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方便注液的电子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7-13 15: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雾化 设备 电子
方便注液的电子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注液的电子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电子雾化设备主要包括医用药液雾化器、戒烟雾化设备等,其基本任务是提供加热过程,将电子雾化设备内储存的烟液或药液等溶液转化为汽雾、气溶胶、蒸汽或药雾等。

电子雾化设备,一般包括电池杆和雾化组件,电池杆内安装有给雾化组件供应电源的电池,雾化组件包括发热单元,发热单元在通电时可将待雾化的溶液雾化成汽雾或气溶胶,供使用者吸入口中吸食。

现有的电子雾化设备,一般都在生产装配时就已将需要雾化的溶液注入雾化组件的储液腔中,装配中不方便注液,且生产后在到达销售目的地的长途运输过程中,需要周转运输的时间较长,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又由于气压的变化、运输工具的颠簸等原因,极易使已注液的电子雾化设备发生漏液现象,用户刚开始使用就已有漏液甚至雾化液已经漏光,给用户造成不良的使用体验。

另为节约成本,简化制造工艺,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方便注液的一次性电子雾化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注液的电子雾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方便注液的电子雾化设备,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吸嘴壳、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其中,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壳,所述雾化壳上端设有横壁及其下端设有雾化壳开口,所述雾化壳开口处设有封堵该开口的底座,所述雾化壳的横壁与底座之间设有储存雾化液的储液腔,所述雾化壳的横壁上设有与储液腔连通的注液孔,所述雾化壳的上部外壁设有第一凸扣,雾化壳的下部位于所述底座下方的内壁设有第二卡槽;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上端开口及下端封闭的电源壳、套装固定于电源壳内的电池支架和安装于电池支架上的电池、电路板,所述雾化壳的下部外壁插入所述电源壳的上端内壁,同时所述电池支架的上端外壁插接于所述雾化壳的下部内壁,所述电池支架的上端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槽的部位设有第二凸扣,所述第二凸扣与第二卡槽构成卡扣连接;

所述吸嘴壳的上端设有吸口及其下端设有吸嘴开口,所述吸嘴壳的内壁相对于所述第一凸扣的位置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吸嘴壳的内部相对于所述注液孔的部位设有向下凸起的柱塞;

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连接以及所述注液孔向储液腔注入雾化液后,所述吸嘴壳向下套接于所述雾化壳的上部外壁,所述第一凸扣与第一卡槽构成卡扣连接,所述柱塞同时封堵于所述注液孔内。

优选地,所述雾化壳的横壁的中心与底座的中心之间自上而下贯穿设有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与所述吸口连通,所述雾化通道内设有用于加热蒸发雾化液的雾化芯。

优选地,所述雾化壳的横壁中心设有出雾通孔,所述出雾通孔向下延伸设有与雾化壳连接的出雾管,所述出雾管的下端套接在雾化管的上端,所述出雾管与雾化管之间设有雾化密封套,所述雾化芯套设于所述雾化管内,所述雾化管的管壁上设有连通储液腔与雾化芯的导液通孔,所述底座的中心设有进气通孔,所述雾化管的下端插接于所述底座内,所述进气通孔、雾化管的管孔、出雾管的管孔和出雾通孔构成所述雾化通道。

优选地,所述雾化芯与雾化管之间还设有导液层。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隔液板和密封座,所述隔液板设有中心通孔穿套于所述雾化管的外壁,所述密封座连接设于所述隔液板的下方,所述进气通孔设于所述密封座的中心,所述密封座位于进气通孔的外周设有环形槽,所述雾化管的下端插套于所述环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雾化管由不生锈的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雾化芯包括用于传导雾化液的雾化芯本体和用于加热雾化液的发热电阻,所述雾化芯本体设有雾化通孔,所述发热电阻设于雾化芯本体内部或雾化通孔的孔壁。

