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排液结构、设备支撑底座以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8-20 16: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底座 集装箱 制冷设备 支撑 特别
排液结构、设备支撑底座以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液结构、设备支撑底座以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集装箱式的集成冷冻站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制冷机房系统,其包括有制冷主机、水泵、群控柜、水处理装置、冷却塔、以及各类阀门等,集成冷冻站与空调末端系统(能把冷冻水或冷媒变成冷风的装置)连接后可直接供应空调的冷风,并提供空调系统所需要的扬程。

集装箱式的集成冷冻站运行时存在冷冻侧管路、设备凝结露的风险,常常会出现冷冻侧管路表面存在结露或者在设备连接处漏水的情况。当出现所述情况时,会造成集成冷冻站内部的底板表面存在积水。传统的集装箱排液是在集装箱的底板上开设若干排液孔,直接将集装箱内部的水就地排放,造成积水乱排,浪费水资源的同时不利于集装箱将内部空间与外部进行隔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204608945u于2015年9月2日公开了箱底排水结构、集装箱模块化淋浴间及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其具体公开了一种箱底排水结构,用于集装箱模块化淋浴间,所述箱底排水结构包括:底框;底横梁,所述底横梁平行地设置在所述底框内,相邻的至少两根底横梁的各自的至少一个相应的端部设置有凹陷部;以及钢地板,所述钢地板铺设在所述底横梁上,所述钢地板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凹陷部附接并与下水管道连通。

其通过在集装箱的地板上设置排水槽,通过排水槽将集装箱内部地板上的水汇集并通过连接在排水槽一端的下水管道排除集装箱。其虽然解决了积水乱排的问题,但其在集装箱的底板的底横梁上设置排水槽,使得底横梁的部分高度降低,降低了底横梁的支撑力度,加大了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排水上未设置任何防护措施,导致较大脏污容易随水流进入排水槽,导致排水槽与下水管道连接处堵塞,影响排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液结构、设备支撑底座以及制冷设备,旨在解决集装箱排水沉积在集装箱底部、积水乱排放的状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液结构,包括底板,用于支撑所述底板的底板框架结构,以及两端连接于底板框架结构的至少两个第二支撑件,至少一组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设有用于收集所述底板表面液体的排液槽,所述排液槽设有排液口。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液槽的侧壁与两侧的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为c形支撑件,所述排液槽两侧的第二支撑件的开口朝向相背或相向。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液槽设有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所述排液槽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液槽上设有与所述底板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过滤通孔。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连接管道的排水口。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液口处设有无缝管,所述无缝管贯穿所述底板框架结构将所述排液槽与外界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框架结构中空,所述排液口贯穿所述底板框架结构的侧壁与外界连通。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设备支撑底座,包括上述的排液结构。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设备支撑底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在两个第二支撑件之间形成用于收集底板表面的排液槽以及用于将排液槽中液体进行排放的排液口,方便将设备底板上的积水排出,避免设备底板出现积水渗透、底板溢水的状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使用新型排液槽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液结构100,包括由间隔排列的多块底板10形成的底面,支撑在所述底面的底部的底板框架结构20,底板框架结构20中空,设置在相邻两个底板10之间用于收集所述底板10上表面液体并排出集装箱的排液槽30,排液槽30的长度两端设有排液口用于将排液槽30的液体排出,所述排液槽30上设有盖板40,所述盖板40上设有过滤通孔41,过滤通孔41用于过滤底板10上的较大脏污,避免其对排液槽造成堵塞。

底板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优选为铝合金材料制成,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底板10具有,强度高、耐腐蚀、重量轻等优点。当然根据设计的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制成,例如耐候钢、不锈铁等。

集装箱的底面由多块底板10依次首尾拼接而成,在集装箱的底面的四周设置有底板框架结构20,用于支撑集装箱的底面,避免集装箱的底面与地面接触。本申请中底板框架结构20为工字钢,采用工字钢具有支撑强度大,安装方便等优点。工字钢的首尾均固定连接。工字钢与底板10之间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例如:焊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保证底板10与底板框架结构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集装箱的底面上还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排液槽30,排液槽30的横截面为u形,当然根据设计的需要也可以设计成等腰梯形结构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排液槽30安装在两个相邻的底板10之间。排液槽30和相邻底板10之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连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例如焊接,可以保证排液槽30与底板10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避免排液槽30与底板10之间存在间隙,避免底板10与排液槽30之间漏液。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连接,例如卡接等,可以在排液槽30出现故障或者需要更换时,便于排液槽30的更换。排液槽30用于收集底板10上表面的液体,并将该液体排出集装箱,以免液体长期聚集,加速集装箱氧化。

