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自动医用活塞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3: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活塞 检测 全自动


1.本技术涉及医用活塞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自动医用活塞检测机。


背景技术:

2.医用活塞一般用于注射器针筒内部的活塞,此活塞直接与注射入人体内部的液体药物接触,若其生产质量存在问题,将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医用活塞存在的质量问题通常包括:外部有污渍颗粒、有翻边、开裂、连体的活塞等等。
3.而现有的医用活塞检测方式通常是人工检测,一方面检测效率偏低,另一方面由于医用活塞体积小、且通体呈黑色,检验难度偏高,需要检验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4.并且,在人工检验时存在检验人员用手直接接触医用活塞的可能,已造成医用活塞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医用活塞的全自动、无盲区检测,提高检测效率盒检测的可靠性,并解决医用活塞检测过程中因体积较小而不易旋转、翻面等问题。
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医用活塞检测机,检测机包括进料系统和检测系统,进料系统中设置有圆形振动器,圆形振动器的出料口连接于检测系统的进料口,圆形振动器采用螺旋上料的方式将待检医用活塞传输至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包括:箱体,传动输送装置,第一检测工位装置,吸风转盘传送装置,转动检测工位装置,成品通道和工控机;传动输送装置安装于箱体内的背板上,传动输送装置上设置有两条圆形皮带,两条圆形皮带之间的夹缝用于传输待检医用活塞;第一检测工位装置设置于传动输送装置中间位置处,第一检测工位装置包括第一相机、第一条形光源、第二条形光源、反光镜,第一相机用于通过反光镜获取圆形皮带上待检医用活塞的第一图像,并将第一图像发送至工控机;吸风转盘传送装置设置于传动输送装置的后端,吸风转盘传送装置用于吸附圆形皮带上的待检医用活塞,并带动吸附的待检医用活塞转动;转动检测工位装置沿吸风转盘传送装置旋转方向设置,转动检测工位装置用于获取吸风转盘传送装置上吸附的待检医用活塞的第二图像,并将第二图像发送至工控机;成品通道沿吸风转盘传送装置旋转方向设置于转动检测工位装置的后侧,成品通道的对侧设置有收料气嘴,收料气嘴的吹气方向朝向于吸风转盘传送装置的边缘;工控机用于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判断待检医用活塞是否为合格品,若是,则控制收料气嘴吹气以将合格品吹入成品通道。
7.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检测工位装置还包括:竖直固定板、相机固定安装板、光源固定板;竖直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在背板上,竖直固定板的中部固定有光源固定板,竖直固定板的顶部固定有相机固定安装板,两个第一条形光源分别固定于光源固定板底部的两侧,第二条形光源固定于光源固定板的中间位置,两条第一条形光源和第二
条形光源光线汇集的区域位于两条圆形皮带之间夹缝的上方,两个反光镜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条形光源的上方,反光镜固定于光源固定板上,两个第一相机分别固定于相机固定安装板的两侧,两个第一相机的视觉范围经过反光镜的反射汇合于两条圆形皮带之间夹缝的上方,第一相机用于获取第一图像。
8.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检测系统还包括:传送踢废气嘴,气嘴连接装置,第一踢废通道;传送踢废气嘴设置于第一检测工位装置的后侧,传送踢废气嘴安装于气嘴连接装置的前端;气嘴连接装置的后端固定于背板上,气嘴连接装置中设置有第一角度调节螺块,第一角度调节螺块用于旋转调节传送踢废气嘴与圆形皮带之间的夹角;第一踢废通道设置于传送踢废气嘴的对侧,第一踢废通道用于收集圆形皮带上被传送踢废气嘴吹落的待检医用活塞;工控机还用于根据第一图像判断待检医用活塞是否为废品,若是,则控制传送踢废气嘴吹气。
9.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图像至少包括端面图像和柱面图像,转动检测工位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工位装置,第三检测工位装置,第四检测工位装置,透镜挡板;第二检测工位装置的结构与第三检测工位装置的结构相同,且第二检测工位装置设置于第三检测工位装置的对侧,第二检测工位装置设置于吸风转盘传送装置的右下方,第二检测工位装置包括第二相机、点光源,第二相机沿竖直方向垂直设置,点光源倾斜设置且点光源发射的光线与第二相机的视觉范围相交,第二相机用于获取吸风转盘传送装置上吸附的待检医用活塞的端面图像;透镜挡板向下倾斜设置于第二相机的上方,透镜挡板用于使掉落于第二相机上方的待检医用活塞滑落;第四检测工位装置设置于吸风转盘传送装置的正上方,第四检测工位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检测工位装置的结构相同,第四检测工位装置用于获取吸风转盘传送装置上吸附的待检医用活塞的柱面图像。
10.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检测系统还包括:吸附踢废气嘴,第二踢废通道;吸附踢废气嘴沿吸风转盘传送装置旋转方向设置于第四检测工位装置的后方;第二踢废通道设置于吸附踢废气嘴的对侧,第二踢废通道用于收集吸风转盘传送装置上被吸附踢废气嘴吹落的待检医用活塞;工控机还用于根据第二图像判断待检医用活塞是否为废品,若是,则控制吸附踢废气嘴吹气。
