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四通换向阀、空调系统及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1-08-27 13: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换向阀 空调系统 控制 方法
四通换向阀、空调系统及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四通换向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通换向阀、空调系统及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空调系统超低温制热的情况下,常常出现冷媒回流到压缩机中的现象,这会使得压缩机中的冷冻油被稀释,进而造成压缩机在启动时各运动部件间无法得到有效润滑而引起磨损,并且,冷媒回流到压缩机中,还会增加压缩机中的液位高度,进而增加了排油率,造成压缩机启动时排油率增高。

现有技术中,主要是从空调系统的控制逻辑和压缩机设计入手来解决冷媒回流到压缩机中的问题,然而,这不仅在设计上更复杂,而且冷媒回流问题依然严重,从而导致压缩机的磨损以及排油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四通换向阀、空调系统及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实现了在关机时切断压缩机与空调系统其他部件之间的流路,旨在解决空调系统因冷媒回流而导致压缩机的磨损以及排油率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通换向阀,四通换向阀包具有第一内腔的主阀体及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的阀芯,所述主阀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均连通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及第四阀口,所述阀芯在活动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

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通过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通过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通过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通过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及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截断,所述第一阀口及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截断。

可选地,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一内腔中将所述第一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及所述第三腔室沿着所述阀芯的活动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存在压力差时能够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活动;

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通过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通过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通过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通过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可选地,所述四通换向阀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中,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主阀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三腔室中,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主阀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连接。

可选地,所述四通换向阀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用于限定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活动的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在所述主阀体上并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内,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在所述主阀体上并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内,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为顶杆。

可选地,所述阀芯包括相连接的阀芯主体、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阀芯主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分别用于截断所述第三阀口及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内腔的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板在活动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挡板在活动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阀芯主体具有两个缺口,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两个所述缺口分别对应所述第三阀口及所述第一阀口,以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阀口;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两个所述缺口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阀口及所述第四阀口,以连通所述第一阀口及所述第四阀口。

可选地,所述四通换向阀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活动。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包括具有第二内腔的控制阀体及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中的滑碗,所述滑碗在活动过程中具有第四位置、第五位置及第六位置;

所述滑碗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阀口通过所述第二内腔连通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阀口通过所述第二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所述滑碗处于所述第五位置时,所述第二阀口通过所述第二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阀口通过所述第二内腔连通所述第三腔室;所述滑碗处于所述第六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还包括第一磁吸件、第二磁吸件及第三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滑碗连接,所述第二磁吸件及所述第三磁吸件分别套设在所述控制阀体上并沿着所述控制阀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件交替工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内腔中,且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控制阀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碗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还包括第一毛细管、第二毛细管、第三毛细管及第四毛细管,所述第一毛细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二毛细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三毛细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四毛细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三腔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压缩机、室内机及室外机,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室内机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室外机连通。

另外,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所述的空调系统,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系统关机时,控制所述阀芯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在空调系统启动时,先判断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若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控制所述阀芯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若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控制所述阀芯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若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判断室外温度是否低于t°,若是则延时t秒后控制所述阀芯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否则直接控制所述阀芯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上述四通换向阀,包括具有第一内腔的主阀体及阀芯,阀芯设置于第一内腔中并能够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当阀芯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阀口通过第一内腔与第三阀口连通,第二阀口通过第一内腔与第四阀口连通;当阀芯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阀口通过第一内腔与第四阀口连通,第二阀口通过第一内腔与第三阀口连通;这样,可保证该四通换向阀通过切换流体的流动通道,以改变流体流向,从而实现两个模式的切换,满足不同的要求;而且,当阀芯活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阀口及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截断,第一阀口及第二阀口与第四阀口截断,从而第三阀口、第四阀口均被截断与第一阀口及第二阀口的连通,可避免流体由第三阀口或者由第四阀口回流至第一阀口及第二阀口。该新的三模式转换的四通换向阀,在满足正常两个模式切换的基础上,新增加一个截断模式,此时,阀芯处于第三位置,可避免流体的回流。

空调系统,除了包括上述四通换向阀,还包括压缩机、室内机及室外机,第一阀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第二阀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第三阀口与室内机连通,第四阀口与室外机连通。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压缩机的吸气口与室内机连通,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室外机连通,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压缩机的吸气口与室外机连通,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室内机连通,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实现了通过切换冷媒的流动通道,以改变冷媒流向,转换冬夏两季空调系统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功能,以实现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切换,满足不同季节对室内温度的要求;而阀芯处于第三位置时,室内机、室外机与压缩机之间均被截断,进而可阻止室内机、室外机中的冷媒回流到压缩机中,从而防止在超低温制热情况下压缩机启动时因润滑不足导致的磨损问题,以及防止因压缩机内的液位高度增加而增高了排油率,实现有效减少压缩机启动过程中的排油率的目的。

