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体体积精确计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计量 体积 液体 装置 精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体积计量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体积精确计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成品油地罐的标准计量既是行业的内部管理也是对外交接的重要依据和数据支撑,也是新形势下对能源的环保节能要求,只有规范了行业标准,才能做到行业的量值统一,从而实现社会公平、计量公正的目的。很多加油站地罐由于长期埋在地下,出现地基不稳、罐体变形、气阻等情况,并且有些加油站没有容积表或者容积表不准确,如何在不清洗地罐的情况下,实现标准计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但是现有技术中,计量装置还是不够精确,有时候造成很大的误差,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且容易发生气阻、排油存油等问题。所以,提高计量装置的精确性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液体体积精确计量的装置,可以精确地计量标定液体的体积,从而使得该装置可以用于对地罐容积的精确检定。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体积精确计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6.进液口,用于注入标定液体;
7.计量罐,通过和所述进液口呈第一角度连接的进液管与所述进液口导通,用于容置注入的所述标定液体;
8.溢流罐,与所述计量罐通过导通管相连接,用于所述计量罐注入或排出标定液体时空气的排出或进入;
9.出液口,通过和所述出液口呈第二角度连接的出液管与所述计量罐导通,用于所述标定液体的排出;
10.当向所述进液口注入所述标定液体时,标定液体会通过进液管注入所述计量罐中,所述计量罐中的空气会通过导通管进入所述溢流罐中,并通过所述溢流罐排放到大气中;当计量结束时,所述标定液体通过所述出液管,经所述出液口排出所述计量罐外。
11.优选的,所述计量罐包括罐体、锥底、内部管路和罐门;
12.所述锥底设置在所述罐体内,所述锥底与所述罐体的内壁焊接,将所述计量罐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标定液体的容置腔体和内部管路容置腔体;所述锥底上预留有第一通孔;
13.所述内部管路位于所述内部管路容置腔体内,包括:弯头管,所述弯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相接;
14.所述罐门设置在所述内部管路容置腔体的罐体上,用于所述内部管路容置腔体的打开和关闭。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锥底上还预留有第二通孔;所述内部管路还包括:连接管和三通管;
16.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通孔相接;所述三通管分别与所述连接管、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相接。
17.优选的,所述溢流罐包括:
18.罐本体,包括罐壁、与所述罐壁连接的顶端封头和底端封头,以及垂直所述罐壁的锥体;所述锥体将所述罐本体的内部区域分隔成补液腔体和溢流腔体;
19.溢流罐通道,穿过所述顶端封头与所述计量罐连通,用于所述计量罐注入液体时,空气排出至所述补液腔体,或,所述计量罐排出液体时,空气通过所述补液腔体进入所述计量罐;
20.气体交换管,穿设在所述锥体上,用于将所述补液腔体和溢流腔体导通;
21.气体交换口,位于所述溢流腔体的一侧罐壁上,用于所述溢流罐排出和进入空气;
22.溢流罐液体导入口,位于所述溢流腔体的一侧罐壁上,用于将高出溢流口管液位的液体导入所述溢流腔体;
23.补液管,位于所述锥体的底部,所述补液管穿过所述溢流腔体的一侧罐壁与所述计量罐相连接,用于对所述计量罐补充液体;
24.泄液管,穿设在底端封头上,用于将所述溢流腔体内的液体排出所述计量罐的管路;
25.当向所述计量罐内注入液体时,所述计量罐内的空气经所述溢流罐通道进入所述补液腔体,再经所述气体交换管进入所述溢流腔体,最后经所述气体交换口排入大气;当注入液体的液位超过所述计量罐的溢流口管时,液体通过所述溢流罐液体导入口流入所述溢流腔体;当所述计量罐中的液面上升速度过快时,液体就会通过所述溢流罐通道进入所述补液腔体;当需要向所述计量罐中补充液体时,液体经所述补液管流入计量罐;当所述溢流腔体的液体过多时,液体经所述泄液管排出。
2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补液管与所述进液管导通;所述补液管上设置有补液开关。
2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泄液管与所述出液管导通;所述泄液管上设置有泄液开关。
28.优选的,所述导通管上预留有溢流口管;
29.所述溢流口管通过导管与所述溢流罐导通,用于将高出溢流口管的标定液体导入所述溢流罐中。
30.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计量罐液位计;
31.所述计量罐液位计分别与所述导通管和所述进液管连接。