11.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检测系统还包括衔接装置,衔接装置设置于圆形振动器的出料口与检测系统的进料口之间,衔接装置包括:圆杆支架,过渡板,扁嘴,固定支架;圆杆支架设置于传动输送装置的前端,圆杆支架至少包括固定杆、纵向调节杆、横向调节杆,固定杆的底部固定安装于背板的前端,纵向调节杆的后端连接于固定杆的顶部,纵向调节杆垂直于固定杆且能够沿固定杆长度方向上下运动,横向调节杆的后端连接于纵向调节杆的前端,横向调节杆同时垂直于固定杆以及纵向调节杆,横向调节杆能够沿其长度方向水平运动,横向调节杆的前端安装有过渡板,过渡板用于将圆形振动器出料口处的待检医用活塞传输至传动输送装置;固定支架设置于圆杆支架的后侧,固定支架的固定端固定于背板上,固定支架的连接端安装有扁嘴;扁嘴位于过渡板的上方,扁嘴正对于过渡板与传动输送装置的交接处。
12.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传动输送装置的从动轮包括:转动轴,第一轴承,动轮轴承座,皮带规格件,压盖;转动轴为阶梯形柱状结构,转动轴直径大的一端安装于背板,转动轴上安装有两个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平行设置;动轮轴承座套设于两个第一
轴承的外侧,动轮轴承座为t字形结构,动轮轴承座的头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压盖的中心通过第一螺钉与转动轴直径小的一端螺纹连接;皮带规格件套设于动轮轴承座的外侧,皮带规格件上设置有两条等间距的皮带槽,皮带规格件一侧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销,定位销插入定位槽以实现皮带规格件与动轮轴承座之间的定位,皮带规格件的边缘通过第二螺钉与动轮轴承座的尾部螺纹连接。
13.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检测系统还包括:角度调节螺柱,吹料装置以及回料盒;角度调节螺柱设置于第一检测工位装置之前,角度调节螺柱的固定板安装于背板;吹料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吹风气嘴,吹料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角度调节螺块,第二角度调节螺块与角度调节螺柱螺纹连接,第二角度调节螺块在角度调节螺柱上旋转以调节吹风气嘴与圆形皮带之间的夹角;回料盒设置于吹料气嘴的对侧,回料盒用于收集圆形皮带上被吹风气嘴吹落的待检医用活塞。
14.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进料系统还包括:圆形料仓,缓存箱,盖板,直线振动器,传感器;缓存箱水平设置,缓存箱前端的出料口位于圆形振动器上方的中心位置,缓存箱的上方安装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物料通孔;圆形料仓设置于缓存箱的上方,圆形料仓的底部通过连接管连通于盖板上的物料通孔,圆形料仓内存储的待检医用活塞通过连接管进入缓存箱;直线振动器设置于缓存箱后端的下方,直线振动器启动时使缓存箱内的待检医用活塞向前移动;传感器设置于缓存箱前端出料口的下方,传感器用于检测圆形振动器内待检医用活塞的高度。
15.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吸风转盘传送装置,还包括:吸风背板,吸风腔体,内盘,外盘,传动主轴,转动电机,垫块;吸风背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吸风腔体,吸风背板的背面安装有转动电机,吸风背板上设置有轴孔;传动主轴穿过轴孔和吸风腔体,传动主轴的后端连接于转动电机,传动主轴的前端依次穿过内盘和外盘,传动主轴的前端的顶部安装有垫块,垫块用于将外盘固定于传动主轴的前端;内盘设置于吸风腔体的上方,内盘内设置有通风孔,内盘和外盘之间设置有吸风间隙,内盘和外盘之间安装有定位套,以使内盘和外盘在转动电机、传动主轴的作用下同向旋转;吸风背板上还设置有吸风连接管,吸风连接管连通吸风腔体和吸风风机,其中,吸风间隙、通风孔、吸风腔体、吸风连接管组成吸风通道,吸风间隙用于吸附待检医用活塞。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进料系统中设置圆形料仓、缓存箱、直线振动器、传感器以及圆形振动器等装置,实现了医用活塞检测过程中的自动上料,并通过传感器检测圆形振动器内医用活塞的高度,对直线振动器的供料速度、供料量进行调节,有助于保证检测系统的平稳供料及稳定运行。
18.本技术还通过设置了衔接装置和扁嘴,并配合吹风气嘴,使得进入第一检测工位装置的医用活塞处于平躺状态,保证了医用活塞能够平稳地由圆形振动器过渡至传动输送装置的两条圆形皮带之间的夹缝。并通过调整主动轮、从动轮及辅助轮,结合不同尺寸规格的过渡板、皮带规格件,使得该检测机能够对不同规格的医用活塞进行检测,产品通用性较强。
19.本技术为了解决医用活塞旋转、翻面的问题,还设置了一种高效的吸风转盘传送装置,通过设置内外盘,并结合定位套、传送主轴等结构,使内外盘之间形成间隙,作为医用
活塞的传输通道。再通过设置吸风腔体、吸风连接管,与吸风风机相结合,使得内外盘之间形成负压,以便对小而轻的医用活塞进行吸附,进而实现了医用活塞的吸附、传输、旋转、翻面,整体结构简单,且由于其内外盘为圆形,在转动时,能够将除吸附面之外的其余外表面很好地进行展示。并且,由于是将内外盘之间形成间隙作为传输通道,因此,通过更换定位套,则可实现内外盘间吸风间隙的调节,即对传输通道进行调节,以适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产品,通用性强。