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根据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选择,在空调系统关机时,控制阀芯活动至第三位置,以使得空调系统处于截断模式,可阻止冷媒回流到压缩机中,防止因润滑不足导致的磨损问题以及减少压缩机启动过程中的排油率,在空调系统启动时,若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控制阀芯活动至第一位置,若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控制阀芯活动至第二位置,以满足空调系统制冷和制热模式切换的需求,进而满足不同季节对室内温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四通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截断模式);

图2是图1中四通换向阀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制冷模式);

图3是图1中四通换向阀在又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制热模式);

图4是图1中四通换向阀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具有图1中四通换向阀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截断模式);

图6是图5中空调系统在另一状态下的示意图(制冷模式);

图7是图5中空调系统在又一状态下的示意图(制热模式);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四通换向阀;

10、主阀体;11、第一内腔;

20、阀芯;21、阀芯主体;211、缺口;22、第一挡板;23、第二挡板;

31、第一弹性件;32、第二弹性件;

41、第一限位件;42、第二限位件;

50、控制阀体;51、第二内腔;

60、滑碗;

71、第一磁吸件;72、第二磁吸件;73、第三磁吸件;

81、第三弹性件;82、连杆;

91、第一毛细管;92、第二毛细管;93、第三毛细管;94、第四毛细管;

200、压缩机;

300、室内机;

400、室外机;

500、节流阀;

601、吸气管;602、排气管;603、第一连接管;604、第二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可以实现三模式转换的四通换向阀100,在该四通换向阀100的作用下,使得空调系统可以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截断模式之间实现切换,满足空调系统制冷、制热和截断三种功能,且在截断模式时可有效避免冷媒的回流。四通换向阀100包括具有第一内腔11的主阀体10及活动设置于第一内腔11中的阀芯20,主阀体10上开设有与第一内腔11均连通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及第四阀口,阀芯20在活动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置(图2所示位置)、第二位置(图3所示位置)及第三位置(图1所示位置),阀芯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通过第一内腔11连通,第二阀口与第四阀口通过第一内腔11连通,阀芯2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通过第一内腔11连通,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通过第一内腔11连通,阀芯20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阀口及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截断,第一阀口及第二阀口与第四阀口截断。

上述四通换向阀100,包括具有第一内腔11的主阀体10及阀芯20,阀芯20设置于第一内腔11中并能够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当阀芯20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阀口通过第一内腔11与第三阀口连通,第二阀口通过第一内腔11与第四阀口连通;当阀芯20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阀口通过第一内腔11与第四阀口连通,第二阀口通过第一内腔11与第三阀口连通;这样,可保证该四通换向阀100通过切换流体的流动通道,以改变流体流向,从而实现两个模式的切换,满足不同的要求;而且,当阀芯20活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阀口及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截断,第一阀口及第二阀口与第四阀口截断,从而第三阀口、第四阀口均被截断与第一阀口及第二阀口的连通,可避免流体由第三阀口或者由第四阀口回流至第一阀口及第二阀口。该新的三模式转换的四通换向阀100,在满足正常两个模式切换的基础上,新增加一个截断模式,此时,阀芯20处于第三位置,可避免流体的回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200、室内机300、室外机400及节流阀500,压缩机200用于压缩制冷剂变成液态,并在室内机300及室外机400中的一个内蒸发吸热成为气体,经节流阀500节流后,可在室内机300及室外机400中的另一个内放热实现供冷或者供热,第一阀口与压缩机200的吸气口连通,第二阀口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连通,第三阀口与室内机300连通,第四阀口与室外机400连通。

