了以往监控系统存在盲区的问题,另外,由于使用光纤震动报警系统能够定位报警地点并将定位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方便实现远程监控,再者,结合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对报警地点进行拍摄,有利于对报警的实时监控。
4.cn108022401b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的周界防护系统快速布设方法,包括第一类防护装置、第二类防护装置、无线音响装置、手持检测装置和远程监视装置,通过在待保护的边界位置布设大量的第一类防护装置,并且在所需位置安装第二类防护装置和无线音响装置;用手持检测装置录入所布设设备的安装位置;步行及乘车用手持检测装置接近所布设的边界,在屏幕上查看所布设的入侵检测效果;在任务模式当有人或车辆接近所布设边界时,所述第一类防护装置和第二类防护装置将运算得到的入侵检测信息发送到远程监视装置,并且向无线音响装置发送报警指令。
5.cn210534937u公开了一种光纤周界防护报警系统,包括:若干个防区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终端报警模块;所述防区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前端探测设备、数据处理器和隔离保护模块;所述前端探测设备包括语音监测单元、视频监测单元和无源振动传感光纤;所述数据处理器为dsp数字处理器;所述隔离保护模块包括信号隔离器;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引导光缆,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所述前端探测设备、所述数据处理器和所述终端报警模块之间通信;所述终端报警模块包括终端处理器、防盗报警控制器、报警灯光联动模块和显示器。
6.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对各种入侵事件及时识别响应,且具有远程视频监控、人体追踪定位和等特性的周界防护报警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台门控系统及方法,能够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8.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缆周界防护的红外报警系统装置,所述的红外报警系统装置包括红外防护模块、网络服务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所述的红外防护模块包括布设于光缆周界的红外报警单元和图像采集单元,所述的图像采集单元通过网络服务模块搭建的无线局域网与所述的远程监控模块实现数据通信和人工交互;
10.所述的红外报警单元包括分别位于光缆两端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的红外发射器沿光缆向红外接收器发射至少两条红外光束,所述的红外光束分布于光缆外周,形成柱状的红外防护圈;所述的红外接收器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反馈连接报警装置,所述的红外接收器在阈值时间内未接收到红外光束时,向控制模块输出反馈信号,控制模块接收到反馈信号后控制报警装置发出警示信息。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红外防护模块,利用视频图像采集前端配合人体追踪单元进行实时视频数据采集,有效保护了光缆的周边安全,对可疑人员进行实时追踪布控,介由网络服务模块搭建的无线局域网,使得远程控制模块的无线信号接收器与红外防护模块的无线信号发射器建立了远程无线通信链路,消除了有线数据传输的距离现在,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便于远程控制模块的远距离布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图像采集单元包括核心处理器和录像设备,所述的录像设备通过数据接口电性接入所述的核心处理器,所述的核心处理器通过数据接口接收录像设备传输的视频数据流并进行数据预处理;
13.所述的录像设备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录像设备转动;所述的核心处理器内置驱动电路,所述的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机。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录像设备与控制模块反馈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接收到红外接收器发出的反馈信号后,控制录像设备启动,报警装置发出警示信息的同时,所述的录像设备对电缆周边进行同步录像。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核心处理器配置有网络接口,所述的核心处理器通过网络接口接入无线信号发射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图像采集单元还包括与录像设备配套使用的人体红外传感器。
17.所述的人体红外传感器与核心处理器内置的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的人体红外传感器探测到图像窗口内的人体温度后向驱动电路输出反馈信号,驱动电路经由电机控制录像设备追踪人体运动轨迹。
1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远程控制模块包括远程监控单元和人工交互单元,所述的远程监控单元通过无线局域网与所述的图像采集单元连接。
1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远程监控单元包括网络接收器和数
据存储器,所述的网络接收器与录像设备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实现数据通信,用于接收录像设备采集到的实时图像信息,所述的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实时图像信息并备份上传至云端。
2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人工交互单元包括与所述的数据存储器电性连接的显示器,所述的显示器用于对数据存储器上传的实时图像信息进行解析后显示图像画面。
2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网络服务模块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和以太网控制器,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器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以太网控制器,所述的以太网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的网络接收器。
2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报警装置包括声光报警器。
23.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外线报警系统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4.(1)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即未有可疑人员进入红外点阵形成的防护圈内,此时红外发射器发射出由多条红外光束形成的管状红外防护圈,光缆位于红外防护圈内,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束被红外接收器全部接收,此时报警装置和录像设备停止工作;