32.优选的,进液管具有液体导入开关;所述出液管具有液体导出开关。
33.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溢流罐支架;
34.所述溢流罐支架与所述计量罐的罐体外壁连接,用于所述溢流罐的固定。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体积精确计量的装置,该装置通过溢流罐的设置,解决了计量罐在注入或排出标定液体时空气的排出或进入的问题,使得整个装置的内部与大气压平衡,进液管与进液口呈第一角度的设置使得进液口不易憋气,出液管与出液口呈第二角度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油口存油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精确计量标定液体的体积,也使得该装置可以用于对地罐容积的精确检定。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体积精确计量的装置的前视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计量罐的内部管路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溢流罐与计量罐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溢流罐的剖视图;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溢流罐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体体积精确计量的装置,可以精确计量标定液体的体积,利用计量出的液体体积再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可以准确检定出地罐容积。
4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体积精确计量的装置的前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示出了两个计量罐,但并不代表计量罐的数量只可以是两个,也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并且计量罐的容积也可以不同。
44.如图1中所示,该液体体积精确计量的装置包括:计量罐1、溢流罐2、进液口3和出液口4。
45.进液口3的作用是注入标定液体。
46.计量罐1是用来容置注入的标定液体。结合图2所示,计量罐1包括罐体11、罐门12、锥底13和内部管路14。
47.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罐体11的顶部设置有封头110,封头110对罐体11起到了密封的作用。
48.锥底13设置在罐体11内。锥底13上预留有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和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锥底13将计量罐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标定液体的容置腔体(图中未示出)和内部管路容置腔体(图中未示出);标定液体的容置腔体通过进液管30与进液口3导通。进液管30与进液口3呈第一角度连接,可以解决现有计量罐1的进液口3憋气的问题。进液管30上设置有液体导入开关301。在一个优选的例子中,进液管30上还预留有液位计接口(图中未示出)。
49.当然,锥底13在罐体11内的位置因计量容积的大小可以改变。锥底13与罐体11的内壁优选焊接,锥底13的设置使得罐体11内的标定液体尽可能快速地排放干净,同时,避免了因计量罐1存油造成计量结果的不准确。
50.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当计量罐1的计量容积较大时,锥底13到罐体11顶部的高度要大于锥底13到罐体11底部的高度。此种情况下,进液管30直接伸入锥底13即可。
51.在另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当计量罐1的计量容积较小时,锥底13到罐体11顶部的高度要小于锥底13到罐体11底部的高度。这样的设置,使得锥底13下方留存有较大的储物空间,方便作业工具的安放,如图2中,右边的锥底13设置即为此种情况。
52.内部管路14位于内部管路容置腔体内,包括弯头管141,弯头管141的一端与第一通孔相接,使得锥底13的标定液体可以无残留地排出。
53.罐门12设置在内部管路容置腔体的罐体11上,作用是打开和关闭内部管路容置腔体,方便进行罐体11内零部件的维护和检修。
54.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当计量罐1容积较小时,内部管路14还包括连接管142和三通管143。连接管142与第二通孔相接。三通管143的两个接口分别与连接管142和进液管30相接。这样的设置使得向计量容积较小的计量罐1注入标定液体时,标定液体经进液管30分别流入连接管142和弯头管141,从而进入锥底13以上的空间,而不会因锥底13距离罐体11顶部的高度而进液不顺畅。
55.溢流罐2是计量罐1注入或排出标定液体时空气的排出或进入的通道。再结合图3、4和5所示,该溢流罐2具体包括罐本体20、溢流罐通道21、气体交换管22、气体交换口23、溢流罐液体导入口24、补液管25和泄液管26。各个部分的连接关系和作用如下:
56.如图中所示,罐本体20包括罐壁201、与罐壁201连接的顶端封头202和底端封头203,以及垂直罐壁201的锥体204。
