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在台车上组装飞行器机身中央部段的方法与流程

2021-08-13 19: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飞行器 机身 两个 中央 主要用于
在台车上组装飞行器机身中央部段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机身中央部段的组装和生产,该飞行器机身中央部段主要用于接纳两个主翼以支撑所述两个主翼。



背景技术:

一架飞行器的机身包括多个基本为圆筒形的部段,它们在固定至彼此之前单独地组装。

组装这样的部段特别需要对组成其框架的元件进行定位,使这些元件在几何学上相符,在此框架上增加和固定加固元件,然后才能将外蒙皮加到该适当构造的框架上以将外蒙皮固定在框架上。

这些操作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则,特别是在要组装的元件的几何符合性方面,这些规则是非常严格的。在商用飞行器的情况下,这种机身部段具有很大的尺寸,使得组装需要对同样具有很大的尺寸的部件和设备进行处理,此外还必须使其相对于彼此精确定位。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组装这种机身的已知装置通常是复杂的并且占用大量空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可以简化组装这种机身部段所需的装置和工具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用于组装飞行器机身中央部段的方法,该部段包括用于固定(fixing)飞行器的两个机翼箱盒的纵向主壁,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供应能够在地面上四处移动的台车并将该台车定位在组装工位中,该台车包括支撑结构;

–为该工位提供主壁,将该主壁安装并机械地固置(immobilizing)在台车的支撑结构上的参考位置中;

–为该工位提供横向壁,将该横向壁安装并机械地固置在相对于台车的参考位置中,在参考位置中,横向壁相对于主壁位于将要与该主壁固定的位置;

–将横向壁固定至主壁;

–将台车移至另一组装工位。

本发明使得可以通过利用该部段的下机翼根部区域来确保机身中央部分的组装,本发明包括纵向主壁,该纵向主壁使得能够形成组件并在组件的整个结构中支撑该组件。通过简单地滚动将组件支撑在地面上的台车,该组件就可以在无需提升设备的情况下从一个工位移动到另一工位。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当限定的方法,其中,该工位设置有由行进式龙门起重机承载的横向壁,该横向壁固定在该行进式龙门起重机上,并且其中,通过将行进式龙门起重机放置并固置在相对于台车的预定位置中来确保该横向壁安装并机械地固置在参考位置中。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当限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为该工位提供中间横向壁的左部分,将该左部分安装并机械地固置在参考位置中,在该参考位置中,左部分通过具有沿着该纵向主壁的左面延伸的内边缘而在该纵向主壁的大致中间长度处与纵向主壁成直角地延伸;

–将左部分固定至纵向主壁;

–为该工位提供中间横向壁的右部分,将该右部分安装并机械地固置在参考位置中,在该参考位置中,右部分通过具有沿着该纵向主壁的右面延伸的内边缘而在该纵向主壁的大致中间长度处与纵向主壁成直角地延伸;

–将右部分固定至纵向主壁;

–将台车移至另一组装工位。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当限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台车定位在该组装工位中;

–向该工位提供左翼梁(spar)和右翼梁,将各翼梁安装并机械地固置在相对于台车的参考位置中,在该参考位置中,各翼梁支承每个横向壁的上边缘;

–将各翼梁固定至横向壁;

–将台车移至另一组装工位。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当限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为该组装工位提供左挡板和右挡板,将各挡板安装并机械地固置在在相对于台车的参考位置中,在该参考位置中,各挡板沿着翼梁在两个横向壁之间延伸;

–将各挡板固定至翼梁并固定至至少一个横向壁。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当限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台车定位在组装工位中;

–为该组装工位提供横梁,将各横梁安装并机械地固置在相对于台车的参考位置中,各横梁在处于其参考位置时从一个翼梁延伸至另一个翼梁;

–将各横梁固定至各翼梁;

–将台车移至另一工位。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当限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为该组装工位提供横向桁条,将各桁条安装并机械地固置在相对于台车的参考位置中,各桁条在处于其参考位置时从一个翼梁延伸至另一个翼梁;

–将各桁条固定至各翼梁;

–将台车移至另一工位。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当限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台车定位在组装工位中;

–为该工位提供机身蒙皮的大致半圆筒形的下游下部部分,并将该下游下部部分定位并固置在相对于台车的参考位置中,下游下部部分在参考位置中从横向壁向下游延伸,该下游下部部分包括两个直线形的上边缘,所述两个直线形的上边缘在下游下部部分处于其参考位置中时延伸到翼梁的延伸部中;

