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撬装式一体化尾气高温焚烧及急冷处理应急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4: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尾气 冷处理 焚烧 排放 应急


1.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撬装式一体化尾气高温焚烧及急冷处理应急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2.当发生环境突发事件后,事故所在地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危险废物,这些危险废物通常具有放射性、腐蚀性、毒性或易燃易爆等特点,容易对事故所在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体造成严重危害。为降低环境突发事故的影响,救援人员需要及时对危险废物进行高温焚烧,通过焚烧能对危险废物进行减量化处理,从而降低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3.由于危险废物焚烧所产生的尾气内部仍含有有害物质,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才可进行排放。在现有技术中,尾气的处理工作主要由二燃室和急冷换热设备配合完成。在进行处理时,二燃室能对尾气进行高温焚烧,从而去除有害物质,急冷换热设备能对高温烟气进行降温,并烟气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
4.但是,传统的二燃室和急冷换热设备大多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具有拆装困难的问题。当环境突发事件后,工作人员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上述两设备的转运和安装,因此会导致救援时机的延误。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尝试将二燃室和急冷换热设备进行一体化集成,从而降低其转运难度。但是,由于二燃室在工作时处于高温状态,而急冷换热设备又需要制造低温换热环境,因此简单的集成方式又会导致上述两设备之间发生相互干扰,从而影响尾气处理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撬装式一体化尾气高温焚烧及急冷处理应急排放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撬装式一体化尾气高温焚烧及急冷处理应急排放系统,包括:尾气二燃室、急冷室、导流组件和调整组件;所述尾气二燃室和急冷室均滑动设置在承载座上,且尾气二燃室通过导流组件与急冷室相连通;所述调整组件的一端设置在尾气二燃室上,另一端设置在急冷室上,通过调整组件能对尾气二燃室和急冷室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
8.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连接座、导流管、第一挡环、连接管和第二挡环;所述连接座嵌装在尾气二燃室的侧壁上,在连接座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导流管置于容纳槽内部,所述第一挡环设置在导流管上,且导流管与尾气二燃室相连通;所述连接管滑动套设在导流管外部,连接管的一端与急冷室相连通,另一端设有第二挡环;在所述第一挡环靠近第二挡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第二挡环靠近第一挡环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密封圈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圈。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圈上设有多个密封凹槽,多个所述密封凹槽呈环状分布在第二密封圈轴线的周侧;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有多个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与密封
凹槽一一对应布置。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圈上设有第三密封圈,相应的,在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壁和导流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密封间隙,所述第三密封圈置于密封间隙内部。
11.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容纳套筒、调节杆和调节套筒,所述容纳套筒设置在尾气二燃室的侧壁上,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急冷室的侧壁上,且调节杆滑动设置在容纳套筒内部;所述调节套筒可转动的安装在容纳套筒上,在调节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在调节杆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啮合。
12.进一步的,所述容纳套筒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容纳套筒的内壁相连,另一端与调节杆的端面相连。
13.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座上设有导向滑轨,在所述尾气二燃室和急冷室的底面上均设有与导向滑轨相配合的导向滑槽。
14.进一步的,所述尾气二燃室顶部靠近急冷室的一侧设有第一吊环,在所述急冷室顶部靠近尾气二燃室的一侧设有第二吊环,所述第二吊环与第一吊环相对正。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撬装式一体化尾气高温焚烧及急冷处理应急排放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6.(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撬装式一体化尾气高温焚烧及急冷处理应急排放系统,能通过调整组件调节尾气二燃室和急冷室之间的间距。当进行转运吊装工作时,缩短尾气二燃室和急冷室的间距能降低本系统的整体吊装体积,从而降低吊装转运难度。当进行尾气处理工作时,增大尾气二燃室和急冷室的间距能避免尾气二燃室和急冷室之间发生热交换,从而提升尾气处理的工作效率。
17.(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撬装式一体化尾气高温焚烧及急冷处理应急排放系统,能通过导流组件使尾气二燃室和急冷室形成一体化尾气处理装置,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拼装难度。此外,由于连接管滑动套设在导流管外部,因此导流组件能根据工作需求的变化进行状态调整。当进行吊装转运工作时,连接管能插入容纳槽内部,从而配合调整组件缩小本系统的转运体积。当进行尾气处理工作时,连接管上的第二挡环将与导流管上的第一挡环相贴合,从而提升导流组件的气密性能。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应急排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吊装转运状态);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应急排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尾气处理状态);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应急排放系统的爆炸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流组件的剖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流组件的爆炸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流组件在另一角度下的爆炸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调整组件的爆炸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调整组件的剖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尾气二燃室;11

第一吊环;2

急冷室;21

第二吊环;3

连接座;31

容纳槽;4

导流管;5

第一挡环;51

第一密封圈;511

密封凸起;6

连接管;7

第二挡环;71

第二密封圈;711

密封凹槽;72

第三密封圈;81

容纳套筒;82

调节杆;83

调节套筒;84

轴承;85

弹簧;9

承载座;91

导向滑轨;92

导向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3]
一种撬装式一体化尾气高温焚烧及急冷处理应急排放系统,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状态切换,从而降低装置的转运难度并防止二燃室与急冷换热设备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附图1

