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式防撞船锚的制作方法

2021-08-20 16: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船用 组合式 防撞 特别
一种组合式防撞船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防撞船锚。



背景技术:

锚是确保船舶安全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设备,船锚主要有锚冠、销轴、锚爪、锚柄、锚杆(也叫横杆或稳定杆)及锚卸扣等组成。使用时将锚抛入水中,入水后锚能够啮入底土,并通过顶端所系的锚链或缆绳提供抓力,将船舶或其他浮体系留在预定水域。

目前市场上的船锚都包括锚链、锚柄和若干个锚爪,船停留的时候是啮入底土的,锚上的锚爪会牢牢的勾住河底,然后通过锚爪拉住锚柄,锚柄拉住锚链,锚链与船固定连接来达到一个固定船的效果,现有的锚锚爪为一整体结构,不能收缩,所以当船要起锚的时候,会出现锚牢牢勾住河底或海底,导致起锚困难的问题,这样在起锚的时候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延误了船的起航。

再就是,传统的船锚大多为固定形状,而船锚的形状较大,表面积较大,因此在收回船锚时,船锚受到的水流阻力就越大,回收船锚比较费力。锚爪的形状为倒钩状,固定在河床里时,锚爪有时会与河床里的岩石钩住,并且船锚在回收时,锚爪容易与水中的植物钩住,增加了船锚回收难度。

专利cn209366382u,公开了一种船艇用折叠式飞行锚,包括锚体,锚体为一平面结构,锚体的前端设有尾翼,锚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侧翼,侧翼与锚体圆滑过渡,并与锚体形成向上倾斜的角度;锚体的中线上依次设有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上分别转动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锚杆,锚杆的后端设有配重,锚杆的前端设有挂绳孔;锚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动槽,第二连杆的顶部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锚杆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折叠后与锚体表面平行。该申请虽然公开了在锚杆上设置有滑动槽,但是该滑动槽设置的作用是使得锚体和侧翼能延长花心距离,提高整体的抓力,增大锚与海床的附着面,并没有解决

本技术:
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便于啮入底土,起锚便利、快速的组合式防撞船锚。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防撞船锚,包括锚体,所述锚体包括啮入底土的锚头,以及锚杆,所述锚杆与锚头活动连接设置,所述锚头包括便于啮入底土的尖端部,以及尾翼部,所述尖端部与尾翼部固定连接,所述尾翼部包括左翼板,与左翼板以一定角度对称设置的右翼板。

上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所述锚杆包括用于与绳索连接的端部,以及用于与锚头活动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与锚头活动连接的通孔。

上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所述连接端通过连杆与尾翼部活动连接,且将所述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连杆的直径设置。

上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在左翼板与右翼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端穿过的连接孔。

上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所述左翼板与右翼板的夹角为45-80度。

上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所述尖端部为实心的三角锥体,在所述三角锥体的上顶面设置有用于将三角锥体与连接端铰接连接的铰接座。

上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在所述连接端上还设置有铰接孔,所述连接端通过铰接连接的方式与铰接座连接。

上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所述连接端的端部还设置有当锚杆被绳索牵拉一定角度时用于抵挡张开一定角度的角度控制部,所述角度控制部为与所述连接端一体设置的凸出部。

上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在所述锚杆的连接端设置有便于起锚的弧形部,且将所述三角锥体的端部小于锚杆的宽度设置。

上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在尾翼部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左翼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翼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防撞船锚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多个锚爪的船锚结构相比,首先,本实用新型仅仅设置一个锚爪,可实现防止其他未啮入泥土的锚爪与船体相撞。其次,通过将锚头与锚杆分体设置,可实现快速起锚的目的。第三,在尖端部上设置有弧形部,可实现便于尖端部啮入底土以及收锚的目的。第四,将三角锥体的端部小于锚杆的宽度设置,可起到防护船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便于啮入底土,起锚便利、快速,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船锚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部剖视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船锚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船锚的立体图一;

图5为本实施例船锚的立体图二;

图6为尖端部与铰接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4、5、6所示,一种组合式防撞船锚,包括锚体,锚体包括啮入底土的锚头1,以及锚杆2,锚杆2与锚头1活动连接设置,锚头1包括便于啮入底土的尖端部3,以及尾翼部,尖端部3与尾翼部固定连接。尾翼部包括左翼板5,与左翼板5以一定角度对称设置的右翼板6。为了在收回船锚时,减小船锚与水间阻力,将左翼板与右翼板的夹角为45-80度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尖端部3与尾翼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左翼板与右翼板的夹角为60度。

在本实施例中,锚杆2包括用于与绳索连接的端部15,以及用于与锚头1活动连接的连接端16,连接端16上设置有与锚头1活动连接的通孔7。

为了便于锚杆2与锚头1的活动连接,在左翼板5与右翼板6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端16穿过的连接孔8。连接端16通过连杆9与尾翼部活动连接,且将通孔7的直径略大于连杆9的直径设置。将通孔7的直径略大于连杆9的直径设置是为了收回船锚时,锚头1更容易从泥土中拔出,有助于快速起锚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将尖端部3设置为实心的三角锥体,在三角锥体的上顶面设置有用于将三角锥体与连接端16铰接连接的铰接座10。在连接端16上还设置有铰接孔11,锚杆2的连接端16通过铰接连接的方式与铰接座10连接。连接端16的端部还设置有当锚杆2被绳索牵拉一定角度时用于抵挡张开一定角度的角度控制部,角度控制部为与连接端一体设置的凸出部12。

在本实施例中,在锚杆2的连接端还设置有便于起锚的弧形部13,且将三角锥体的端部小于锚杆2的宽度设置,可以防止三角锥体的端部碰伤船员。为了保证尾翼部质量,防止水压将尾翼部压变形,在尾翼部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杆14,支撑杆14的一端与左翼板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翼板6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式防撞船锚,包括锚体,所述锚体包括啮入底土的锚头,以及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与锚头活动连接设置,所述锚头包括便于啮入底土的尖端部,以及尾翼部,所述尖端部与尾翼部固定连接,所述尾翼部包括左翼板,与左翼板以一定角度对称设置的右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其特征是:所述锚杆包括用于与绳索连接的端部,以及用于与锚头活动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与锚头活动连接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端通过连杆与尾翼部活动连接,且将所述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连杆的直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其特征是:在左翼板与右翼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端穿过的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其特征是:所述尖端部为实心的三角锥体,在所述三角锥体的上顶面设置有用于将三角锥体与连接端铰接连接的铰接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其特征是:在所述连接端上还设置有铰接孔,所述连接端通过铰接连接的方式与铰接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端的端部还设置有角度控制部,所述角度控制部为与所述连接端一体设置的凸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其特征是:在所述锚杆的连接端设置有弧形部,且将所述三角锥体的端部小于锚杆的宽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撞船锚,其特征是:在尾翼部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左翼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翼板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防撞船锚。其包括锚体,锚体包括啮入底土的锚头,以及锚杆,将锚杆与锚头活动连接设置;锚头包括便于啮入底土的尖端部,以及尾翼部,将尖端部与尾翼部固定连接,尾翼部包括左翼板,与左翼板以一定角度对称设置的右翼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便于啮入底土,起锚便利、快速,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效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柏恩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1.08.2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