–为该工位提供机身蒙皮的大致半圆筒形的上游下部部分,并将该上游下部部分定位并固置在相对于台车的参考位置中,上游下部部分在参考位置中从横向壁向上游延伸,该上游下部部分包括两个直线形的上边缘,所述两个直线形的上边缘在上游下部部分处于其参考位置中时延伸到翼梁的延伸部中;

–为该工位提供机身蒙皮的大致半圆筒形的上部部分,并将该上部部分定位并固置在相对于台车的参考位置中,上部部分在下游下部部分的上方和上游下部部分的上方延伸以形成位于参考位置的大致圆筒形组件,该上部部分包括两个直线形的下边缘,所述两个直线形的下边缘通过在处于参考位置中时与上游下部部分和下游下部部分的上边缘相接而延伸到翼梁的延伸部中;

–将上游下部部分和下游下部部分的上边缘固定至上部部分的下边缘。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当限定的方法,其中,通过螺栓连接、铆接、焊接、粘结、聚合等来确保以上固定。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当限定的方法,其中,使用了具有机动轮的滚动式移动台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当限定的方法,其中,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的导轨以控制台车的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飞行器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带有飞行器机身部段的主壁的根据本发明的台车的概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台车的概图,其中主壁安装为支承在模板上;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台车的概图,其中在移除模板后安装了主壁;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承下游壁的下游行进式龙门起重机的概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承上游壁的上游行进式龙门起重机的概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承中间壁的左部分的左龙门起重机的概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承中间壁的右部分的右龙门起重机的概图;

图9是在上游行进式龙门起重机、下游行进式龙门起重机、左行进式龙门起重机和右行进式龙门起重机就位以将下游壁、中间壁和上游壁固定至主壁时,根据本发明的台车的概图;

图10是在将翼梁和侧挡板设置和固定至横向壁时根据本发明的台车的概图;

图11是在将横梁设置和固定至其支撑的框架时根据本发明的台车的概图;

图12是在增加了机身蒙皮的下游下部部分和机身蒙皮的上游下部部分时的根据本发明的台车的概图;

图13是在增加了机身蒙皮的上部部分时根据本发明的台车的概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在组件安装中能够由台车占据的各工位的概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飞行器a包括大体上圆筒形的机身f,该机身f包括中央部段c,该中央部段c支撑在该机身的两侧上水平延伸的两个机翼。

本发明所基于的思想是通过利用该部段的下机翼根部区域一起形成该组件并在组件的整个结构中支撑该组件来确保机身中央部段的组装,从而能够在无需提升设备的情况下仅通过在地面上滚动台车即可移动该组件。

为此目的,使用了纵向主壁,该壁形成了机身部段的一体的部分,并且在机翼根部区域的中央部分中延伸使得机翼根部区域的中央部分分为两部分,该主壁构成的元件使得一方面能够支撑该组件,另一方面能够接纳制成框架然后制成整个机身部段的各种部件。

台车

在图2中,根据本发明的台车1包括具有基本矩形轮廓的滚动底板2,该滚动底板2上安装有固定的支撑结构3。该台车1是能够在地面上沿与要被组装在此台车1上的机身部段的纵向方向平行的主方向ax四处移动的滚动台车。

支撑结构3包括左上游模块4、右上游模块5,左下游模块8和右下游模块6,上游am和下游av根据飞行中的飞行器的运动方向对应于机身部段的前方和后方,并且同样地,左侧和右侧对应于机身部段的左侧和右侧。如在图2中可以看到的,每个模块是机械焊接的管状元件,包括基座,该基座固定至底板并支撑与底板间隔开的头部。

两个上游模块4和5与两个下游模块6和8在纵向方向上间隔开,以通过其界定横向空间et,该横向空间et通过与底板2成直角地延伸而从左向右沿台车的整个宽度延伸。该横向空间et旨在容纳并支撑机身部段的横向壁。

两个左模块4和8与右模块5和6侧向间隔开,从而在它们之间界定中央纵向空间el,该中央纵向空间el通过与底板成直角地延伸而沿着台车从上游到下游延伸。该纵向空间el旨在容纳并支撑机身部段的主壁9。

