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1-10-08 18: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制冷设备 控制 装置 可读 计算机


1.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冰箱、冷柜等制冷设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一项不足是,制冷设备的空间利用率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4.为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
5.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
6.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
7.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8.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第一间室;第二间室;中间夹层,设于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之间;第一蒸发器,设于中间夹层的靠近第一间室的一侧;第二蒸发器,设于中间夹层的靠近第二间室的一侧;其中,第一蒸发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蒸发器的至少一部分相互配合,以使得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相互靠近。
9.本实施例将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相对地设置于中间夹层之上,相比于将蒸发器设于夹层之外的相关技术,本实施例节约了蒸发器所占的空间,由此节约了制冷设备的内部空间。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在中间夹层相互配合地设置,二者相互紧贴靠近。由此,本实施例可进一步降低中间夹层的厚度。因此,本实施例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容量和空间利用率。
10.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1.上述技术方案中,中间夹层将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相互分隔,以阻止气体在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之间流动。
12.中间夹层将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相互分隔,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分别独立设置,二者之间不存在气流交换。因此,本实施例可避免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相互串味,提高用户体验。
13.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循环管路和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循环管路相互串联设置。
14.本实施例将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相互串联地设置在制冷循环管路中,以达到使二者共用冷量,进一步降低制冷设备能耗的目的。
15.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蒸发器为翅片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为板管蒸发器。
16.制冷剂在翅片蒸发器中能够快速而充分地蒸发,以保证第一间室能够实现低温冷
冻。板管蒸发器的厚度较薄,从而可降低蒸发器所占空间。
17.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蒸发器包括:管端,设有制冷剂循环管路;板端,设有板状结构;其中,板端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蒸发器的至少一部分相互配合。
18.由于板管蒸发器的板端具有板状结构,因此其更加便于与第一蒸发器相互配合,以达到使得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紧贴靠近的目的。
19.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风道,设于中间夹层上,并与第一间室连通;第二风道,设于中间夹层上,并与第二间室连通;其中,第一蒸发器设于第一风道中,第二蒸发器设于第二风道中。
20.本实施例为两个间室分别匹配蒸发器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完全相互独立,并通过中间夹层相互分隔。因此,相比于共用部分风道的相关技术,本实施例能进一步避免两个间室之间的气流交换,避免储藏物相互串味。
21.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风机,设于第一风道中;第二风机,设于第二风道中;其中,第一风道上设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第一风机设于第一送风口处,第二风道上设有第二送风口和第二回风口,第二风机设于第二送风口处。
22.风机的作用在于更好地驱动冷量向间室之中流动。将风机设于送风口处则有助于有效地驱动蒸发器产生的冷量向间室中送出。
23.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蒸发器设于第二风道的第一侧,第二蒸发器与第二风道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之间设有间隙。
24.由于第二风道与第二蒸发器之间留有空气流通的间隙,因此本实施例利用空气热阻大的特性,可使得制冷设备在制冷的时候冷藏侧壁温度不会过低,从而更好地解决侧壁凝露问题。
25.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排水结构,设于第一蒸发器的下部位置和/或第二蒸发器的下部位置。
26.排水结构的作用在于对沿蒸发器滑落或滴落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引导和排出。
27.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排水结构具有由任一端向相对于任一端的另一端倾斜的沟槽状倾斜结构,排水结构的倾斜角度为7
°
至30
°

28.将排水结构的倾斜角度设置为7
°
至30
°
,可便于顺利地将冷凝水排出,避免冷凝水沉积或聚集。
29.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于第一间室中和/或第二间室中。
30.温度传感器可对第一间室和/或第二间室中的温度进行采集,以便及时获取制冷设备的间室温度,从而根据制冷情况对制冷设备的制冷条件进行调节。
