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表冠及具有该表冠的腕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3-02 16: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设备 地说 穿戴 包括 表冠腕戴


[0001]
本发明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表冠。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表冠的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表冠属于腕带类穿戴设备的常用零部件,例如,随着智能手表功能的不断完善,表冠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智能手表的主流配置,以便利用对表冠的旋转和/或按压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控制。
[0003]
现有技术中的表冠,通过专门的卡簧类结构来固定按键杆,以对按键杆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
[0004]
装配时,需要先将按键杆从外侧插入表壳中,再从表壳内侧装入专门用于对按键杆进行轴向限位的卡簧类结构,以实现按键杆与表壳的固定,然后,再将传感器、按键开关等功能附件堆叠安装于表壳内。
[0005]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卡簧类结构来固定按键杆,组装不便,使得传感器、按键开关等功能附件只能在卡簧类结构固定按键杆后,再依次堆叠安装于表壳内,造成表冠整体结构松散,组装繁琐。
[0006]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方便组装按键杆的表冠,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冠,其按键杆方便组装。
[0008]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表冠的腕戴设备,其表冠的按键杆装配方便。
[0009]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
一种表冠,包括:
[0011]
按键杆,所述按键杆设有外螺纹;
[0012]
用于与表壳的内侧固定连接的本体,所述本体设有用于供所述按键杆插入的第一插孔;
[0013]
固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一松不脱螺母;
[0014]
与所述第一松不脱螺母单向锁紧的第二松不脱螺母,所述第二松不脱螺母设有用于与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的旋合方向与所述第一松不脱螺母和所述第二松不脱螺母的锁紧方向相同。
[0015]
优选地,所述第一松不脱螺母和所述第二松不脱螺母相对的端面分别设有用于咬合锁紧的咬合斜齿。
[0016]
电连接件优选地,所述按键杆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按键帽,所述按键帽的内侧设有耐磨片。
[0017]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表壳固定连接的支架,所述支架设有用于供所述按键杆插入的第二插孔,所述支架朝向所述表冠的按键帽的一端设有弹性件。
[0018]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
[0019]
圆环部;
[0020]
至少两个设于所述圆环部一端的弹片,所述弹片沿所述圆环部的周向间隙分布。
[0021]
优选地,所述本体与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2]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
[0023]
箱体;
[0024]
用于检测所述按键杆的移动的按键开关,以在被所述按键杆按压后导通电路;
[0025]
用于将所述按键开关与腕戴设备的主控板电导通的电连接件;所述按键开关和所述电连接件均固设于所述箱体。
[0026]
优选地,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箱体的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按键杆的旋转。
[0027]
优选地,所述箱体包括:
[0028]
箱子本体,所述箱子本体的一端设有开口;
[0029]
与所述箱子本体可拆卸连接的箱盖,所述第一松不脱螺母与所述箱盖固定连接。
[0030]
一种腕戴设备,包括表冠,所述表冠为上述任意一种表冠。
[0031]
本发明提供的表冠,利用第二松不脱螺母来对按键杆进行轴向限位,在第二松不脱螺母与按键杆固定之前,利用第二松不脱螺母和第一松不脱螺母的单向锁紧,由第一松不脱螺母来对第二松不脱螺母起到暂时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安装按键杆时,可以使按键杆直接插入第一插孔内,并通过旋拧按键杆,实现按键杆与第二松不脱螺母的固定连接,由于按键杆上的外螺纹和第二松不脱螺母的内螺纹的旋合方向与第一松不脱螺母和第二松不脱螺母的锁紧方向相同,因此,在旋拧按键杆的过程中,第二松不脱螺母一直与第一松不脱螺母处于单向锁紧的状态,以抵抗按键杆旋转时对第二松不脱螺母产生的作用力,确保第二松不脱螺母的位置保持不变,实现第二松不脱螺母与按键杆的固定连接;且通过反向旋转按键杆,使第二松不脱螺母与第一松不脱螺母脱开分离,在确保按键杆的按压功能和旋转功能的同时,使得第二松不脱螺母对按键杆进行轴向限位,避免按键杆脱离本体。
[0032]
也即,第二松不脱螺母可以通过第一松不脱螺母预先装配到本体上,再安装按键杆,第二松不脱螺母的存在,并不会影响按键杆的装配,同时可实现按键杆的轴向限位,达到了盲装按键杆的效果。
