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道车辆防寒材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6-15 19: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轨道 车辆 防寒 固定 结构
一种轨道车辆防寒材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防寒材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广泛投入使用的轨道车辆,已成为日常出行的便捷交通工具。随着高速动车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乘客对车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车辆隔音隔热的防寒材被大量应用。另外,由于防寒材的种类多种多样,由此带来的安装问题时有存在。

现有轨道车辆防寒安装结构,较多地采用直接使用胶粘剂粘接和使用防寒材安装钉安装的方式。第一种安装方式不利于车内环境的保护,防寒材粘接目前大多使用溶剂型胶粘剂,胶粘剂tvoc含量较高且有些胶粘剂有刺鼻气味,对司乘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害。另外,胶粘人员的打胶水平对粘接质量影响较大,曾出现过因打胶质量导致防寒材脱落的情况。第二种安装方式虽然能保证安装的环保性,但仅适用玻璃丝棉等软性防寒材料,对于气凝胶、铝覆板等硬性材料防寒材适用性不强。另外安装钉需要提前焊接在车体上,并且数量要求较多,占据空间较大,不利于合理的利用空间。

因此,在保证环保、合理利用空间的前提下,适用各类轨道车辆防寒材安装的结构还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防寒材固定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一种快速、环保、合理利用空间的安装结构,以优化适应车内种类繁杂防寒材的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防寒材固定结构,包括车体与防寒材,所述车体上设置c型槽及安装槽,所述车体与防寒材之间设置i型安装座与ii型安装座,所述i型安装座包括安装体及弹簧片,所述安装体包括倒“几”型固定侧及安装侧,所述安装侧包括锥型头部,所述锥型头部与倒“几”型固定侧之间为t型连接部,所述弹簧片卡置在t型连接部处,所述i型安装座通过锥型头部固定在车体的c型槽内,所述ii型安装座设置为倒“几”型,所述ii型安装座粘贴在安装槽内。

所述倒“几”型固定侧包括第一u型槽及设置于第一u型槽两侧的第一安装翼。

所述第一u型槽底部设置缓冲槽,所述第一安装翼与第一u型槽的夹角设置为70-85度。

所述ii型安装座包括第二u型安装槽及设置于第二u型槽两侧的第二安装翼,所述第二安装翼与第二u型槽的夹角设置为70-85度。

所述车体与防寒材之间的接缝处粘接铝箔胶带。

所述安装体一体成型,所述ii型安装座一体成型。

所述安装体与ii型安装座均为pa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i型安装座与ii型安装座,将防寒材快速固定,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和现有的车体c型槽及安装槽,通过插接和背胶的形式将i型安装座和ii型安装座固定在车体上,进而固定防寒材,节省了安装空间,同时便于安装,i型安装座插接于车体c型槽上,i型安装槽的第一安装翼与车体之间形成安装接口,同时为防寒材提供固定空间,i型安装座可以预先插入备用;i型安装座安装体安装侧设计成锥形,可以实现快速插入。

2.整体结构简单实用,粘接量小,重量轻,易于保证粘接质量,满足防寒对粘接力的要求;此种安装结构无溶剂型胶粘剂的使用,有利于环保,保障车内空气质量。

3.ii型安装座及铝箔胶带的辅助,安装更牢靠;i型安装座和ii型安装座可以根据防寒材的厚度及材质灵活设计,可以解决相邻不同厚度和材料的防寒材安装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墙组焊工装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图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b向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5是i型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图6是ii型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车体;200、防寒材;300、i型安装座;400、ii型安装座;1、锥型头部;2、倒“几”型固定侧;201、第一u型槽;202、第一安装翼;3、t型连接部;4、弹簧片;5、第二u型槽;6、第二安装翼;7、铝箔胶带;8、安装槽;9、c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轨道车辆防寒材固定结构,包括车体100与防寒材200,所述车体100上设置c型槽9及安装槽8,所述车体100与防寒材200之间设置i型安装座300与ii型安装座400。

所述i型安装座包括安装体及弹簧片4,所述安装体包括倒“几”型固定侧2及安装侧,所述安装侧包括锥型头部1,所述锥型头部1与倒“几”型固定侧2之间为t型连接部3,所述弹簧片4卡置在t型连接部3处,所述i型安装座300通过锥型头部1固定在车体的c型槽9内。

设置t型连接部3一方面用于固定弹簧片4,另一方面保证安装侧的强度

所述倒“几”型固定侧2包括第一u型槽201及设置于第一u型槽201两侧的第一安装翼202。所述第一u型槽201底部设置缓冲槽211,所述第一安装翼202与第一u型槽201的夹角设置为70-85度。

第一安装翼202为非水平设计,便于安装后的夹持,安装侧设置锥型头部1,便于插入车体100的c型槽9,锥型头部1宽度大于c型槽开口宽度,安装后可卡在槽口内部不脱出。弹簧片4设计成为弧形,安装后的弹簧片4为压平状态,弹簧片4安装后压平,通过回弹力将i型安装座300牢靠固定于车体c型槽9上,避免垂直安装时出现滑移。

i型安装座300为pa6材料通过模具成型,安装侧材料厚度大于倒“几”型固定侧2,安装侧厚度大有利于固定的牢靠,“几”型固定侧2厚度小利于弹性变形以适应防寒材10厚度上的公差。

所述ii型安装座400设置为倒“几”型,所述ii型安装座400粘贴在安装槽8内。所述ii型安装座400包括第二u型安装槽5及设置于第二u型槽5两侧的第二安装翼6,所述第二安装翼6与第二u型槽5的夹角设置为70-85度。

ii型安装座400材料为pa6,通过模具成型,起到对i型安装座300的辅助安装作用,安装时根据需要与i型安装座300配合使用。安装体设计成倒“几”字型,两第一安装翼202根据防寒材200厚度可灵活设计高度及厚度,以适应各种厚度的防寒材。第二u型安装槽5的底部表面覆盖一层隔离纸,安装时将隔离纸撕下,通过粘接的方式将ⅱ型安装座300固定在车体的安装槽8内。

所述车体100与防寒材200之间的接缝处粘接铝箔胶带7。

所述安装体一体成型,所述ii型安装座400一体成型。

所述安装体与ii型安装座400均为pa6。

具体地,安装防寒材10时,首先将i型安装座300的安装侧插入车体100的c型槽9上,根据尺寸需要,调整i型安装座300的数量和间距,将防寒材10按压在需要安装防寒材的位置,调整i型安装座300,使得倒“几”型固定侧2的两第一安装翼202压紧防寒材10的边缘。之后在防寒材10的开口处安装ii型安装座400,安装时将隔离纸撕下,按压紧密,使第二u型安装槽5充分与车体100的安装槽区域8充分接触,以保证良好的粘接力。

防寒材10通过i型安装座300和ii型安装座400安装后,防寒材10的边缘使用铝箔胶带7粘接封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