57.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罐壁201具体为圆柱状,顶端封头202为凸面结构,底端封头203为凹面结构。
58.锥体204将罐本体20的内部区域分隔成补液腔体205和溢流腔体206。具体的,补液腔体205位于罐本体20的上部,溢流腔体206位于罐本体20的下部。锥体204与罐壁201之间可以焊接。示例而非限定,在罐本体20高度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补液腔体205内的液体的充足,可以将锥体204向底端封头203方向移动2cm。
59.锥体204和顶端封头202的结构设置,使得补液腔体205的液体能够快速地、最大限度地排出。底端封头203的结构设置,使得溢流腔体206的液体在排出时,尽可能无残留。因此,罐本体20的结构设置,提高了液体体积计量的准确性。
60.溢流罐通道21穿过顶端封头202通过导通管100与计量罐1连通。导通管100上预留有溢流口管101。溢流口管101通过导管102与溢流腔体206连通,当注入标定液体的液位高于溢流口管101时,标定液体通过导管102导入溢流腔体206中。
61.在一个优选的例子中,导通管100上还预留有液位计接口管103。液位接口管103的位置与进液管30上预留的液位计接口相对应。
62.当计量罐1注入液体时,计量罐1内的空气经溢流罐通道21排出至补液腔体205,或,当计量罐1排出液体时,空气通过补液腔体205再经溢流罐通道21进入计量罐1。这样的设置使得计量罐1和溢流罐2内都不会发生憋气现象,提高了计量的准确度。
63.气体交换管22穿设在锥体204上,可以将补液腔体205和溢流腔体206导通;实现补液腔体205和溢流腔体206之间空气的流通。
64.气体交换口23位于溢流腔体206的一侧罐壁201上,主要用于溢流罐2排出和进入空气。具体的,当计量罐1注入液体时,进入补液腔体205内的空气经气体交换管22进入溢流腔体206内,然后经气体交换口23排出至大气。当计量罐1排出液体时,空气经气体交换口23、溢流腔体206、气体交换管22进入补液腔体205,再经溢流罐通道21进入计量罐1,保证了计量罐1液体的顺利排出。
65.在一个优选的例子中,为保证溢流罐2内的气体及时从气体交换口23排出,可以缩短气体交换口23与气体交换管22之间的距离。
66.另外,计量罐1内注入液体时,当速度过快或者注入压力过大时,造成计量罐1内的液面上升速度过快,液体就有可能会通过溢流罐通道21进入罐本体20的补液腔体205内,有利于缓解计量罐1内压力过大带来的憋气或者安全问题。
67.溢流罐液体导入口24位于溢流腔体206的一侧罐壁201上,见图3,当注入液体的液位高出溢流口管11时,多余的液体会经过外部的导管102再经溢流罐液体导入口24导入溢流腔体206内。因此,溢流罐导入口24的位置一定要低于溢流口管11的位置,否则,多余的液体无法从计量罐1导入溢流罐2的溢流腔体206内。溢流罐液体导入口2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根据计量罐1的数量而定。
68.补液管25位于锥体204的底部,补液管25上设置有补液开关250。补液管25穿过溢流腔体206的一侧罐壁201通过进液管30与计量罐1相导通。因为液体在注入计量罐1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气泡产生,因此,当需要向计量罐1补入由于气泡占据的液体量时,可以打开补液开关250,将补液腔体205内的液体经进液管30导入计量罐1,从而对计量罐1补充液体,可以保证计量罐1容积的准确性。
69.泄液管26穿设在底端封头203上。泄液管26上设置有泄液开关260。当溢流腔体206内的液体过多时或需要将溢流腔体206的液体排空时,可以打开泄液开关260,使得液体排出溢流腔体206外。
70.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溢流罐2还包括排液管27。具体的,排液管27穿设在锥体204上,在连接有多个计量罐1时,当补液腔内的液体过多时,排液管27将补液腔体205内的液体及时导出至溢流腔体206,防止多个计量罐1内的液体通过溢流罐通道21互相窜液。
71.在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排液管27露出补液腔体205的高度小于气体交换管22露出补液腔体205的高度,使得补液腔体205内的液体不会从气体交换管22排出外部环境中,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计量工作。
72.另外,溢流罐2还包括两个第一接口28、两个第二接口29、第一液位计(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液位计(图中未示出)。
73.第一接口28位于补液腔体205一侧的罐壁201上;第一液位计分别与两个第一接口28连通,用于显示补液腔体205的液体液位,使得补液腔体205内的液体可以根据需要定量补入计量罐1内。
74.第二接口29位于溢流腔体206一侧的罐壁201上;第二液位计分别与两个第二接口29连通,用于显示溢流腔体206的液体液位。当溢流腔体206内的液体过多时,为避免液体从气体交换口23喷出,造成液体的浪费,通过观察第二液位计的数值,可以做出判断,及时将多余的液体排出。
75.出液口4的作用是排出计量罐1和/或溢流罐2中的标定液体。
76.出液口4与计量罐1通过出液管40导通,出液管40的一端与出液口4呈第二角度连接,另一端与弯头管141相接,解决了标定液体排出时存液的问题,使得标定液体排放更加彻底,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装置的计量精确性。出液管40上设置有液体导出开关401。出液管40与泄液管26通过泄液开关260导通或关闭。