[0033]
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卡簧类限位结构来固定按键杆,组装方便,减小了装配的复杂度,无需待按键杆安装到位后,再安装限位结构,因此,有利于预先安装传感器、按键开关等功能附件,便于实现传感器与按键杆的对位以及按键开关与按键杆的同轴。
[0034]
本发明提供的腕戴设备,包括上述表冠,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3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6]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表冠装配后的剖视图;
[0037]
图2为图1中第一松不脱螺母和第二松不脱螺母咬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0039]
图4为图1中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5为图1中本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41]
图6为图1中支架与表壳装配后的局部示意图。
[0042]
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43]
11为按键杆、12为按键帽、13为耐磨片、21为第一松不脱螺母、22为第二松不脱螺母、31为箱体、311为箱子本体、312为箱盖、32为按键开关、33为传感器、34为电连接件、41为支架、42为弹性件、421为圆环部、422为弹片、5为表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5]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表冠,其按键杆方便组装。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表冠的腕戴设备,其表冠的按键杆装配方便。
[0046]
请参考图1-图6,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表冠装配后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第一松不脱螺母和第二松不脱螺母咬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本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支架与表壳装配后的局部示意图。
[0047]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冠,主要包括按键杆11、本体、第一松不脱螺母21和第二松不脱螺母22等。
[0048]
具体地,按键杆11的一端用于与按键帽12相连,另一端装配于本体,以通过按键杆11的转接作用,实现按键帽12的安装。
[0049]
本体用于与表壳5的内侧固定连接,本体主要起到承载和固定其它零部件的作用。
[0050]
本体设有用于供按键杆11插入的第一插孔,可以理解的是,本体固定于表壳5的内侧后,本体上的第一插孔与表壳5上用于安装表冠的安装孔相对应,以供按键杆11自表壳5的外侧插入本体的第一插孔内。
[0051]
同时,按键杆11设有外螺纹,第一松不脱螺母21固设于本体上,本体对第一松不脱螺母21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第二松不脱螺母22与第一松不脱螺母21单向锁紧,也即,本发明通过第一松不脱螺母21来支撑第二松不脱螺母22,第二松不脱螺母22设有用于与按键杆11上的外螺纹配合连接的内螺纹,外螺纹和内螺纹的旋合方向与第一松不脱螺母21和第二松不脱螺母22的锁紧方向相同。
[0052]
也就是说,安装时,将按键杆11插入第一插孔内,并使按键杆11沿着第一插孔移动,当按键杆11的外螺纹移动到第二松不脱螺母22的内螺纹的位置时,旋转按键杆11,使外螺纹和内螺纹旋合连接,进而使第二松不脱螺母22固定于按键杆11上,在此过程中,由于外螺纹和内螺纹的旋合方向与第一松不脱螺母21和第二松不脱螺母22的锁紧方向相同,因
此,在旋拧按键杆11的过程中,第二松不脱螺母22一直与第一松不脱螺母21处于单向锁紧的状态,以抵抗按键杆11旋转时对第二松不脱螺母22产生的作用力,确保第二松不脱螺母22的位置保持不变,实现第二松不脱螺母22与按键杆11的固定连接。
[0053]
然后,再沿着相反的方向(也即第二松不脱螺母22与第一松不脱螺母21单向锁紧的反方向)旋转按键杆11,使按键杆11带动第二松不脱螺母22脱开第一松不脱螺母21,实现第二松不脱螺母22与第一松不脱螺母21的分离,以便于实现按键杆11的按压功能和旋转功能,也即,此时,第二松不脱螺母22对按键杆11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使按键杆11可按压,且可避免按键杆11脱离本体,也即,至此则实现了按键杆11与本体的连接,同时可确保按键杆11的按压功能和旋转功能。
[0054]
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表冠,利用第二松不脱螺母22来对按键杆11进行轴向限位,在第二松不脱螺母22与按键杆11固定之前,利用第二松不脱螺母22和第一松不脱螺母21的单向锁紧,由第一松不脱螺母21来对第二松不脱螺母22起到暂时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安装按键杆11时,可以使按键杆11直接插入第一插孔内,并通过旋拧按键杆11,实现按键杆11与第二松不脱螺母22的固定连接,且通过反向旋转按键杆11,使第二松不脱螺母22与第一松不脱螺母21脱开分离,在确保按键杆11的按压功能和旋转功能的同时,使得第二松不脱螺母22对按键杆11进行轴向限位,避免按键杆11脱离本体。
[0055]
