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两相流制冷剂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2021-08-31 13: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制冷剂 分配器 流体 两相 分配
一种两相流制冷剂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分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相流制冷剂分配器。



背景技术:

分配器在流体机械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单相流体的分配主要通过阻力特性来实现,比较容易实现;主要的难点在于两相流的分配,因为液体和气体的密度不一致,差异大,容易导致两相的不均匀,液体有表面张力,容易形成大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会沉降,导致气液分层;此外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容易被甩出来,与气体分离;气液两相流动的时候,气液的粘度不一致,也会导致液体被粘滞在管壁。种种因素,都会导致液体和气体不是均匀地混合,导致分配的难度。

常用的两相流制冷剂分配器采用了莲蓬头式的分配器,在一个胚体上进行加工,加工难度高,容易断刀,很难实现均匀的分配。有些国外的供应商采用铸造的方式,浇筑出胚体,然后通过入口段,加工内部结构,加工成本高。有些场合,需要采用特殊的材质,满足化学稳定性的要求,导致现有加工方式不可行,比如不锈钢材质、铝材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相流制冷剂分配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两相流制冷剂分配器,包括:

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通道、与所述的第一通道相连接的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的入口形成所述的第一部件的入口,所述的第一通道的出口口径小于其入口口径,所述的第二通道的出口形成所述的第一部件的出口,所述的第二通道的出口口径大于所述的第一通道的入口口径;

第二部件,包括孔板、设置在所述的孔板一侧的凸块,在所述的孔板上所述的凸块的四周开设有通孔;

当所述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连接时,所述的凸块插入在所述的第二通道内,所述的第一部件的出口与所述的通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通道的口径从其入口至其出口逐渐减小,所述的第二通道的口径从其入口至其出口逐渐扩大。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通道的出口口径是其入口口径的一半。

优选地,当所述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连接时,所述的凸部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二通道的中心线重合,整个分配器呈轴对称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凸部为锥体。更优选地采用圆锥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锥体的顶部为半球面,制冷剂均匀冲击在凸块22顶部的半球面上,使得制冷剂均匀散落,分配均匀。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半球面的直径为所述的第一部件的入口口径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通道呈锥形,所述的锥形的锥角为60°-120°。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通过激光焊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通过热熔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分配器采用不锈钢或铝的材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的分配器,其特点是各部分容易加工,有利于制造,然后组合可以形成多种内部结构,有利于不同干度的制冷剂的中气液两相的充分混合分配,有利于根据各种干度的两相流的均匀分配进行对应的设计。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两相流制冷剂分配器的平面截面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两相流制冷剂分配器的立体截面图。

以上附图中:1、第一部件;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喉部;14、第一部件的入口;15、第一部件的出口;2、第二部件;21、孔板;210、通孔;22、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一种两相流制冷剂分配器,包括分体式制造的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分别制造完成后再组合成整体作为分配器,制冷剂流入第一部件1后经过第二部件2流出完成气液两相的充分混合分配。分配器采用不锈钢或铝制造,在保证化学稳定性和坚固耐用的同时,还具有轻便、易加工的优点。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部件1内具有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第一通道11的入口形成第一部件的入口14,第一通道11的出口和第二通道12的入口相连通,第二通道12的出口形成第一部件的出口15,第一通道11的入口处采用倒圆角工艺,便于制冷剂流入。第一通道11的入口口径大于其出口口径,其通道口径从第一通道11的入口至第一通道11的出口是逐渐减小,即在第一通道11的出口处形成第一部件1的喉部13,制冷剂从第一部件1的入口14流入第一通道11,经过喉部13时通道口径减小液体流速加快,使得两相流充分混合,优选地,喉部13的口径是第一部件的入口14的一半。第二通道12呈锥形,优选地,呈圆锥形,锥角为60°-120°,在90°最佳,同时,第一通道11的出口处的喉部13形成第二通道12的入口,第二通道12的出口口径大于第一通道11的入口口径,并且其通道口径从第二通道12的入口至第二通道12的出口是逐渐增大。

第二部件2包括孔板21和设置在孔板21一侧的凸块22,孔板21上开设有多个连通两侧的通孔210,通孔210均匀分布在凸块22的四周。在本实施例中:凸块22为锥体,优选地,为圆锥体,凸块22小于第二通道12,便于凸块22插入第二通道12后,凸块22与第二通道12之间可以形成通路。圆锥体凸块22的顶部磨去其尖端,如磨成半球面,半球面的直径为喉部13口径的一半,可以让制冷剂均匀冲击在凸块22顶部的半球面上,使得制冷剂均匀散落,分配均匀。

当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连接时,第二部件2具有凸块22的一侧与第一部件1相连接,凸块22插入在第二通道12内并且凸块22顶部正对喉部13中心,通孔210与第一部件的出口15相连通,凸块22的中心线与第二通道12的中心线相重合。

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连接时,可以采用通过激光焊接组成一个整体;也可以采用热熔接的方式,如在两者中间垫上铜箔,高温加热熔化铜,让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熔接成一体。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