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保护机构、无人机组件及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2: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飞行器 无人机 旋翼 组件 保护
保护机构、无人机组件及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机构、无人机组件及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螺旋桨为薄壁、边缘锋利,使得螺旋桨的高速旋转很容易对人或其他物体造成严重割伤。为此,现有的无人机通常需要搭配螺旋桨的保护装置来避免螺旋桨可能造成的安全问题。然而,现有的螺旋桨的保护装置,对螺旋桨的保护范围有限,在无人机碰撞过程中,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可能由于没有被保护装置保护住而对人或其他物体造成割伤,致使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机构、无人机组件及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机构,用于保护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所述保护机构包括:连接体,与所述多旋翼无人飞行器连接;保护罩,与所述连接体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体和/或至少部分所述保护罩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体和/或所述保护罩能够接触所述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动力装置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所述动力装置的转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机构,用于保护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所述保护机构用于安装于所述设于所述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动力装置的转动部位的外部,当所述保护机构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时,至少部分所述保护机构与所述转动部位接触,从而降低所述转动部位的转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组件,包括:机臂;电机,设于所述机臂上;螺旋桨,与所述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保护机构,所述连接体连接于所述机臂和/或所述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以及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无人机组件,所述机臂与所述机身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机构、无人机组件及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由于保护罩和连接体中的至少一者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保护罩和连接体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接触动力装置的转动部位,从而降低动力装置的转速,进而提高了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防护等级、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组件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部分连接体;

图4是图3中无人机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无人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无人机组件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组件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部分连接体;

图8是图7中无人机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无人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无人机组件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组件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部分连接体;

图12是图11中无人机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无人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无人机组件在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组件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部分连接体;

图16是图15中无人机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无人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8是图15中无人机组件在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组件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部分连接体;

图20是图19中无人机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中无人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2是图19中无人机组件在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100、无人机组件;

101、机臂;102、动力装置;103、电机;1031、旋转部;1032、底座;1033、插槽;104、螺旋桨;1041、桨毂;1042、桨叶;

105、保护机构;106、配合部;1061、延伸齿;1062、第二棘齿;

10、连接体;11、固定部;111、第一装配段;112、第二装配段;113、开槽;12、接触部;120、卡持部;121、接触层;122、凸起部;123、第一棘齿;124、支撑件;125、接触体;126、弹性件;

20、保护罩;21、保护支架;22、连接筋;221、第一连接段;222、第二连接段;223、台阶面;200、机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一般情况,飞行器包括机体及多个与机体固定连接的机臂,机臂上安装有由电机驱动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从而使得飞行器能够借助螺旋桨高速旋转产生气流的反作用力驱动飞行器飞行。

然而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难免会触碰各种建筑、树枝或其他物品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情况会在螺旋桨的外侧加上保护罩以将螺旋桨整体罩住,从而可以对螺旋桨进行保护。

现有的螺旋桨的保护装置,其仅为利用自身强度来保护人或其他物体,对螺旋桨的保护范围有限,在飞行器触碰的过程中,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可能由于没有被保护罩保护住而对人或其他物体造成割伤,致使飞行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对保护机构、无人机组件及多旋翼无人飞行器进行了改进,以降低螺旋桨的转速,提高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机构,用于保护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所述保护机构包括:连接体,与所述多旋翼无人飞行器连接;保护罩,与所述连接体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体和/或至少部分所述保护罩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体和/或所述保护罩能够接触所述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动力装置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所述动力装置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保护机构,用于保护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所述保护机构用于安装于所述设于所述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动力装置的转动部位的外部,当所述保护机构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时,至少部分所述保护机构与所述转动部位接触,从而降低所述转动部位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组件,包括:机臂;电机,设于所述机臂上;螺旋桨,与所述电机连接;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保护机构,所述连接体连接于所述机臂和/或所述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无人机组件,所述机臂与所述机身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该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可以是旋翼飞行器、固定翼飞行器或者固定翼与旋翼混合的飞行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包括无人机组件100和机身200。无人机组件100包括机臂101、动力装置102和保护机构105。机臂101与机身200连接。动力装置102包括电机103和螺旋桨104。电机103安装于机臂101远离机身200的一端。电机103与螺旋桨104连接,用于驱动螺旋桨104旋转,从而为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提供飞行动力。保护机构105用于保护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的螺旋桨104在特定方向上不受触碰物撞击或者不主动撞击外物。