20.本技术通过在水平移动的传动输送装置上设置第一检测工位装置,对医用活塞皮带上方的柱面进行检测;在旋转的吸风转盘传送装置处设置转动检测工位装置,利用第二检测工位装置和第三检测工位装置对医用活塞的端面进行检测,利用第四检测工位装置对医用活塞的另一柱面进行检测,进而实现了医用活塞的全方位、无死角检测,并且,为了提高柱面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在第一、第四检测工位装置中设置条形光源和反光镜,提高相机获取柱面图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2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在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2.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全自动医用活塞检测机的示意图;
23.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进料系统的示意图;
24.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衔接装置的示意图;
25.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检测系统的主视图;
26.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27.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回料装置的示意图;
28.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从动轮的示意图;
29.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检测工位装置的示意图;
30.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吸风转盘传送装置的示意图;
31.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吸风腔体的示意图;
32.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主轴及定位套的示意图;
33.图1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动检测工位装置的示意图;
34.图1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检测系统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医用活塞检测机,该检测机包括:进料系统10和检测系统20,进料系统10中设置有圆形振动器11,圆形振动器11的出料口连接于检
测系统20的进料口,圆形振动器11采用螺旋振动上料的方式,将待检医用活塞101传输至检测系统20,作为本实施例全自动医用活塞检测机的主要供料装置。
38.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供料效率,降低供料作业的人力成本,如图2所示,该进料系统10还包括:圆形料仓13,缓存箱14,盖板15,直线振动器12,传感器16;缓存箱14水平设置,缓存箱14前端的出料口位于圆形振动器11上方的中心位置,缓存箱14的上方安装有盖板15,盖板15上设置有物料通孔。
39.圆形料仓13设置于缓存箱14的上方,将待检医用活塞101倒入到圆形料仓13内,圆形料仓13的底部通过连接管连通于盖板15上的物料通孔,圆形料仓13内存储的待检医用活塞101通过连接管进入缓存箱14。
40.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连接管上下位置,改变连接管与缓存箱14之间间隙的大小,可控制圆形料仓13内待检医用活塞101进入缓存箱14的数量。
41.直线振动器12设置于缓存箱14后端的下方,直线振动器12启动时使缓存箱14内的待检医用活塞101向前移动。
42.本实施例中的盖板15由透明亚克力板制成,能够防止直线振动器12振动过大,导致缓存箱14内待检医用活塞101散落到工作台面上。
43.在直线振动器12的作用下,缓存箱14内的待检医用活塞101均匀的落入圆形振动器11的圆盘内,再由圆形振动器11的振动和物料通道相结合,将待检医用活塞101一个个地平躺着、头尾相连地输送至出料口最后进入检测系统20。
44.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圆形振动器11内待检医用活塞101数量过多,将传感器16设置于缓存箱14前端出料口的下方,传感器16用于检测圆形振动器11内待检医用活塞101的高度。当传感器16检测到圆形振动器11内待检医用活塞101的高度达到一定时,向工控机发送进料停止信号,由工控机控制直线振动器12停止工作。
45.进一步的,为了使圆形振动器11出料口中的待检医用活塞101能够平稳地进入检测系统20,避免圆形振动器11的振动对检测系统20造成影响,该检测系统20还包括衔接装置21,衔接装置21设置于圆形振动器11的出料口与检测系统20的进料口之间,衔接装置21不与直振的出料口连接,是静止的。该衔接装置21包括:圆杆支架215,过渡板216,扁嘴217,固定支架218。