优选地,所述发热电阻的两端还分别连接设有引线,所述电池支架位于所述电源壳开口一端设有正负电极,所述引线向下穿过所述底座与所述正负电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雾化芯本体由微孔陶瓷材料或微孔硅藻土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吸嘴壳的内部位于所述柱塞下方连接设有吸嘴密封套。

优选地,所述吸嘴壳的吸口向下延伸连接设有吸口管,所述吸口管与所述吸嘴壳的内壁之间围合构成挡液槽。

优选地,所述雾化壳的外壁上设有可以透视观察储液腔内的雾化液的观察窗。

优选地,所述电源壳位于下端一侧的外壁设有销孔,所述电池支架相对于所述销孔处设有固定孔,所述电源组件还设有自所述销孔插入到所述固定孔的固定销,所述固定销将所述电池支架固定于所述电源壳内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销的前端设有弹性卡脚,所述弹性卡脚的端部设有径向凸起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前端设有斜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固定销由透光材料构成,所述电池支架位于所述固定孔处设有led指示灯。

优选地,所述电源壳的封闭端端部设有usb孔,所述电池支架相对于所述usb孔处设有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在雾化壳上端开设注液孔进行注液,并利用吸嘴壳内设有的柱塞堵塞注液孔,这样使得电子雾化设备注液方便;在结构上,将电池支架用固定销固定于电源壳上,将雾化组件连接固定于电池支架上而非电源壳上,使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连接牢固;同时,在生产装配时没有将雾化液注入电子雾化设备的储液腔中,而是在到了销售目的地后才进行注液,注液后将吸嘴壳套接于雾化组件上组装成电子雾化设备即可销售使用,因此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不因周转时间较长、气压的变化、运输工具的颠簸等造成漏液现象,给用户予以良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的正面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管的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分解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壳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支架、电池及电路板的组合体正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支架、电池及电路板的组合体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支架、电池及电路板的组合体侧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支架、电池及电路板的组合体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销的立体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销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嘴壳的正面剖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嘴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嘴密封套的正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嘴密封套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的组合体的立体视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注液的电子雾化设备,为便于以下行文描述,如图1、图19所示,将该电子雾化设备正立,即将其吸口朝上地竖直放置,本文所述有关各部件的“上、下、上部、下部、上端、下端、上面、下面”等描述,均是指在该电子雾化设备的吸口朝上且整体竖直放置时的上下位置关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液系指可以灌装于电子雾化设备内待雾化的溶液。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便注液的电子雾化设备,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吸嘴壳1、雾化组件2、电源组件3。

如图2-图6所示,雾化组件2包括雾化壳21,雾化壳21的上端设有横壁211及其下端设有雾化壳开口212,雾化壳开口212处设有封堵该开口的底座22,雾化壳21的横壁211与底座22之间设有储存雾化液的储液腔23,雾化壳的横壁211上设有与储液腔23连通的注液孔2110,雾化壳的横壁211的中心与底座22的中心之间自上而下贯穿设有雾化通道24,雾化通道24内设有用于加热蒸发雾化液的雾化芯25,雾化壳21的上部外壁设有第一凸扣213,雾化壳21的下部位于底座22下方的内壁设有第二卡槽214,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槽214为穿透型的卡孔。

雾化壳的横壁211中心设有出雾通孔2111,出雾通孔2111向下延伸设有与雾化壳21一体成型的出雾管216,出雾管216的下端套接在雾化管26的上端,出雾管216与雾化管26连接之间设有雾化密封套27,雾化芯25套设于雾化管26内,雾化管26的管壁上设有连通储液腔23与雾化芯25的导液通孔260,底座29的中心设有进气通孔290,雾化管26的下端插接于底座29内,进气通孔290、雾化管26的管孔、出雾管216的管孔和出雾通孔2111构成雾化通道24。

雾化管26由不生锈的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这样可将雾化管26的雾化芯25产生的多余热量传导给储液腔内的雾化液,用于预热雾化芯,使其流动性更好。

