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09-14 23: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雾化 雾化器 地说 组件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电源装置构成。电源装置用于给雾化器中的雾化组件供电,雾化器可在通电后对存储于其中的液态基质进行加热雾化,生成雾化气体供用户吸食。
3.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通常是用导液棉卷绕在发热丝上,然后再将卷绕有导液棉的发热丝塞入至套管中。然而,采用这种结构的雾化组件,其组装起来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组件以及具有该雾化组件的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组件,包括套管、设置于所述套管中的导液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导液件中的发热件;所述套管包括用于导入所述导液件的导入部以及与所述导入部连接用于容置所述导液件的容置部,所述导入部的内孔尺寸大于所述容置部的内孔尺寸。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入部与所述容置部的连接处为斜面。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液件相连通用于为储液腔回气的至少一个换气孔。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换气孔开设于所述导入部的周壁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气孔的孔径为0.1mm~1.5mm。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入部中的密封件。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的下端面与所述导液件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回气间隙,所述密封件的外壁面与所述导入部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回气间隙和所述至少一个换气孔相连通的回气槽。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密封部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紧密地嵌置于所述导入部中,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部尺寸小于所述导入部的内孔尺寸,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导入部的内周面之间界定出环形的所述回气槽。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入部与所述容置部为一体结构,所述导入部的外部尺寸与所述容置部的外部尺寸相等。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部的周壁上形成有供储液腔中的液态基质流入的至少一个进液口。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还包括沿纵向连接于所述容置部下方的电极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件在无外力作用时能弹性地卡住所述发热件。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件的横截面呈封闭的环形或带有开口的环形。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发热件和所述导液件之间的吸液件。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件采用pet、pe中的至少一种制成,所述吸液件为有机棉。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腔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导液件与所述储液腔导液连通。
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
22.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导入部的内孔尺寸相对较大,方便导液件装入,而容置部的内孔尺寸相对较小,导液件装入容置部后能够紧密的贴合容置部的内壁,方便组装。
附图说明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2所示雾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图2所示雾化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9.图1

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可应用于液态基质的雾化,其大致可呈扁平状,并包括扁平状雾化器1以及与雾化器1电性连接的扁平状电源装置2。其中,雾化器1包括用于收容液态基质的储液腔以及与该储液腔导液连接的用于加热雾化该液态基质的雾化组件10,雾化组件10可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雾化器1中。电源装置用于给雾化器1中的雾化组件10供电以及控制整个电子雾化装置的开启或关闭等操作。雾化器1和电源装置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以磁吸、螺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地,该电子雾化装置并不局限于呈扁平状,其也可以呈圆柱状、椭圆柱状、方形柱状等其他形状。
30.图2