在排液槽30的顶部盖设有盖板40,盖板40与排液槽30之间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连接,例如螺钉连接,通过螺钉连接可以方便盖板40的拆卸和安装,方便对排液槽30进行维护。

盖板40的宽度大于排液槽30的宽度,盖板40的长度等于排液槽30的长度,盖板40盖设在排液槽30上时,盖板40的水平高度与底板10的水平高度相同,采用此种技术方案,避免盖板40与底板10之间的不平,避免人员受伤。盖板40上设有若干过滤通孔41,底板10上的液体可以通过该过滤通孔41进入排液槽30中,过滤通孔41可以为圆形的小孔、椭圆形小孔、以及棱形小孔,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为了使液体方便进入排液槽30内,过滤通孔41可以做倒角处理,使得液体进入排液槽30中更加方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在两个第二支撑件之间形成用于收集底板表面的排液槽以及用于将排液槽中液体进行排放的排液口,方便将设备底板上的积水排出,避免设备底板出现积水渗透、底板溢水的状况。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40由多块子盖板首尾顺序连接形成,至少一块子盖板上设有连接进液管道的管路排水口42。

具体的,盖板40是有多块子盖板收尾顺序连接而成。例如,第一子盖板、第二子盖板、第三子盖板。第一子盖板的一端抵接于第二子盖板的一端、第二子盖板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三子盖板的一端。其中至少有一块子盖板中设置有连接进液管道的进水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较长的盖板40分隔成多块子盖板,便于盖板40的安装,同时当发现排液槽30出现堵塞时,只需要打开相应位置的子盖板,无需打开整个盖板40,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在其中至少一块子盖板上设置连接进液管道的进水口,当设备需要通过进液管道进行排液时,直接将进液管道连接在管路排水口42上,无需将进液管道的液通过过滤通孔41进行排放,避免管道内的液体在底板10上堆积,在提高了排液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在排液过程中,再次出现液体集聚的情形。

进一步的,所述管路排水口42位于中部的子盖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两端的进液管道到管路排水口42之间的距离均保持最近。当然可以想到的是管路排水口42还可以设置为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管路排水口42与进液管道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路排水口42与进液管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进行管道排液时,无需人工长时间手持或者另外设置夹持工具,便于进液管道的排液。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0底部还设有若干与所述排液槽30轴向方向平行的第二支撑件50,所述第二支撑件50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相对设置的底板框架结构20上,所述排液槽30的两个侧壁分别与两个相邻第二支撑件50连接。

具体的,在底板1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二支撑件50,第二支撑件50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对设置的底板框架结构20连接。第二支撑件50与底板框架结构20之间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保证第二支撑件50与底板框架结构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二支撑件50的设置方向与排液槽30的轴线方向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件50的设置方向与排液槽30的轴线方向相同,使得排液槽30的深度不会对第二支撑件50的高度产生影响,从而第二支撑件50能对底板10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件50为c形支撑件,且排液槽30的两个侧壁分别与开口相反的两个c形支撑件连接。

具体的,第二支撑件50为c形的钢材,采用c形的钢材,能提供较强的支撑力度保证第一底板10的稳定性,在排液槽30安装位置处的两个相邻c型第二支撑件50的开口方向背离或者相向设置,采用此种方式,便于排液槽30的两侧壁连接在c形的第二支撑件50上,保证排液槽30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槽30的开口处设有分别与两个侧壁顶部连接的用于支撑所述盖板40的阻隔板60。

具体的,排液槽30的两个侧壁自由端的顶部均连接有阻隔板60,阻隔板60水平设置。两个阻隔板60之间的宽度小于排液槽30两个侧壁之间的宽度。采用此种设置在排液槽30通过进液管道进行排液时,防止水滴溅出,同时避免因为水流过大,而导致排液槽30内的液体通过盖板40进入到底板10的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槽30轴向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穿过所述底板框架结构20的无缝管70。

具体的,在排液槽30的轴向的两端连接有无缝管70,无缝管70穿过底板框架结构20并与底板框架结构20固定连接。本申请中的无缝管70是指侧壁上没有任何缝隙的管道,通过无缝管70将排液槽30与外界连通,便于外接排液管道将排液槽30内的液体排放至指定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无缝管70上设有阀门。

通过设置阀门实现对排液槽30的排放控制,实现对排液槽30内的液体实现定点排放,避免资源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无缝管70伸出所述底板框架结构20的一端设有内和\或外螺纹。

通过在无缝管70上设置内和\或外螺纹将排液管路与无缝管70之间连接,无需另行设置固定件,使得集装箱排水结构更加简单。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排液结构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