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废弃物分类再生的分拣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废弃物 建筑 分拣 再生 分类


1.本技术涉及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废弃物分类再生的分拣平台。


背景技术:

2.建筑废弃物,俗称建筑垃圾,是指在各类建筑物新建、扩建及拆毁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和其他废弃物质。
3.建筑废弃物的总量在城市废弃物总量中占比极高,大部分建筑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在垃圾场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一方面可以节约废弃物占用的土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起到了节约资源、减少排放的作用。
4.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过程中,要首先对废弃物进行分选,将其中的废混凝土、废大理石、废砖等易破碎的物料以及质量较轻的物质放入粉碎机中破碎,随后筛分为骨料、粉料、轻物质等,用于不同的途径。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对于建筑废弃物中的大块杂物,尤其是硬塑料、金属等质量大且硬度高的物质,由于不易破碎,无法与易破碎的物料一同处理,导致资源化处理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改善大块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不便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废弃物分类再生的分拣平台。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废弃物分类再生的分拣平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建筑废弃物分类再生的分拣平台,包括工作台和输送机,所述输送机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若干落料槽,所述落料槽沿输送机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落料槽为通槽,所述工作台下方连接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的空间与落料槽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拣时,工作台上设置多名工作人员,开启输送机,建筑废弃物随输送机移动,当建筑废弃物移动到工作人员面前时,工作人员根据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将建筑废弃物分拣,投入对应分类的落料槽中,建筑废弃物通过落料槽落入工作台下方,同一分类的建筑废弃物堆积,达成了将建筑废弃物分类的目的,完成分拣后,关闭输送机,将不同类的建筑废弃物进行不同的后续处理,改善了大块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不便的缺陷。
10.可选的,所述输送机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输送机间隔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台输送机便于提高分拣效率,加快分拣速度。
12.可选的,所述隔板沿输送机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放置空间,所述落料槽与放置空间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将不同分类的建筑废弃物分隔在不同的放置空间
内,防止不同的建筑废弃物在投入工作台下方时发生混合。
14.可选的,所述放置空间内设置有推车,所述推车上放置有装载箱,所述装载箱开口向上,所述装载箱的位置与落料槽的位置相对。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车和装载箱的设置便于装载和运送分拣好的建筑废弃物。
16.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落料箱,所述落料箱位于落料槽与输送机之间,所述落料箱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为通槽,所述连接槽与落料槽连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料箱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将分拣出的建筑废弃物投入落料槽,防止建筑废弃物掉落至工作台上。
18.可选的,所述输送机的底部与落料箱抵触。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料箱对输送机的底部起到支撑作用,使得输送机更加稳定。
20.可选的,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连接有延伸台,所述延伸台上开设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为通槽,所述输送机的一端位于进料槽上方。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拣后剩余的建筑废弃物通过输送机运送到进料槽上方,通过进料槽,投入延伸台下方,延伸台的设置便于处理分拣后剩余的建筑废弃物,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使得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更加方便。
22.可选的,所述延伸台上设置有进料箱,所述进料箱上开设有下料槽,所述下料槽为通槽,所述下料槽与进料槽连通,所述输送机的底部与进料箱抵触。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箱的设置一方面对输送机的底部起到支撑作用,使得输送机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便于分拣后剩余的建筑废弃物投入进料槽,防止建筑废弃物掉落至延伸台上。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拣时,工作台上设置多名工作人员,开启输送机,建筑废弃物随输送机移动,当建筑废弃物移动到工作人员面前时,工作人员根据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将建筑废弃物分拣,投入对应分类的落料槽中,建筑废弃物通过落料槽落入工作台下方,同一分类的建筑废弃物堆积,达成了将建筑废弃物分类的目的,完成分拣后,关闭输送机,将不同类的建筑废弃物进行不同的后续处理,改善了大块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不便的缺陷;