工位s1–组装壁

主壁9具有大体上矩形的形式,包括直线形的上边缘10、直线形的上边缘10所延伸至的直线形的上游边缘11、直线形的上边缘10所延伸至的直线形的下游边缘12以及圆顶形的下边缘13。如图4所示,在壁9在纵向空间el中就位时,该下边缘13的端部延伸超过上游边缘和下游边缘,并且分别对应于沿纵向方向延伸超出台车的上游突出部14和下游突出部15。

当主壁9就位时,主壁9的上边缘平行于地面水平延伸,并且主壁9的上游边缘11和下游边缘12相对于地面竖直地延伸,这是在各个附图中图示的各种情况下的情形。

主壁9在台车的纵向空间el中的放置有利地通过模板16来完成,模板16包括平坦的基座17,该平坦的基座17支撑肋18,肋18终止于上边缘,该上边缘支撑着沟槽19,该沟槽19的轮廓对应于下边缘13的曲率。

该模板16可以临时安装在底板2上,在纵向空间el中位于右模块5、6与左模块4、8之间,以接纳主壁9的下边缘13,这允许主壁9相对于底板2竖直地定位,且能够相对于底板2纵向地定位。

作为补充,结构3配备有支承的、定位的或类似的机械止动类型的机械定位元件,以确保壁9在纵向空间el中的安装确保壁9在台车上的精确定位。

当主壁9在纵向空间el中就位时,结构3所配备的抓握元件被致动以将壁9牢固地固置在其参考位置中,之后模板16可以被移除,例如通过使模板16相对于底板2纵向地向下游av移动来从底板2上移除模板16。

一旦壁9就位并保持在台车上,则将下游横向壁21、中间横向壁22和上游横向壁23横向地加至支撑结构3以固定至主壁9,从而构成机身部段的中央框架部分。

如在图5中可以看到的,下游壁首先安装在下游行进式龙门起重机24上,该下游行进式龙门起重机24包括底板26,该底板26配备有支撑结构27,该支撑结构27设有适当的定位元件、比如机械止动件和底座。

在已经检查了下游壁21在结构27上的定位的几何符合性及其在该结构上的固置之后,下游龙门起重机24向上移动至台车1的下游面。在该状态下以及如图9所图示,将龙门起重机的底板26面对台车1的底板2放置,使得下游壁21的位置与主壁9的位置相关。然后,下游壁21相对于地面和主壁9成直角地延伸,并且下游壁21的上游面的中央部分支承在主壁9的下游边缘上。然后,下游壁21的上边缘与地面的距离和主壁9的上边缘与地面的距离相同。

如图9所示,当主壁9在台车1中就位并且下游壁21在下游龙门起重机24上就位时,将下游龙门起重机24带到台车的下游面的动作以及将下游龙门起重机24的底板26放置成与台车的底板2对齐的动作足以将下游壁21定位成与主壁9在几何上符合,以便将下游壁21固定至该主壁。

为此,底板2和底板26有利地配备有块状或类似类型的机械导引件,所述机械导引件确保在下游龙门起重机24的底板26的下游面被压靠在台车的底板2的下游面上时下游龙门起重机24相对于台车1的精确定位。

然后,可以将下游壁21固定至主壁9的下游边缘12。根据存在的材料,通过螺栓连接、铆接、焊接、粘结、聚合或任何其他适当的固定手段来确保该固定。一旦完成该固定,下游壁21就被释放,也就是说从支撑结构27释放,以允许移除下游龙门起重机24。

类似地,如图6所图示,首先在上游行进式龙门起重机28上安装上游壁23,该上游行进式龙门起重机28包括底板29,该底板29支撑着接收该上游壁23的结构31。类似地,在检查上游壁23的定位的几何符合性及该壁在结构31上的固置后,该龙门起重机被带到台车1的上游面,以将其底板29放置为与台车的底板2对齐,这足以将上游壁23定位成与由台车1支撑的壁9的上游边缘11对齐,如图9中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上游壁23的中央区域支承在壁9的上游边缘,并且上游壁23的上边缘与主壁9的上边缘处于相同高度,上游壁与地面和主壁9成直角地延伸。

与下游龙门起重机24的情况一样,将上游龙门起重机28带到台车1的上游面并且将其底板29放置成与台车的底板2对齐的动作足以将上游壁23放置成与主壁9在几何上相符。

为此,底板2和底板29有利地配备有定位止动块或类似类型的机械导引件,所述机械导引件确保在上游龙门起重机28的底板29的下游面被压靠在台车的底板2的上游面上时龙门起重机28相对于台车1的精确定位。