31.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适于控制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化霜指令,控制压缩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关闭;或响应于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制冷指令,控制压缩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开启;响应于第一间室制冷指令,或控制压缩机和第一风机开启;或响应于第二间室制冷指令,控制压缩机和第二风机开启。
32.在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当任一间室没有制冷需求时,可仅开启另一间室对应的风机。在此情况下,由于两间室之间的中间夹层厚度较小,并且两个蒸发器之
间可共用冷量,因此,可采用有制冷需求的间室和其对应的蒸发器为没有制冷需求的间室供冷,以维持没有制冷需求的间室的温度。
33.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34.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其具有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35.为实现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36.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其具有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3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8.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39.图1为相关技术中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相关技术中制冷设备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41.图3为相关技术中制冷设备的控制逻辑图;
42.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3.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蒸发器第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44.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蒸发器第二侧的结构示意图;
45.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46.图8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一步骤流程图;
47.图9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二步骤流程图。
48.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49.100’:制冷设备,102’:蒸发器。
50.图4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51.100:制冷设备,102:第一间室,104:第二间室,106:中间夹层,108:第一蒸发器,110:第二蒸发器,112:第一风道,114:第二风道,116:第一风机,118:第二风机,120:第一送风口,122:第二送风口,124:第一回风口,126:第二回风口,128:排水结构,130:管端,132:板端,134:上侧壁,136:下侧壁,x: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4.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55.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些制冷设备100,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可为家用制冷设备或商用制冷设备,具体可为冰箱或冰柜。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对开门冰箱或十字开门冰箱。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高制冷设备100的容量和空间利用率。
56.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将例如对开门冰箱的制冷设备100’的蒸发器102’设于冰箱冷藏侧附近,通过自然热传导及热对流对冷藏室制冷。如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设于冰箱冷藏侧附近的蒸发器102’为板管翅片蒸发器。如图3所示,相关技术中对冰箱中制冷设备100’的逻辑控制方式为:判断冷藏室和冷冻室是否同时制冷。冷藏室和冷冻室同时制冷,压缩机工作,风机工作、蒸发器工作。检测冷藏室内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冷藏室内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压缩机停止工作、风机工作、蒸发器停止工作。检测冷藏室内的温度是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冷藏室内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压缩机工作、风机工作、蒸发器工作。其中,相关技术中冰箱的容量较低,空间利用率不够理想,造成空间浪费和冰箱体积较大。有鉴于以上原因,本发明的实施例对制冷设备100的结构以及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由此达到提高容量和空间利用率的目的。
57.实施例1
58.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包括:第一间室102、第二间室104、中间夹层106、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中间夹层106设于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之间。第一蒸发器108,设于中间夹层106的靠近第一间室102的一侧。第二蒸发器110,设于中间夹层106的靠近第二间室104的一侧。其中,第一蒸发器108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蒸发器110的至少一部分相互配合,以使得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相互靠近。
