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船用导缆孔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安装 船用 导缆孔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用导缆孔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导缆孔安装装置是指使缆绳按一定方向从舷内通向舷外引至码头或其他系缆地点、避免缆绳的急转弯折并尽量减少缆绳与舷边磨损的一种器具,主要有导缆孔、导缆钳、导向滚轮、导向滚柱和万向导缆器等,常安装在船舶的首尾和两舷,但是传统的安装装置没有更好的耐磨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被绳子和一些电动装置驱动下磨损坏,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传统的安装装置也没有便利的除尘装置,不能在安装时保证安装的无尘环境,过多的灰尘会影响安装效果,使得安装不稳固等,非常不方便使用,而且传统的安装装置也没有也好的打孔装置一体,在安装导缆孔时各个孔的大小都不一定,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船用导缆孔安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导缆孔安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导缆孔安装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耐磨结构,所述耐磨结构包括光滑表层、金属圈、橡胶层、环氧树脂胶,所述耐磨结构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穿孔,所述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吸入口、排气管、旋风转筒、排污管,所述除尘装置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打孔装置,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紧固柱、旋转螺纹、钢柱、尖端,所述连接圈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防护壳。
5.优选的,所述光滑表层位于金属圈的一侧外表面,所述金属圈位于橡胶层的一侧外表面,所述橡胶层位于环氧树脂胶的一侧外表面。
6.优选的,所述吸入口位于排气管的一测外表面,所述排气管位于旋风转筒的一测外表面,所述旋风转筒位于排污管的一侧外表面。
7.优选的,所述紧固柱位于旋转螺纹的一侧外表面,所述旋转螺纹位于钢柱的一侧外表面,所述钢柱位于尖端的一侧外表面。
8.优选的,所述光滑表层的一侧外表面与金属圈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圈的另一侧外表面与橡胶层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层的另一侧外表面与环氧树脂胶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吸入口的一侧外表面与排气管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的另一侧外表面与旋风转筒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风转筒的另一侧外表面与排污管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紧固柱的一侧外表面与旋转螺纹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
螺纹的另一侧外表面与钢柱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钢柱的另一侧外表面与尖端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船用导缆孔安装装置,通过设置的耐磨结构,除尘装置,打孔装置可以更好的耐磨,保证了在长期使用中,主体不会被磨损坏,减小了绳子和一些电动驱动装置的摩擦,减少了损失,并且新型的船用导缆孔安装装置还有更好的除尘装置,可以保证安装时的无尘环境,避免了灰尘对安装产生的影响,可以让安装更加的稳定,使用更加方便,而且该新型的船用导缆孔安装装置还有便利的打孔装置,可以安装打孔一体化,可以将安装时遇到的较小的孔重新加工,大大的提高了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耐磨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打孔装置示意图。
16.图中:1、主体,2、耐磨结构,201、光滑表层,202、金属圈,203、橡胶层,204、环氧树脂胶,3、穿孔,4、连接圈,5、除尘装置,501、吸入口,502、排气管,503、旋风转筒,504、排污管,6、打孔装置,601、紧固柱,602、旋转螺纹,603、钢柱,604、尖端,7、支撑块,8、防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船用导缆孔安装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耐磨结构2,耐磨结构2包括光滑表层201、金属圈202、橡胶层203、环氧树脂胶204,耐磨结构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穿孔3,主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圈4,连接圈4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除尘装置5,除尘装置5包括吸入口501、排气管502、旋风转筒503、排污管504,除尘装置5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打孔装置6,打孔装置6包括紧固柱601、旋转螺纹602、钢柱603、尖端604,连接圈4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支撑块7,支撑块7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防护壳8。光滑表层201位于金属圈202的一侧外表面,金属圈202位于橡胶层203的一侧外表面,橡胶层203位于环氧树脂胶204的一侧外表面,使用更加方便。吸入口501位于排气管502的一测外表面,排气管502位于旋风转筒503的一测外表面,旋风转筒503位于排污管504的一侧外表面,增加了耐磨的性能。紧固柱601位于旋转螺纹602的一侧外表面,旋转螺纹602位于钢柱603的一侧外表面,钢柱603位于尖端604的一侧外表面,还能更加便利的打孔。光滑表层201的一侧外表面与金属圈20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金属圈202的另一侧外表面与橡胶层20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层203的另一侧外表面与环氧树脂胶20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可以更好的吸尘。吸入口501的一侧外表面与排气管50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排气管502的另一侧外表面与旋风转筒503的一侧外表面
固定连接,旋风转筒503的另一侧外表面与排污管50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保证安装的无尘环境。紧固柱601的一侧外表面与旋转螺纹60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旋转螺纹602的另一侧外表面与钢柱60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钢柱603的另一侧外表面与尖端60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大大的提高了使用效果。
19.工作原理:本技术专利由主体1、耐磨结构2、光滑表层201、金属圈202、橡胶层203、环氧树脂胶204、穿孔3、连接圈4、除尘装置5、吸入口501、排气管502、旋风转筒503、排污管504、打孔装置6、紧固柱601、旋转螺纹602、钢柱603、尖端604等部件组成,首先通过安装螺丝将除尘装置5与连接圈4连接固定好,再将打孔装置6与除尘装置5安装固定好,使用时可以通过穿孔3将主体1特定的电动装置连接好耐磨结构2增加了耐磨性能,可以避免装置摩擦损坏,由,光滑表层201与金属圈202、橡胶层203、环氧树脂胶204组成,连接圈4连接除尘装置5与打孔装置6,在安装时通过吸入口501吸入安装位置周围的灰尘保证良好的安装环境,空气从排气管502排出,经过旋风转筒503后堆积的灰尘从排污管504排出,并且还可以用打孔装置6将安装孔加工,由紧固柱601通过旋转螺纹602与主体1连接,钢柱603下的尖端604用来打孔,非常好用,大大的增加了使用效果。
2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