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制备氟化锶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6: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氟化 制备 高效 用于 反应釜


1.本技术涉及氟化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氟化锶的高效反应釜。


背景技术:

2.氟化锶是一种焊接新材料,可以以氟化氢为氟源进行生产,即通过实用碳酸锶、纯净水和氟化氢反应制得氟化锶。
3.相关授权公告号为cn2115629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氢氟酸反应釜,包括反应罐、氢氟酸加料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反应罐包括罐体和搅拌装置,罐体的顶部设有加料口和氢氟酸滴加口、底部设有出料管,氢氟酸加料装置包括氢氟酸储罐和氢氟酸高位槽,氢氟酸储罐通过氢氟酸泵与氢氟酸高位槽相连通,氢氟酸高位槽的下部与氢氟酸滴加口相连通;在制备过程中,将碳酸锶和水加入反应罐内,开启搅拌装置,并通过氢氟酸加料装置将氢氟酸加入罐体内以进行反应,当反应结束之后,反应后的物料由出料管排出,完成对氟化锶材料的制备。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搅拌装置对物料的搅拌效果不佳,易影响反应效果和氟化锶的成品质量,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搅拌效果不佳而影响反应效果和氟化锶的成品质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氟化锶的高效反应釜。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备氟化锶的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制备氟化锶的反应釜,包括反应罐体,所述反应罐体顶部贯穿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罐体下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反应罐体上设置有转动杆以及用于驱动转动杆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转动杆远离驱动电机处的一端对称连接有第一对接杆,每一所述第一对接杆侧壁均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搅拌杆;所述转动杆外围且位于第一对接杆上方对称设置有第二对接杆,每一所述第二对接杆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沿转动杆交替设置于转动杆外围;所述转动杆与第二对接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每一第二对接杆以转动杆为中心做周向转动的齿轮组,所述第二对接杆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对接杆的转动方向相反。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进入反应罐体内部之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第一对接杆随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搅拌杆以转动杆为中心做周向运动,与此同时齿轮组带动第二对接杆和第二搅拌杆以转动杆为中心做圆周运动,且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的转动方向相反,增大了液体物料的流动性,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充分搅拌,优化物料的反应效果,提高所生成的氟化锶质量。
9.可选的,每一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侧壁均贯穿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贯通设置,物料可以穿过通孔,增大了第一搅拌杆、
第二搅拌杆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同时也进一步增大了液体物料的流动性,进一步优化物料的搅拌和反应效果。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对接杆和第二对接杆外侧壁均设置有弧形导流面,所述第一搅拌杆远离第一对接杆处的端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二对接杆远离第二对接杆处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导流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导流面、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的设置能够在反应结束后的物料排出过程中,引导成品快速脱离第一对接杆、第二对接杆、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外侧壁,减少反应罐体内的成品滞留量。
13.可选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对接杆远离转动杆处的一端设置有刮杆,所述刮杆贴合于反应罐体内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杆在第一对接杆的带动下以转动杆为中心做周向运动,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设置的刮杆刮除反应罐体内壁上的物料,进一步提高反应的充分度,优化反应效果。
15.可选的,所述反应罐体靠近出料管处的底壁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靠近出料管处的一侧竖直向下倾斜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结束之后的成品能够在倾斜面的导向作用下聚集于出料管并排出,一方面加速了成品的排出速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反应罐体内部的成品滞留量。
17.可选的,所述转动杆靠近齿轮组处的侧壁且位于齿轮组下方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二对接杆位于挡板外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能够在不影响第二对接杆转动的同时,避免物料在被搅拌的过程中溅落在齿轮组上,起到保护齿轮组,延长齿轮组的使用寿命的作用。
19.可选的,所述挡板背离转动杆处的一侧竖直向下倾斜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挡板能够引导溅落于挡板上的物料快速脱离挡板,使得物料均能够充分反应,并减少反应罐体内的物料的残留。