46.如图3所示,圆杆支架215设置于传动输送装置23的前端,圆杆支架215至少包括固定杆、纵向调节杆、横向调节杆,固定杆的底部固定安装于背板224的前端,纵向调节杆的后端连接于固定杆的顶部,纵向调节杆垂直于固定杆且能够沿固定杆长度方向上下运动,横向调节杆的后端连接于纵向调节杆的前端,横向调节杆同时垂直于固定杆以及纵向调节杆,横向调节杆能够沿其长度方向水平运动,横向调节杆的前端安装有过渡板216,过渡板216用于将圆形振动器11出料口处的待检医用活塞101传输至传动输送装置中的圆形皮带219上;通过调节圆杆支架215中固定杆、纵向调节杆、横向调节杆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过渡板216的凹槽正对于两条圆形皮带219之间的夹缝,两者越接近越好,使圆形振动器11通过振动把待检医用活塞101振动到过渡板216上,利用振动向前的推力,把过渡板216上的待检医用活塞101推入到两条圆形皮带219的夹缝内。
47.需要说明的是,过渡板216的型号可以根据待检医用活塞101的型号进行调节,以使得该全自动医用活塞检测机能够兼容更多不同规格的待检医用活塞101。
48.为了使得待检医用活塞101从过渡板216落入到两条圆形皮带219的夹缝内更加稳定,需在两者交接处上方加设扁嘴217,向下吹气。
49.具体的,固定支架218设置于圆杆支架215的后侧,固定支架218的固定端固定于背板224上,固定支架218的连接端安装有扁嘴217;扁嘴217位于过渡板216的上方,扁嘴217正对于过渡板216与传动输送装置的交接处。通过调节固定支架218,将扁嘴217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使待检医用活塞101在气的作用下,过渡的时候更加稳定,并在其下方放置一个接料盒22,避免待检医用活塞101通过的时候掉落至台面板。
50.本实施例中,将视觉检测方法应用于待检医用活塞101的检测,并通过设置第一检测工位装置26及转动检测工位装置,对待检医用活塞101的两个端面、整个柱面进行缺陷检测,实现了待检医用活塞101的全自动、无盲区检测,并结合自动踢废装置,对残次品进行自动剔除,检测速度快、精度高,且后续升级能力强,简单易用。
51.如图4和图5所示,检测系统(20)包括:箱体,传动输送装置,第一检测工位装置26,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转动检测工位装置,成品通道213,两个踢废通道和工控机;箱体的侧壁开设有通孔,通孔记作检测系统(20)的进料口,箱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背板224,作为安装传动输送装置,第一检测工位装置26,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转动检测工位装置等的结构。
52.该背板224的下方设置有立柱225,立柱225的顶部设置有凹槽,背板224插入凹槽后与凹槽的内壁贴合,背板224的下方设置有调节孔,立柱225上还设置有调节板226,调节板226与背板224之间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插入调节孔;
53.具体的,传动输送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把从圆形振动器11上的待检医用活塞101过渡到两条圆形皮带219的夹缝内,进行待检医用活塞101一侧的柱面检测,再将其输送至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下方进行吸附,对待检医用活塞101的两个端面和另一侧的柱面进行检测。
54.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检测系统(20)还包括回料装置,当待检医用活塞101落入到两条圆形皮带219的夹缝内,会有个别的待检医用活塞101未平躺在两条圆形皮带219夹缝内,为了确保能够触发第一光纤235并采集到符合标准的柱面图像(第一图像),待检医用活塞101必须平躺、有序地经过第一光纤,所以在其前端需要把未平躺在圆形皮带219夹缝内的待检医用活塞101用压缩空气通过吹风气嘴把其吹入到回料装置内。该回料装置包括:角度调节螺柱234,吹料装置25以及回料盒24;角度调节螺柱234设置于第一检测工位装置26之前,角度调节螺柱234的固定板安装于背板224;吹料装置25的上方设置有吹风气嘴,吹料装置2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角度调节螺块,第二角度调节螺块与角度调节螺柱234螺纹连接,第二角度调节螺块在角度调节螺柱234上旋转以调节吹风气嘴与圆形皮带219之间的夹角;回料盒24设置于吹料气嘴的对侧,回料盒24用于收集圆形皮带219上被吹风气嘴吹落的待检医用活塞101。
55.具体的,通过调整第二角度调节螺块,调节吹风气嘴与夹缝内待检医用活塞101的角度,使未平躺的待检医用活塞101吹入回料盒24进行收集,在回料盒24里的待检医用活塞101是未检测过的,可再倒入进料系统10内部,重新理料后再进行检测。回料盒24上方的盖板是透明亚克力固定在调节框上,可观察回料盒24内待检医用活塞101的数量,如果要取下方回料盒24内的待检医用活塞101,只需把调节框向上提,拉出回料盒24即可。
56.本实施例中,传动输送装置安装于背板224上,传动输送装置至少包括传动电机223、主动轮222、从动轮220以及两条圆形皮带219,主动轮222和从动轮220上设置有两条等间距的皮带槽,两条圆形皮带219设置于两条皮带槽内,以使主动轮222转动时带动从动轮220转动,主动轮222连接于传动电机223,传动电机223转动时带动主动轮222转动,其中,两条圆形皮带219之间的夹缝用于传输待检医用活塞101;
57.进一步的,由于待检医用活塞101的种类较多,为了方便使不同规格的待检医用活塞101平稳地在两条圆形皮带219夹缝内向前输送至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下方,故需要更换从动轮装置220、主动轮222和辅助轮上的皮带规格件,改变两条圆形皮带219的间距,使待检医用活塞101更好地平躺在两条圆形皮带219夹缝中间向前运行。