空调系统,除了包括四通换向阀100,还包括压缩机200、室内机300及室外机400,第一阀口与压缩机200的吸气口连通,第二阀口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连通,第三阀口与室内机300连通,第四阀口与室外机400连通。阀芯20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6,压缩机200的吸气口与室内机300连通,压缩机200的排气口与室外机400连通,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阀芯20处于第二位置时,如图7,压缩机200的吸气口与室外机400连通,压缩机200的排气口与室内机300连通,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实现了通过切换冷媒的流动通道,以改变冷媒流向,转换冬夏两季空调系统室内机300和室外机400的功能,以实现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切换,满足不同季节对室内温度的要求;而阀芯20处于第三位置时,如图5,室内机300、室外机400与压缩机200之间均被截断,进而可阻止室内机300、室外机400中的冷媒回流到压缩机200中,从而防止在超低温制热情况下压缩机200启动时因润滑不足导致的磨损问题,以及防止因压缩机200内的液位高度增加而增高了排油率,实现有效减少压缩机200启动过程中的排油率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阀芯20与主阀体10滑动配合,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及第四阀口的轴向均垂直于阀芯20的滑动方向,第三阀口与第四阀口设置在主阀体10的同侧,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设置在主阀体10相对设置的两侧,且第一阀口位于第三阀口与第四阀口之间。如此,当阀芯20在第一内腔11中往复滑动时,以便于实现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或第四阀口的连通、第二阀口与第四阀口或第三阀口的连通,或者同时封闭第三阀口及第四阀口,进而便于空调系统在制冷、制热和截断三个模式中的顺利切换,整体结构设置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阀芯20在第一内腔11中将第一内腔11分隔形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沿着阀芯20的滑动方向依次设置,且阀芯20在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存在压力差时能够在第一内腔11中由第三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阀芯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通过第二腔室连通,第二阀口与第四阀口通过第三腔室连通;阀芯2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通过第二腔室连通,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通过第一腔室连通。当空调系统处于截断模式时,压缩机200在四通换向阀100的位置吸气与排气相通,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压力平衡,即阀芯20左右两端压力平衡,阀芯20位于第三位置;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使第一腔室的压力大于第三腔室的压力,即阀芯20左端为高压端,阀芯20右端为低压端,阀芯20受到左右两端压差作用向左滑动至第一位置;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使第三腔室的压力大于第一腔室的压力,即阀芯20左端为低压端,阀芯20右端为高压端,阀芯20受到左右两端压差作用向右滑动至第二位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系统处于截断模式时,压缩机200在四通换向阀100的位置吸气与排气相通,以便可以实现内部气体的流通,防止因内部空气完全被封堵而无法流通出去造成一定的危险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四通换向阀1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1及第二弹性件32,第一弹性件31位于第一腔室中,且第一弹性件31的一端与主阀体1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弹性件31的另一端与阀芯20连接,第二弹性件32位于第三腔室中,且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与主阀体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弹性件32的另一端与阀芯20连接。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时,阀芯20受到左右两端压差的作用由第三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第一弹性件31及第二弹性件32均处于弹性形变状态,若空调系统变换成截断模式,压差消失,第一弹性件31及第二弹性件32均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并可带动阀芯20回至第三位置,其中,第一弹性件31与第二弹性件32中的一个弹性拉伸,另一个弹性压缩,而且,当空调系统处于截断模式时,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不存在压差,即阀芯20左右两端压力平衡,阀芯20在左右两端第一弹性件31及第二弹性件32的弹性作用下可处于第三位置,以起到准确截断的效果,使得压缩机200与室内机300、室外机400的流路隔开,阻止了冷媒回流,其中,第一弹性件31与第二弹性件32均为弹簧,且均为弹性相同的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四通换向阀10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41及第二限位件42,第一限位件41与第二限位件42分别用于限定阀芯20在第一内腔11中滑动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41及第二限位件42,以限定阀芯20受到左右两端压差的作用在第一内腔11中滑动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阀芯20滑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接触第一限位件41或第二限位件42,第一限位件41或第二限位件42阻止阀芯20继续滑动,使得阀芯20位于正确位置,保证空调系统正常制冷和制热功能的切换。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1固定在主阀体10上并至少部分结构位于第一弹性件31内,第二限位件42固定在主阀体10上并至少部分结构位于第二弹性件32内,第一限位件41与第二限位件42均为顶杆。通过采用顶杆作为限位件,结构简单,可以起到对阀芯20良好的限位效果,且不会影响到阀芯20在第一内腔11中的滑动,当阀芯20与两个顶杆的端部相撞时即会停止滑动,另外结构设置更简单合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不限于为顶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限位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主要参考图4,阀芯20包括相连接的阀芯主体21、第一挡板22及第二挡板23,第一挡板22与第二挡板23分别设置在阀芯主体21的两端,且第一挡板22与第二挡板23分别用于截断第三阀口及第四阀口与第一内腔11的连通。通过设置第一挡板22及第二挡板23,起到了遮住第三阀口及第四阀口的效果,从而可避免室内机300、室外机400中的冷媒经第三阀口及第四阀口回流至压缩机200,并且通过设置阀芯主体21,可连接第一挡板22及第二挡板23,阀芯主体21、第一挡板22及第二挡板23同步在第一内腔11中滑动,以实现制冷、制热和截断三个模式的顺利切换。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22在滑动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之间的距离,第二挡板23在滑动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之间的距离。如此,可避免在阀芯20滑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出现遮挡住第三阀口或者第四阀口的问题,以保证吸气口与室内机300连通、排气口与室外机400连通或者吸气口与室外机400连通、排气口与室内机300连通,使空调系统正常实现制冷或者制热。