21.可选的,所述挡板远离转动杆处的侧壁沿其周向设置有波纹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面的设置能够使得在倾斜的挡板的引导下移动至挡板外边缘的物料能够在波纹面的进一步引导下快速滴落脱离挡板,进一步减少挡板上物料的滞留量。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物料进入反应罐体内部之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第一对接杆随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搅拌杆以转动杆为中心做周向运动,与此同时齿轮组带动第二对接杆和第二搅拌杆以转动杆为中心做圆周运动,且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的转动方向相反,增大了液体物料的流动性,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充分搅拌,优化物料的反应效果,提高所生成的氟化锶质量;
25.2.弧形导流面、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的设置能够在反应结束后的物料排出过程中,引导成品快速脱离第一对接杆、第二对接杆、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外侧壁,减少反应罐体内的成品滞留量;
26.3.刮杆在第一对接杆的带动下以转动杆为中心做周向运动,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设
置的刮杆刮除反应罐体内壁上的物料,进一步提高反应的充分度,优化反应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一种用于制备氟化锶的反应釜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8.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齿轮组与反应罐体之间位置关系的局部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罐体;11、进料口;111、进料管;12、出料管;121、阀门;13、倾斜面;2、转动杆;21、驱动电机;22、齿轮组;221、第一外齿轮;222、第二外齿轮;223、内齿轮;23、第一对接杆;231、第一搅拌杆;2311、第一导流面;232、刮杆;233、弧形导流面;24、第二对接杆;241、第二搅拌杆;2411、通孔;2412、第二导流面;25、挡板;251、波纹面;26、支撑杆;27、支撑环板;271、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制备氟化锶的反应釜。参照图1,一种用于制备氟化锶的反应釜包括反应罐体1,反应罐体1顶部贯穿插设有进料口11,反应罐体1靠近进料口11处固定插设有进料管111,反应罐体1下端连通有出料管12,出料管12上设置有用于启闭出料管12的阀门121,反应罐体1靠近进料管111处的空心圆柱体,反应罐体1靠近出料管12处的底壁设置有倾斜面13,倾斜面13的设置使得反应罐体1靠近进料管111处的截面小于反应罐体1靠近出料管12处的截面大小。
32.参照图1和图2,反应罐体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反应罐体1内部顶部固定放置有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驱动端竖直向下并与转动杆2端部相连,转动杆2外围对称设置有第二对接杆24,第二对接杆24和转动杆2之间设置有齿轮组22,齿轮组22包括固定套接于转动杆2外侧壁上的第一外齿轮221,啮合连接于第一外齿轮221上的第二外齿轮222,以及啮合连接于第二外齿轮222上的内齿轮223,反应罐体1内部顶壁固定焊接有用于支撑第二外齿轮222的支撑杆26,以及用于支撑内齿轮223的支撑环板27,支撑环板27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供内齿轮223插设的环槽271,内齿轮223部分插设于环槽271内。
33.参照图1和图2,两个第二对接杆24垂直焊接于内齿轮223远离环槽271处的外表面,每一第二对接杆24背离齿轮组22处的侧壁均沿其长度方向焊接有若干个第二搅拌杆241,每一第二搅拌杆241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34.参照图1和图2,转动杆2靠近齿轮组22处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挡板25,两个第二对接杆24均位于挡板25外围;挡板25背离远离转动杆2处的一侧竖直向下倾斜设置,挡板25远离转动杆2处的侧壁且位于其边缘沿其周向设置有波纹面251,以避免物料在被搅拌过程中溅落在齿轮组22上,而溅落在挡板25上的物料将会在倾斜的挡板25以及波纹面251的导向作用下快速滴落脱离挡板25。
35.参照图1和图2,转动杆2远离齿轮组22处的端壁对称焊接有第一对接杆23,每一第一对接杆23朝向齿轮组22处的侧壁均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搅拌杆231,第一搅拌杆231和第二搅拌杆241交替设置于转动杆2外围。
36.参照图1和图2,每一第一搅拌杆231和第二搅拌杆241上均开设有通孔2411,每一第一对接杆23和每一第二对接杆24外表面均设置有弧形导流面233,以使得第一对接杆23
和第二对接杆24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每一第一搅拌杆231远离对应位置的第一对接杆23处的端壁设置有第一导流面2311,每一第二搅拌杆241远离对应位置的第二对接杆24处的端壁设置有第二导流面2412,以减少第一对接杆23、第二对接杆24、第一搅拌杆231和第二搅拌杆241上的物料的堆积量。
37.参照图1和图2,其中一个第一对接杆23远离转动杆2处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刮杆232,刮杆232沿竖直方向设置,刮杆232外侧壁贴合于反应罐体1内壁,以便在第一对接杆23的带动下刮蹭反应罐体1内壁,减少反应罐体1内壁的物料堆积。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制备氟化锶的反应釜的实施原理为:将物料经进料管111注入反应罐体1内,然后启动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带动转动杆2转动,此时第一对接杆23随转动杆2转动,齿轮组22带动内齿轮22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对接杆24以转动杆2为中心做周向转动,且由于内齿轮223与第一外齿轮221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第二对接杆24和第一对接杆23的转动方向相反,且部分物料穿过第一搅拌杆231和第二搅拌杆241上的通孔2411,从而能够促进液体物料的流动性,使得物料能够充分融合反应,优化搅拌和反应效果。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