示例性地,触碰物可以包括人、植物、建筑物、动物或者其他物体等。

可以理解地,螺旋桨10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如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六个、八个或者更多,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03包括用于驱动螺旋桨104旋转的旋转部1031。示例性地,旋转部1031包括电机103的外转子、内转子、转动壳体中的其中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旋桨104包括桨毂1041和桨叶1042。桨毂1041与电机103连接。桨毂1041与桨叶1042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桨毂1041与桨叶1042为一体结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桨毂1041与桨叶1042分体设置或者可拆卸连接。桨毂1041可以通过快拆件连接结构、卡扣结构等中的至少一种与桨叶1042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2至图22,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机构105包括连接体10和保护罩20。连接体10与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连接。保护罩20与连接体10连接。其中,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或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或保护罩20能够接触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的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

上述实施例的保护机构105,由于保护罩20和连接体10中的至少一者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保护罩20和连接体10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从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进而提高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的防护等级、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示例性地,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降落或者飞行过程中,若保护机构105触碰到触碰物时,触碰物会对保护机构105施加撞击力,保护罩20和连接体10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保护罩20和连接体10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从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避免了高速旋转的螺旋桨104触碰到触碰物而对触碰物造成割伤或者伤害,从而保护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或者螺旋桨104,提高了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的防护等级、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若撞击力去除,保护机构105恢复至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不接触时,电机103和螺旋桨104均能够正常工作,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能够正常飞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或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连接体1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

比如,至少部分连接体1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连接体1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又如,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连接体1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再如,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连接体1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或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保护罩2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

比如,至少部分连接体1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保护罩2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又如,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保护罩2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再如,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保护罩2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或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保护罩2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

比如,至少部分连接体1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保护罩2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又如,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保护罩2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再如,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保护罩2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

示例性地,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包括螺旋桨104和电机103的旋转部1031中的至少一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或保护罩20能够接触螺旋桨104或者电机103,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机103采用外转子结构时,电机103包括外转子。转动部位包括电机103的外转子。示例性地,电机103的外转子与螺旋桨104传动连接。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或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或保护罩20能够接触电机103的外转子,从而降低电机103的外转子的转速,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03包括转动壳体,转动部位包括电机103的转动壳体。示例性地,电机103的转动壳体与螺旋桨104转动连接。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或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或保护罩20能够接触电机103的转动壳体,从而降低电机103的转动壳体的转速,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机103采用内转子结构时,电机103包括内转子。转动部位包括电机103的内转子。示例性地,电机103的内转子与螺旋桨104传动连接。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或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连接体10和/或保护罩20能够接触电机103的内转子,从而降低电机103的内转子的转速,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罩20设于螺旋桨104的外围。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在降落或者飞行过程中,若保护机构105触碰到触碰物时,保护罩20能够遮挡螺旋桨104,避免螺旋桨104触碰到触碰物而对触碰物造成割伤或者伤害,从而保护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或者螺旋桨104。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罩20包括保护支架21和连接筋22。保护支架21设于螺旋桨104的外围。连接筋22连接于连接体10和保护支架21之间。连接筋22的数量为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支架21设置在螺旋桨104的部分外周的外围,即保护支架21可以围绕于螺旋桨104部分外周的外围,也可以环绕于螺旋桨104整个外周的外围。

示例性地,螺旋桨104的数量为多个,保护支架21可以围绕于多个螺旋桨104中的至少一个螺旋桨104至少部分外周的外围,保护支架21也可以环绕于多个螺旋桨104所形成的整个外周的外围,在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地,保护罩2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只要保护机构105不对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上的摄像头以及各感测器造成阻挡即可。

示例性地,保护支架2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任意合适的形状,比如呈弧形、折线形或者其他形式及其组合,在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每个保护支架21大致对应于螺旋桨104的四分之一的外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保护支架21设置在螺旋桨104外周的外围时,保护支架21也可以对应于螺旋桨104外周的其他范围,在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每个保护支架21连接有两个连接筋22。每一个连接筋22连接于保护支架21与连接体10,从而将保护支架21与连接体10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罩20也可以设计为其他任意合适结构,比如连接筋22的数量为一个、三个或者其他任意合适数量等。示例性地,两个连接筋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在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连接筋2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任意合适形状,比如弧形、折线形或者其他形式及其组合。