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阀芯主体21具有两个缺口211,阀芯20处于第一位置时,两个缺口211分别对应第三阀口及第一阀口,以连通第三阀口与第一阀口,阀芯主体21内形成有第二腔室,使第三阀口与第一阀口通过两个缺口211及第二腔室实现连通;阀芯20处于第二位置时,两个缺口211分别对应第一阀口及第四阀口,以连通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阀芯主体21内形成有第二腔室,使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通过两个缺口211及第二腔室实现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主要参考图4,阀芯主体21的上端开设有倒角,可避免在其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遮挡住第二阀口。

在本实施例中,四通换向阀100还包括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控制阀芯20在第一内腔11中活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包括具有第二内腔51的控制阀体50及活动设置于第二内腔51中的滑碗60,滑碗60在活动过程中具有第四位置、第五位置及第六位置,滑碗60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二阀口通过第二内腔51连通第三腔室,第一阀口通过第二内腔51连通第一腔室;滑碗60处于第五位置时,第二阀口通过第二内腔51连通第一腔室,第一阀口通过第二内腔51连通第三腔室;滑碗60处于第六位置时,第一阀口连通第二阀口,其中,滑碗60与控制阀体50滑动配合。由于滑碗60滑动至第六位置时,压缩机200在四通换向阀100的位置吸气与排气相通,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压力平衡,即阀芯20左右两端压力平衡,阀芯20不滑动;当滑碗60滑动至第四位置时,吸气口与第一腔室连通,排气口与第三腔室连通,第一腔室的压力大于第三腔室的压力,即第一腔室为低压端,第三腔室为高压端,阀芯20受到左右两侧压差作用向左滑动至第一位置;当滑碗60滑动至第五位置时,吸气口与第三腔室连通,排气口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三腔室的压力大于第一腔室的压力,即第三腔室为低压端,第一腔室为高压端,阀芯20受到左右两侧压差作用向右侧滑动至第二位置,从而实现了通过滑碗60在第二内腔51中的滑动,以使得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存在压力差,进而使得阀芯20在第一内腔11中滑动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还包括第一磁吸件71、第二磁吸件72及第三磁吸件73,第一磁吸件71与滑碗60连接,第二磁吸件72及第三磁吸件73分别套设在控制阀体50上并沿着控制阀体50的延伸方向设置,且第二磁吸件72及第三磁吸件73与控制阀体50同轴设置,第二磁吸件72与第三磁吸件73交替工作。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二磁吸件72工作,第一磁吸件71在第二磁吸件72的磁性吸引作用下带动滑碗60滑动至第四位置,阀芯20受压差滑动至第一位置,压缩机200的吸气口与室内机300连通,压缩机200的排气口与室外机400连通,空调系统制冷;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三磁吸件73工作,第一磁吸件71在第三磁吸件73的磁性吸引作用下带动滑碗60滑动至第五位置,阀芯20受压差滑动至第二位置,压缩机200的吸气口与室外机400连通,压缩机200的排气口与室内机300连通,空调系统制热;当空调系统处于截断模式时,第二磁吸件72及第三磁吸件73均不工作,滑碗60位于第六位置,阀芯20位于第一位置,室内机300、室外机400与压缩机200之间均被截断,从而实现了在截断模式下,即空调系统不工作时阻止室内机300、室外机400中的冷媒回流到压缩机200中的效果。该空调系统在工作时可根据具体的工作模式使第二磁吸件72或者第三磁吸件73工作,以达到制冷或者制热的需求,而在空调系统处于未工作模式时,第二磁吸件72及第三磁吸件73均不工作,滑碗60位于初始的第六位置,以使得阀芯20位于第三位置并遮挡住第三阀口及第四阀口,这样,不仅实现了空调系统工作时两个模式的顺利进行,而且只要空调系统不工作,压缩机200与室内机300、室外机400管路之间的连通被截断,阻止了室内机300、室外机400中的冷媒回流到压缩机200中,其中,第一磁吸件71可为铁芯,第二磁吸件72及第三磁吸件73均可为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可与铁芯磁性相吸。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吸件72及第三磁吸件73可设置有多个,且第二磁吸件72及第三磁吸件73的形状及大小也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只要可以使滑碗60顺利滑动至第四位置及第五位置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还包括第三弹性件81,第三弹性件81位于第二内腔51中,且第三弹性件81的一端与控制阀体50的一端连接,第三弹性件81的另一端与滑碗60连接。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时,第二磁吸件72或者第三磁吸件73中的一个通电,第一磁吸件71带动滑碗60朝向第二磁吸件72或者第三磁吸件73滑动至第五位置或第六位置,第三弹性件81处于弹性形变状态,若空调系统变换成截断模式,通电停止,第二磁吸件72或者第三磁吸件73对第一磁吸件71的磁性吸引消失,在第三弹性件81的弹性作用下,可带动滑碗60回至第六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还包括连杆82,第一磁吸件71、滑碗60及第三弹性件81通过连杆82实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还包括第一毛细管91、第二毛细管92、第三毛细管93及第四毛细管94,第一毛细管91用于连通第二内腔51与排气口,第二毛细管92用于连通第二内腔51与第一腔室,第三毛细管93用于连通第二内腔51与吸气口,第四毛细管94用于连通第二内腔51与第三腔室。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吸气管601、排气管602、第一连接管603及第二连接管604,第一阀口通过吸气管601与压缩机200的吸气口连通,第二阀口通过排气管602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连通,第三阀口通过第一连接管603与室内机300连通,第四阀口通过第二连接管604与室外机400连通。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的空调系统,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系统关机时,控制阀芯20滑动至第三位置,在空调系统启动时,先判断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若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控制阀芯20滑动至第一位置;若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控制阀芯20滑动至第二位置。

