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锅炉内倾斜燃烧防焦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0: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锅炉 倾斜 燃烧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锅炉内倾斜燃烧防焦结构。


背景技术:

2.生物质燃料、城市生活垃圾等燃料作为可再生能源,在现代日趋紧张的能源供给环境中逐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燃料放在锅炉里燃烧时,由于燃料的特性,含水分较多,灰分较多,灰分中碱金属含量较高,燃烧产生的灰分灰熔点较低,容易粘结,粘结之后容易结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锅炉内倾斜燃烧防焦结构,防止受热面结焦且较为节省空间。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锅炉内倾斜燃烧防焦结构,包括用于燃烧燃料的倾斜燃烧装置、倾斜侧下防焦集箱和空气预热器,倾斜侧下防焦集箱为两个且分布在锅炉中的左右两侧,倾斜燃烧装置和倾斜侧下防焦集箱均倾斜布置,两个倾斜侧下防焦集箱分别平行间距布置在倾斜燃烧装置的上方,每个倾斜侧下防焦集箱的上方对应一个水平的侧上集箱,每个倾斜侧下防焦集箱和对应侧上集箱之间通过水冷壁连通,两个倾斜侧下防焦集箱的前端分别通过立式下降管一和锅炉的锅筒连通,两个倾斜侧下防焦集箱的后端分别通过立式下降管二和对应的侧上集箱的后端连通,侧上集箱的前端连通锅筒,空气预热器的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倾斜燃烧装置的一次进风口,空气预热器的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二管道连通布置在锅炉炉膛外部的前二次风管和后二次风管,前二次风管的侧壁上引出一排前细管,后二次风管的侧壁上引出一排后细管,一排前细管和一排后细管的出风口延伸到锅炉炉膛内部。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6.所述前二次风管和后二次风管均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布置,前二次风管的高度高于后二次风管,一排前细管的悬伸端朝向炉膛的内侧倾斜向下布置,一排后细管的悬伸端朝向炉膛的内侧倾斜向下布置,前二次风管和后二次风管分布在炉膛的两侧。
7.所述水冷壁由倾斜段一、竖直段和倾斜段二依次拼接而成,两个水冷壁自下端向上先相互靠近形成倾斜段一、再分别竖直向上形成竖直段、再相互远离形成倾斜段二。
8.所述倾斜侧下防焦集箱自倾斜燃烧装置的上端斜向下延伸至倾斜燃烧装置的下端。
9.所述一排前细管所在平面和一排后细管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中倾斜侧下防焦集箱倾斜布置、平行设置在倾斜燃烧装置的上方,能够有效利用空间,相比水平放置,倾斜放置的倾斜侧下防焦集箱的长度增加,能够尽可能的增大水冷壁的面积,即增大受热面,有效降低烟气温度,防止炉膛内高温燃料在炉墙内结焦,优化传热。另外,在同样的炉型需要相同的炉膛辐射面积需求量
下,可以降低炉膛的整体高度,锅炉高度的降低,意味着锅炉管道,钢架,平台扶梯都随之降低,可以节省空间、节约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的a

a方向的剖视图。
13.其中:10、倾斜燃烧装置;11、一次进风口;20、倾斜侧下防焦集箱;30、侧上集箱;40、水冷壁;41、倾斜段一;42、竖直段;43、倾斜段二;51、下降管一;52、下降管二;60、锅筒;70、空气预热器;81、前二次风管;82、前细管;91、后二次风管;92、后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的锅炉内倾斜燃烧防焦结构,包括用于燃烧燃料的倾斜燃烧装置10、倾斜侧下防焦集箱20和空气预热器70,倾斜侧下防焦集箱20为两个且分布在锅炉中的左右两侧,倾斜燃烧装置10和倾斜侧下防焦集箱20均倾斜布置,两个倾斜侧下防焦集箱20分别平行间距布置在倾斜燃烧装置10的上方,每个倾斜侧下防焦集箱20的上方对应一个水平的侧上集箱30,每个倾斜侧下防焦集箱20和对应侧上集箱30之间通过水冷壁40连通,两个倾斜侧下防焦集箱20的前端分别通过立式下降管一51和锅炉的锅筒60连通,两个倾斜侧下防焦集箱20的后端分别通过立式下降管二52和对应的侧上集箱30的后端连通,侧上集箱30的前端连通锅筒60,空气预热器70的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倾斜燃烧装置10的一次进风口11,空气预热器70的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二管道连通布置在锅炉炉膛外部的前二次风管81和后二次风管91,前二次风管81的侧壁上引出一排前细管82,后二次风管91的侧壁上引出一排后细管92,一排前细管82和一排后细管92的出风口延伸到锅炉炉膛内部。其中所述倾斜燃烧装置10可以为往复炉排、倾斜炉排、多级液压机械式炉排或多级焚烧炉排中的一种,这几种设备均为现有设备。
16.前二次风管81和后二次风管91均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布置,前二次风管81的高度高于后二次风管91,一排前细管82的悬伸端朝向炉膛的内侧倾斜向下布置,一排后细管92的悬伸端朝向炉膛的内侧倾斜向下布置,前二次风管81和后二次风管91分布在炉膛的两侧。
17.水冷壁40由倾斜段一41、竖直段42和倾斜段二43依次拼接而成,两个水冷壁40自下端向上先相互靠近形成倾斜段一41、再分别竖直向上形成竖直段42、再相互远离形成倾斜段二43。
18.倾斜侧下防焦集箱20自倾斜燃烧装置10的上端斜向下延伸至倾斜燃烧装置10的下端。
19.一排前细管82所在平面和一排后细管9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20.燃料燃烧的过程大致如下:先将燃料加入倾斜燃烧装置10内部燃烧,外界空气经过鼓风机进入空气预热器70内加热形成一次热风从一次进风口11进入倾斜燃烧装置10中和燃料混合燃烧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上升的过程中引入二次风,即空气预热器70通过第二管道、前二次风管81、一排前细管82、后二次风管91、一排后细管92向炉膛内部引入二次风,进行悬浮燃烧,将烟气中一次燃烧未燃尽的成分继续燃烧,可以增加燃烧效率,降低
燃烧温度,降低nox的排放。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在炉膛内辐射放射,同时高温烟气温度降低,在炉膛出口经凝渣管进入第二通道受热面(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对流管束),从锅炉本体出口处进入尾部受热面,先经省煤器再到空气预热器70,之后烟气进入后续设备,燃烧产生的灰渣进入落灰斗内,随出渣机运出至灰库。
21.本技术中倾斜侧下防焦集箱20倾斜布置、平行设置在倾斜燃烧装置10的上方,能够有效利用空间,相比水平放置,倾斜放置的倾斜侧下防焦集箱20的长度增加,能够尽可能的增大水冷壁40的面积,即增大受热面,有效降低烟气温度,防止炉膛内高温燃料在炉墙内结焦,优化传热。另外,在同样的炉型需要相同的炉膛辐射面积需求量下,可以降低炉膛的整体高度,锅炉高度的降低,意味着锅炉管道,钢架,平台扶梯都随之降低,可以节省空间、节约投资成本。
22.本技术中水冷壁40的倾斜段一41和竖直段42之间有弯折,竖直段42和倾斜段二43之间有弯折,能够吸收部分热膨胀,有利于锅炉稳定运行。
23.本技术中二次风从一排前细管82和一排后细管92中倾斜对喷,可以增加炉膛内烟气的扰动,补充大量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同样降低燃料结焦性。
24.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