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通用安全潜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04 09: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多功能 潜水 装置 通用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通用安全潜水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很多人在海边或游泳池学游泳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会被淹死或者被水呛到,因此望而却步;还有当客船发生沉船事故时,不会游泳的人,也有可能会被淹死;当一些潜泳爱好者或者10米以内的浅水作业时,靠憋气是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的。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潜水器,但都不尽人意。专业的潜水器不是什么人都能用,难以普及,其实用性很有限;民用的潜水器潜不了几分钟,不会游泳的人不可能用;它更不可能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通用安全潜水装置。该多功能通用安全潜水装置,结构特别简单、合理,使用非常方便、效果好,实用性强,适应性广,即可潜水,又可学习游泳,还可以救生,无需设置专门的供氧设备。
4.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通用安全潜水装置的技术方案包括面罩,还包括浮漂,以及设置于所述浮漂上的相应的自适应自动供气发生装置,所述自适应自动供气发生装置包括分别通过其导入口和输出口联通于大气和面罩的取气供给腔体,以及对应于所述取气供给腔体的导入口的开放式分离防护装置,所述面罩连接有呼气装置。
5.所述开放分离防护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取气供给腔体上的隔离导气帽,所述导入口隐藏于该隔离导气帽内、开设于所述取气供给腔体的上部,所述面罩经相应的柔性输导管连接于取气供给腔体的相对下部。
6.所述开放分离防护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导入口下部和/或隔离导气帽端口的下部的挡隔防护体,所述导入口下部的挡隔防护体的外周边与隔离导气帽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隔或间隙,隔离导气帽端口下部的挡隔防护体与隔离导气帽的端口形成间隙或间隔。
7.所述隔离导气帽呈伞形、柱形或锥形。
8.所述挡隔防护体包括固定连接于取气供给腔体外周壁的环形挡隔板或环形挡隔套筒,所述环形挡套筒底壁周边开设有排泄孔。
9.所述环形挡隔板呈平板形或伞形,所述环形挡隔套筒的底壁呈平面或锥形面。
10.所述取气供给腔体通过一简装装置与浮漂固定连接,所述简装装置包括自其四周相应部位固定于浮漂壁面上的弹性压接片或压接板,以及固定连接于取气供给腔体相应端的刚性连接板,所述弹性压接片或压接板开设有插入耦合缝,所述刚性连接板经该插入耦合缝连接于弹性压接片或压接板与浮漂相应部位之间。
11.所述呼气装置包括复式自动安全呼气阀,所述复式自动安全呼气阀包括相互串接的缓排口和外排口,以及分别对应于所述缓排口和外排口的缓冲安全阀芯和外排隔断阀芯,所述缓排口绕缓冲安全阀芯中心对应分布开设于阀座,所述缓冲安全阀芯包括自其中部固定连接于阀座上的弹性阀片,所述外排隔断阀芯通过复位弹簧连接于阀座。
12.所述缓冲安全阀芯包括弹性阀片式缓冲安全阀芯。
13.所述缓冲安全阀芯与相应的阀座之间设有快装装置,所述快装装置包括开设于阀座上的快装孔,以及连接于该快装孔与缓冲安全阀芯之间的弹性卡接头。
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适用于浅水环境,如10米以内的浅水中,人可长时间的在水下工作或游玩,不用憋气非常舒适;当客船发生沉船事故时,如果船上能配备本发明,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死亡。本发明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如果这一技术能迅速推广使用的话,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当客船发生沉船事故时的人员死亡率;同时可使在水下作业的人可长时间地呆在水下作业;也给学游泳的人和潜水爱好者带来很大的乐趣。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系统构成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适应自动供气发生装置沿取气供给管径向方向的剖视结构图;图4 为本实用新型复式自动安全呼气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自动供气发生装置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17.如图1

