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2021-08-24 16: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海岸 监测 方法 系统 信息
一种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海岸带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区域内海洋信息的监测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海岸带的监测,不仅事关海洋经济发展,而且还关系着海洋权益,这就对海岸带信息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6595775a提出了一种海岸带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及其装置。具体地,该海岸带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装置,包括海岸带深水探测浮标和半潜式小型动态探测船;海岸带深水探测浮标包括窄带物联网模块、送电线圈、泊船伸缩杆、太阳能组合、环境监测传感器组合、gps模块;半潜式小型动态探测船包括窄带物联网模块、受电线圈、动力系统、姿态控制与定位组合、水体传感器组合、摄像头、警示灯以及小型太阳能板组合,其可以实现自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按轨迹巡航、非接触式感应自动充电、自动障碍物识别且基于nb-iot窄带物联网通讯的海岸带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预警,可快速监测区域海岸环境动态过程,帮助海洋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获得海洋环境信息。

但是,上述的海岸带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预警方法仍然存在不足:该海岸带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预警方法仍然属于传统的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案,其所监测到海岸带信息主要是单一维度的海洋信息,并没有从陆海空的多维度监测海岸带信息,其仅仅是通过环境监测传感器组合监测到了海岸带的环境信息,无法对海岸带区域的生物活动情况做出监测,难以得到全面的关于海岸带的生物活动情况监测数据,导致基于单一海岸带监测方法所得到的监测数据不能给海岸带监测和研究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的海岸带信息监测系统。

本发明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构建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其中,该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包括浮标监测子系统、岸基站监测子系统和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浮标监测子系统包括若干分布在海岸带不同水域上的浮标,岸基站监测子系统包括若干布设在海岸带的岸基附件的岸基站,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包括若干分布在海岸带不同区域且采集不同高度位置处生物活动信息的视频监控设备;

步骤s2,建立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内各子系统分别与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的通信连接;

步骤s3,将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内各子系统监测到的监测数据发送给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处理;其中,监测数据为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内各子系统监测到的实时数据或者按照预设监测频率监测到的数据。

改进地,在所述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中,步骤s3之后还包括: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接收用户终端的请求,将其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为pc端或者移动终端。

再改进地,在该发明中,所述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还包括:所述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内的至少一个子系统检测自身工作状态参数,并且将该子系统自身出现异常的工作状态参数发送给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做故障提示。

进一步改进,该发明中的所述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还包括: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监测数据调用处理权限;以及,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监测数据调用请求时,将与该用户权限相对应的监测数据提供给发送该监测数据调用请求的用户。

改进地,在所述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中,步骤s3之后还包括:将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做可视化展示处理;或者/和,根据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做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处理。

本发明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海岸带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包括浮标监测子系统、岸基站监测子系统和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浮标监测子系统包括若干分布在海岸带不同水域上的浮标,岸基站监测子系统包括若干布设在海岸带的岸基附件的岸基站,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包括若干分布在海岸带不同区域且采集不同高度位置处生物活动信息的视频监控设备;

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分别与浮标监测子系统、岸基站监测子系统和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通信连接。

改进地,在该发明中,所述海岸带信息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移动基站,设置在海岸带附近的岸基上,该移动基站分别与浮标监测子系统、岸基站监测子系统和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无线通信连接;

路由器,分别连接移动基站和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

进一步改进,所述海岸带信息监测系统还具有用户终端,用户终端连接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

可选择地,在所述海岸带信息监测系统中,所述用户终端为pc端或者移动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发明通过构建以浮标监测子系统、岸基站监测子系统和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所形成的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获取到针对所要监测海岸带的关于海洋数据海岸带附近水质数据以及海岸带区域内生活活动的监测数据,从而得到关于海岸带的陆海空数据,然后再由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处理这些陆海空数据,以为后续的可视化处理或者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处理提供全面准确地的监测数据支撑,避免了利用单一维度监测数据而造成海岸带监测工作不全面、不准确情况的发生,继而利用该发明中的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提高了针对目前海岸带信息的监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海岸带信息监测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具体地,参见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构建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其中,该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包括浮标监测子系统、岸基站监测子系统和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浮标监测子系统包括若干分布在海岸带不同水域上的浮标,岸基站监测子系统包括若干布设在海岸带的岸基附件的岸基站,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包括若干分布在海岸带不同区域且采集不同高度位置处生物活动信息的视频监控设备;

步骤s2,建立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内各子系统分别与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的通信连接;

步骤s3,将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内各子系统监测到的监测数据发送给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处理;其中,监测数据为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内各子系统监测到的实时数据或者按照预设监测频率监测到的数据。其中,此处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针对监测数据做处理之后,还可以将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做可视化展示处理或者根据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做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处理。

为了满足用户,尤其是科研人员对于海岸带监测数据的使用,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接收用户终端的请求,将其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其中,这里的用户终端可以是pc端或者移动终端。例如,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终端或者平板电脑。

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在该实施例还做了针对不同用户的权限设置。具体地,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监测数据调用处理权限;以及,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监测数据调用请求时,将与该用户权限相对应的监测数据提供给发送该监测数据调用请求的用户。

考虑到各子系统的监测设备通常设置在户外,尤其是海岸带这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野外环境,为了确保整个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的状态正常,以保证海岸带信息的正常监测,在该实施例中,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内的至少一个子系统检测自身工作状态参数,并且将该子系统自身出现异常的工作状态参数发送给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做故障提示。

另外,该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的海岸带信息监测系统。参见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海岸带信息监测系统,具有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1、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2、移动基站3、路由器4和用户终端5,用户终端5连接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2。其中,海岸带前端监测网络系统1包括浮标监测子系统11、岸基站监测子系统12和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13,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2分别与浮标监测子系统11、岸基站监测子系统12和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13通信连接,移动基站3设置在海岸带附近的岸基上,该移动基站3分别与浮标监测子系统11岸基站监测子系统12和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13无线通信连接;路由器4分别连接移动基站3和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2。浮标监测子系统11包括若干分布在海岸带不同水域上的浮标111,岸基站监测子系统12包括若干布设在海岸带的岸基附件的岸基站121,岸基站121监测工程附近海域海洋环境数据,比如说水质数据;生物活动监测子系统13包括若干分布在海岸带不同区域且采集不同高度位置处生物活动信息的视频监控设备131。该系统中的用户终端5根据需要采用pc端或者移动终端。例如,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终端或者平板电脑。

在利用该实施例的海岸带信息监测系统实施海岸带信息监测时,各浮标111会将各自所监测区域的海洋信息发送给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2,各岸基站121会将各自所监测岸基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发送给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2,以及各视频监控设备131会将各自所监测区域的鸟类、动物等生物活动监测数据发送给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2,再由海岸带监测管理系统2把接收到的这些监测数据做处理,从而对被监测海岸带的整体情况做出全面的分析研究,以及也可以得到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