雾化芯25与雾化管26之间还设有导液层28,导液层28可以由棉、玻璃纤维、多孔陶瓷等材料制成。

如图7所示,雾化管26的管壁上设有导液通孔260,导液通孔260连通储液腔23与雾化芯25,这样,储液腔23的雾化液可通过导液通孔260流动到雾化芯25。雾化芯25与雾化管26之间设有导液层28时,储液腔23的雾化液通过导液通孔260首先流动到导液层28,导液层28吸收并传导雾化液到雾化芯25。

如图8所示,雾化芯25包括雾化芯本体251和发热电阻(图中未示),雾化芯本体251用于传导雾化液,发热电阻用于加热雾化液,雾化芯本体251设有雾化通孔250,发热电阻设于雾化芯本体251的内部或雾化通孔250的孔壁上。发热电阻的两端还分别连接设有引线252。本实施例中,雾化芯本体251由微孔陶瓷材料或微孔硅藻土材料制成。

如图5、图9、图10所示,底座29包括隔液板291和密封座292,隔液板291设有中心通孔2910,中心通孔2910穿套于雾化管26的外壁,密封座292连接设于隔液板291的下方,进气通孔290设于密封座292的中心,密封座292上位于进气通孔290的外周设有环形槽2922,雾化管26的下端插套于环形槽2922内。

隔液板291的下表面还设有凸柱2911,密封座292与隔液板291连接处相对于凸柱2911的部位设有盲孔2921,凸柱2911插接于盲孔2921内,两者的连接使密封座292可固定于隔液板291上。密封座292的外壁上还设有径向凸起的环形条2923,环形条2923可进一步增强密封座292与雾化壳21内壁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隔液板291由硬质材料构成,起到骨架的作用,用于支撑密封座292。密封座292由软质材料构成,用于密封储液腔与雾化管26,防止漏液。隔液板291与密封座292可以双色模的工艺方法一体成型地构成一体。

如图11所示,电源组件3包括电源壳31、套装固定于电源壳31内的电池支架32和安装于电池支架上的电池33、电路板34。

如图12所示,电源壳31的上端设有电源壳开口310,下端封闭,封闭端端部设有usb孔311。

如图13-图16所示,电池支架32的上端相对于第二卡槽214的部位设有第二凸扣321,雾化壳21的下部外壁插接于电源壳开口310端的内壁,同时电池支架32的上端外壁插接于雾化壳21的下部内壁,第二凸扣321与第二卡槽214构成卡扣连接;第二凸扣321扣合在第二卡槽214内因张力而不可脱出,使雾化组件2与电源组件3不可被拆卸。本实用新型中,雾化组件2与电源组件3的连接固定,是通过在雾化壳21上设置第二卡槽214以及在电池支架32上设置第二凸扣321并使两者相互扣合连接的,相比于在雾化壳21与电源壳31之间设置卡扣连接更为牢固,因为,如果在雾化壳21与电源壳31之间设置卡扣时,因电源壳31的壳体较薄使设置的卡扣较为短浅、以及电源壳31容易发生变形而导致卡扣滑脱。

电池支架32位于电源壳开口310的一端设有正负电极322,引线252向下穿过底座29与正负电极322连接。电池支架相对于usb孔处设有usb接口341,usb接口341用于给电池33进行充电以及给电路板34的控制电路进行数据交换。

电池支架32位于电源壳开口310的一端与电源壳31的内壁之间还设有密封环323,密封环323用于密封电池支架32与电源壳31之间的间隙,防止杂物或液体掉落到电源壳31内部损害电池及控制电路。另外,电池支架32上还设有气流感应式的启动开关35,启动开关35可感应到吸气的气流从而启动和关闭电子雾化设备。为此,电池支架32的上端部还设有连通启动开关35和进气通孔290的气流感应通孔324。