4所示:本多功能通用安全潜水装置包括面罩10,浮漂6,连接于浮漂上的复式自动安全呼气阀12,以及自适应自动供气发生装置8等。
18.本实施例中,其浮漂6可为一充气泳圈,也可为救生衣、救生圈等。自适应自动供气发生装置8包括取气供给腔体,呈锥形或伞形的隔离导气帽2,以及设置于隔离导气帽下部的、平板形的环形挡隔板7a等。其取气供给腔体由取气供给管1构成,取气供给管1的上端周壁分布开设有多个空气导入口(孔)3,隔离导气帽2固定连接于取气供给管的上端面,隔离导气帽2的下端延伸至罩盖于取气供给管1的空气导入孔3外侧及以下部分,环形挡隔板7a固定连接于取气供给管1的隔离导气帽2的下部周壁。环形挡隔板7a与隔离导气帽2下端口端面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形成间隔,空气导入孔深度隐藏于隔离导气帽2内空间,且与隔离导气帽2之间在径向方向上形成一隔间。环形挡隔板7a直径大于隔离导气帽下端口的相应直径。取气供给管的下端经柔性输送管11连接于面罩10的相应进气孔。环形挡隔板7a与隔离导气帽的下端口之间的间距可为2~5毫米。
19.取气供给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刚性连接板4,充气泳圈相应侧壁面上设有与充气泳圈制作材料类同的弹性压接片5,弹性压接片5可自其周边热压式固定于泳圈的壁面,弹性压接片5开设有一条其长度与刚性连接板的相应长度或宽度对应的插入耦合缝5a,弹性压接片5与泳圈相应部位外壁面之间形成连接耦合夹层。取气供给管1由其刚性连接板4经插入耦合缝及其连接耦合夹层压紧式固定连接于泳圈。取气供给管在泳圈充气情况下呈竖向。刚性连接板4和弹性压接片5的形状可与泳圈的弧形壁面形状相适应。
20.复式自动安全呼气阀12连接于面罩的下部排气孔。复式自动安全呼气阀12包括阀座13,以及分别设置于阀座的气体入口和出口端的、相互串接的缓排口14和外排口17,以及分别可与缓排口和外排口密封配合的缓冲安全阀芯15和外排隔断阀芯18等。
21.缓冲安全阀芯15由硅胶制成的弹性阀片构成,弹性阀片的中心部位设有弹性卡接体16。阀座13的靠气体入口一端开设有位于径向中部的快装孔20,弹性阀片通过其弹性卡接体16通过其锥形头部16a穿插于快装孔20、卡紧式固定安装于阀座上。阀座上绕其快装孔20分布开设有若干缓排口14。无排放气体时,弹性阀片与缓排口呈密封状态。弹性阀片体及其弹性卡接体可由硅胶构成。
22.阀座的径向中部设有导向孔,外排口17绕导向孔分布设置。外排隔断阀芯(或阀片)18通过开设于阀座上的导向孔可密封配合式活动设置于外排口17,外排隔断阀芯18通过连接于外排隔断阀芯的阀芯杆与阀座之间的复位弹簧19连接于阀座。
23.其阀座内腔的缓排口流入侧形成缓冲安全区21,缓排口与外排口之间的阀座内腔形成隔离聚集直排区22。
24.使用时,将面罩密封式佩戴于面部,并通过相应的佩戴系带牢靠连接于头部。同时,可通过腰带23将柔性输送管11固定于腰部。水下状态下,外部空气自隔离导气帽下端、环形挡隔板与取气供给管壁之间的间隔部往上进入气体导入口,隔离导气帽、环形挡隔板与取气供给管壁相互配合形成对来自各个方向的雨、水等进行挡隔防护,避免水液进入取气供给管内。水下人员佩戴上面罩后,可通过柔性输送管(如硅胶、橡胶管等)吸取水面上空的空气。呼气时,面罩内的气体通过面罩排气孔进入复式自动安全呼气阀内缓冲安全区21,形成低压力气体经缓排口冲开弹性阀片周边进入隔离聚集直排区22,当隔离聚集直排区22聚焦的压力增加至大于外部压力时,外排隔断阀芯或阀片18克服复位弹簧拉力,将呼出的气体外排。其具有特别好的缓冲分级安全排放性能效果。
25.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其挡隔防护体包括设置于隔离导气帽下部的、具有底壁的环形挡隔套筒7b,以及其上端连接于空气导入口下部的取气供给管周壁上的、呈向下的锥形面的锥面环形挡隔板7c,锥面环形挡隔板的最大外周壁面与隔离导气帽内壁面形成间隔。环形挡隔套筒7b的底壁面周边开分布设有排泄孔7b1。其具有相对更好的隔离防护效果。本例其余结构和相应的取气、及使用方式方法等可与上述实施例类同。
26.再一实施例中,其环形挡隔套筒其上部呈向上的喇叭形。所述取气供给腔体导入口开设于其上部周壁和/或上端口。本例其余结构和相应的取气、及使用方式方法等可与上述实施例类同。
27.本实用新型的取气供给管与泳圈的连接结构和方式可以为其他任意结构和方式。在不考虑使用效果的情况下,其呼气(排气)装置可以为现有的单向排气阀。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