也即,第二松不脱螺母22可以通过第一松不脱螺母21预先装配到本体上,再安装按键杆11,第二松不脱螺母22的存在,并不会影响按键杆11的装配,同时可实现按键杆11的轴向限位,达到了盲装按键杆11的效果。
[0056]
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卡簧类限位结构来固定按键杆11,组装方便,减小了装配的复杂度,无需待按键杆11安装到位后,再安装限位结构,因此,有利于预先安装传感器、按键开关32等功能附件,便于实现传感器与按键杆11的对位以及按键开关32与按键杆11的同轴。
[005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一松不脱螺母21和第二松不脱螺母22的单向锁紧结构并不做限定,例如,第一松不脱螺母21和第二松不脱螺母22中的一者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弧形槽,另一者设有用于与弧形槽卡接的弧形齿,组装时,使弧形齿与弧形槽对准,将弧形齿旋入弧形槽内,即可实现第一松不脱螺母21和第二松不脱螺母22的单向锁紧。
[0058]
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的单向锁紧结构。
[005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和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松不脱螺母21和第二松不脱螺母22相对的端面分别设有用于咬合锁紧的咬合斜齿。
[0060]
组装时,使第一松不脱螺母21和第二松不脱螺母22上的咬合斜齿相互啮合即可。
[006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咬合斜齿的具体倾斜角度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证第一松不脱螺母21和第二松不脱螺母22的单向锁紧,使第一松不脱螺母21可以支撑第二松不脱螺母22即可。
[006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第一松不脱螺母21与本体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例如,第一松不脱螺母21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过盈配合等方式,实现其与本体的固定连接。
[0063]
另外,基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卡簧类结构来固定按键杆11的情况,导致传感器33、按键开关32以及其它功能附件等只能以堆叠的方式散装于表壳5内,也即,在表冠需要引入新
的结构时,就在表壳5内找任意的可安装空间,往往是拆东墙补西墙,这就使得表冠的相关功能附件散乱无章,且组装不便,可靠性低。
[0064]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体包括箱体31以及分别固设于箱体31的按键开关32和电连接件34,按键开关32用于检测按键杆11的移动,以在被按键杆11按压后导通电路;电连接件34用于将按键开关32与腕戴设备的主控板电导通,以实现按键杆11的按压功能。
[0065]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箱体31将表冠的按键开关32和电连接件34集成为一个结构模组,也即,本实施例提出了模块化的思想,使按键开关32和电连接件34模块化的封为一体,在表冠增加新的功能附件时,也可以直接将新增结构设置在箱体31上,也即,可以将表冠的所有结构全部集成于箱体31中。
[0066]
显然,将表冠的所有结构全部集成于箱体31,既保证了按键开关32、电连接件34以及其它功能附件组装的统一性,又保证了布局的合理规范性;模块化与密闭化的元器件,既能增加元器件功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又能提升元器件的寿命;在一个箱体31上精密设计排布上述各种器件,相比于现有技术将这些器件直接设置在表壳5的适当位置,减小了分布在表壳5的不同位置结构上的误差及组装的复杂性,因此,提高了装配精度,以便确保按键杆11与按键开关32的同轴度,同时简化了装配过程,使表冠的结构集中,提升了表冠性能的可靠性。
[0067]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箱体31、按键开关32、电连接件34、第一松不脱螺母21和第二松不脱螺母22组装后,形成一个独立的模块化结构,为一个整体,装配时,直接将按键杆11插入该整体的第一插孔中即可实现按键杆11的安装。
[0068]
进一步地,为了在实现按键杆11按压功能的同时,实现按键杆11的旋转功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固设于箱体31的传感器33,传感器33用以检测按键杆11的旋转。
[0069]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将用于检测按键杆11旋转的传感器33也集成于箱体31上,使箱体31、按键开关32、传感器33、电连接件34、第一松不脱螺母21和第二松不脱螺母22组装后,形成一个独立的模块化结构,为一个整体,装配时,直接将按键杆11插入该整体的第一插孔中即可实现按键杆11的安装,可确保按键杆11与传感器33的对位精度。
[007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传感器33的具体型号及其检测原理等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见现有技术。
[0071]
例如,传感器33可以是用于检测按键杆11旋转的任何合适类型的传感器,如激光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优选地,在一些情况下,按键杆11的外周部可以做成粗糙表面,也即,按键杆11的外周部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以协助传感器33检测。
