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发动机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2: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发动机 特别 发动机油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背景技术:

2.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其作为车辆的动力装置,对车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油底壳作为发动机必不可缺少的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储存机油和密封曲轴箱。
3.现有结构中,机油冷却器安装于油底壳上,并且机油冷却器需要通过冷却胶管与冷却系统中的其他零部件进行连接,占用空间都较大,并且连接位置容易发生失效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以提高其应用可靠性。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于所述油底壳本体上集成有以安装机油冷却器的冷却器安装部,并于所述油底壳本体内设有构成所述机油冷却器内冷却通道与外界连通的冷却液通道。
7.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以连通外界和所述冷却通道的冷却液流入通道,以及以连通所述冷却通道和外界的冷却液流出通道。
8.进一步的,于所述冷却器安装部上构造有用于承装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安装面,所述冷却液流入通道构造于所述安装面上,并被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安装板所覆盖。
9.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流入通道呈弧形。
10.进一步的,于所述油底壳本体内构造有用于连通机油泵内油路的油液通道。
11.进一步的,于所述油底壳本体上集成有以安装机油滤清器的滤清器安装部,并于所述油底壳本体上构造有以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出油口和所述机油滤清器的连通通道。
12.进一步的,于所述油底壳本体上构造有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油口连通的出油通道。
13.进一步的,所述油底壳本体内构造有储油腔,并于所述储油腔的底部设有传感器安装口。
14.进一步的,于所述储油腔的底部形成有下凹的集油室,并于所述集油室的底部形成有凸起部,所述传感器安装口设于所述凸起部上。
15.进一步的,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口的周侧设有加强筋。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7.(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应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油底壳本体上集成有冷却液通道,可使发动机整体结构紧凑、节省布置空间,同时可以缩短冷却液通道长度,减少冷却液压力损失,从而降低冷却液循环泵负荷,还可省去额外连接管路的费用,降低成本。
18.(2)冷却液流入通道包括冷却液流入通道和冷却液流出通道,可使发动机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并可较好的省去额外连接管路,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19.(3)冷却器安装部上设置安装面,将冷却液流入通道构造于安装面上,并被安装板覆盖,成型过程中方便出模。
20.(4)冷却液流入通道呈弧形,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
21.(5)于油底壳本体内设置油液通道,可使发动机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节省布置空间,同时可以缩短油液通道长度,减少油液压力损失,从而降低油泵负荷,还可省去额外连接管路的费用,降低成本。
22.(6)在油底壳本体上集成有滤清器安装部,并于油底壳本体上设置连通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的连通通道,可使发动机结构更加紧凑,并可省去额外连接管路,进一步降低成本。
23.(7)在油底壳本体上设置连通机油滤清器的出油通道,可省去额外连接管路,降低成本。
24.(8)在油底壳本体上储油腔的底部设置传感器安装口,方便安装液位传感器,以便于监测油底壳内油液液位。
25.(9)在集油室内设置凸起部,传感器安装口设于凸起部上,可防止油液直接冲击液位传感器,从而提高液位测量的准确性。