58.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从动轮220的实现方式,从动轮220包括:转动轴229,第一轴承230,动轮轴承座231,皮带规格件233,压盖232;转动轴229为阶梯形柱状结构,转动轴229直径大的一端安装于背板224,转动轴229上安装有两个第一轴承230,两个第一轴承230平行设置;动轮轴承座231套设于两个第一轴承230的外侧,动轮轴承座231为t字形结构,动轮轴承座231的头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227,动轮轴承座231的头部位于从动轮220的一端;压盖232设置于从动轮220的另一端,且盖板232位于皮带规格件233的内侧,压盖232的中心通过第一螺钉与转动轴229直径小的一端螺纹连接;皮带规格件233套设于动轮轴承座231的外侧,皮带规格件233上设置有两条等间距的皮带槽,皮带规格件233一侧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销228,定位销228插入定位槽227以实现皮带规格件233与动轮轴承座231之间的定位,皮带规格件233的边缘通过第二螺钉与动轮轴承座231的尾部螺纹连接。
59.进一步的,传动输送装置还包括:辅助轮221,多个辅助轮221设置于主动轮222与从动轮220之间,辅助轮221与从动轮220结构相同。
60.具体的,首先把两个第一轴承230安装在动轮轴承座231的两端,再把转动轴229安装到两个第一轴承230里,再用压盖232把动轮轴承座231用螺丝固定在转动轴229上,再把皮带规格件233套入动轮轴承座231上,动轮轴承座231上的两个定位槽227与皮带规格件233上的两个定位销228(凸台)相对应,并卡进去,最后用螺丝把皮带规格件233用螺丝固定在动轮轴承座231上。
61.此处四个辅助轮221的作用是:
62.1)拖住圆形皮带219,不受重力的影响而下垂,增加圆形皮带219向前运行的稳定性;
63.2)稳定两条圆形皮带219的间距,由于两条圆形皮带219长度较长,若不加辅助轮221,圆形皮带219会向外或向内曲张,使两条圆形皮带219夹缝时大时小,这样待检医用活塞101在两条圆形皮带219上行走地不稳定,对待检医用活塞101获取图像检测时会有不良影响。
64.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第一检测工位装置26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该第一检测工位装置26设置于传动输送装置23中间位置处,第一检测工位装置26包括竖直固定板236、相机固定安装板237、光源固定板238、第一相机239、第一条形光源241、第二条形光源242、反光镜240,其中,竖直固定板236的底部固定在背板224上,竖直固定板236的中部固定有光源固定板238,竖直固定板236的顶部固定有相机固定安装板237。
65.两个第一条形光源241分别固定于光源固定板238底部的两侧,第二条形光源242固定于光源固定板238的中间位置,两条第一条形光源241和第二条形光源242光线汇集的区域位于两条圆形皮带219之间夹缝的上方,两个反光镜240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条形光源241的上方,反光镜240固定于光源固定板238上,两个第一相机239分别固定于相机固定安装板237的两侧,两个第一相机239的视觉范围经过反光镜240的反射汇合于两条圆形皮带219之间夹缝的上方,第一相机239用于获取圆形皮带219上待检医用活塞101的第一图像,并将第一图像发送至工控机;
66.具体的,把两个第一相机239安装在相机固定板243上,再一起安装在相机固定安装板237上,通过背面的螺丝可调节第一相机239的上下位置来调节物距,把反光镜240装置固定安装在光源固定板238上,通过螺丝可调节反光镜240的角度,再把两个第一条形光源241安装在光源固定板238上,同时也可通过螺丝来调节第一条形光源241对待检医用活塞101的角度。
67.当平躺在两条圆形皮带219夹缝中的待检医用活塞101经过第一光纤235时,触发第一检测工位装置26工作,第一光纤235的触发信号传递给工控机,由工控机控制第一条形光源241、第二条形光源242同时曝光,同时采用机器视觉检测原理,对两个第一相机239对反光镜240里的待检医用活塞101进行一半的柱面(第一图像)缺陷检测。
68.进一步的,检测系统20还包括:传送踢废气嘴27,气嘴连接装置,第一踢废通道28;传送踢废气嘴27设置于第一检测工位装置26的后侧,传送踢废气嘴27安装于气嘴连接装置的前端;气嘴连接装置的后端固定于背板224上,气嘴连接装置中设置有第一角度调节螺块,第一角度调节螺块用于旋转调节传送踢废气嘴27与圆形皮带219之间的夹角;第一踢废通道28设置于传送踢废气嘴27的对侧,第一踢废通道28用于收集圆形皮带219上被传送踢废气嘴27吹落的待检医用活塞101;工控机还用于根据第一图像判断待检医用活塞101是否为废品,若是,则控制传送踢废气嘴27吹气。
69.具体的,若检测出待检医用活塞101有缺陷,在第一检测工位装置26的后侧设置踢废装置包括:传送踢废气嘴27、气嘴连接装置、第一踢废通道28,当待检医用活塞101到达第一踢废通道28位置时,通过光电技术控制信号,工控机发出吹气信号到连接于传送踢废气嘴27的高频电磁阀,传送踢废气嘴27进行吹气,将有缺陷的待检医用活塞101剔除到第一踢废通道28内,最后进入不合格品箱进行收集,若检测出待检医用活塞101无缺陷,则继续向前传输,达到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下方,进行下道工序的缺陷检测。
70.优选的,多个辅助轮221分别设置于第一踢废通道28以及回料盒24所在位置的两侧。
71.本实施例中,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设置于传动输送装置23的后端,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用于吸附圆形皮带219上的待检医用活塞101,并带动吸附的待检医用活塞101转动;