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10,该雾化组件10可包括套管11、沿轴向设置于套管11中的导液件13以及沿轴向设置于导液件13中的发热件15。套管11可为一体结构,其可包括沿轴向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的导入部111、容置部112、电极部113。套管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电极部113大致可呈圆环状,电极部113中可沿轴向设置有电极柱17,电极部113、电极柱17分别作为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发热件15电性连接。通常,在电极柱17的外圈和电极部113的内圈之间还可设置有一绝缘套16,以将
电极柱17与电极部113之间绝缘隔离并密封连接。
31.导液件13为多孔结构,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圆筒状,并可沿轴向设置于容置部112中。容置部112的下端内壁面可一体向内延伸形成有内凸缘1121,导液件13的下端面可抵靠安装于内凸缘1121上。容置部112的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液口1120,以使储液腔中的液态基质能通过该至少一个进液口1120进入容置部112中,从而将导液件13与储液腔导液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1120具有六个,六个进液口1120沿容置部112的周向对称排布。
32.导液件13通常可以为吸液棉,其孔隙率可以为50%~90%,平均孔径可以为10um~1000um。导液件13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回弹力,以使导液件13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能弹性地夹持住发热件15,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其中,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导液件13的硬度太硬会造成装配时难以压缩装入容置部112中,硬度太软则无法夹持固定发热件15,因此导液件13需具有合适的硬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件13的硬度可在邵氏20~80a范围。回弹力表征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撤消后能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的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件13的回弹力可以为10%~90%,优选为30%~65%。导液件13可采用pet或pe等材料制成,其厚度可以为0.3~10mm,优选为0.5~5mm。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件13采用pet制成时,其热变形温度可达280℃以上;导液件13采用pe制成时,其热变形温度可达120℃以上。
33.发热件15可沿轴向设置在导液件13的内壁面上,用于将导液件13中吸附的液态基质加热雾化。发热件15可呈圆筒状,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圆筒状螺旋发热丝、圆筒状发热网或圆筒状发热管。发热件15的内壁面界定出一个圆柱形的气流通道150,用于供雾化后的烟雾与外部空气混合,烟雾与外部空气的混合物再流向雾化器的吸嘴,供用户吸食。导液件13可呈c型筒状,即导液件13的横截面呈带有开口的圆环形,可利于发热件15的安装,并可提高导液件13的回弹性能。发热件15呈c型筒状,其可由片状的发热片弯曲形成。发热件15的c型开口可与导液件13的c型开口朝向一致。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液件13的横截面也可呈封闭的圆环形、封闭或带有开口的方环形或椭圆形等其他形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液件13也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吸液元件,该两个或两个以上吸液元件可沿发热件15的周向依次间隔分布。
34.导入部111、容置部112大致可呈圆筒状,导入部111的内径大于容置部112的内径,且导入部111与容置部112的连接处为斜面。当导液件13夹持住发热件15组装到套管11中时,上端的导入部111的内径相对较大,方便导液件13装入,而容置部112的内径相对较小,导液件13装入容置部112后能够紧密的贴合容置部112的内壁,方便组装。导入部111的外径可与容置部112的外径相等,美观且易加工。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入部111、容置部112的内孔横截面也可呈方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相应地,导入部111的内孔尺寸(内孔横截面尺寸)大于容置部112的内孔尺寸(内孔横截面尺寸)。
35.雾化组件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设置于发热件15和导液件13之间的吸液件14。吸液件14可采用有机棉等材料制成,其在热解后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从而提高雾化组件10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液件14可采用亚麻棉制成,其热解温度可在360℃以上。吸液件14的硬度和厚度分别小于导液件13硬度和厚度。吸液件14可包括包覆于发热件15外的圆筒状吸液本体141以及一对分别位于吸液本体141的周向两端且相互贴合的延伸部142,
该一对延伸部142可卡入到导液件13的c型开口中。吸液件14可通过粘接等方式复合在导液件13的内壁面上,与导液件13结合在一起,从而可减少吸液件14的组装步骤,简化组装过程。在其他实施例中,吸液件14也可由片状有机棉沿发热件15绕设后形成。该片状有机棉的长度大于发热件15的外周长,以使该片状有机棉在绕设到发热件15外后,片状有机棉的两端能相互贴合且该贴合部分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以便于手或者机械夹具等捏持。
