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成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17 13: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特别 成冰
成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成冰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成冰装置中,成冰装置由多个机构包括冰桶、冷媒蒸发器、支架、冷风循环组成,热交换过程是冰桶内的水将热能传递给冰桶壁,冰桶壁热辐射给空气,空气将热能传递给冷媒蒸发器管壁,冷媒蒸发器管壁将热能传递给冷媒。但是在上述的热交换过程中,空气的导热率一般为0.023w/m·k左右,相比金属材质的导热率相差较多,而且传热层级过多大幅度降低热交换效率,导致成冰装置结冰速度极慢,成冰装置结冰时间一般在240分钟左右,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且当装置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多个机构导致故障源较多,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制作冰块的冷媒成冰装置,能够缩短制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冰装置,包括:外壳体、冰桶和盖板,外壳体上固定设置有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且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置物口,冰桶设置于外壳体内,且冰桶的顶部于第一置物口处设置有第二置物口,冰桶的外壁与外壳体内壁之间形成冷媒腔,入口接头的内腔和出口接头的内腔均与冷媒腔连通,盖板设置于第一置物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成冰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有益效果:通过将冰桶直接浸泡在冷媒中,减少了热传递层级和故障源,从而有效缩短制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桶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相邻冰桶之间设置有分流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桶的外壁与外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分流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外侧设置有保温壳,所述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均贯穿保温壳。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外壁与保温壳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架,支架延伸至盖板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凹槽,冰桶的底部插设于凹槽内,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凹槽内设置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外壳体10、入口接头11、出口接头12、行走轮13、冰桶20、盖板30、分流板40、第一通孔41、保温壳50、支架60、底座70、凹槽71、第二通孔72。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成冰装置,包括:外壳体10、冰桶20和盖板30,外壳体10上固定设置有入口接头11和出口接头12,且外壳体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置物口,冰桶20固定设置于外壳体10内,冰桶20的顶部位于第一置物口处,且冰桶20顶部设置有第二置物口,冰桶20的外壁与外壳体10内壁之间形成冷媒腔,入口接头11和出口接头12的内腔均与冷媒腔连通,盖板30设置于第一置物口处,以使第一置物口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桶2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相邻冰桶20之间设置有分流板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桶20的外壁与外壳体10内壁之间设置有分流板40,以使冷媒充分流动,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板4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1,以使冷媒和冰桶外壁可充分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10外侧设置有保温壳50,所述入口接头11和出口接头12均贯穿保温壳50,以使外壳体10与保温壳50外壁之间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10外壁与保温壳50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架60,支架60延伸至盖板底部,用以对盖板30进行一定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13。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成冰装置,外壳体10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底座70,底座70上设置有凹槽71,冰桶20的底部插设于凹槽71内,用以限制冰桶20底部的晃动,且制冰时,冰桶20内的冰块膨胀,使得冰桶20可向下膨胀延伸。

具体的,底座7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72,以使冷媒可以流过,使得冷媒可充分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凹槽71内设置弹簧(图中未示出),用以对冰桶20进行一定的支撑。

根据一些实施例,冰桶20内腔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朝上敞口的插槽,两插槽均可供拉杆插设。在制冰结束后,可通过提升拉杆将冰块取出,且拉杆位于冰块的侧边,便于将拉杆卸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方式如下:外壳体10内固定安装有冰桶20,外壳体10内壁和冰桶20内壁之间形成冷媒腔,冷媒从入口接头11内腔进入冷媒腔,从出口接头12内腔流出,使用时,将水倒入冰桶20内,盖上盖板30,冷媒流动以对冰桶20内的水进行制冷,以使水结冰,水直接通过冰桶20的桶壁将热量传递至冷媒,即二级传热。冰桶20由于直接浸泡在冷媒中,不仅减少了热传递层级,且减少了故障源,有效减少了制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成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10),所述外壳体(10)上设置有入口接头(11)和出口接头(12),且所述外壳体(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置物口;

冰桶(20),所述冰桶(20)设置于外壳体(10)内,且所述冰桶(20)的顶部于第一置物口处设置有第二置物口,所述冰桶(20)的外壁与外壳体(10)内壁之间形成冷媒腔,入口接头(11)和出口接头(12)的内腔均与冷媒腔连通;

盖板(30),所述盖板(30)设置于第一置物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桶(2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相邻冰桶(20)之间设置有分流板(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桶(20)的外壁与外壳体(10)内壁之间设置有分流板(4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成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4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外侧设置有保温壳(50),所述入口接头(11)和出口接头(12)均贯穿保温壳(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外壁与保温壳(50)内壁之间竖向布置有支架(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底座(70),底座(70)上设置有凹槽(71),冰桶(20)的底部插设于凹槽(7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7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1)内设置有弹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成冰装置,包括:外壳体、冰桶和盖板,外壳体上固定设置有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且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置物口,冰桶固定设置于外壳体内,冰桶的顶部位于第一置物口处,且冰桶顶部设置有第二置物口,冰桶的外壁与外壳体内壁之间形成冷媒腔,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的内腔均与冷媒腔连通,盖板放置于第一置物口处,以使第一置物口密封。将冰桶直接浸泡在冷媒中,不仅减少了热传递层级,且减少了故障源,有效缩短制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派驰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3
技术公布日:2021.08.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