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杯底刷的制作方法

2021-06-15 19: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刷子 特别 杯底刷
一种杯底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刷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杯底刷。



背景技术:

目前,料理机、果汁机、豆浆机、搅拌机、破壁机等具有搅拌功能的电器,主要包括杯底和固定座,为了实现对杯底的清洗,需要手工清理,比较费时费力。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安装在杯底上自动清理杯底结构的杯底刷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杯底刷,当杯底需要清理时,将杯底刷固定在杯底的固定座上,固定座旋转,杯底刷自动清理杯底,解决了目前清洗杯底需要手动人工清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杯底刷,用于清理杯底,包括:

刷毛,用于清理所述杯底;

连接件,底端与所述刷毛固定;

固定件,与所述杯底连接,用于通过连接件带动所述刷毛清理所述杯底;

其中,所述杯底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件连接的固定座、和带动固定座旋转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固定座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杯底刷旋转,通过所述刷毛与所述杯底接触,清理杯底。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底刷中,所述刷毛固定在所述连接件的底部;所述刷毛与所述杯底刷的轴线的夹角为45-75度,且刷毛向不同方向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底刷中,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底端,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可升降的连接;

所述连接件底部设置有带有螺纹的螺纹圆柱,所述固定件底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圆柱相对应的凸出圆柱,所述凸出圆柱内设置有带有螺纹的贯穿通孔;所述连接件和固定件通过螺纹圆柱和贯穿通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底刷中,所述螺纹圆柱两侧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件调高的限高柱;所述限高柱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件的底部,一端设置有限高片;所述固定件对应所述限高柱位置设置有限高孔,所述限高柱贯穿所述限高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底刷中,所述固定件包括:

第一固定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部的第一操作位、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中部的第一连接位;

第二固定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部的第二操作位、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中部的第二连接位;

所述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通过连接转轴可转动的连接;

所述第一操作位上设置有第一操作凸起;所述第二操作位上设置有第二操作凸起;所述第一操作凸起和第二操作凸起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操作凸起上设置有第一操作通孔,所述第一操作通孔通过转轴设置有第一操作杆,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一操作凸起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操作凸起上设置有第二操作通孔,所述第二操作通孔通过转轴设置有第二操作杆,所述第二操作杆与所述第二操作凸起可转动的连接;

所述第一操作杆和所述第二操作杆通过操作转轴可转动的连接,且所述第一操作杆和所述第二操作杆呈钝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底刷中,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固定件可拆卸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底刷中,所述连接件一侧设置有长条凸起,所述长条凸起包括长条凸起本体和长条凸起端部一侧的端部凸起;所述固定件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长条凸起和所述凹槽卡合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底刷中,所述长条凸起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侧面的上部和连接件侧面的下部;

所述凹槽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侧面的上部的第一凹槽和固定件侧面的下部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阶梯型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贯穿通孔;

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固定件固定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侧面上部的长条凸起和所述阶梯型凹槽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侧面的长条凸起与所述贯穿通孔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底刷中,所述端部凸起的端部设置为斜面,便于所述端部凸起与所述阶梯凹槽卡合;所述长条凸起为弹性长条凸起,便于装拆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固定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底刷中,所述固定座顶端设置有带有螺纹柱,所述固定件底部中央设置有螺纹槽;所述杯底与所述杯底刷通过所述螺纹柱和螺纹槽的配合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底刷中,所述固定件包括:

第一固定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部的第一操作位、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中部的第一连接位、和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下部的第一夹持位;

第二固定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部的第二操作位、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中部的第二连接位、和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下部的第二夹持位;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位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凸板,所述第一连接凸板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位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凸板,所述第二连接凸板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

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通过转轴固定;

所述杯底刷包括三个工作状态;

当杯底刷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操作位和第二操作位不受外部压力,所述第一夹持位和第二夹持位接触;

当杯底刷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操作位和第二操作位受使用者相向挤压,所述第一夹持位和第二夹持位远离;

当杯底刷位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位和第二夹持位与所述固定座接触,所述第一夹持位和第二夹持位受固定座相外的挤压,所述第一夹持位和第二夹持位靠近。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底刷中,所述弹簧包括弹簧圈本体、与弹簧本体一端相连的第一弹簧延伸部、和与弹簧本体另一端相连的第二弹簧延伸部;所述第一弹簧延伸部和第二弹簧延伸部呈锐角设置;

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弹簧本体,所述第一弹簧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操作位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操作位接触连接;

当使用者施加外部压力使所述第一操作位和第二操作位靠近时,所述第一弹簧延伸部和第二弹簧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位和第二夹持远离;

当所述第一操作位和第二操作位不受外部压力,所述第一操作位和第二操作位在所述第一弹簧延伸部和第二弹簧延伸部的作用下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位和第二夹持靠近。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底刷中,所述固定件内侧下部设置有阻挡凸块;所述固定座的下部固定有刀组件,所述刀组件位于所述阻挡凸块的上方,用于与所述阻挡凸块配合阻挡所述杯底刷向上移动;所述固定座上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件配合的固定柱,当所述杯底刷位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位和第二夹持位加持所述固定柱,所述杯底刷固定在所述杯底上;