然后可以以与下游壁21的固定相同的方式将上游壁23固定至壁9的上游边缘。一旦完成该固定,上游壁23就被释放,也就是说从其支撑结构31释放,以允许移除上游龙门起重机28。

中间壁最初由如图7所示的安装在左龙门起重机32上的左部分22g和图8所示的右龙门起重机33支撑的右部分22d形成。

左龙门起重机32包括底板34,该底板34配备有结构36,左部分22g通过被定位在该结构上并与该龙门起重机几何上符合地固置而安装在该结构36上。当左部分22g在结构36上就位时,左龙门起重机32可以被移动成安装在台车的底板2上位于横向空间et的左部分中,以便将左部分22g的内边缘放置成抵靠主壁9的左表面,以便继续进行其固定。

有利地提供机械止动件和其他类型的定位元件,以确保将左龙门起重机精确地放置在横向空间et中,也就是说,在左龙门起重机在台车的横向空间et中就位时,左部分22g以相对于主壁9几何上符合的状态放置。

在组装之后,左部分22g从支撑左部分22g的结构36中释放,以便允许移除左龙门起重机32。

类似地,右龙门起重机33包括底板37,该底板37配备有结构38,右部分22d通过被定位在该结构38上并与该龙门起重机几何上符合地固置而安装在该结构38上。当右部分22d在结构38上就位时,右龙门起重机33可以被移动成安装在台车的底板2上位于横向空间et的右部分中,以便将右部分22d的内边缘放置成抵靠主壁9的右表面,以将右部分22d固定至该主壁。

有利地提供机械止动件和其他类型的定位元件,以确保将右龙门起重机精确地放置在横向空间et中,也就是说,在右龙门起重机在台车的横向空间et中就位时,右部分22d以相对于主壁9几何上符合的状态放置。

在组装之后,右部分22d从支撑右部分22d的结构38中机械地释放,以便允许移除右龙门起重机33。

通常,所有这些操作,即,将主壁9安装在支撑结构3中,下游壁21、中间壁22和上游壁23的定位和组装直接在台车1上执行,该台车1固置在图14中具有附图标记s1的第一工位中。

在这些操作期间,在将主壁安装在台车的支撑结构中之后,将装载有其各自壁的上游行进式龙门起重机、下游行进式龙门起重机、左行进式龙门起重机、右行进式龙门起重机带到固置台车并相对于该固置台车定位,然后再继续将这些壁固定至主壁。

一旦已经执行了这些各种组装操作,便将各种龙门起重机和设备物品与台车1分开,以释放台车1的环境,以使台车1能够移动到图14中标有附图标记s2的第二组装工位。

工位s2–组装翼梁和挡板

第二工位s2允许将两个翼梁和两个附加的挡板增加、定位并固定到由第一工位s1中构造的壁的组件组成的框架上。

如图10所图示,左翼梁39g被放置就位,支承在下游壁21、中间壁22和上游壁23的上边缘的左端部上,这些上边缘分别由附图标记41、42和43标识。然后,右翼梁39d被放置就位,并支承在上边缘的右端部上。有利的是,这些上边缘41、42、43的端部设有允许翼梁定位的凹口或类似物。

如在图10中可以看到的,这些壁的上边缘41、42和43以及主壁9的上边缘10以相对于地面处于相同的高度水平而水平地延伸,该高度水平基本上对应于机身部段的地板的位置。在这些条件下,翼梁39g和39d平行于方向ax延伸。

将翼梁39g和39d精确地放置就位,支撑结构3有利地设置有用于将各翼梁相对于壁9、21、22、23的上边缘以精确的几何符合性放置的机械止动件和底座以及其他装置。这些装置甚至可以是设置在支撑结构上的视觉标记、用于固置就位的物理元件等。

作为补充,左挡板44g位于结构3的左部分中,以便沿着左翼梁39g在左翼梁39g的下方延伸,从下游壁21的左边缘延伸至中间壁22的左边缘。挡板44g实质上是厚度较小的壁,其具有基本上矩形的轮廓,该轮廓具有呈扇形(scalloped)的长边缘,使得该扇形的长边缘可以被带至相对的直线形的长边缘近旁。挡板44g的长边缘的长度对应于将下游壁21与中间壁22分开的距离。

如在图10中可以看到的,挡板44g被定位成使其短边缘分别连接到下游壁21的左边缘的上部部分和中间壁22的左边缘的上部部分,而其上长边缘则沿着左翼梁39g的下游部分延伸。

