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6-29 23: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新能源 装置 制氢
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

公开号cn209260224u提出了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包括反应釜内部设置有转轴,且转轴一端外壁焊接连接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设置有三个,且第二搅拌杆关于转轴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并且转轴端头与反应釜连接处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反应釜顶部和侧壁分别开设有排气口和进料口,且反应釜底部侧壁设置有支撑架和出料口,所述第二搅拌杆另一端焊接连接有刮板,且刮板为弧形结构,并且刮板外壁与反应釜内壁相互靠近,所述反应釜一侧侧壁设置有正极接口,且正极接口另一端连接有正极电解网,并且正极电解网为扇形结构。然而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搅拌仅仅依靠转轴带动搅拌杆转动来实现电解质溶液的搅拌,导致其搅拌效果不佳,使得电解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制氢装置搅拌效果不佳,影响电解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侧设有支架,所述反应釜的右侧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的下方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设于反应釜内,所述转轴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多个下搅拌杆,多个所述下搅拌杆的上方设有两个电解网,两个所述电解网为半圆形以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转轴的上端设有密封仓。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中,所述反应釜的上端设有排气口,所述反应釜的下端右侧设有出料口。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中,多个所述下搅拌杆以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下搅拌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中,所述转轴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上搅拌杆,所述上搅拌杆为螺旋形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中,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设于密封仓内,所述主动齿轮的侧面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与反应釜的上端活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中,所述从动齿轮的侧面啮合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的内环设有齿纹,所述齿环的上端与反应釜固定连接,所述齿环设于密封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设置转轴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从动齿轮与齿环啮合连接,齿环与反应釜之间固定连接,在转轴转动的同时,可使上搅拌杆与反应釜之间分别按照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提高搅拌速度,提高电解液的混合速度,使电解氢的速度提高。

2、设置上搅拌杆为螺旋状,可在转轴转动时,使下部电解后的溶液与上部未电解的溶液充分混合,提高电解液的使用效率及电解速度,提高制氢效果。

3、设置固定架与反应釜的上下两端活动连接,可在对反应釜支撑的同时,不影响反应釜的转动,同时设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以及齿环传动在密封仓内,避免电解液对传动造成影响,从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2固定架、3支架、4进料口、5驱动电机、6转轴、7下搅拌杆、8电解网、9上搅拌杆、10排气口、11主动齿轮、12从动齿轮、13齿环、14密封仓、15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新型新能源制氢装置,包括反应釜1,制氢过程在反应釜1中进行,反应釜1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架2,用于对反应釜1进行支撑,固定架2的下侧设有支架3,通过支架3将固定架2与反应釜1抬高,反应釜1的右侧设有进料口4,通过进料口4可往反应釜1中添加电解液,反应釜1的下方设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采用郑州德盛祥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ye2-80m2-4ye2电机,驱动电机5的上端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通过驱动电机5可带动转轴6旋转,转轴6设于反应釜1内,转轴6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多个下搅拌杆7,下搅拌杆7随着转轴6的转动而转动,多个下搅拌杆7的上方设有两个电解网8,两个电解网8为半圆形以转轴6为中心对称设置,通过电解网8可对电解液进行电离制氢,此为现有技术,不作详细解释,转轴6的上端设有密封仓14,通过密封仓14内的各结构相互配合可提高电解液的混合效果。

反应釜1的上端设有排气口10,产生的氢气从排气口10排出,反应釜1的下端右侧设有出料口,通过出料口可将反应釜1内的使用后的电解液排出。

多个下搅拌杆7以转轴6为中心对称设置,下搅拌杆7远离转轴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刮板随着搅拌杆7的转动而转动,与反应釜1的内壁相接触,防止沉淀的产生,此为现有技术,不作详细解释。

转轴6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上搅拌杆9,上搅拌杆9为螺旋形设置,在转轴6转动时,使下部电解后的溶液与上部未电解的溶液充分混合,提高电解液的使用效率及电解速度,提高制氢效果。

转轴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1,主动齿轮11随着转轴6的转动而转动,主动齿轮11设于密封仓14内,主动齿轮11的侧面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12,从动齿轮12随着主动齿轮11的转动而转动,从动齿轮1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活动轴15,通过活动轴15可对从动齿轮12进行支撑,活动轴15与反应釜1的上端活动连接。

从动齿轮12的侧面啮合连接有齿环13,齿环齿环13的内环设有齿纹,从动齿轮12转动时可带动齿环13旋转,齿环13的上端与反应釜1固定连接,齿环13设于密封仓14内,齿环13旋转时可带动反应釜1转动,从而使反应釜1与上搅拌杆9以及下搅拌杆7按照相反的方向旋转,提高电解液的混合效果。

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通过进料口4往反应釜1内加入适量的电解液,通过电解网8对电解液进行电离制氢,启动驱动电机5,带动转轴6旋转,多个下搅拌杆7以转轴6为中心旋转,避免沉淀沉积在反应釜1的底部,同时上搅拌杆9随着转轴6的旋转而旋转,使反应釜1内的电解液混合,转轴6带动主动齿轮11转动,由于主动齿轮11与从动齿轮12啮合连接,从动齿轮12与齿环13啮合连接,齿环13与反应釜1固定连接,反应釜1与转轴6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反应釜1与上搅拌杆9以及下搅拌杆7的转动方向相反,提高搅拌效果,使电解液混合均匀,提高制氢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