25.(2)一旦有相邻的至少两条红外光束未被红外接收器接收到,超过30ms后向控制模块输出反馈信号,控制模块接收到反馈信号后控制报警装置发出警示信息,录像设备同步开启,对光缆周界进行录像,人体红外传感器开始工作,感应录像画面内的人体温度并追踪人体运动轨迹,同时向核心处理器内置的驱动电路输出反馈信号,驱动电路经由电机控制录像设备追踪人体运动轨迹;
26.(3)录像设备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经由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接收器和以太网控制器搭建起来的无线局域网传输至网络接收器,网络接收器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了远程接收录像设备采集到的实时图像信息,网络接收器接收到实时图像信息后传输至数据存储器,通过数据存储器存储实时图像信息,备份上传至云端,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图像画面。
27.所述系统是指设备系统、装置系统或生产装置。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红外防护模块,利用视频图像采集前端配合人体追踪单元进行实时视频数据采集,有效保护了光缆的周边安全,对可疑人员进行实时追踪布控,介由网络服务模块搭建的无线局域网,使得远程控制模块的无线信号接收器与红外防护模块的无线信号发射器建立了远程无线通信链路,消除了有线数据传输的距离现在,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便于远程控制模块的远距离布置;
3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远程控制模块,在终端利用视频监控实现对光缆周边的实时监控,监测直观清晰;便于操作人员实现在线查看光缆周边是否有可疑人员进入红外防护圈,以便进行及时预防及报警处理。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红外报警系统装置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红外防护模块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6.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缆周界防护的红外报警系统装置,所述的红外报警系统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红外防护模块、网络服务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
37.如图2所示,红外防护模块包括布设于光缆周界的红外报警单元和图像采集单元,图像采集单元通过网络服务模块搭建的无线局域网与远程监控模块实现数据通信和人工交互。
38.红外报警单元还包括分别位于光缆两端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沿光缆向红外接收器发射至少两条红外光束,红外光束分布于光缆外周,形成柱状的红外防护圈。红外接收器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反馈连接报警装置,可选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红外接收器在阈值时间内未接收到红外光束时,向控制模块输出反馈信号,控制模块接收到反馈信号后控制报警装置发出警示信息。
39.图像采集单元包括核心处理器和录像设备,录像设备通过数据接口电性接入核心处理器,核心处理器通过数据接口接收录像设备传输的视频数据流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录像设备内设置有电机,电机用于驱动录像设备转动;核心处理器内置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电机。录像设备与控制模块反馈连接,控制模块接收到红外接收器发出的反馈信号后,控制录像设备启动,报警装置发出警示信息的同时,录像设备对电缆周边进行同步录像。核心处理器配置有网络接口,核心处理器通过网络接口接入无线信号发射器。
40.图像采集单元还包括与录像设备配套使用的人体红外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与核心处理器内置的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人体红外传感器探测到图像窗口内的人体温度后向驱动电路输出反馈信号,驱动电路经由电机控制录像设备追踪人体运动轨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红外防护模块,利用视频图像采集前端配合人体追踪单元进行实时视频数据采集,有效保护了光缆的周边安全,对可疑人员进行实时追踪布控,介由网络服务模块搭建的无线局域网,使得远程控制模块的无线信号接收器与红外防护模块的无线信号发射器建立了远程无线通信链路,消除了有线数据传输的距离现在,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便于远
程控制模块的远距离布置。
41.远程控制模块包括远程监控单元和人工交互单元,远程监控单元通过无线局域网与图像采集模块连接。远程监控单元包括网络接收器和数据存储器,网络接收器与录像设备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实现数据通信,用于接收录像设备采集到的实时图像信息,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实时图像信息并备份上传至云端。人工交互单元包括与所述的数据存储器电性连接的显示器,显示器用于对数据存储器上传的实时图像信息进行解析后显示图像画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远程控制模块,在终端利用视频监控实现对光缆周边的实时监控,监测直观清晰;便于操作人员实现在线查看光缆周边是否有可疑人员进入红外防护圈,以便进行及时预防及报警处理。
42.网络服务模块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和以太网控制器,无线信号接收器与无线信号发射器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以太网控制器,以太网控制器电性连接网络接收器。
43.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述红外报警系统装置的工作原理,所述的工作原理为:
44.(1)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即未有可疑人员进入红外点阵形成的防护圈内,此时红外发射器发射出由多条红外光束形成的管状红外防护圈,光缆位于红外防护圈内,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束被红外接收器全部接收,此时报警装置和录像设备停止工作;
45.(2)一旦有相邻的至少两条红外光束未被红外接收器接收到,超过30ms后向控制模块输出反馈信号,控制模块接收到反馈信号后控制报警装置发出警示信息,录像设备同步开启,对光缆周界进行录像,人体红外传感器开始工作,感应录像画面内的人体温度并追踪人体运动轨迹,同时向核心处理器内置的驱动电路输出反馈信号,驱动电路经由电机控制录像设备追踪人体运动轨迹;
46.(3)录像设备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经由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接收器和以太网控制器搭建起来的无线局域网传输至网络接收器,网络接收器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了远程接收录像设备采集到的实时图像信息,网络接收器接收到实时图像信息后传输至数据存储器,通过数据存储单元存储实时图像信息,备份上传至云端,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图像画面。
47.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