72.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风转盘传送装置的实现方式,该装置用于对待检医用活塞101进行吸附传送,以便对吸附的待检医用活塞101进行检测。该装置包括:吸风背板2901,吸风腔体2902,内盘2093,外盘2904,传动主轴2905,转动电机2906,垫块2907。其中,吸风背板2901作为安装板,其正面固定安装有吸风腔体2902,吸风背板2901的背面安装有转动电机2906,吸风背板2901上设置有轴孔和吸风连接管2913。
73.在安装转动电机2906时,该装置还包括:电机固定立柱2911,联轴器2912;电机固
定立柱2911设置于吸风背板2901的背面,电机固定立柱2911用于支撑固定转动电机2906;联轴器2912设置于转动电机2906的主轴和传动主轴2905的后端之间。
74.具体的,将四根电机固定立柱2911安装在吸风背板2901的背面,通过螺丝将转动电机2906固定在四根电机固定立柱2911上,将联轴器2912的一端安装在转动电机2906主轴上,将联轴器2912的另一端安装在传动主轴2905后端,以使转动电机2906通过联轴器2912带动传动主轴2905旋转。
75.本实施例中,吸风连接管2913连通吸风腔体2902和吸风风机,吸风腔体2902与有由内盘2093和外盘2904组成的腔室连通,其中,内盘2093和外盘2904之间并未紧密贴合,两者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记作吸风间隙。
76.当吸风风机运行时,通过吸风连接管2913抽取吸风腔体2902内的空气,由于吸风腔体2902与内盘2093和外盘2904组成的腔室连通,此时,内盘2093和外盘2904组成的腔室内部将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吸风间隙吸取外界的空气,当待检医用活塞101经过吸风间隙时,将被吸附在内盘2093和外盘2904之间。其中,吸风间隙的大小由待检医用活塞101的外径尺寸、重量等因素确定。
77.本实施例中,传动主轴2905穿过轴孔和吸风腔体2902,传动主轴2905的后端连接于转动电机2906,传动主轴2905的前端依次穿过内盘2093和外盘2904,传动主轴2905的前端的顶部安装有垫块2907,垫块2907用于将外盘2904固定于传动主轴2905的前端。
78.具体的,传动主轴2905穿过吸风背板2901上的轴孔,以便将转动电机2906与吸风腔体2902、内盘2093、外盘2904、垫块2907进行连接。因此,当转动电机2906转动时,通过传动主轴2905,将带动内盘2093和外盘2904旋转,实现待检医用活塞101的传送,以实现对吸附在内盘2093和外盘2904之间的待检医用活塞101进行检测。
79.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吸风腔体由主轴安装腔2915、吸风腔2916和遮挡腔2917组成,主轴安装腔2915位于吸风腔2916体的中心处,主轴安装腔2915连通于遮挡腔2917,主轴安装腔2915两端安装有第二轴承2914,第二轴承2914用于安装传动主轴2905。通过在吸风腔体内设置主轴安装腔2915和遮挡腔2917,一方面有助于保证安装传动主轴2905过程中的气密性,避免增加进气口;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保证内盘2093和外盘2904组成的腔室内的负压压力足以吸附待检医用活塞101。
80.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待检医用活塞101传送、检测的需要,对遮挡腔2917的大小、位置进行设置,以保证能够对待检医用活塞101进行正常的传送、检测。
81.对于吸风腔2916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吸风腔2916可以设置为弧度大于或等于270度的半环形,吸风腔2916内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孔2918,连接孔2918沿吸风腔2916的中线(该中线吸风腔体2902的一条直径重合)对称分布,连接孔2918用于连接吸风连接管2913,以使吸风风机能够抽取吸风腔2916内的空气。
82.更进一步的,主轴安装腔2915两端设置有轴承槽,先把两个第二轴承2914安装在主轴安装腔2915两端的轴承槽内,再通过螺栓将吸风腔体2902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吸风背板2901,以使固定主轴安装腔2915下端内的轴承,防止其发生窜动。
83.对于主轴安装腔2915上端内的轴承,装置还包括:吸风腔体压板2910,用于固定主轴安装腔2915上端内的轴承,吸风腔体压板2910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吸风腔体2902的顶部,对主轴安装腔2915上端内的轴承进行固定。并且,为了使由内盘2093和外盘2904组成的
腔室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吸风风机排出,在吸风腔体压板2910上设置有吸风口,吸风口正对于吸风腔2916,其结构、尺寸与吸风腔2916的尺寸相同。但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可以设置一个连接杆,该连接杆可设置于吸风腔2916的中线。
84.进一步的,内盘2093设置于吸风腔体2902的上方,内盘2093内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内盘2093和外盘2904之间设置有吸风间隙,内盘2093和外盘2904之间安装有定位套,以使内盘2093和外盘2904在转动电机2906、传动主轴2905的作用下同向旋转;其中,吸风间隙、通风孔、吸风腔体2902、吸风连接管2913组成吸风风机抽取由内盘2093和外盘2904组成的腔室内空气的吸风通道。