类似地,右挡板44d位于结构3的右部分,以沿着右翼梁39d的下游部分延伸,同时从下游壁21的右边缘的上部部分延伸到中间壁22的右边缘的上部部分。该右挡板44d具有与左挡板44g的形状和轮廓对称的形状和轮廓。

就如同在第一工位s1中的定位步骤一样,翼梁和挡板被以足够的精度放置在结构3上,然后被固置就位,结构3被有利地配备有固置和/或位置控制装置。

在安装之后,翼梁被固定至壁,并且挡板被固定至壁且固定至翼梁。

翼梁和挡板的设置、这些元件的定位和固定的各种操作被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在第二工位s2配备的装置手动地、半自动地或自动地处理。

在固定了翼梁和挡板之后,将工位s2的各种设备物品从台车1移开,以便允许台车1转移到由附图标记s3标识的另一工位。

工位s3–组装横梁

工位s3允许在组件上安装和固定三个附加横梁,以完成地板框架。

如在图10中可以看到的,该步骤包括安装和固定下游横梁46、中间横梁47和上游横梁48,以形成地板的框架,这些横梁是安装并固定在与翼梁39g和39d的平面基本重合的平面中的平坦元件。

具有矩形轮廓的呈平坦壁形式的下游横梁46水平地安装以从左翼梁39g的下游端部横向地延伸至右翼梁39d的下游端部。因此,下游横梁46具有与左翼梁39g重合的短边缘、与右翼梁39d重合的相对的短边缘以及沿着下游壁21的上边缘41延伸的长边缘,该横梁从下游壁21延伸且水平地位于下游壁21的下游。

一旦就位,横梁被机械地固置在支撑结构3上,然后横梁46的每个短边缘固定至相应的翼梁,横梁46通过其上游长边缘固定至下游壁21的上边缘。

类似地,中间横梁47和上游横梁48根据精确定位放置在支撑结构上,然后再固置就位在该结构上。中间横梁47具有矩形轮廓,该矩形轮廓具有呈扇形的长边缘,以将该扇形的长边缘带到直线形的相对的长边缘的近旁。

在将横梁47机械地固置在结构3上之后,将该横梁47的每个短边缘固定至翼梁,并将其直线形的上游长边缘固定至中间壁22的上边缘42,该横梁从中间壁22延伸且水平地延伸至中间壁22的下游。

上游横梁48的形状和轮廓与横梁47的相同,但方向相反。在机械地固置在结构3上处于适当的位置之后,上游横梁48通过其短边缘中的每一个短边缘固定至翼梁,并通过其下游直线长边缘固定至上游壁23,该横梁从上游壁延伸并且水平地延伸到上游壁的上游。在此,再次根据情况通过螺栓连接、铆接、焊接、粘结、聚合或类似方式确保这种固定。

类似地,安装了一组横向桁条,且该组横向桁条通过其端部固定在各翼梁上。这些在图12中由附图标记49标识的横向桁条沿纵向方向规则地彼此间隔开,同时相对于纵向方向成直角地延伸。

当横梁已经安装并固定好后,工位s3的各种设备物件从台车1移开,以使台车1可以移动到工位s4。

工位s4–组装机身蒙皮

工位s4允许将机身的蒙皮安装和固定到由已经在工位s1至s3上组装的部件形成的框架组件上。

如在图12和图13中可以看到的,机身蒙皮在此包括下游下部部分51、上游下部部分52和上部部分53。

每个蒙皮部分具有近似半圆筒形的形式,下游下部部分51的长度近似对应于机身部段的长度的三分之一,而上游下部部分52的长度近似对应于机身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上部部分53的长度近似对应于机身部段的长度。

当滚动台车1在工位s4中就位并固置时,机身蒙皮的下游部分51被带到并放置在其参考位置。

在该参考位置,下游部分51的半圆形上游扇形边缘54沿着下游壁21的半圆形下扇形边缘56延伸,下游部分51的左直线上边缘57g延伸到左翼梁39g的延伸部中,下游部分51的右直线上边缘57d延伸到右翼梁39d的延伸部中。换句话说,下游部分51的上边缘57g和57d与翼梁39g和39d处于相同的高度,并且下游横梁46在翼梁39g和39d的下游端部之间以及在上边缘57g和57d的上游端部之间延伸。