所述固定柱底部设置有环形凸起,用于阻挡所述杯底刷向下移动;且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固定柱通过圆弧面连接,用于减缓所述杯底刷与所述固定柱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杯底刷固定在杯底的固定座上,使用杯底刷自动清理杯底,不需再用人工清理,节省了人力。其中,连接件和固定件可拆卸的连接,提高了固定件的使用效率,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杯底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杯底刷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杯底刷和杯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杯底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杯底刷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杯底刷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杯底刷和杯底的剖视图。

图1-2上的附图标记:

刷毛21、连接件22、固定件23、轴线a、螺纹圆柱221、贯穿通孔231、第一操作位231、第一连接位232、第二操作位233、第二连接位234、连接转轴235、第一操作杆236、第二操作杆237、操作转轴238、第一操作通孔231a、第二操作通孔233a。

图3-7上的附图标记:

刷毛11、连接件12、固定件13、弹簧14、杯底10、长条凸起121、转轴133、阻挡凸块134、长条凸起本体121a、端部凸起121b、第一操作位1311、第一连接位1312、第一夹持位1313、第二操作位1321、第二连接位1322、第二夹持位1323、第一连接通孔1312a、第二连接通孔1322a、弹簧本体141、第一弹簧延伸部142、第二弹簧延伸部143、刀组件101、固定柱102、环形凸起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杯底刷的优选实施例。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杯底刷的第一实施例为:

请参考图6,一种杯底刷用于清理杯底,包括:刷毛21、连接件22、和固定件23。刷毛21用于清理杯底。连接件22的底端与刷毛21固定。固定件23与杯底连接,用于通过连接件22带动刷毛21清理杯底。其中,杯底设置有与固定件连接的固定座、和带动固定座旋转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用于带动固定座旋转,从而带动杯底刷旋转,通过刷毛21与杯底接触,清理杯底。本实施例中,当杯底需要清理时,将杯底刷固定在杯底的固定座上,之后开启动力装置,固定座旋转,从而带动杯底刷旋转,自动清理杯底,不需再用人工清理,节省了人力。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刷毛21具有弹性,自适应锅底接触面,刷毛21固定在连接件22的底部;刷毛21与杯底刷的轴线a的夹角为45-75度,且刷毛21向不同方向倾斜。本实施例中,刷毛21向不同方向倾斜60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状况,提高适用范围,连接件22设置在固定件23的底端,且连接件33与固定件23可升降的连接。连接件22底部设置有带有螺纹的螺纹圆柱221,固定件底端设置有与螺纹圆柱221相对应的凸出圆柱,凸出圆柱内设置有带有螺纹的贯穿通孔231;连接件22和固定件23通过螺纹圆柱221和贯穿通孔23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3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包括位于第一固定部上部的第一操作位231、位于第一固定部中部的第一连接位232。第二固定部包括位于第二固定部上部的第二操作位233、位于第二固定部中部的第二连接位234。

第一连接位232和第二连接位234通过连接转轴235可转动的连接。第一操作位231上设置有第一操作凸起;第二操作位233上设置有第二操作凸起;第一操作凸起和第二操作凸起相对设置。第一操作凸起上设置有第一操作通孔231a,第一操作通孔231a通过转轴设置有第一操作杆236,第一操作杆231与第一操作凸起可转动的连接;第二操作凸起上设置有第二操作通孔233a,第二操作通孔233a通过转轴设置有第二操作杆237,第二操作杆237与第二操作凸起可转动的连接。第一操作杆236和第二操作杆237通过操作转轴238可转动的连接,且第一操作杆236和第二操作杆237呈钝角设置。

在本实施中,上提第一操作杆236和第二操作杆237来使杯底刷子和杯底的锁紧,按压第一操作杆236和第二操作杆237来使杯底刷子和杯底的松开,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杯底刷和杯底的锁紧和松开,操作简单,提高了杯底刷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杯底刷的第二实施例为: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杯底刷用于清理杯底,包括:刷毛11、连接件12、和固定件13。刷毛11用于清理杯底10。连接件12的底端与刷毛11固定。固定件13与杯底10连接,用于通过连接件12带动刷毛11清理杯底10。其中,杯底10设置有与固定件13连接的固定座14、和带动固定座14旋转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用于带动固定座14旋转,从而带动杯底10刷旋转,通过刷毛11与杯底10接触,清理杯底10。本实施例中,当杯底需要清理时,将杯底刷固定在杯底的固定座10上,之后开启动力装置,固定座14旋转,从而带动杯底刷旋转,自动清理杯底,不需再用人工清理,节省了人力。

请参考图4,连接件12和固定件13可拆卸的连接。由于刷毛11经常使用,易损坏,当刷毛10损坏后,直接通过连接件12将损坏的刷毛10更换掉,而不必将整个杯底刷丢掉,提高了固定件13的使用效率,节约了资源。