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根据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选择,在空调系统关机时,第二磁吸件72及第三磁吸件73均不通电,控制阀芯20滑动至第三位置,以使得空调系统处于截断状态,可阻止冷媒回流到压缩机200中,防止因润滑不足导致的磨损问题以及减少压缩机200启动过程中的排油率,在空调系统启动时,若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第二磁吸件72通电,控制阀芯20滑动至第一位置,若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第三磁吸件73通电,控制阀芯20滑动至第二位置,以满足空调系统制冷和制热模式切换的需求,进而满足不同季节对室内温度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若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判断室外温度是否低于t°,若是则延时t秒后控制阀芯20滑动至第二位置,否则直接控制阀芯20滑动至第二位置。如此,可形成压差,防止压缩机200启动时因频率不足导致液态冷媒回流。

下面再对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作进一步说明:当空调系统断电时,空调系统处于截断模式,滑碗60在第三弹性件81的作用下位于第六位置,第一毛细管91、第二毛细管92、第三毛细管93及第四毛细管94处于连通状态,压缩机200的吸气口与排气口相通,阀芯20左右两端压力平衡且在第一弹性件31和第二弹性件32的作用下位于第三位置,此时,第一挡板22与第二挡板23分别遮住了第一连接管603和第二连接管604,因此压缩机200与室内机300、室外机400流路隔开,阻止了冷媒回流;当空调系统通电时,若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第二磁吸件72通电,第一磁吸件71在第二磁吸件72的磁性吸引作用下带动滑碗60滑动至第四位置,第二毛细管92与第三毛细管93连通,第一毛细管91与第四毛细管94连通,第一毛细管91与排气管602连通,第四毛细管94与第三腔室连通,阀芯20右端为高压端,第三毛细管93与吸气管601连通,第二毛细管92与第一腔室连通,阀芯20左端为低压端,阀芯20受到左右两端压差的作用向左端移动并与第一限位件41相撞,此时,排气管602与第二连接管604相通,吸气管601与第一连接管603相通,即压缩机200的排气口与室外机400连通,压缩机200的吸气口与室内机300连通;若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第三磁吸件73通电,第一磁吸件71在第三磁吸件73的磁性吸引作用下带动滑碗60滑动至第五位置,第三毛细管93与第四毛细管94连通,第一毛细管91与第二毛细管92连通,第一毛细管91与排气管602连通,第二毛细管92与第一腔室连通,阀芯20左端为高压端,第三毛细管93与吸气管601连通,第四毛细管94与第三腔室连通,阀芯20右端为低压端,阀芯20受到左右两端压差的作用向右端移动并与第二限位件42相撞,此时,排气管602与第一连接管603相通,吸气管601与第二连接管604相通,即压缩机200的排气口与室内机300连通,压缩机200的吸气口与室外机400连通。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压缩机200的吸气口及排气口或者大小管上直接设置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的开关实现截断压缩机200与室内机300、室外机400流路的连接,再配合普通四通换向阀100的换向功能,实现三种模式的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