59.本实施例的第一间室102适于对储藏物进行冷冻制冷,第二间室104适于对储藏物进行冷藏制冷,第一间室102的制冷温度低于第二间室104的制冷温度。中间夹层106设于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之间,其作用之一在于将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相互分隔。
60.本实施例的第一蒸发器108主要为第一间室102供冷,第二蒸发器110主要为第二间室104供冷。中间夹层106的内部中空,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本实施例将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设于中间夹层106上,其中,第一蒸发器108靠近第一间室102,第二蒸发器110靠近第二间室104。本实施例的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相互配合。其中,相互配合是指,第二蒸发器110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蒸发器108相互固定,或第二蒸发器110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第一蒸发器108,或第一蒸发器108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蒸发器108相互紧贴。将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设置为相互配合的目的是使得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尽可能地相互靠近,并由此提高制冷设备100的容量和空间利用率。
61.本实施例将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相对地设置于中间夹层106之上,相比于将蒸发器设于夹层之外的相关技术,本实施例节约了蒸发器所占的空间,由此节约了
制冷设备100的内部空间。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在中间夹层106相互配合地设置,二者相互紧贴靠近。由此,本实施例可进一步降低中间夹层106的厚度。
6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配合可指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的直接配合,比如二者相互贴合并彼此连接固定,亦可指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间接配合,比如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分别设置在中间夹层106的两侧,二者的位置相互对应。
63.此外,由于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相互配合靠近,共同设于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之间,并且中间夹层106的厚度相对较薄,因此本实施例在实现第一蒸发器108为第一间室102供冷,第二蒸发器110为第二间室104供冷的基础上,还可利用第二蒸发器110的冷量为第一间室102供冷,和/或利用第一蒸发器108的冷量为第二间室104供冷,并且厚度相对较薄的中间夹层106更有利于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之间进行冷量交换。综上,本实施例在对制冷设备100的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降低了制冷设备100的能耗,提高了制冷设备100的能源利用效率。
64.最后,中间夹层106可避免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之间的冷藏储藏物和冷冻储藏物串味问题。由于第二蒸发器110与靠近第一间室102的第一蒸发器108的相互配合和靠近,因此,第二间室104不会因制冷剂在第二蒸发器110中蒸发而产生侧壁结霜和凝露,并可避免制冷设备100在停机状态下,融化的结霜和滴落的凝露流入第二间室104。
65.实施例2
6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1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67.中间夹层106将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相互分隔,以阻止气体在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之间流动。
68.如图4所示,中间夹层106的上端部与制冷设备100内部的上侧壁134相互抵接,中间夹层106的下端部与制冷设备100内部的下侧壁136相互抵接。由此,中间夹层106将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相互分隔,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分别独立设置,二者之间不存在气流交换。因此,本实施例可避免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相互串味,提高用户体验。
69.实施例3
7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71.第一蒸发器108的制冷剂循环管路和第二蒸发器110的制冷剂循环管路相互串联设置。
72.具体而言,制冷设备100中设有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通过制冷循环管路相互连通,制冷剂在制冷循环管路中循环地蒸发和冷凝,以实现,制冷设备100的制冷。本实施例将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相互串联地设置在制冷循环管路中,以达到使二者共用冷量,进一步降低制冷设备100能耗的目的。
73.实施例4
7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75.第一蒸发器108为翅片蒸发器。第二蒸发器110为板管蒸发器。制冷剂在翅片蒸发器中能够快速而充分地蒸发,以保证第一间室102能够实现低温冷冻。板管蒸发器的厚度较薄,从而可降低蒸发器所占空间。此外,板管结构的蒸发器更加便于与第一蒸发器108相互紧贴配合,以进一步提高制冷设备100的容量和空间利用率,并有利于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的冷量交换,以进一步降低制冷设备的能耗。
76.实施例5
77.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78.第二蒸发器110包括:管端130和板端132,管端130设有制冷剂循环管路。板端132设有板状结构。其中,板端132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蒸发器108的至少一部分相互配合。
79.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第二蒸发器110为板管蒸发器。其中,由于板管蒸发器的板端132具有板状结构,因此其更加便于与第一蒸发器108相互配合,以达到使得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紧贴靠近的目的。