77.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当计量罐1容积较小时,出液管40还可以与三通管142的一个接口相接,使得进液管30、连接管142、出液管40、弯头管141之间相通。这样即使一个溢流罐2与两个计量容积不同的计量罐1相连接,也无需改变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的设置。同时,也不会影响计量容积较小的计量罐1中标定液体的注入和排出。
7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该装置还包括计量罐液位计(图中未示出)。计量罐液位计分别与导通管100上的液位计接口管103与进液管30上的液位计接口分别连接,用于测量计
量罐1中的标定液体的液位。
79.在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中,该装置还包括溢流罐支架5。溢流罐支架5与计量罐1的罐体11的外壁连接。溢流罐支架5的设置,使得溢流罐液体导入口24的位置始终低于溢流口管101的位置,方便标定液体溢流入溢流罐2中。同时方便了溢流罐2的固定,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80.以上介绍了液体体积精确计量的装置的各个组成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下面具体介绍该装置的工作原理。需要说明的是,当计量罐1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个计量罐1是单独进行工作的,其工作过程和工作方式完全相同,不同的是,计量罐1的容积不同,这样多个计量罐1计量出的液体体积也不相同,下面以一个计量罐1为例,具体说明该装置的工作原理。
81.步骤1,当需要计量液体体积时,首先要关闭所有开关,如液体导出开关401、补液开关250和泄液开关260。
82.步骤2,打开液体导入开关301向进液口3注入标定液体,随着液体的注入,标定液体会经进液管30流入计量罐1中;
83.此时计量罐1中的空气会通过导通管100、溢流罐通道21进入溢流罐2的补液腔体205,再经气体交换管22进入溢流腔体206,最后经气体交换口23排入大气,使得计量罐1和溢流罐2不会发生憋气的现象。
84.步骤3,随着计量罐1内标定液体的注入量不断增加,当注入标定液体的液位超过溢流口管101时,标定液体会顺着导管102流入溢流罐2的溢流腔体206。
85.在标定液体注入的时候,有可能注入液体的速度过快或者注入压力过大,导致计量罐1中的液面上升速度过快,此时,液体就会通过导通管100进入溢流罐通道21从而进入溢流罐2的补液腔体205内。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会影响整个装置的正常工作。因为当补液腔体205内的液面超过排液管27的高度时,液体会通过排液管27进入溢流腔体206内。由于排液管27在补液腔体205内的高度低于气体交换管22在补液腔体205内的高度,因此不会由于补液腔体205的液面过高,导致标定液体流入气体交换管22中的现象发生。
86.步骤4,当计量罐1内的标定液体的液位稳定时,关闭液体导入开关301,停止向计量罐1注入标定液体,使得计量罐1的标定液体静置,由于液体注入的过程中可能有空气,计量罐1内的液位可能会低于溢流口管101的位置。所以为保证计量罐1内的液位保持在溢流口管101的位置,进而提高计量的准确性,此时,需要进行液体补偿。
87.步骤5,打开补液开关250,使得液体经补液管25流入进液管30中,从而补偿到计量罐1中,并且通过第一液位计可以按需定量地注入计量罐1,提高了计量的准确性。
88.步骤6,当计量罐1中的液位到达溢流口管101的位置时,关闭补液开关250,此时所有开关都是关闭状态,一次液体体积计量就完成了。所计量的标定液体的总体积包括:从液体导入开关301开始的进液管30至溢流口管101的位置以及弯头管141至液体导出开关40的位置为止,其中的所有液体就是需要计量的液体体积。
89.步骤7,打开液体导出开关401,标定液体通过出液口4导出,其中需要补偿的空气从气体交换口23进入溢流腔体206,再经过气体交换管23进入补液腔体205,最后经溢流罐通道21进入导通管100,从而进入计量罐1中。
90.如此循环往复步骤1

7就可以实现液体的连续计量,而且计量精度非常高。
91.最后,当计量工作结束之后,打开泄液开关260,使得溢流腔体206内的标定液体经
泄液管26排出至出液管40中,最后经出液口4排出。
92.当然,当第二液位计显示溢流腔体206内的液体过多时,也可以打开泄液开关260,使得液体经泄液管26排出,不会造成液体倒流进入计量罐1或从气体交换口23喷出的现象发生。
9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体积精确计量的装置,该装置通过溢流罐的设置,解决了计量罐在注入或排出标定液体时空气的排出或进入的问题,使得整个装置的内部与大气压平衡,进液管与进液口呈第一角度的设置使得进液口不易憋气,出液管与出液口呈第二角度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油口存油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精确计量标定液体的体积,也使得该装置可以用于对地罐容积的精确检定。
94.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