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发动机 油气分离器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2.油气分离器是曲轴箱通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曲轴箱窜气中的机油进行高效分离,其分离性能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排放具有重要影响。现有的油气分离器有滤芯结构的滤芯式油气分离器、旋转叶片结构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圆锥空筒结构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滤芯式油气分离器需要定期维护,更换滤芯,成本较高。离心式油气分离器结构较复杂,需要消耗发动机的能量维持转动状态。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对气流中粒径较小的雾状油滴分离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油气分离器分离效率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
5.排气管;
6.壳体,所述排气管部分穿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侧端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的高度与所述壳体的高度相同;
7.集油组件,所述集油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底端。
8.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油气分离器,将壳体的侧端的第一进气口的高度与壳体的高度设计为一致,能够减小进入第一进气口的压阻,减小气流压力的损失,防止产生二次气流,进而不会产生涡流现象,本技术文件中进入第一进气口的高速旋转的气体不易改变流向,为后续的除油提供了保证,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9.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包括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伸出至所述壳体的顶端的外部,所述第二本体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侧端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一进气口相对设置。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有流道板,所述流道板位于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板内设有气道,所述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管相连通。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板的直径尺寸沿所述气道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气道的所述另一端递减。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道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油组件包括集油腔、漏斗和排油管,所述漏斗位于所述集油腔和所述排油管之间。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油管上还设有控制阀。
18.在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油气分离器。
附图说明
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0.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油气分离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油气分离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10:排气管、11:第一本体部、12:第二本体部、121:第二进气口;
23.20:壳体、21:第一进气口、22:流道板、221:气道、2211:气道的一端、2212:气道的另一端;
24.31:集油腔、32:漏斗、33:排油管、331: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6.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27.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28.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
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29.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油气分离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油气分离器包括排气管10、壳体20和集油组件,排气管10部分穿设于壳体20的内部,壳体20的侧端设有第一进气口21,第一进气口21与壳体20的内部相连通,第一进气口21的高度与壳体20的高度相同,集油组件位于壳体20的底端。
30.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油气分离器,将壳体20的侧端的第一进气口21的高度与壳体20的高度设计为一致,能够减小进入第一进气口21的压阻,减小气流压力的损失,防止产生二次气流,进而不会产生涡流现象,本技术文件中进入第一进气口21的高速旋转的气体不易改变流向,为后续的除油操作提供了保证,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气管10包括第一本体部11和第二本体部12,第一本体部11伸出至壳体20的顶端的外部,用于排出油气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第二本体部12位于壳体20的内部,用于将油气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导入第二本体部12内,并通过第一本体部11排出。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部12的侧端设有第二进气口121,第二进气口121和第一进气口21相对设置。第二进气口121能够将油气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排出至第一本体部11,进而排出油气分离器外。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为气体流动的方向),壳体20的内部还设有流道板,流道板位于排气管10和壳体20的侧壁之间。流道板用于过滤进入油气分离器中的混合油气中的油液,进而提升油气分离器的工作效率。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流道板内设有气道221,气道的一端2211与第一进气口21相连通,气道的另一端2212与排气管10连通。气道221用于分离过滤油气混合物中的油液,气道的一端2211进入的是油气混合物,气道的另一端2212排出的是过滤掉油液的气体,进而将气体通过排气管10排出,达到绿色排放的目的。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流道板的直径尺寸沿气道的一端2211朝向气道的另一端2212递减。这样使得流道板的形状接近等角螺线,流道板的直径尺寸沿气道的一端2211到气道的另一端2212的方向递减,使得气道221内的气体在流动的过程中线速度不变,角速度增大,离心力越来越大,有利于分离油滴和气体,提升了作业效率。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气道的一端2211远离第一进气口21设置。这样能够使得气道的一端2211附近的气体流动空间的大小存在差异,从而使气流的速度先加快然后减速,起到一定的文丘里效果,能够将粒径较小的油滴进行碰撞凝集,最终凝集为粒径较大的油滴,在离心力作用下更有利于分离,从而提高了对粒径较小的油滴的分离效果。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集油组件包括集油腔31、漏斗32和排油管33,漏斗32位于集油腔31和排油管33之间。集油腔31用于收集流道板过滤掉的油液,
漏斗32用于将油液输送至排油管33,进而通过排油管33排出至外界。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排油管33上还设有控制阀331,控制阀331能够对排油管33进行开启或关闭的状态,能够随时通过工作人员的操作将集油组件内的油液进行排出,提升了便利性。
3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以上的油气分离器。
40.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油气分离器,将壳体的侧端的第一进气口的高度与壳体的高度设计为一致,能够减小进入第一进气口的压阻,减小气流压力的损失,防止产生二次气流,进而不会产生涡流现象,本技术文件中进入第一进气口的高速旋转的气体不易改变流向,为后续的除油提供了保证,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