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箱模组及氢氧发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5: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模组 水箱 水电 发生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箱模组及氢氧发生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利用电解水产氢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氢气的常规方式,中国专利号201910043216.9公开了一种氢氧发生器,其配置有氢氧发生组件以及水箱,水箱向氢氧发生组件供水,氢氧发生组件则通过正负电极来电解水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对于氢气而言,水箱上配置有两个仓体来实现氢气和水的分离,但是,对于氧气而言,由于氧气跟随水流直接流回到水箱中,氧气无法进行有效的气水分离,氧气的含水量较大,导致用户体验性较差。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方便用户使用以提高用户体验性的氢氧发生设备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箱模组及氢氧发生设备,实现自动分离气水,以满足用户对氢气和氧气的吸气氧气,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箱模组,包括箱体和上盖,所述箱体中设置有用于储存水的储水腔体,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水腔体的出水管,所述箱体中还设置有第一气液分离腔体和第二气液分离腔体,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的氢气接管,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体的回水管;
5.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出氢接头和出氧接头,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部并分别密封住所述储水腔体的上端口、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的上端口和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体的上端口,所述出氢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所述出氧接头连通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体。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体中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延长管,所述延长管的下端部与所述回水管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体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水腔体的连通孔。
8.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还连通所述储水腔体;所述水箱模组还包括浮体,所述浮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并用于开关所述排水口。
9.进一步的,所述出氢接头上设置有用于在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形成正压的控压模块。
10.进一步的,所述控压模块为设置在所述出氢接头上的背压阀;或者,所述控压模块包括连接气管和曝气石,所述曝气石封堵在所述连接气管中,所述连接气管与所述出氢接头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水腔体的连接口;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环形挡圈,所述排水口和所述连接口均位于所述环形挡圈围绕形成的区域中,
所述环形挡圈上还设置有密封下盖,所述密封下盖密封住所述环形挡圈的边缘。
12.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腔体中设置有连通所述连接口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竖向布置。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和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体的结构相同。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氢氧发生设备,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氢氧发生组件,所述氢氧发生组件具有循环进水口、循环出水口和氢气出口,还包括上述水箱模组;所述水箱模组中箱体上的出水管通过管路与所述循环进水口连接,所述箱体上的回水管通过管路与所述循环出水口连接,所述箱体上的氢气接管通过管路与所述氢气出口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箱体中设置独立的储水腔体、第一气液分离腔体和第二气液分离腔体,第一气液分离腔体和第二气液分离腔体则分别用于对氢气和氧气进行气液分离处理,进入到气液分离腔体中的氢气或氧气,在朝上流动过程中,气体中含有的水分则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以实现将气体与水进行分离,同时,氢气和氧气则均通过上盖上配置的接头来实现向外输出气体,进而可以充分的利用气液分离腔体的高度空间来进行有效的气液分离处理,以满足用户对氢气和氧气的吸气氧气,以提高用户体验性。另外,由于在箱体的内部形成储水腔体、第一气液分离腔体和第二气液分离腔体,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简化的组装难度。
16.另外,对于进行氢气分离的第一气液分离腔体而言,通过在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配置浮体,并利用浮体来开关第一气液分离腔体底部的排水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第一气液分离腔体内的积水较少的情况下,浮体利用自身重量抵靠在排水口的上方以关闭排水口,进而使得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的氢气能够从顶部的出氢接头输出,而随着第一气液分离腔体内的积水的增大,浮体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后,浮体将短暂漂浮并离开排水口以打开排水口,受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氢气产生的压力作用,使得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底部的积水经由排水口排入到储水腔体中,与此同时,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的水位下降使得浮体重新抵靠在排水口重新封闭排水口,这样,便可以实现自动将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的积水输送至储水腔体中循环使用,而无需用户定期清理积水,方便用户使用并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设备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设备实施例中水箱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4为图3中水箱模组的爆炸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设备实施例中水箱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3.图6为图5中a

