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移动的核桃干果筛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4: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核桃 筛选 干果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核桃筛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核桃干果筛选装置。


背景技术:

2.核桃喜光、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强,适应多种土壤生长,喜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喜水、肥,喜阳,同时对水肥要求不严,常见于山区河谷两旁土层深厚的地方。其作为一种受到广大人们爱好的坚果,其营养价值丰富,食用价值高,上市售卖前需要核桃进行如去皮、烘干、包装等生产加工,并需要根据其体积大小进行筛选,将一定直径范围内的核桃筛选出来实现产品分级。传统的核桃筛选往往通过人工对核桃干果进行筛选,不能快速的根据核桃的大小对核桃进行分类筛选,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其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核桃干果筛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对核桃干果进行筛选工作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核桃干果筛选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开设有内仓,所述内仓的顶部连通有下料口,所述内仓内固定有第一斜板,第一斜板的顶端位于下料口下方,第一斜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斜板上开设有多组从上到下贯穿其的第一通孔,每组第一通孔沿第一斜板的宽度方向排列,且相邻两组第一通孔之间固定有一个第一遮板,第一遮板的长度小于第一斜板的宽度,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遮板交叉设置使得多组第一通孔间的多个第一遮板共同在第一斜板上形成第一s形弯路,所述第一s形弯路的顶端与下料口连通,所述第一s形弯路的底端与第一出料口连通。
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6.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核桃经下料口进入内仓的内部,在核桃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时,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不同大小的核桃能够分别从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流出,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自动根据核桃的大小对核桃进行分类筛选,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筛选所需要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筛选核桃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对核桃干果进行筛选工作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7.2、本实用新型通过工作人员转动活动轴,进而使得两个螺纹杆做圆周运动,进而在螺纹套和螺纹杆的螺纹结构下使得移动板向下运动,直至滚轮与地面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移动该装置,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当工作人员将该装置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可以反向转动活动轴,使得该装置放置稳定,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核桃干果筛选装置的正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斜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斜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底座,2.箱体,3.内仓,4.下料口,5.第一斜板,6.第一遮板,7.第一通孔,8.第一出料口,9.振动马达,10.第二斜板,11.第二遮板,12.第二通孔,13.第二出料口,14.第三出料口,15.底腔,16.移动板,17.滚轮,18.限位杆,19.杆槽,20.螺纹杆,21.螺纹套,22.连接杆,23.第一锥形齿轮,24.第二锥形齿轮,25.活动轴,26.第三锥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核桃干果筛选装置,如图1