可以理解地,连接体10连接于机臂101、电机103等相关结构中的至少一种。比如,连接体10与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的机臂101连接。又如,连接体10与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的电机103连接。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体10包括固定部11和接触部12。固定部11与机臂101连接。接触部12连接于保护罩20和/或固定部11。示例性地,接触部12与固定部11连接。连接筋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部11和保护支架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触部12与保护罩20连接,固定部11与保护罩20连接,即接触部12和固定部11均连接在保护罩20上。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触部12与固定部11连接,固定部11与保护罩20连接,即接触部12和保护罩20均连接在固定部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11上设有缺口,用于供机臂101穿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该缺口处可以设置朝向机臂101方向的装拆组件,以将保护机构105可拆卸地安装于机臂101和/或电机103等相关结构上。示例性地,装拆组件可以包括卡扣配合的卡托和扣盖。扣盖与卡托可转动配合,以将保护机构105可拆卸地安装于机臂101上。扣盖扣设于机臂101的顶部时,扣盖与卡托卡扣配合,装拆组件与机臂101相对固定。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单独延伸的拆装组件。比如,将固定部11设置为包括硬胶层,通过硬胶层连接于电机103或者机臂101上。又如,将固定部11设置为包括例如卡扣结构的连接件,并通过该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机臂101或者电机103等相关结构上,在此不作限制。请参阅图5、图9、图13、图17和图21,比如,电机103的底座1032上设有插槽1033。固定部11与插槽1033卡插配合。示例性地,插槽103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插槽1033沿电机103的底座1032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部12和/或至少部分保护罩2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接触部12和/或保护罩20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

可以理解地,接触部12和保护罩20中的至少一者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接触部12和保护罩20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接触螺旋桨104和电机103的旋转部1031中的至少一者,从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机构105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接触部12和保护罩20均与转动部位间隔设置。示例性地,保护机构105在正常状态或者未受到来自触碰物的作用力时,接触部12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间隔设置;且保护罩20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间隔设置,以保证电机103和螺旋桨104均能够正常工作,从而为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正常飞行提供了保障。

请参阅图3至图6、图19至图22,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部12包括接触层121。在保护机构105受到外力作用时,接触层121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连接体10中用于与机臂101连接的部位包括具有刚性的结构,从而保证保护机构105与机臂101可靠连接固定。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层121沿电机103的周向延伸设置。示例性地,接触层121环绕至少部分电机103。

可以理解地,接触层12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任意合适形状,比如接触层121的形状包括弧形、大致弧形、折线形、规则曲面或者不规则曲面中的至少一种,在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地,固定部11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开设开口或者槽等,用于供脚架等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的其他部件穿设。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触层121包括具有弹性的结构,比如,接触层121包括软胶层、硅胶层、橡胶层等弹性层。示例性地,接触层121包括软胶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1中用于与机臂101连接的部位包括具有刚性的结构。示例性地,固定部11的变形能力小于接触部12的变形能力。比如,固定部11包括采用硬胶制成的结构等。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机构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接触部12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机构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接触层121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接触层121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

比如,接触部12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接触层121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的转速。

又如,保护罩2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接触层121能够发生位移,以使接触层121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的转速。

再如,保护罩2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护罩20和接触层121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接触层121能够发生位移和弹性形变,以使接触层121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的转速。

例如,保护罩20和接触层121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护罩20和接触层121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接触层121能够发生位移和弹性形变,以使接触层121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03采用外转子结构。保护机构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接触层121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接触层121能够接触电机103的外转子,从而降低电机103的外转子的转速,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03包括转动壳体。保护机构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接触层121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接触层121能够接触电机103的转动壳体,从而降低电机103的转动壳体的转速,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机构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接触层121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接触层121能够接触桨毂1041,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示例性地,保护机构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接触层121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接触层121能够接触桨毂1041,以降低桨叶1042的转速,从而避免了高速旋转的桨叶1042触碰到触碰物而对触碰物造成割伤或者伤害,从而提高了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的防护等级、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接触层121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减小接触层121与动力装置102的电机103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接触层121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可以理解地,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在降落或者运行过程中触碰到触碰物时,若触碰物对保护机构105施加撞击力,接触层121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减小接触层121与动力装置102的电机103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接触层121能够接触螺旋桨104和/或电机103的旋转部1031。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部位上设有配合部106。接触部12包括卡持部120。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卡持部120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得卡持部120能够配合部106卡合,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