80.实施例6
8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82.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风道112和第二风道114。第一风道112设于中间夹层106上,并与第一间室102连通。第二风道114设于中间夹层106上,并与第二间室104连通。其中,第一蒸发器108设于第一风道112中,第二蒸发器110设于第二风道114中。
83.换言之,本实施例为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分别设置相对独立的风道。相比于使得冷藏间室的蒸发器和冷冻间室的蒸发器共用至少一段风道的相关技术,本实施例为两个间室分别匹配蒸发器和风道。第一风道112和第二风道114完全相互独立,并通过中间夹层106相互分隔。因此,相比于共用部分风道的相关技术,本实施例能进一步避免两个间室之间的气流交换,避免储藏物相互串味。此外,本实施例分别将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设置在第一风道112和第二风道114之中,既便于两个蒸发器分别向两个间室直接而高效地供冷,又节约了安装蒸发器所需的容置空间,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容量的目的。
84.实施例7
85.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86.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风机116和第二风机118。第一风机116设于第一风道112中。第二风机118设于第二风道114中。其中,第一风道112上设有第一送风口120和第一回风口124,第一风机116设于第一送风口120处,第二风道114上设有第二送风口122和第二回风口126,第二风机118设于第二送风口122处。
87.风机的作用在于更好地驱动冷量向间室之中流动。将风机设于送风口处则有助于有效地驱动蒸发器产生的冷量向间室中送出。其中,由于冷空气密度较高,因此本实施例可将送风口设于间室的上方,并将回风口设于间室的下方,以使得冷空气由上向下沉降,从而达到对冷量充分利用的目的,并提高间室之中的温度均匀程度。
88.实施例8
89.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90.第二蒸发器110设于第二风道114的第一侧,第二蒸发器110与第二风道114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之间设有间隙x。
91.由于第二风道114与第二蒸发器110之间留有空气流通的间隙x,因此本实施例利用空气热阻大的特性,可使得制冷设备100在制冷的时候冷藏侧壁温度不会过低,从而更好地解决侧壁凝露问题。
92.实施例9
9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94.制冷设备100还包括:排水结构128,排水结构128设于第一蒸发器108的下部位置和/或第二蒸发器110的下部位置。
95.本实施例的排水结构128可为沿蒸发器的表面向内凹陷的沟槽或向外凸起的凸棱。排水结构128的作用在于对沿蒸发器滑落或滴落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引导和排出。
96.实施例10
97.如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9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98.排水结构128具有由任一端向相对于任一端的另一端倾斜的沟槽状倾斜结构,排水结构128的倾斜角度为7
°
至30
°
。将排水结构128的倾斜角度设置为7
°
至30
°
,可便于顺利地将冷凝水排出,避免冷凝水沉积或聚集。
99.实施例11
10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101.制冷设备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于第一间室102中和/或第二间室104中。
102.温度传感器可对第一间室102和/或第二间室104中的温度进行采集,以便及时获取制冷设备100的间室温度,从而根据制冷情况对制冷设备100的制冷条件进行调节。
103.实施例12
104.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适于控制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压缩机,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的至少之一:
105.步骤s102.响应于化霜指令,控制压缩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关闭。
106.步骤s104.响应于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制冷指令,控制压缩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开启。
107.步骤s106.响应于第一间室制冷指令,控制压缩机和第一风机开启。
108.步骤s108.响应于第二间室制冷指令,控制压缩机和第二风机开启。
109.在本实施例中,当制冷设备100执行化霜操作,则关闭制冷设备100的压缩机和风机,制冷剂停止循环,冷量不再流动和传输。当制冷设备100同时执行冷冻和冷藏的功能,第
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同时制冷,则控制压缩机运行,两个风机同时运行,以分别向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输送冷量。当制冷设备100仅执行冷冻功能,而不执行冷藏功能时,本实施例控制压缩机运行,并仅控制第一风机116开启,第二风机118处于停止状态。当制冷设备100仅执行冷藏功能,而不执行冷冻功能时,本实施例控制压缩机运行,并仅控制第二风机118开启,第一风机116处于停止状态。
110.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具有两个并列设置并相互配合的蒸发器,本发明实施例的两个蒸发器之间可以共用冷量,提高冷量的利用率。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当任一间室没有制冷需求时,可仅开启另一间室对应的风机。在此情况下,由于两间室之间的中间夹层106厚度较小,并且两个蒸发器之间可共用冷量,因此,可采用有制冷需求的间室和其对应的蒸发器为没有制冷需求的间室供冷,以维持没有制冷需求的间室的温度。
111.综上,采用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对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进行控制,可进一步降低制冷设备100的能耗。
112.实施例13
1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14.实施例14