从图12中可以看出,下游部分51由附图标记58标识的专用的滚动升降支架支撑,允许将下游部分51既提供给工位s4,又使其被相对于已组装的框架以高精度定位。该滚动升降支架58更具体地包括底板59,该底板一方面支撑其机动滚动元件,另一方面,该底板支撑主动支撑结构61。

该主动支撑结构61包括用于调节其相对于底板的高度的可控制脚,该脚和一组可控制的机动支撑脚轮接收半圆筒形下游下部部分51。因此,支承脚轮的控制使得可以使下游部分51自身枢转,以将其两个上边缘57g和57d定位在相同的高度,并且脚的控制使得可以将这些边缘放置在与翼梁39g和39d相同的高度处。

类似地,上游部分52被带到另一滚动升降支架62并由其定位,该另一滚动升降支架62具有与滚动升降支架58相同类型的总体结构。上游部分52如图12所图示地定位,即,在上游壁23的上游,上游部分52的扇形下游边缘63沿着上游壁23的扇形下边缘64延伸,且其直线上边缘64g和64d处于同一水平并延伸到翼梁39g和39d的延伸部中。

换言之,上游部分52的上边缘64g和64d与翼梁39g和39d处于相同的高度,并且上游横梁48在翼梁39g和39d的上游端部之间以及在上边缘64g和64d的上游端部之间延伸。

在此阶段,上部部分53从行进式龙门起重机悬吊,该行进式龙门起重机在图14中由附图标记66标识,该行进式龙门起重机被致动以将该上部部分53带到工位s4并将其放置在其参考位置。

在上部部分53的对应于图13的参考位置的参考位置中,上部部分53与下部部分51和52形成大致呈管状的组件,该组件与机身相对应,并至少部分地封闭了在工位s1到s3中组装的框架。如在该图13中可以看到的,该机身部段的下部因此包括由主壁9纵向地穿过并且用于接收飞行器机翼的敞开部分。

在该参考位置,上部部分53包括两个直线下边缘67g和67d,所述直线下边缘67g和67d分别沿着下游下部部分51的直线上边缘57g和57d、翼梁39g和39d以及上游下部部分52的直线上边缘64g和64d延伸。

一旦组件就位,就进行左侧结合,即,将边缘67g固定至边缘57g、固定至翼梁39g以及固定至边缘64g。同样地,进行右侧结合,即,将边缘67d固定至边缘57d、固定至翼梁39d以及固定至边缘64d。

工位s5–移除台车

当已经构造了对应于图13的情况的机身部段的组件时,该组件被转移到由附图标记s5标识的另一工位,以移除台车。

更具体地,输送到工位s5的组件于是包括:台车1,该台车1借助于主壁9支撑组件的中央部分而支撑该组件;以及滚动升降支架58和62,所述滚动升降支架58和62通过支撑组件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来支撑该组件。

一旦组件在工位s5中就位,则纵向主壁9被机械地释放并与支撑结构3分离。在这一阶段,机身部段的组件不再由台车1支撑,而是由滚动支架58和62支撑。然后,可以将台车1的结构3的右模块5和6拆除,以从该台车的底板2上移除,这然后使台车1可以移动到左侧以将其从组件移除。

然后,机身部段的组件可以被移动到组装现场的另一个位置,例如,以执行补充操作,然后继续进行该机身部段与之前已经组装的机身的其他部段的组装。

附加信息

如在图14中可以看到的,各个工位s1至s5可以沿着安装在生产现场地面上的一对导轨对齐,台车沿着所述导轨移动以从一个工位经过到另一个工位。除其他事项外,这使得可以自动确保在台车到达工位时台车的横向定位。

每个工位都配备了各种手动、自动或半自动设备。这样的设备一方面可以确保提供需被固定至台车所支撑的框架的部件的操作,另一方面可以确保调整每个部件的位置的操作,最后确保将每个部件固定至由台车支撑的机身部段的框架的操作。更一般地,机身部段的组装是自动、半自动和/或手动执行的。

还有利地在各个工位之间插入开关,以便于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其他滚动装置来提供部件。

在已描述的示例中,可以在地面上四处移动的台车1是包括例如机动轮的滚动台车,但是台车1也可以是配备有气垫系统等以允许它以尽可能最小的摩擦力在地面上四处移动的台车。

通常,在于各个工位上进行的所有组装操作中,视情况而定,通过螺栓连接、铆接、焊接、粘结、聚合或其他此类手段将一个元件固定至另一元件。换言之,所使用的固定方法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可及性以及与机身设计相关的一组约束条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