[0072]
如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按键开关32、传感器33以及电连接件34的安装位置。
[0073]
优选地,按键开关32通过点胶和/或卡扣的方式安装于箱体31内部与按键杆11正对的底壁,用于在按键杆11被按压后受按键杆11触发而导通。
[0074]
传感器33优选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于箱体31一侧的内侧壁。
[0075]
电连接件34优选通过双面胶与箱体31粘接。
[0076]
优选地,电连接件34为按键fpc。
[0077]
考虑到按键开关32、传感器33和电连接件34安装的方便性,并有利于箱体31的密
封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箱体31包括箱子本体311和箱盖312,箱子本体311的一端设有开口,以便于将按键开关32、传感器33和电连接件34安装于箱子本体311;箱盖312与箱子本体311相连,箱盖312设于该开口处,以封闭箱子本体311,此时,第一松不脱螺母21与箱盖312固定连接。
[0078]
可以理解的是,箱盖312设有第一插孔,以供按键杆11插入。
[0079]
考虑到表冠后期增加新的功能附件的方便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箱盖312与箱子本体311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箱子本体311内的按键开关32、传感器33和电连接件34等进行维护或更换,或者,有利于在箱子本体311内增设新的功能附件。
[0080]
本实施例对箱盖312与箱子本体311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优选地,箱盖312通过螺钉与箱子本体311连接。
[0081]
为了进一步实现表冠结构的模块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按键杆11远离本体的一端设有按键帽12,按键帽12的内侧设有耐磨片13。
[008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按键帽12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定,例如,按键帽12可以与按键杆11一体加工成型,也即,按键帽12与按键杆11为一体件,按键帽12的结构集成于按键杆11上。
[0083]
或者,按键帽12与按键杆11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形成按键组件。
[0084]
优选地,按键帽12的内侧设有耐磨片13,以减缓按键帽12的磨损。
[0085]
为了实现按键帽12按压后的复位,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用于与表壳5固定连接的支架41,支架41设有用于供按键杆11插入的第二插孔,支架41朝向表冠的按键帽12的一端设有弹性件42。
[008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支架41与表壳5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例如,支架41铆接于表壳5。
[0087]
当然,支架41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过盈配合连接或焊接等方式,实现其与表壳5的连接。
[0088]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对弹性件4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例如,弹性件42可以为弹簧。
[008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弹性件42包括圆环部421和至少两个弹片422,所有弹片422设于圆环部421的一端,并沿圆环部421的周向间隙分布。
[009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按压按键帽12时,按键帽12对所有弹片422施加压力,使所有弹片422向中间靠拢;当松开按键帽12时,弹片422复位,使按键帽12弹回原位。
[0091]
本实施例对弹性件42与支架41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优选地,弹性件42与支架41焊接固定,例如,圆环部421焊接于支架41上。
[0092]
另外,考虑到本体固定的方便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体与支架41远离弹性件42的一端固定连接。
[0093]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本体通过支架41安装于表壳5的内侧。
[0094]
优选地,本体与支架41焊接固定。
[0095]
除了上述表冠,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表冠的腕戴设备,该腕戴设备的其它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0096]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
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97]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98]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表冠及具有该表冠的腕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