a向剖视图;
24.图7为图6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8为图5中b

b向剖视图;
26.图9为图8中n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10为图9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

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氢氧发生设备,包括外壳100以及设置在外壳100内部的氢氧发生组件200和水箱模组300,氢氧发生组件200具有循环进水口、循环出水口和氢气出口,氢氧发生组件200的具体表现实体可以采用常规氢氧发生设备的氢氧发生部件,在此针对氢氧发生组件200的具体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不做赘述和限制。
30.其中,水箱模组300包括箱体1和上盖2,箱体1上还设置有出水管101、回水管102和氢气接管103。
31.箱体1内设置有储水腔体11、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和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其中,储水腔体11用于存储水供氢氧发生组件200电解使用,而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和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则分别用于对氢氧发生组件200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进行气水分离处理。
32.上盖2上设置有出氢接头21和出氧接头22,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部并分别密封住所述储水腔体的上端口、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的上端口和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体的上端口,所述出氢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所述出氧接头连通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体。
33.上盖2与箱体1的上端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密封圈4夹在上盖2与箱体1之间,并利用密封圈4分别密封住储水腔体11的上边缘、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的上边缘和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的上边缘。出氢接头21与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连通,出氧接头22与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连通。另外,上盖2上还设置有补水口23,补水口23与储水腔体11连通,补水口23上螺纹连接有水盖5。
3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打开水盖5将水经由补水口23添加到储水腔体11中,氢氧发生组件200通电后,以进行电解水操作。储水腔体11中的水经由出水管101进入到氢氧发生组件200中并从回水管102在返回至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而返回至回水管102中的水将夹杂有氧气,氧气进入到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中后,氧气较轻并利用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的高度空间充分的实现氧气的收集和气水分离,氧气经由出氧接头22输出。而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中的水则通过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的底部设置的连通所述储水腔体11的连通孔131流入到储水腔体11中。优选地,所述回水管可以朝上延伸在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体的内部以形成竖向布置的延长管(未标记),所述延长管回水夹杂氧气经由所述回水管进入到所述第二气液分离腔体中。氧气从水中分离出后,由于所述回水管形成的延长管的上端高远高于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的底部,进而避免氧气从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的底部进入到储水
腔体11中,以提高氧气的输出量。
35.而对于氢氧发生组件200产生的氢气则夹杂少量的水经由氢气接管103进入到所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由于氢气相比于水较轻且含水量较少,则进入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氢气则上升并经由出氢接头21输出,而氢气中夹杂的水则受重力落入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的底部。
36.进一步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的底部将积存较多的水。为了实现自动排水,则可以在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的排水口14,排水口14还连通储水腔体11;所述水箱模组还包括浮体3,浮体3设置在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并用于开关排水口14。
37.具体的,随着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底部积水量的增加,使得浮体3所收到的浮力大于浮体3自身的重力,进而在浮力作用下,使得浮体3漂浮并离开排水口14,以实现打开排水口14。而在排水口14打开后,由于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因注入氢气的原因使得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内形成正压状态,利用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气压使得其底部的积水经由排水口14排出并流入到储水腔体11中。在较短的时间内,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水位将随之下降,使得浮体3的重力又大于浮力,浮体3再次下落并抵靠在排水口14上以实现自动关闭排水口14,进而避免氢气进入到储水腔体11中。