比如,卡持部12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卡持部120能够与配合部106卡合配合,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的转速。

又如,保护罩2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卡持部120能够发生位移,以使得卡持部120能够与配合部106卡合配合,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的转速。

再如,保护罩2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护罩20和卡持部120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卡持部120能够发生位移和弹性形变,以使得卡持部120能够与配合部106卡合配合,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的转速。

例如,保护罩20和卡持部12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护罩20和卡持部120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卡持部120能够发生位移和弹性形变,以使得卡持部120能够与配合部106卡合配合,进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的转速。

示例性地,当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在降落或者运行过程中保护机构105触碰到触碰物时,若触碰物对卡持部120和保护罩20中的至少一者施加撞击力,卡持部120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得卡持部120能够与配合部106卡合,从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请参阅图7至图18,示例性地,保护机构105在正常状态或者未受到来自触碰物的作用力时,卡持部120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间隔设置,保护罩20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间隔设置,以保证电机103和螺旋桨104均能够正常工作,从而为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正常飞行提供了保障。

请参阅图7至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卡持部120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和/或位移以减小卡持部120与动力装置102的电机10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卡持部120能够与配合部106卡合。

请参阅图7至图18,可以理解地,当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在降落或者运行过程中保护机构105触碰到触碰物时,若触碰物对保护机构105施加撞击力,卡持部120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减小卡持部120与动力装置102的电机10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卡持部120能够与动力装置102的配合部106卡合,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配合部106设于螺旋桨104上。请参阅图15至图18,示例性地,配合部106设于桨毂1041上。

请参阅图7至图14,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配合部106设于电机103的旋转部1031上。

请参阅图7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持部120包括凸起部122。凸起部122凸设于固定部11上。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卡持部120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凸起部122与配合部106卡合配合,从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比如,凸起部122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凸起部122能够与配合部106卡合,进而降低螺旋桨104转速。

又如,保护罩2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凸起部122能够发生位移,以使得凸起部122能够与配合部106卡合,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再如,保护罩2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护罩20和凸起部122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凸起部122能够发生位移和弹性形变,以使得凸起部122能够与配合部106卡合,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例如,保护罩20和凸起部122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护罩20和凸起部122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凸起部122能够发生位移和弹性形变,以使得凸起部122能够与配合部106卡合,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03采用外转子结构,配合部106设于电机103的外转子上。示例性地,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凸起部122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凸起部122能够与外转子上的配合部106卡合配合,从而降低电机103的外转子的转速,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请参阅图7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03包括转动壳体,配合部106设于电机103的转动壳体上。具体地,配合部106凸设于电机103的转动壳体的外表面。配合部106的凸设方向与凸起部122的凸设方向垂直。示例性地,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凸起部122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凸起部122能够与转动壳体上的配合部106卡合配合,从而降低电机103的转动壳体的转速,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106设于桨毂1041上。比如,配合部106包括设于桨毂1041上的延伸齿1061。示例性地,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凸起部122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凸起部122能够与桨毂1041上的配合部106(即延伸齿1061)卡合配合,从而降低桨毂1041的转速,进而降低桨叶1042的转速。

在其他实施例中,配合部106也可以设置在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的其他任意合适位置。比如,配合部106的其中一部分设于桨毂1041上,配合部106的另一部分设于电机103的旋转部1031上等。

请参阅图7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122的凸起方向与动力装置102的电机103的轴线平行。可以理解地,由于加工误差,凸起部122的凸起方向与电机10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度、5度、10度以及0度至10度之前的其他任意合适角度,均在二者平行的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7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122与动力装置102的电机10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配合部106与电机10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如此,当保护机构105未受到触碰物所施加的撞击力时,电机103和螺旋桨104均能够正常工作,从而为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正常飞行提供了保障。当触碰物对保护机构105施加撞击力时,凸起部122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凸起部122与配合部106接触配合,从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的转速。