36.由于储液腔位于套管11和导液件13外围,吸液件14位于导液件13内围,因此位于外部的导液件13会先吸收储液腔中的液态基质,位于内部的吸液件14再吸收导液件13上的液态基质,发热件15在吸液件14内围,在通电发热后加将吸液件14中吸附的液态基质加热雾化。导液件13相较于吸液件14更加疏松,因此在抽吸的过程中,吸液件14会吸收导液件13上的液态基质,并且通过导液件13的孔隙进行换气。由于导液件13的材质较硬,孔隙较小,因此当导液件13吸满液态基质时,很难通过导液件13进行换气,从而影响外部空气进入储液腔中的速度,在用户连续抽吸时,可能会导致储液腔中回气不够,导致储液腔内外气压差较大,造成下液不畅。因此,还可在套管11上开设至少一个换气孔1110,用于为储液腔进行回气。
37.如图3

4所示,换气孔1110有两个并可开设在导入部111的周壁上,两个换气孔1110沿导入部111的周向对称排布。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孔1110也可开设在套管11与导液件13未接触的其他位置。换气孔1110的截面积小于进液口1120的截面积。换气孔1110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换气孔1110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可以为0.1~1.5mm,优选为0.4~1.2mm。
38.雾化组件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嵌置于套管11上端的密封件12。密封件12可呈圆筒状并紧密地嵌置于导入部111中,其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密封件12位于导液件13的上方,密封件12的下端面与导液件13的上端面之间形状有回气间隙130,密封件12的外壁面与导入部1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分别与回气间隙130和换气孔1110相连通的回气槽120。回气间隙130、回气槽120、换气孔1110依次连通形成一个回气通道,为储液腔回气。
39.密封件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密封部121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密封部122。第一密封部121紧密地嵌置于导入部111中,第一密封部121的外径与导入部111的内径大致相当,例如,第一密封部121的外径可等于或略大于导入部111的内径。第二密封部122的外径小于导入部111的内径,第二密封部122的外周面与导入部111的内周面之间界定出一圆环形的回气槽120。
40.当吸液件14与导液件13复合在一起时,该雾化组件10的组装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41.s1、提供导液件13和吸液件14的复合件,将该复合件套设于发热件15外。由于导液件13的材料特性,在导液件13与发热件15组装好后,导液件13在无外力作用下就能紧紧地夹持住发热件15,从而无需用手或机械夹具等捏合,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降低人力成本。
42.s2、将组装好后的发热件15和复合件经由套管11上端的导入部111插入到套管11的容置部112中,直至导液件13的下端面抵靠到套管11的内凸缘1121上。
43.s3、提供一圆筒状密封件12,将密封件12装入到导入部111中进行密封。
44.此外,还可通过一长圆柱形的治具插入到发热件15中进行辅助装配。相应地,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
45.s0、提供一长圆柱形的治具以及一圆筒状发热件15,将发热件15套设于治具外。
46.在步骤s0中,治具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治具的光滑表面与发热件15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发热件15与吸液件14(无吸液件14时则为导液件13)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在组装完成后将治具取出时,不会改变发热件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治具可以为金属材质,与金属发热件15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此外,在步骤s0中,可直接提供一个筒状的发热件15套设于治具外,或者,也可提供一个片状的发热片绕设于治具外后形成筒状的发热件15。
47.相应地,在步骤s2和s3之间还可包括:
48.s23、将治具取出。
49.可以理解的,步骤s23也可在步骤s3之后进行。
50.当吸液件14为由片状有机棉绕设发热件15后形成时,该雾化组件10的组装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51.s0、提供一长圆柱形的治具以及一圆筒状发热件15,将发热件15套设于治具外。
52.s01、提供一片状有机棉,将该片状有机棉绕设在发热件15外,将片状有机棉的两端分别靠近贴合并向发热件15的外侧伸出,以夹紧发热件15。
53.s1、提供一c型筒状的导液件13,将导液件13套设于发热件15和片状有机棉外,并使片状有机棉的两端贴合部分卡入到导液件13的c型开口中。
54.s2、将组装好后的发热件15和导液件13经由套管11上端的导入部111插入到套管11的容置部112中,直至导液件13的下端面抵靠到套管11的内凸缘1121上。
55.s23、将治具取出。
56.s3、提供一圆筒状密封件12,将密封件12装入到导入部111中进行密封。
57.通常,片状有机棉的两端贴合部分在卡入到导液件13的c型开口中后还可向外伸出有一段长度,因此,在将片状有机棉的两端贴合部分卡入到导液件13的c型开口中后,可将该两端贴合部分伸出c型开口外的部分切除,剩余的片状有机棉即形成吸液件14。
58.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5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