38.这样,利用浮体3来控制排水口14的开关,并利用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气压来自动将积水排到储水腔体11中,而无需用户定期清理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水,提高了用户使用便利性和使用体验性。
39.优选的,为了使得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内的气压保持正压的状态,则出氢接头21上设置有用于在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形成正压的控压模块(未图示)。具体的,控压模块设置在出氢接头21上能够对输出的氢气进行限制,进而使得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内处于一定压力值的正压状态。而正压状态下,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浮体3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气压来对所述排气口进行更加有效地的密封遮挡,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同时,一定压力值的正压,也可以使得在浮体3打开排水口14时,利用气压快速的将积水排出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的外部。而对于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正压的压力值大小,在此不做限制。
40.而对于控压模块而言,其表现实体可以采用设置在出氢接头21上的背压阀,背压阀能够在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后才打开,进而满足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内正压的要求。或者,控压模块包括连接气管和曝气石,曝气石封堵在连接气管中,连接气管与出氢接头连接。具体的,采用连接气管和曝气石的结构形式,可以更好的降低制造成本,利用连接气管一方面用于安装曝气石,以利用曝气石微孔结构透气且曝气石还能够满足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正压的要求,另一方面连接气管还同时起到将氢气输送至外壳100上配置的对外连接管上,以满足降成本的要求。
41.进一步的,排水口14中设置有嵌块141,嵌块141的上表面形成凸起结构,嵌块141上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贯通孔141;浮体3的底部设置有柔性密封片31;在排水口14处于关闭状态下,柔性密封片31抵靠在所述凸起结构上并密封住贯通孔141。
42.具体的,嵌块141密封嵌入在排水口14中,嵌块141的上表面形成凸起结构与柔性密封片31配合,柔性密封片31接触到嵌块141上表面的凸起结构后将发生较大形变以密封遮盖住贯通孔141,进而实现密封住排水口14。
43.进一步的,箱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连通储水腔体11的连接口15;箱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环形挡圈16,排水口14和连接口15均位于环形挡圈16围绕形成的区域中,环形挡圈16上还设置有密封下盖17,密封下盖17密封住环形挡圈16的边缘。
44.具体的,利用环形挡圈16将连接口15和排水口14包围住,并通过密封下盖17密封住环形挡圈16的下边缘,以使得密封下盖17、环形挡圈16以及箱体1的底面之间形成相对密封的水流道,这样,从排水口14输出的水进入到环形挡圈16围绕形成的流道腔体中并进入到连接口15中。
45.而为了避免储水腔体11中的水反流至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则可以在储水腔体11中设置有连通连接口15的溢流管18,所述溢流管竖向布置。具体的,溢流管18的高度根据储水腔体11中水位进行设计,以满足溢流管18的上端口高于储水腔体11的水位即可,这样,便可以避免储水腔体11中的水经由溢流管18反向流入到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
46.其中,浮体3的外形轮廓则与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12的内壁外形相匹配,例如,均可以采用截面为圆形的结构,以使得浮体3能够在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中依靠浮力和重力上下移动。浮体3的表现实体可以采用封闭的水管、或其他具有浮力的部件,在此不做限制。
47.另外,对于箱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可开关的排水管(未标记),排水管可以采用螺纹堵头进行封堵,当需要排掉储水腔体11中的水时,则将螺纹堵头从排水管上拆下,便可以将储水腔体11中的水排空。根据需要,还可以在储水腔体11中配置有用于对水质进行过滤处理的环氧树脂滤芯6,环氧树脂滤芯6位于储水腔体11中并插在补水口23中,加水时,水经过环氧树脂滤芯6进行水质处理。同样的,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有水位检测器,以通过水位检测器来检测储水腔体11中的水位,以在水位较低的情况下自动报警提醒,而具体报警提醒的方式不限于声光等方式,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48.其中,根据需要可以在箱体1中布置有多个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和多个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另外,针对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的具体结构形式,还可以采用与第一气液分离腔体12相同的方式,区别在于第二气液分离腔体13中无需配置浮体3。
49.通过在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配置浮体,并利用浮体来开关第一气液分离腔体底部的排水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第一气液分离腔体内的积水较少的情况下,浮体利用自身重量抵靠在排水口的上方以关闭排水口,进而使得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的氢气能够从顶部的出氢接头输出,而随着第一气液分离腔体内的积水的增大,浮体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后,浮体将短暂漂浮并离开排水口以打开排水口,受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氢气产生的压力作用,使得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底部的积水经由排水口排入到储水腔体中,与此同时,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的水位下降使得浮体重新抵靠在排水口重新封闭排水口,这样,便可以实现自动将第一气液分离腔体中的积水输送至储水腔体中循环使用,而无需用户定期清理积水,方便用户使用并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