26.(10)在传感器安装口的周侧设置加强筋,可提高液位传感器安装部位的结构强度及nvh模态性能,防止凸起部变形,从而进一步提高液位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2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应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的俯视图;
30.图3为图2的主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油底壳本体;2、冷却器安装部;3、冷却液流入通道;4、冷却液流出通道;5、油液通道;6、连通通道;7、出油通道;8、机油冷却器;9、滤清器安装部;
33.101、集油室;102、凸起部;103、传感器安装口;104、加强筋;105、上端面;
34.201、安装面;
35.301、第一进口;302、开口;
36.401、第二进口;402、第二出口;
37.501、第三进口;502、第三出口;
38.601、第四进口;701、第四出口;
39.801、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于油底壳本体上集成有冷却器安装部,以安装机油冷却器,并于油底壳本体内设有冷却液通道,以将机油冷却器内冷却通道与外界连通。
43.基于如上的整体结构描述,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应用状态下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其安装于图中未示出的发动机缸体的下部,并包括底壁,以及与底壁一体成型、并环绕底壁周向设置的侧壁,由底壁与侧壁围构形成有储油腔。
44.为了便于描述,以下称油底壳本体1的与发动机缸体连接的一面为上端面105,于发动机缸体的侧壁上成型有冷却器安装部2,于冷却器安装部2上构造有用于承装机油冷却器8的安装面201,机油冷却器8经由穿置于自身安装板801的螺栓副固连于安装面201上。
45.本实施例中,于油底壳本体1内设有冷却液通道,以将机油冷却器8内冷却通道与外界连通。具体结构上,冷却液通道包括以连通外界和冷却通道的冷却液流入通道3,以及以连通冷却通道和外界的冷却液流出通道4。
46.具体结构上,冷却液流入通道3构造于安装面201上,其具有成型于上端面105上的第一进口301,以及成型于安装面201上的开口302。如上结构中,将冷却液流通道设为非封闭结构,有利于油底壳成型过程中出模,其可因机油冷却泵于冷却安装部上的安装,使得冷却液流入通道3被机油冷却器8的安装板801所覆盖。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冷却液流入通道3呈弧形,以起到较好的冷却效果,除此之外,冷却液流入通道3当然还可呈其他形状,比如波浪形。
47.为了便于整体布置,前述的冷却液流出通道4具有成型于安装面201上的第二进口401,以及成型于上端面105上的第二出口402。如上结构的设置,使得冷却液可经冷却液流入通道3流入机油冷却器8内的冷却通道,然后经冷却液流出通道4流出。
48.为了使发动机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于油底壳本体1上还集成有以安装机油滤清器的滤清器安装部9,于滤清器安装部9内形成有以容纳滤芯的容纳腔。并于油底壳本体1内构造有以连通机油泵内油路油液通道5,以连通机油冷却器8内油路和机油滤清器的连通通道6,以及与机油滤清器的出油口连通的出油通道7。
49.具体结构上,油液通道5呈“l”形,其具有设于容纳腔内的第三进口501,以及设于安装面201上的第三出口502,第三进口501与机油泵的出油口连接。连通通道6与机油滤清器的进油口连通,且其具有设于安装面201上的第四进口601,出油通道7与机油滤清器的出油口连通,且其具有设于上端面105上的第四出口701。
5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前述第一进口301、第二出口402和第四出口701均呈椭圆形,除此之外,其当然还可呈其他形状,如其可为方形、圆形。
51.如上结构的设置,使得机油泵内的油液可依次流经油液通道5、机油冷却器8内油路、连通通道6、机油滤清器和出油通道7后流出。
52.本实施例中,于储油腔的底部还形成有下凹的集油室101,且集油室101靠近于储
油腔的设有滤清器安装部9的一端布置,于集油室101的底部形成有凸起部102,于凸起部102上开设有传感器安装口103。该结构中,将传感器安装口103设于集油室101的凸起部102上,可防止油液直接冲击液位传感器,从而提高液位测量的准确性,除此之外,传感器安装口103当然还可直接设于储油腔的底部。
53.为了进一步提高油液测量的准确性,于传感器安装口103的周侧设有加强筋104。本实施例中,加强筋104为多个,且加强筋104自储油腔的底壁延伸至靠近上端面105的位置,加强筋104上部具体与上端面105上的螺栓过孔位置对应,如此可较好的提高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强度和nvh模态性能。
5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应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冷却器安装部2和滤清器安装部9集成于油底壳本体1上,并在油底壳本体1上集成有冷却液通道和油液通道,可使发动机整体结构紧凑、节省布置空间,同时可以缩短冷却液通道和油液通道长度,减少冷却液和油液压力损失,从而降低冷却液循环泵和油泵负荷,还可省去额外连接管路的费用,降低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