凸起部1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如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1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起部122沿电机103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地,配合部10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如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配合部106的数量可以与凸起部122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地,配合部106的数量与凸起部122的数量对应。每个配合部106对应设有一个凸起部122。

示例性地,凸起部122的数量为多个,配合部106的数量与凸起部122的数量相同或者不同。

可以理解地,配合部106可以设于电机103的表面的任意合适位置,只要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配合部106能够与凸起部122卡合配合即可。比如靠近桨毂1041设置,或者远离桨毂1041设置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7至图10,示例性地,配合部106包括延伸齿1061。延伸齿1061从电机103的外侧表面沿电机103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凸起部122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凸起部122与动力装置102上的延伸齿1061接触配合,从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示例性地,延伸齿106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延伸齿1061沿电机103的周向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1至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106包括第二棘齿1062。卡持部120包括第一棘齿123。第一棘齿123设于朝向动力装置102的电机103的外侧表面。具体地,第一棘齿123设于固定部11中与电机103相对的部位上,且第一棘齿123朝向电机103的外侧表面。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第一棘齿123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得第一棘齿123与转动部位上的第二棘齿1062卡合配合,从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示例性地,第一棘齿123设于固定部11上。第二棘齿1062设于动力装置102的电机103的外侧表面。第一棘齿123能够与第二棘齿1062接触啮合。

保护机构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棘齿123和/或保护罩20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第一棘齿123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从而使得第一棘齿123能够与位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上的第二棘齿1062卡合,进而降低螺旋桨104转速。

比如,保护机构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棘齿123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第一棘齿123能够与位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上的第二棘齿1062卡合,进而降低螺旋桨104转速。

又如,保护机构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护罩20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第一棘齿123能够发生位移,从而使得第一棘齿123能够与位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上的第二棘齿1062卡合,进而降低螺旋桨104转速。

再如,保护机构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棘齿123和保护罩20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第一棘齿123能够发生位移,从而使得第一棘齿123能够与位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上的第二棘齿1062卡合,进而降低螺旋桨104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03采用外转子结构,第二棘齿1062设于电机103的外转子上。示例性地,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第一棘齿123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得第一棘齿123能够与外转子上的第二棘齿1062卡合配合,从而降低电机103的外转子的转速,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请参阅图11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03包括转动壳体,第二棘齿1062设于电机103的转动壳体上。具体地,第二棘齿1062从电机103的外转子的外周向外延伸。示例性地,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第一棘齿123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得第一棘齿123能够与转动壳体上的第二棘齿1062卡合配合,从而降低电机103的转动壳体的转速,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请参阅图15至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棘齿1062设于桨毂1041上。具体地,第二棘齿1062从桨毂1041向外延伸。示例性地,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第一棘齿123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得第一棘齿123能够与位于桨毂1041上的第二棘齿1062卡合配合,从而降低桨毂1041的转速,进而降低桨叶1042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棘齿123与电机10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棘齿1062与电机10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如此,当保护机构105未受到触碰物所施加的撞击力时,电机103和螺旋桨104均能够正常工作,从而为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正常飞行提供了保障。当触碰物对保护机构105施加撞击力时,第一棘齿123能够发生位移和/或弹性形变,以使第一棘齿123与第二棘齿1062卡合配合,从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第一棘齿123和第二棘齿1062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如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棘齿1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棘齿123沿电机103的周向间隔设置。

第二棘齿1062的数量可以与第一棘齿123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理解地,第二棘齿1062可以设于电机103的表面的任意合适位置,只要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第二棘齿1062能够与第一棘齿123卡合配合即可。比如靠近桨毂1041设置,或者远离桨毂1041设置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9至图22,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部12包括支撑件124、接触体125和弹性件126。支撑件124与保护罩20连接。接触体125设于支撑件124上。弹性件126套设于保护罩20上。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弹性件126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接触体125能够接触转动部位,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示例性地,保护机构105在正常状态或者未受到来自触碰物的作用力时,固定部11、支撑件124、接触体125、弹性件126和保护罩20均与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间隔设置,以保证电机103和螺旋桨104均能够正常工作,从而为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正常飞行提供了保障。