85.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定位套的实现方式,定位套包括:内盘定位套2908,外盘定位套2909,其中,传动主轴2905上设置有传动主轴凸台2919;通过设置传动主轴凸台2919,一方面结合内盘定位套2908、外盘定位套2909,实现对内盘2093与外盘2904的固定,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调整传动主轴凸台2919的厚度,实现对吸风腔体压板2910与内盘2093之间间距的调节,该间距约为0.5mm,在保证一定气密性的前提下,还避免内盘2093在旋转时与吸风腔体压板2910造成摩擦,产生粉末、污染待检医用活塞101。
86.本实施例中,内盘定位套2908的前端设置有前凹槽2921和内盘固定螺孔,内盘定位套2908的后端设置有后凹槽2920,后凹槽2920用于当内盘定位套2908穿过传动主轴2905时卡入传动主轴凸台2919,以使内盘定位套2908随传动主轴2905转动,内盘固定螺孔用于通过螺钉连接方式将内盘2093固定于内盘定位套2908上;
87.具体的,当完成吸风腔体压板2910、第二轴承2914、传动主轴2905、联轴器2912、转动电机2906的固定之后,把内盘定位套2908用螺丝安装固定在内盘2093的内侧,使得内盘定位套2908的后凹槽2920穿过内盘2093,卡入传动主轴凸台2919,以使内盘定位套2908随传动主轴2905转动。
88.本实施例中,外盘定位套2909的后端设置有外盘凸台2922和外盘固定螺孔,外盘固定螺孔用于通过螺钉连接方式将外盘2904固定于外盘定位套2909上,外盘凸台2922用于当外盘定位套2909穿过传动主轴2905时卡入内盘定位套2908的前凹槽2921,以使外盘2904随传动主轴2905转动。
89.具体的,当内盘定位套2908的后凹槽2920卡入传动主轴凸台2919后,再把外盘定位套2909用螺丝安装固定在外盘2904的外侧,安装完成后把其套入传动主轴2905上,把外盘凸台2922插入内盘定位套2908的前凹槽2921内。
90.并利用垫块2907盖住外盘定位套2909,再用螺丝把垫块2907固定在传动主轴2905上,使内、外盘不前后窜动,进而实现外盘2904与内盘2093之间的固定,避免旋转过程中外盘2904与内盘2093发生相对位移。
91.本实施例中的吸风转盘传送装置进行作业时,把两个吸风连接管2913用螺丝固定在吸风背板2901的后侧,一端穿过吸风背板2901进入吸风腔体2902内部,另一端用软管连接吸风风机。当启动吸风风机后,使吸风腔体2902内部形成负压,把内、外盘间的空气抽出,从而把需要检测的待检医用活塞101吸附到内盘2093与外盘2904组成的的吸风间隙中,最后启动转动电机2906,带动传动主轴2905,由传动主轴2905带动固定在内、外定位套上的内盘2093和外盘2904,使内盘2093与外盘2904同时旋转,进行待检医用活塞101的传送。
92.如图12所示,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逆时针旋转,其旋转方向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
转动检测工位装置沿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旋转方向设置,转动检测工位装置用于获取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上吸附的待检医用活塞101的第二图像,并将第二图像发送至工控机;
93.进一步的,第二图像至少包括端面图像和柱面图像,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光纤247,当圆形皮带219上的待检医用活塞101被吸附到了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上后,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逆时针旋转,经过第二光纤247,进入转动检测工位装置,转动检测工位装置包括:第二检测工位装置210,第三检测工位装置211,第四检测工位装置212,透镜挡板246;
94.第二检测工位装置210的结构与第三检测工位装置211的结构相同,且第二检测工位装置210设置于第三检测工位装置211的对侧,第二检测工位装置210设置于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的右下方,第二检测工位装置210包括第二相机244、点光源245,第二相机244沿竖直方向垂直设置,点光源245倾斜设置且点光源245发射的光线与第二相机244的视觉范围相交,第二相机244用于获取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上吸附的待检医用活塞101的端面图像;
95.具体的,第二相机244与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上吸附的待检医用活塞101一端面成165度,此时,通过调整点光源245,使其发射的光线与待检医用活塞101这一端面成135度。
96.当待检医用活塞101到达第二检测工位装置210前方时,触发第二光纤247,其触发信号传递给工控机以控制点光源245曝光,同时,第二相机244获取待检医用活塞101的这一端面的端面图像,进行检测缺陷。同样的,第三检测工位装置211对待检医用活塞101的另一端面进行检测缺陷,实现对待检医用活塞101两个端面的检测。
97.为了防止有待检医用活塞101掉落在第二相机244的镜头上,对后续缺陷检测有影响,设置透镜挡板246,透镜挡板246向下倾斜设置于第二相机244的上方,透镜挡板246用于使掉落于第二相机244上方的待检医用活塞101滑落;