26.2.隔板将不同分类的建筑废弃物分隔在不同的放置空间内,防止不同的建筑废弃物在投入工作台下方时发生混合;
27.3.分拣后剩余的建筑废弃物通过输送机运送到进料槽上方,通过进料槽,投入延伸台下方,延伸台的设置便于处理分拣后剩余的建筑废弃物,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使得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废弃物分类再生的分拣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落料槽和连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进料槽和下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11、支撑板;111、通行槽;112、固定槽;12、隔板;13、落料槽;2、输送机;3、放置空间;4、推车;5、装载箱;6、落料斗;61、侧板;611、上槽口;612、落料空间;7、落料箱;71、连接槽;8、延伸台;81、进料槽;82、立板;83、进料空间;9、进料箱;91、下料槽;92、进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废弃物分类再生的分拣平台。参照图1,一种建筑废弃物分类再生的分拣平台包括工作台1和两个输送机2,两个输送机2沿工作台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输送机2的长度方向与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一致。工作台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竖直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方。支撑板11上开设有两个固定槽112,输送机2的两端贯穿支撑板11,且输送机2的底部与固定槽112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板11上还开设有通行槽111,通行槽111位于两个固定槽112之间,便于工作人员通行。
34.参照图1和图2,工作台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隔板12,隔板12竖直设置于工作台1的下方,若干隔板12沿工作台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隔板12的长度方向与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一致。工作台1上开设有若干落料槽13,落料槽13为竖直方向的通槽,每两个相邻隔板12之间形成放置空间3,每个放置空间3与两个落料槽13连通,与同一放置空间3连通的两个落料槽13沿工作台1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且落料槽13位于输送机2的下方。
35.参照图1和图2,每个放置空间3内设置有两个推车4,推车4上放置有装载箱5,装载箱5位于落料槽13下方,装载箱5开口向上。装载箱5的顶部设置有落料斗6,落料斗6与装载箱5一体成型。落料斗6包括四块侧板61,侧板61的形状为梯形,侧板61分别与装载箱5的四个侧壁连接,且侧板61与装载箱5一体成型,侧板61底面的长度与装载箱5侧壁顶部的长度相等。相邻的两块侧板61无缝连接,且四块侧板61一体成型。侧板61背离装载箱5的一侧向装载箱5外侧倾斜,四块侧板61的顶面形成一个上槽口611,上槽口611的位置与落料槽13的位置相对应,且上槽口611的截面大小大于落料槽13的截面大小。四块侧板61之间形成一个落料空间612,落料空间612与装载箱5的内部连通。
36.参照图1和图2,工作台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落料箱7,落料箱7的数量与落料槽13的数量相同,落料箱7位于落料槽13上方,输送机2架设于落料箱7的顶部,且输送机2的底部与落料箱7抵触。落料箱7上开设有连接槽71,连接槽71为竖直方向的通槽,连接槽71与落料槽13连通。
37.参照图1和图3,工作台1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有延伸台8,延伸台8与工作台1一体成型,延伸台8的长度大小与工作台1的宽度大小相等。延伸台8上开设有两个进料槽81,进料槽81为竖直方向的通槽,进料槽81沿延伸台8长度方向对称设置,输送机2的一端位于进料槽81上方。延伸台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板82,立板82竖直设置于延伸台8背离工作台1的一端。立板82与靠近延伸台8的一块隔板12之间形成进料空间83,进料空间83与两个进料槽81连通。
38.参照图1和图3,延伸台8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进料箱9,进料箱9位于进料槽81上方,输送机2的一端架设于进料箱9靠近工作台1的侧壁上,且输送机2的底部与进料箱9抵触。进料箱9上开设有下料槽91,下料槽91为竖直方向的通槽,下料槽91与进料槽81连通。
39.参照图1,进料箱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料板92,进料板92倾斜设置,进料板92的一侧与输送机2的底部抵触,进料板92的另一侧位于进料箱9内,且进料板92的位于进料箱9内的一侧向背离输送机2的方向延伸。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废弃物分类再生的分拣平台的实施原理为: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拣时,多个工作人员通过通行槽111进入工作台1上方,在两个输送机2之间行走。在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上,每两个相邻落料箱7之间设置一个工作人员。打开输送机2,建筑废弃物沿输送机2长度方向运动,工作人员将建筑废弃物分拣,投入对应分类的落料箱7中,废弃物通过落料斗6进入装载箱5。当装载箱5满载时,可通过推车4将装载箱5更换。分拣后剩余的建筑废弃物沿着进料板92进入进料箱9中,通过进料槽81进入进料空间83。
41.完成分拣后,关闭输送机2,放置空间3中分类好的建筑废弃物通过推车4运送,进行后续的资源化处理。分拣剩余的建筑废弃物放置于进料空间83中,等待工作人员进一步处理。分拣平台的设置,将大块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改善了大块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不便的缺陷。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