如图11、图17、图18所示,电源壳31位于下端一侧的外壁设有销孔312,电池支架32相对于销孔312处设有固定孔325,电源组件3还设有固定销36,固定销36自销孔312插入到固定孔325内,固定销36将电池支架32固定于电源壳31的内部。固定销36的前端即插入一端设有两只卡脚361,两只卡脚361可以弹性开合,两只卡脚361的端部设有径向凸起的凸缘3622,凸缘362前端设有斜面结构,这样,当固定销36插入固定孔325时,凸缘362的前端大于固定孔325的孔径,但凸缘362的斜面结构在推力作用下可以向前及向内侧进行导向,使卡脚361继续向前插入到固定孔325内,插入到位后,凸缘362即可卡住固定孔325的内侧边缘,使固定销36被固定于固定孔325内而不可被拔出,同时固定销36的尾端被卡在销孔312内,因此,固定销36可将电池支架32与电源壳31牢固地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销36由透光材料构成,电池支架32位于固定孔325处设有led指示灯,电子雾化设备工作时,led指示灯的灯光可通过固定销36将灯光透出。

如图19-图22所示,吸嘴壳1的上端设有吸口10及其下端设有吸嘴开口11,吸嘴壳1的内壁相对于第一凸扣213的位置设有第一卡槽12,吸嘴壳1在相对于注液孔2110的部位向下设有凸起的柱塞13,吸嘴壳1的内部位于柱塞13的下方连接设有吸嘴密封套14,吸嘴密封套14中间设有吸嘴套通孔141,吸嘴密封套14在相对于柱塞13的部位设有柱塞孔142,柱塞13在吸嘴密封套14的柱塞孔142的包裹下具有密封性。吸嘴壳1的吸口10向下延伸连接设有吸口管101,吸口管101与吸嘴壳1的内壁之间围合构成挡液槽102。吸口管101的外壁可以阻挡汽雾中的冷凝液或未被雾化的小液滴,并收集在挡液槽102内,避免冷凝液或未被雾化的小液滴被吸到用户口中,给用户造成不良的使用体验。

如图5、图6所示,储液腔23自注液孔2110向下注入雾化液后,吸嘴壳1自其开口11向下套接于雾化壳2的上部外壁,第一凸扣213与第一卡槽12构成卡扣连接,吸口10与雾化通道24连通,柱塞13同时封堵于注液孔2110内。

如图2、图4所示,雾化壳2的外壁中间设有观察窗215,观察窗215由可透视材料制成,用以观察储液腔23内的雾化液。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用户吸气时,吸口10处产生负压,外界气体从雾化组件2与电源组件3连接的缝隙处被吸入到底座29的下方,进一步向上流经底座的进气通孔290,然后在雾化芯的雾化通孔250内,雾化液被加热雾化成汽雾或气溶胶,汽雾或气溶胶继续向上流经出雾管216的管孔到达吸口10,气体流动的方向如图中连续箭头a所示。用户吸气时,底座29的下方产生负压,电源组件3的气流感应通孔324具有向上流动的气体,因气流感应通孔324连通启动开关35,此时启动开关35感应到气流而被触发,启动雾化芯25的发热电阻进行通电工作,雾化液被加热雾化成汽雾或气溶胶。

如图1、图11、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为避免雾化液在长途运输途中发生泄漏,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不在生产地进行注液,而是在生产中,首先将电源组件3、雾化组件2分别进行组装,然后将雾化组件2安装到电源组件3上,使雾化组件2与电源组件3成为组合体4,组合体4与吸嘴壳1分开包装,到了销售目的地后,在即将销售给用户前再对组合体4进行注液,注液后最后将吸嘴壳1安装到组合体4上。

如图1、图11、图23所示,到销售目的地后,将雾化组件2及电源组件3的组合体4竖直放置,即将其注液孔2110朝上竖直放置,自注液孔2110向下朝储液腔23注入雾化液,然后将吸嘴壳1向下插套于雾化壳21的上部外壁,插套到位后,第一凸扣213扣合在第一卡槽12内,该卡扣连接将吸嘴壳1固定在雾化组件2上,柱塞13同时封堵于注液孔2110内,储液腔23即方便地完成注液并被柱塞13封堵而避免漏液。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