示例性地,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弹性件126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接触体125能够接触电机103的旋转部1031和桨毂1041的至少一者,进而降低桨叶1042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触碰物不再与保护机构105接触即撤除外力时,接触体125不再接触电机103的旋转部1031和桨毂1041。此时,电机103和螺旋桨104均能够正常工作,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能够正常飞行。

请参阅图21,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11包括第一装配段111和第二装配段112。第一装配段111与保护罩20连接。第二装配段112与第一装配段111连接,用于与电机103的底座1032卡插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装配段111与连接筋22连接。第二装配段112与底座1032上的插槽1033卡插配合。因而,保护罩20通过该固定部11实现与电机103的底座1032的固定连接。

第一装配段111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连接方式与连接筋22固定连接。比如,第一装配段111套设于连接筋22上等。

请参阅图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筋22包括第一连接段221和第二连接段222。第一连接段221与支撑件124连接。弹性件126和第一装配段111套设于第一连接段221上。第二连接段222连接于第一连接段221远离支撑件124的一端。第一连接段221与第二连接段222配合形成有台阶面223。弹性件126设于电机103与台阶面223之间。

具体地,第一连接段221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段222的外径,从而在第一连接段221和第二连接段222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22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26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支撑件124和台阶面223。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台阶面223或者保护罩20能够使弹性件126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所述接触体125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请参阅图21和图22,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126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支撑件124和第一装配段111。具体地,第一装配段111套设于第一连接段221上,且弹性件126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支撑件124和第一装配段111。保护机构105在受外力作用时,第一装配段111能够使弹性件126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所述接触体125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示例性地,台阶面223能够对第一装配段111进行限位。

请参阅图21和图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配段111形成有开槽113,支撑件124与开槽113的底壁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段221能够穿设开槽113的底壁而与支撑件124连接。开槽113的底壁能够接触于台阶面223,从而对第一装配段111进行限位。弹性件126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支撑件124和开槽113的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24与保护罩20通过一体成型加工制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体125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接触层121的结构。

弹性件126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任意合适结构。请参阅图20至图22,比如,弹性件126包括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03采用外转子结构。保护机构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弹性件126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接触体125能够接触电机103的外转子,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示例性地,当保护罩20触碰到触碰物时,弹性件126会被挤压。在弹性件126被挤压过程中,接触体125会发生位移,从而使得接触体125能够接触电机103的外转子,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请参阅图19至图2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03包括转动壳体。保护机构10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弹性件126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接触体125能够接触电机103的转动壳体,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示例性地,当保护罩20触碰到触碰物时,弹性件126会被挤压。在弹性件126被挤压过程中,接触体125会发生位移,从而使得接触体125能够接触电机103的转动壳体,进而降低螺旋桨104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旋桨104包括与电机103连接的桨毂1041和与桨毂1041连接的桨叶1042。弹性件126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接触体125能够接触桨毂1041,进而降低桨叶1042的转速。

示例性地,当保护罩20触碰到触碰物时,弹性件126会被挤压。在弹性件126被挤压过程中,接触体125会发生位移,从而使得接触体125能够接触桨毂1041,进而降低桨叶1042的转速。

请参阅图1至图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保护机构105,用于保护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保护机构105用于安装于设于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的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的外部,当保护机构105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时,至少部分保护机构105与转动部位接触,从而降低转动部位的转速。

示例性地,保护机构105的具体结构可以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保护机构105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制。

上述实施例的保护机构105,由于至少部分保护机构105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保护机构105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从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进而提高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的防护等级、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示例性地,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在降落或者运行过程中触碰到触碰物时,若触碰物对保护机构105施加撞击力,至少部分保护机构105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至少部分保护机构105能够接触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从而降低动力装置102的转速,避免了由于螺旋桨104没有被遮挡住而使得高速旋转的螺旋桨104触碰到触碰物而对触碰物造成割伤或者伤害,从而保护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或者螺旋桨104,提高了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的防护等级、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若撞击力去除,保护机构105恢复至与动力装置102的转动部位不接触,电机103和螺旋桨104均能够正常工作,多旋翼无人飞行器1000能够正常飞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