3为本实施例中应急排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应急排放系统包括:尾气二燃室1、急冷室2、导流组件和调整组件。
[0034]
所述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均滑动设置在承载座9上,且尾气二燃室1通过导流组件与急冷室2相连通。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内部设置相应的现有设备,示例性的,在尾气二燃室1内部可设置尾气焚烧和蓄热组件,在急冷室2内部可设置换热和制冷组件。所述调整组件的一端设置在尾气二燃室1上,另一端设置在急冷室2上。在进行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调整组件能对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从而使本系统在吊装转运状态和尾气处理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035]
具体的,当需要对本系统进行吊装转运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调整组件缩短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之间的间距。如图1所示,此时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相贴合,因此能降低装置的吊装体积,方便将本系统转运至事故发生地。当需要通过本系统对尾气进行处理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调整组件增大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之间的间距。如图2所示,此时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之间形成间隔,通过该间隔能切断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之间的换热通道,从而避免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之间的热传递对尾气处理工作的效率造成影响。
[0036]
为确保尾气二燃室1内部的气体在燃烧后得以导向急冷室2内部,本实施例所述的导流组件可选用如图3

图5所示的结构。具体的,导流组件包括:连接座3、导流管4、第一挡环5、连接管6和第二挡环7。
[0037]
所述连接座3嵌装在尾气二燃室1的侧壁上,在连接座3上设有容纳槽31。所述导流管4置于容纳槽31内部,所述第一挡环5设置在导流管4上,且导流管4与尾气二燃室1相连通。所述连接管6滑动套设在导流管4外部,连接管6的一端与急冷室2相连通,另一端设有第二挡环7。在所述第一挡环5靠近第二挡环7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圈51,在所述第二挡环7靠近第一挡环5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密封圈51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圈71。
[0038]
由于连接管6滑动套设在导流管4外部,因此连接管6与导流管4的相对位置可根据本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当本系统处于吊装转运状态时,连接管6将会插入容纳槽31内部,因此能降低导流组件的体积。当本系统处于尾气处理状态时,连接管6上的第二挡环7将会与导流管4上的第一挡环5相贴合,此时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71将会提升导流组件的气密性能,因此能避免尾气二燃室1内部的气体发生外泄。
[0039]
可选的,为提升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71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在第二密封圈71上设有多个密封凹槽711,多个所述密封凹槽711呈环状分布在第二密封圈71轴线的周侧。相应,在所述第一密封圈51上应设有多个密封凸起511,所述密封凸起511与密封凹槽711一一对应布置。
[0040]
当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71相贴合后,密封凸起511将会插入密封凹槽711内部,通过上述过程能提升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7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导流管4和连接管6之间获得更好的轴向密封效果。
[0041]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导流组件的密封能力,所述第二密封圈71上还可设有第三密封圈72。具体的,在所述第一密封圈51的内壁和导流管4的外壁之间形成密封间隙,所述第三密封圈72置于密封间隙内部。
[0042]
通过第三密封圈72和密封间隙的配合能使导流管4和连接管6的拼接部位进行径向密封。此时,导流管4和连接管6之间将同时具有轴向密封和径向密封结构,因此会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0043]
附图7和附图8为本实施例中调整组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容纳套筒81、调节杆82和调节套筒83。所述容纳套筒81设置在尾气二燃室1的侧壁上,所述调节杆82设置在急冷室2的侧壁上,且调节杆82滑动设置在容纳套筒81内部。所述调节套筒83通过轴承84可转动的安装在容纳套筒81上,在调节套筒83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在调节杆82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啮合。
[0044]
当需要缩短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之间的间距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调节套筒83的方式使调节杆82向容纳套筒81内部运动;当需要增大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之间的间距时,工作人员可反向转动调节套筒83,以使得调节杆82向容纳套筒81外部运动。
[0045]
可选的,为降低增大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间距的难度,所述容纳套筒81内部设有弹簧85,所述弹簧85的一端与容纳套筒81的内壁相连,另一端与调节杆82的端面相连。当本系统处于吊装转运状态时,弹簧85将被压缩,当本系统由吊装转运状态向尾气处理状态进行切换时,弹簧85的弹性势能将会释放,从而提升调节杆82向容纳套筒81外部运动的速度。
[0046]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的质量较大,因此两者的间距调节过程可能难度较高。为避免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在间距时发生偏移,所述承载座9上可设有导向滑轨91,相应的,在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的底面上均设有与导向滑轨91相配合的导向滑槽92。当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间距发生变化时,导向滑槽92和导向轨道91的存在能对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的轨迹进行限制,从而避免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发生偏移。
[0047]
相应的,工作人员也可在导向滑槽92内部设置滑轮,从而将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与承载座9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进一步的降低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的间距调节难度。
[0048]
此外,为方便吊装转运状态下的本系统进行吊装,在尾气二燃室1顶部靠近急冷室2的一侧可设有第一吊环11,在急冷室2顶部靠近尾气二燃室1的一侧可设有第二吊环21,所述第二吊环21与第一吊环11相对正。当本系统进入吊装转运状态后,第一吊环11和第二吊环12将进行拼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成的吊装环,进而方便起吊装置对其进行吊装。
[0049]
相应的,工作人员还可在尾气二燃室1和急冷室2的顶部设置其他吊装环,从而使本系统在吊装过程中获得更加稳定的吊装姿态。
[0050]
下面对上述方案的效果进行说明:
[005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撬装式一体化尾气高温焚烧及急冷处理应急排放系统,能通过导流组件使尾气二燃室和急冷室形成一体化尾气处理装置,因此能降低工作人员的拼装难度,方便将装置转运到事故发生地。其次,本系统能通过调整组件调节尾气二燃室和急冷室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本系统具有吊装转运和尾气处理两种状态:在吊装转运状态下,本系统的体积将会降低,因此能降低转运难度;在尾气处理状态下,尾气二燃室和急冷室之间将会形成间隔,因此能避免发生相互干扰。此外,本系统还能通过连接管的滑动切换导流组件的形态:在吊装转运状态下,连接管能插入容纳槽内部,从而配合调整组件缩小本系统的转运体积;在尾气处理状态下,连接管上的第二挡环将与导流管上的第一挡环相贴合,从而提升导流组件的气密性能。
[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