请参考图3和图4,连接件12一侧设置有长条凸起121,长条凸起121包括长条凸起本体121a和长条凸起端部一侧的端部凸起121b。固定件13侧面设置有凹槽。连接件12和固定件13通过长条凸起121和凹槽卡合固定。其中,长条凸起121分别设置在连接件12侧面的上部和连接件12侧面的下部。凹槽包括设置在固定件13侧面的上部的第一凹槽和固定件13侧面的下部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为阶梯型凹槽,第二凹槽为贯穿通孔。连接件12和固定件13固定时,设置在连接件12侧面上部的长条凸起121和阶梯型凹槽固定,设置在连接件12侧面的长条凸起121与贯穿通孔固定。使用长条凸起121和凹槽卡合将连接件12和固定件13固定在一起,简化了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

请参考图4,端部凸起121b的端部为斜面,此斜面提高了端部凸起121b与阶梯凹槽卡合的便捷性。长条凸起121为弹性长条凸起,此弹性长条凸起用于提高装拆连接件12和固定件13的效率。且弹性长条凸起,具有一定的弹性,减少了连接件和固定件13卡合时的冲撞和损坏,提高了固定件和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3,固定件13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包括位于第一固定部上部的第一操作位1311、位于第一固定部中部的第一连接位1312、和位于第一固定部下部第一夹持位1313。第二固定部包括位于第二固定部上部的第二操作位1321、位于第二固定部中部的第二连接位1322、和位于第二固定部下部第二夹持位1323。其中,第一连接位131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凸板,第一连接凸板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1312a。第二连接位132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凸板,第二连接凸板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1322a。第一连接通孔1312a和第二连接通孔1322a通过转轴133固定。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通过设置有弹簧14,弹簧14通过转轴133设置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用于控制第一夹持位1311和第二夹持位1321的开合。弹簧14包括弹簧圈本体141、与弹簧本体一端相连的第一弹簧延伸部142、和与弹簧本体另一端相连的第二弹簧延伸部143;第一弹簧延伸部142和第二弹簧延伸部143呈锐角设置。转轴133穿过弹簧本体141,第一弹簧延伸部142与第一操作位1311接触连接,第二弹簧延伸部143与第二操作位1321接触连接。

其中,杯底刷包括三个工作状态:

当杯底刷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操作位1311和第二操作位1321不受外部压力,第一夹持位1313和第二夹持位1323接触。

当杯底刷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操作位1311和第二操作位1321受使用者相向挤压,第一夹持位1313和第二夹持位1323远离。

当杯底刷位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第一夹持位1311和第二夹持位1321与固定座接触,第一夹持位1313和第二夹持位1323受固定座10相外的挤压,第一夹持位1311和第二夹持位1321靠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弹簧的配合,完成了杯底刷和固定部10的固定和拆卸,提高了使用者使用杯底刷的便捷性。

请参考图4和图5,固定件13内侧下部设置有阻挡凸块134,固定座10的下部固定有刀组件101,刀组件101位于阻挡凸块134的上方,用于与阻挡凸块134配合阻挡杯底刷向上移动;固定座10上部设置有与固定件10配合的固定柱102,当杯底刷位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第一夹持位1313和第二夹持位1323加持固定柱102,杯底刷固定在杯底10上。固定柱102底部设置有环形凸起103,环形凸起103与固定柱通过圆弧面连接,使得杯底刷不能向下移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固定座10顶端设置有带有螺纹柱,固定件底部中央设置有螺纹槽;杯底与杯底刷通过螺纹柱和螺纹槽的配合固定,简化了结构,提升了杯底刷和固定座固定的便捷性。

下面介绍本实施例中的杯底刷的具体的工作原理:

当杯底需要清洗时,使用者手同时捏住持杯底刷的第一操作位1311和第二操作位1321,并施加压力,使两者靠近,同时第一弹簧延伸部142与第二弹簧延伸部143靠近,第一弹簧延伸部142与第二弹簧延伸部143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夹持位1313和第二夹持位1323分开。此时,使用者将第一夹持位1313和第二夹持位1323于杯底上的固定座10对准,同时松开放置于第一操作位1311和第二操作位1321的手,由于弹簧具有恢复弹性形变的能力,第一弹簧延伸部142与第二弹簧延伸部143分别给第一操作位1311和第二操作位1321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操作位1311和第二操作位1321远离,从而带动第一夹持位1313和第二夹持位1323靠近,从而使第一夹持位1313和第二夹持位1323与固定座10固定。

杯底清理完毕后,使用者手同时捏住持杯底刷的第一操作位1311和第二操作位1321,并施加压力,使两者靠近,同时第一弹簧延伸部142与第二弹簧延伸部143靠近,第一弹簧延伸部142与第二弹簧延伸部143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夹持位1313和第二夹持位1323分开,从而第一夹持位1313和第二夹持位1323与固定座分离,并将杯底刷取出。之后,使用者松开放置于第一操作位1311和第二操作位1321的手,由于弹簧具有恢复弹性形变的能力,第一弹簧延伸部142与第二弹簧延伸部143分别给第一操作位1311和第二操作位1321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操作位1311和第二操作位1321远离,从而带动第一夹持位1313和第二夹持位1323靠近,最终恢复原始状态。

如此便完成了杯底刷的具体的工作过程。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