98.第四检测工位装置212设置于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的正上方,第四检测工位装置212的结构与第一检测工位装置26的结构相同,第四检测工位装置212用于获取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上吸附的待检医用活塞101的柱面图像。
99.具体的,当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吸附的待检医用活塞101进入第四检测工位装置212的检测范围内时,其检测过程与第一检测工位装置26的检测过程相似,进行待检医用活塞101另一侧的柱面检测,与第一图像相结合,完成对待检医用活塞101整个柱面的检测,实现待检医用活塞101的全自动、无盲区检测。
100.进一步的,检测系统20还包括:吸附踢废气嘴248,第二踢废通道249;吸附踢废气嘴248沿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旋转方向设置于第四检测工位装置212的后方;第二踢废通道249设置于吸附踢废气嘴248的对侧,第二踢废通道249用于收集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上被吸附踢废气嘴248吹落的待检医用活塞101;工控机还用于根据第二图像判断待检医用活塞101是否为废品,若是,则控制吸附踢废气嘴248吹气。
101.具体的,当待检医用活塞101在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上把所有缺陷都检测完成后,通过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旋转至第二踢废通道249位置处时,通过光电技术控制信号,工控机发出吹气信号到连接于吸附踢废气嘴248的高频电磁阀,吸附踢废气嘴248进行吹气,将有缺陷的待检医用活塞101用吸附踢废气嘴248剔除出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进入第二踢废通道249内顺利到不合格品收料桶内。
102.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成品通道213沿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旋转方向设置于转
动检测工位装置的后侧,成品通道213的对侧设置有收料气嘴250,收料气嘴250的吹气方向朝向于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的边缘;工控机用于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判断待检医用活塞101是否为合格品,若是,则控制收料气嘴250吹气以将合格品吹入成品通道213。
103.优选的,收料气嘴250设置于遮挡腔2917上边缘的上方,以防待检医用活塞101进入遮挡腔2917区域,掉落至传动输送装置上,影响设备稳定运行。
104.进一步的,该检测系统20还包括:计数光纤251,计数光纤251设置于成品通道213的上方,计数光纤251用于对吹入成品通道213的待检医用活塞101进行计数,即统计检测后合格品的数量。
105.具体的,通过之前的检测,已把有缺陷的待检医用活塞101都踢入至废品通道内,余下的都是合格品,为合格品的待检医用活塞101在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的旋转传输下,经过计数光纤251,对检测无缺陷的待检医用活塞101进行计数,同时将合格品通过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旋转传输至成品通道213位置处,同样通过光电技术控制信号,工控机发出吹气信号到连接于收料气嘴250的高频电磁阀,收料气嘴250进行吹气,将无缺陷的待检医用活塞101用收料气嘴250踢出吸风转盘传送装置29,进入成品通道213内,顺利到成品收料桶内。
10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工控机的实现方式并不限定。
107.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全自动医用活塞检测机,该检测机由进料系统和检测系统组成,其中进料系统主要是由圆形料仓装置、直线振动器装置和圆形振动器装置组成;检测系统是由衔接装置、传动输送装置、第一检测工位装置、第一踢废通道、吸风转盘传送装置、转动检测工位装置、第二踢废通道以及成品通道等组成。本技术中的全自动医用活塞检测机,易于清洗、清洁,能够稳定的出料,采用机器视觉检测原理和高速图像处理技术,对医用活塞进行全自动、无盲区检测,自动剔除废品,有助于提高医用活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
108.在本技术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109.附图中的各个部件的形状均是示意性的,不排除与其真实形状存在一定差异,附图仅用于对本技术的原理进行说明,并非意在对本技术进行限制。
110.尽管参考附图详地公开了本技术,但应理解的是,这些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应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附加权利要求限定,并可包括在不脱离本技术保护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针对发明所作的各种变型、改型及等效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