1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16.具体实施例
11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以及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以下不足的至少之一。相关技术将板管翅片蒸发器贴于夹层靠近冷藏侧,通过自然热传导及热对流对冷藏室制冷。相关技术中制冷设备的冷藏侧壁结霜,凝露问题无法解决。并且其在停机状态冷藏侧壁形成的水会流到冷藏室,造成用户投诉。此外,相关技术中冷藏设备的冷藏侧没有强制对流,冷藏室的温度均匀性不好,用户体验不好。本实施例通过蒸发器中置的技术方案,使得冷藏间室和冷冻间室共用蒸发器,以实现避免冷藏冷冻串味、避免冷藏侧壁凝露或结霜、提高冷藏温度均匀性、增加制冷设备100的容积的目的。
118.本实施例中,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由第一蒸发器108、第二蒸发器110和中间夹层106阻隔形成封闭空间,从而不会串味。第一间室102实现冷冻功能,第二间室104实现冷藏功能,冷藏或冷冻制冷时,第一间室102和第二间室104中的任一者都给另一者同时提供冷量,达到降低耗电量的目的。第一风道112设于中间夹层106上,并与第一间室102连通。第二风道114设于中间夹层106上,并与第二间室104连通。由于蒸发器及风道位于中间夹层106,并且采用双风道的设计,本实施例具有可增大制冷设备100容积,不易串味,冷藏壁面不凝露,冷藏室温度均匀性更佳的效果。
119.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可为对开门冰箱。制冷设备100包括用于冷冻的第一间室102、用于冷藏的第二间室104,中间夹层106,第一蒸发器108,第二蒸发器110,实现冷冻制冷的第一风道112、实现冷藏制冷的第二风道114、设于第一风道112中的第一风机116、设于第二风道114中的第二风机118。
120.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位于中间夹层106,并且作为冷藏室的第二间室104和作为冷冻室的第一间室102完全隔断,无气流交换。与第一间室102相互配合输送冷冻冷量的第一风道112以及与第二间室104相互配合输送冷藏冷量的第二风道114均位于中间夹层106上。第一间室102与第二间室104通过中间夹层106以及第一蒸发器108与第二蒸发器110隔断形成。第一蒸发器108外侧具有第一风道112,第一风道112内含有第一风机116。第二蒸发器110外侧具有第二风道114,第二风道114内含有第二风机118。
121.冷藏制冷时通过第二风机118抽取第二蒸发器110的冷量完成制冷。第二蒸发器110与中间夹层106的泡层紧密配合,从而隔断第一间室102与第二间室104的气流通道,进而解决冷藏冷冻串味的问题。
122.第二风道114与第二蒸发器110之间留有空气流通的间隙x,利用空气热阻大的特性,制冷的时候冷藏侧壁温度不会过低,从而解决侧壁凝露问题。
123.第一风道112和第二风道114均固定在中间夹层106上。第一蒸发器108为翅片蒸发器,装配于中间夹层106,第二蒸发器110为板管蒸发器,以便能更充分的换热,板管蒸发器的板面与翅片蒸发器紧密配合贴紧。板管蒸发器的制冷剂循环管侧位于第二风道114一侧,平面侧位于第一蒸发器108一侧。平面侧位于翅片蒸发器一侧,以便与翅片蒸发器紧密配合,制冷剂循环管侧位于冷藏的第二间室104的一侧,以强化冷藏换热。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风机116和第二风机118。第一风机116设于第一风道112中。第二风机118设于第二风道114中。其中,第一风道112上设有位于上部的第一送风口120和位于下部的第一回风口124,第一风机116设于第一送风口120处,第二风道114上设有位于上部的第二送风口122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回风口126,第二风机118设于第二送风口122处。实现冷藏制冷需求时,第二风机118打开,冷量经第二蒸发器110传递给第二风道114,并通过第二风机118,将冷量传递到整个第二间室104。采用第二风道114的好处是,第二间室104侧壁结霜、凝露的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第二间室104的温度均匀性会更好。
124.中间夹层106底部分别有用于排出蒸发器化霜水及凝露水的沟槽状的排水结构128,其倾角在7
°
至30
°
之间。第一间室102包含有用于温度控制的温度传感器,第二间室104包含有用于温度控制的温度传感器。
125.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系统判断是否处于化霜状态,是则压缩机停机,第一风机116和第二风机118停机。判断系统是否同时需求制冷,是则压缩机开启,第一风机116和第二风机118开启。判断第一间室102有制冷请求,第二间室104无请求则第一风机116开启,压缩机开启。判断第一间室102无请求,第二间室104有制冷请求则压缩机开启,第二风机118,第一风机116关闭。
126.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127.步骤s902.通电。
128.其中,在执行步骤s902后执行步骤s904。
129.步骤s904.系统是否请求化霜。
130.其中,当系统请求化霜执行步骤s912,当系统不请求化霜执行步骤s906。
131.步骤s906.冰箱冷藏、冷冻间室是否同时制冷。
132.其中,当同时制冷执行步骤s914,当不同时制冷执行步骤s908。
133.步骤s908.冷藏是否请求制冷。
134.其中,当冷藏制冷执行步骤s918,当冷藏不制冷执行步骤s910。
135.步骤s910.冷冻风机关闭、压缩机工作、板管蒸发器工作、冷藏风机工作。
136.步骤s912.化霜加热器开启、冷冻风机关闭、压缩机停止工作、冷藏风机停止工作、翅片蒸发器、板管蒸发器停止工作。
137.步骤s914.启动制冷系统:冷冻风机开启、压缩机工作、冷藏风机工作、翅片蒸发器、板管蒸发器工作。
138.步骤s916.冷冻间室请求制冷:压缩机工作、冷冻风机工作、翅片蒸发器、板管蒸发器工作。
139.步骤s918.冷冻室是否请求制冷。
140.步骤s920.化霜结束三分钟后进行制冷请求询问。
141.步骤s922.制冷完成,结束。
142.步骤s924.压缩机停机冷冻风扇停机冷藏风扇停机。
143.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144.1.本实施例将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相对地设置于中间夹层106之上,相比于将蒸发器设于夹层之外的相关技术,本实施例节约了蒸发器所占的空间,由此节约了制冷设备100的内部空间。
145.2.本实施例的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在中间夹层106相互配合地设置,二者相互紧贴靠近。由此,本实施例可进一步降低中间夹层106的厚度。
146.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4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48.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