4所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内部开设有内仓3,所述内仓3的顶部连通有下料口4,所述内仓3内固定有第一斜板5,第一斜板5的顶端位于下料口4下方,第一斜板5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口8。所述第一斜板5上开设有多组从上到下贯穿其的第一通孔7,每组第一通孔7沿第一斜板5的宽度方向排列,且相邻两组第一通孔7之间固定有一个第一遮板6,以增加核桃在第一斜板5上的运动时间,第一遮板6的长度小于第一斜板5的宽度,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遮板6交叉设置使得多组第一通孔7间的多个第一遮板6共同在第一斜板5上形成第一s形弯路,所述第一s形弯路的顶端与下料口4连通,所述第一s形弯路的底端与第一出料口8连通,从下料口4进入的核桃将在重力作用下顺着第一遮板6沿第一s形弯路移动,移动过程中,如核桃直径小于第一通孔7的直径,则其通过第一通孔7到达第一斜板5下方,如核桃直径大于第一通孔7的直径,则其沿第一s形弯路移动至底端并从第一出料口8流出,完成核桃干果的两级分级。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板5下方固定有第二斜板10,第一斜板5和第二斜板10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斜板5的底端位于第二斜板10的顶端上方,第一斜板5的顶端位于第二斜板10的底端上方。所述第二斜板10上开设有多组从上到下贯穿其的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7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12的孔径,所述第二斜板10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13,每组第二通孔12沿第二斜板10的宽度方向排列,且相邻两组第二通孔12之间固定有一个第二遮板11,以增加核桃在第二斜板10上的运动时间,第二遮板11的长度小于第二斜板10的宽度,且相邻的两个第二遮板11交叉设置使得多组第二通孔12间的多个第二遮板11共同在第二斜板10上形成第二s形弯路,第二s形弯路的顶端与第一s形弯路的底端上下对应,第二s形弯
路的底端与第二出料口13连通。通过第一通孔7到达第二斜板10上的核桃,如其直径大于第二通孔12的直径,则其沿第二s形弯路移动至底端并从第二出料口13流出,如核桃直径小于第二通孔12的直径,则其通过第二通孔12到达第二斜板10下方,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斜板10下方为内仓3底部,因此如核桃直径小于第二通孔12的直径,则其通过第二通孔12到达内仓3底部;所述内仓3底部内壁为倾斜设计,便于落至内仓3底部内壁的核桃干果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至第三出料口14处,其内壁顶端与第二斜板10的底端上下对应,其内壁底端设置有第三出料口14;通过第二通孔12到达内仓3底部的核桃沿内仓3底部内壁移动至底端后从第三出料口14流出,完成核桃干果的三级分级,可实现根据大小筛选核桃。
17.进一步的,第一斜板5和第二斜板10上均固定有振动马达9,第一斜板5和第二斜板10上的核桃将在重力以及振动马达9的共同作用对应顺着第一s形弯路以及第二s形弯路移动。
18.进一步的,如对核桃的分级较为严格,且分级级数较多(级数大于3)时,可在第一斜板5与下料口4之间设置至少一层中间斜板,中间斜板的结构与第一斜板5的结构相同,且第一斜板5与中间斜板组成的整体中从上到下相邻两层的倾斜方向相反,中间斜板上的中间通孔的孔径均大于第一通孔7,且所有中间斜板上的中间通孔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19.进一步的,如对核桃的分级较为严格,且分级级数较多(级数大于3)时,还可在第一斜板5与第二斜板10之间设置至少一层中间斜板,中间斜板的结构与第一斜板5以及第二斜板10的结构相同,且第一斜板5、第二斜板10与中间斜板组成的整体中从上到下相邻两层的倾斜方向相反,中间斜板上的中间通孔的孔径均小于第一通孔7、大于第二通孔12,且所有中间斜板上的中间通孔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20.进一步的,如对核桃的分级较为严格,且分级级数较多(级数大于3)时,还可在第二斜板10与内仓3底部之间设置至少一层中间斜板,中间斜板的结构与第二斜板10的结构相同,且第二斜板10与中间斜板组成的整体中从上到下相邻两层的倾斜方向相反,中间斜板上的中间通孔的孔径均小于第二通孔12,且所有中间斜板上的中间通孔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料口8、第二出料口13均呈l形设置,且均延伸至箱体2的外部。
22.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遮板6均朝向第一斜板5的底端倾斜,方便核桃移动。
23.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遮板6远离第一斜板5底端的一侧均呈斜面设计,且其斜面朝向第一斜板5的底端倾斜,方便核桃移动。
24.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遮板11均朝向第二斜板10的底端倾斜,方便核桃移动。
25.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遮板11远离第二斜板10底端的一侧均呈斜面设计,且其斜面朝向第二斜板10的底端倾斜,方便核桃移动。
2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底腔15,所述底腔15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8,所述限位杆18的表面套设有移动板16,所述移动板16底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固定连接有滚轮17,所述底腔15的顶部开设有杆槽19,所述杆槽19为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所述杆槽19的左右两侧内均设置有竖直的螺纹杆20,杆槽19的中部内设置有水平的连接杆22,两个所述螺纹杆20与连接杆22形成与杆槽19匹配的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两个所述螺纹杆20的上下两端皆通过内嵌轴承与杆槽19的内壁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20表面的中部皆套设有
螺纹套21,两个所述螺纹套21相互靠近的一侧皆穿过底座1并与移动板16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20转动时,其上的螺纹套21可沿其进行直线移动,带动移动板16上下运动。连接杆22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23,两个所述螺纹杆20的顶端均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24,位于杆槽19右侧的螺纹杆20顶端右侧设置有水平放置的活动轴25,活动轴25远离螺纹杆20一端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所述活动轴25的表面通过内嵌轴承与底座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轴25靠近螺纹杆20一端固定有第三锥形齿轮26,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6与位于杆槽19右侧的螺纹杆20顶端的第二锥形齿轮24啮合,且两个所述螺纹杆20顶端的第二锥形齿轮24均与靠近其的第一锥形齿轮23啮合,使得所述螺纹杆20、连接杆22和活动轴25通过第二锥形齿轮24、第一锥形齿轮23和第三锥形齿轮26构成联动结构。
27.当工作人员需要移动该装置时,通过转动活动轴25,使得活动轴25带动第三锥形齿轮26做圆周运动,在第三锥形齿轮26与位于杆槽19右侧的螺纹杆20顶端的第二锥形齿轮24的啮合作用下,带动位于杆槽19右侧的螺纹杆20做圆周运动,位于杆槽19右侧的螺纹杆20经其上的第二锥形齿轮24和靠近其的第一锥形齿轮23的啮合作用,带动连接杆22做圆周运动,从而经位于杆槽19左侧的螺纹杆20上的第一锥形齿轮23与靠近其的第二锥形齿轮24的啮合作用,带动位于杆槽19左侧的螺纹杆20做圆周运动,两个螺纹杆20做圆周运动带动对应的螺纹套21沿向下直线运动,进而带动移动板16沿着限位杆18向下运动,带动滚轮17向下运动直至与地面相贴合并将底座1顶起,然后对活动轴25进行固定防止其转动,进而通过滚轮17实现移动。
28.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轴25的右侧表面胶合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表面开设有多组防滑纹,当工作人员手握住活动轴25的右侧表面,通过活动轴25右侧表面的橡胶垫,增大了工作人员手部与活动轴25右侧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工作人员将活动轴25握持的更加稳固。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