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自动注塑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注塑 全自动 成型机 注塑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注塑成型机。


背景技术:

2.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
3.目前,一般的注塑成型机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对注塑模具内已经注塑成型的产品取出过程较为繁琐,通常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已成型产品进行起模并同时将产品从注塑模具内取出,此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费时费力。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全自动注塑成型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注塑成型机。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全自动注塑成型机,包括注塑箱,所述注塑箱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注塑箱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远离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模,所述注塑箱内壁固定连接有成型模,所述成型模侧壁设置有两个注塑腔,所述成型模内设置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的一端贯穿注塑箱侧壁,所述注塑腔内侧滑动连接有脱模推板,所述成型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脱模推板滑动的驱动机构。
8.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成型模内的两个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板,所述脱模推板与第二活塞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注塑箱的侧壁内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与调节腔之间通过连通孔连通,所述控制腔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远离连通孔的一侧通过弹簧与控制腔内侧弹性连接,所述注塑箱内壁设置有两个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活塞板滑动的控制机构。
9.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控制槽内侧的第一齿条板,所述第一齿条板延伸至控制腔内并与第一活塞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槽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与第一齿条板相啮合的齿轮,所述控制槽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板,所述第二齿条板与齿轮相啮合。
10.优选地,所述第一齿条板的直尺部位于控制槽内,所述第一齿条板与第二齿条板的直尺部相对设置。
11.优选地,所述第二齿条板呈l形结构,所述第二齿条板远离注塑腔的一端延伸至控制槽外。
12.优选地,所述弹簧为拉伸弹簧。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通过设置驱动机构与控制机构,在原料注塑成型后,利用气缸带动固定板和挤压模移动与成型模分离,在固定板左移一定距离时与第二齿条板相接触,第二齿条板在固定板推力作用下移动,使得齿轮转动同时第一齿条板向反方向滑动,推动第一活塞板将控制腔内的气体推入调节腔内,使得第二活塞板在连接杆的作用下推动脱模推板向左滑动,从而将注塑腔内的成型产品推出注塑腔,无需人工对已成型产品进行脱模,缩短了一定的脱模时间,省时省力,加强了注塑成型机在反复注塑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注塑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17.图3为图1中的b处放大图。
18.图中:1注塑箱、2连通孔、3控制腔、4第一活塞板、5弹簧、6第一齿条板、7控制槽、8第二齿条板、9气缸、10固定板、11挤压模、12成型模、13注塑腔、14注塑管、15脱模推板、16连接杆、17调节腔、18第二活塞板、19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

3,一种全自动注塑成型机,包括注塑箱1,注塑箱1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缸9,气缸9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与注塑箱1内壁滑动连接,固定板10远离气缸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模11,注塑箱1内壁固定连接有成型模12,成型模12侧壁设置有两个注塑腔13,成型模12内设置有注塑管14,注塑管14的一端贯穿注塑箱1侧壁,溶液通过注塑管14进入注塑腔13中进行注塑成型,注塑腔13内侧滑动连接有脱模推板15。
21.成型模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脱模推板15滑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成型模12内的两个调节腔17,调节腔17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板18,脱模推板15与第二活塞板18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注塑箱1的侧壁内设置有控制腔3,控制腔3与调节腔17之间通过连通孔2连通,控制腔3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板4,第一活塞板4远离连通孔2的一侧通过弹簧5与控制腔3内侧弹性连接,弹簧5为拉伸弹簧,当固定板10与第二齿条板8分离时,第一活塞板4会在弹簧5弹力作用下滑动,从而使得第二活塞板18滑动带动脱模推板15滑向注塑腔13底部并与其贴合,弹簧5的弹力可以带动第一活塞板4与第一齿条板6共同运动,注塑箱1内壁设置有两个控制槽7。
22.控制槽7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活塞板4滑动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控制槽7内侧的第一齿条板6,第一齿条板6延伸至控制腔3内并与第一活塞板4固定连接,控制槽7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套设有与第一齿条板6相啮合的齿轮19,控制槽7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板8,第二齿条板8与齿轮19相啮合,第一齿条板6的直尺部位于控制槽7内,第一齿条板6与第二齿条板8的直尺部相对设置,第二齿条板8呈l形结构,第二齿条板8
远离注塑腔13的一端延伸至控制槽7外,使得固定板10可以通过抵住推动第二齿条板8延伸至控制槽7外的部分,带动第二齿条板8滑动,达到控制成型产品脱模的目的。
23.使用时,启动气缸9,气缸9的伸缩端伸长推动固定板10向右滑动,在固定板10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二齿条板8失去固定板10对其的阻力,在弹簧5的弹性作用下带动第一活塞板4向左移动,使得调节腔17内的气体被吸入控制腔3中,使得第二活塞板18带动连接杆16向右移动,从而使得脱模推板15滑动到与注塑腔13内侧相紧合,当挤压模11右移到与成型模12相互配合时,向注塑管14内注入溶液,进行注塑;
24.当注塑成型后,气缸9的伸缩端带动固定板10与挤压模11向左移动,当固定板10移动到一定位置时与第二齿条板8相接触,第二齿条板8在固定板10的作用下向左移动,由于齿轮19分别与第二齿条板8与第一齿条板6相啮合,从而使得第一齿条板6向右滑动并推动第一活塞板4向右滑动,使得控制腔3内的气体被推入调节腔17内,使得第二活塞板18在连接杆16的作用下推动脱模推板15向左滑动,从而将注塑腔13内的成型产品推出注塑腔13。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