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5-28 10: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单轨 悬挂 轨道交通 交通 系统
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迅速壮大,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们的出行量越来越大,这种出行量的增加,并不局限于单个城市内,而是已经扩散到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现有交通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世界各大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汽车拥堵现象。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方式来解决日益增长的出行量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

悬挂式单轨列车交通系统简称为空铁,它的轨道是在车辆上方,停靠上方轨道承载列车的重力和列车动荷载;列车悬挂在轨道下方,列车的转向架设置在下开口的矩形箱梁内,轨道梁内有轨道板,为列车的转向架提供承载力。空铁车辆属于轨道交通车辆,需要在相对平坦的轨道上行驶,轨道交通的轨道是硬质轨道,一般是钢材轨道,例如铁路钢轨等。硬质轨道提供给车辆车轮的摩擦力相对较小,所以轨道交通可以有较高的车速和低成本的牵引动力;空铁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建造成本低、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具有对地面建筑设施影响小、开通后列车运行速度快、轨道走向铺设灵活、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故其在很多城市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德国、日本均较早地实现了悬挂式轨道交通体系的研发设计,近年来,国内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当空铁需要通过下沉地段且不影响地面行走或者车辆通过时,需要穿越下穿通道,不同于隧道、下穿通道外的空铁结构,不能像隧道外的轨道结构一样,仅仅在地面以下施工桩基础,因此,需要一种新的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实现空铁轨道通过下穿通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该系统包括下穿通道和用于空铁列车行走的空铁轨道,该系统还包括轨道梁连接件,所述轨道梁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下穿通道的主体结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铁轨道连接以悬吊所述空铁轨道;

所述空铁轨道沿所述下穿通道的延伸方向设置;

所述空铁列车能够沿所述空铁轨道的延伸方向行走,且所述空铁列车与所述下穿通道内部的地面车辆互不干涉。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梁连接件包括连接横梁和连接竖梁,所述连接竖梁的一端与所述空铁轨道连接,另一端固定装设于所述连接横梁;所述连接竖梁包括第一连接竖梁和第二连接竖梁,所述第一连接竖梁和所述第二连接竖梁相对于所述空铁轨道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竖梁、所述第二连接竖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空铁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所述下穿通道包括顶墙、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所述顶墙的两端分别架设于所述第一侧墙、所述第二侧墙的顶部;所述顶墙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所述连接横梁的腔室。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横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第二侧墙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腔室顶部到所述顶墙顶部的距离大于所述腔室底部到所述顶墙底部的距离。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横梁为预埋钢板结构,所述预埋钢板结构与所述下穿通道通过锚固钢筋固定设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梁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竖梁、第二连接竖梁和承载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竖梁、所述第二连接竖梁相对于所述空铁轨道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竖梁、所述第二连接竖梁的一端与所述承载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铁轨道固定连接以悬吊承载所述空铁轨道;

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安装段、弯折段和支撑段,所述安装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外侧开设有分别容纳所述第一连接竖梁、所述第二连接竖梁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端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端的高度,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底部连接面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段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竖梁、第二连接竖梁适配的限位组件;所述弯折段的一端装设于所述第二端,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段连接,所述安装段、所述弯折段与所述支撑段构成倒l形结构;

所述下穿通道包括顶墙、第一侧墙、第二侧墙和承重墙,所述顶墙的两端分别架设于所述第一侧墙、所述第二侧墙的顶部;所述承重墙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第二侧墙之间,且所述承重墙分别到所述第一侧墙、所述第二侧墙的距离大于车辆行驶宽度;

所述承重墙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所述安装段、所述弯折段以及所述支撑段的腔室。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段、所述弯折段与所述支撑段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分离式固定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竖梁、所述第二连接竖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空铁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梁连接件包括连接竖梁和承载装置,所述连接竖梁的一端与所述承载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铁轨道固定连接以悬吊承载所述空铁轨道;

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安装段和弯折段,所述安装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外侧开设有分别容纳所述第一连接竖梁、所述第二连接竖梁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端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端的高度,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底部连接面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段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竖梁、第二连接竖梁适配的限位组件;

所述弯折段的一端装设于所述第二端,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下穿通道的侧墙;

所述连接竖梁包括第一连接竖梁和第二连接竖梁,所述第一连接竖梁和所述第二连接竖梁相对于所述空铁轨道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竖梁、所述第二连接竖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空铁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梁连接件包括第一组连接竖梁、第二组连接竖梁和承载装置,所述第一组连接竖梁、所述第二组连接竖梁对称设置于所述承载装置的两端,所述承载装置为y形立柱结构;所述下穿通道包括顶墙、第一侧墙、第二侧墙和承重墙,所述顶墙的两端分别架设于所述第一侧墙、所述第二侧墙的顶部;所述承重墙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第二侧墙中间;所述承重墙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所述承载装置的腔室;或者,

所述轨道梁连接件包括承载横梁、第一承载竖梁和第二承载竖梁,所述承载横梁的两端分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承载竖梁、所述第二承载竖梁的顶部,所述承载横梁、所述第一承载竖梁与所述第二承载竖梁构成门字形立柱;所述空铁轨道通过连接竖梁悬吊设置于所述承载横梁底部;所述第一承载竖梁、所述第二承载竖梁的外侧分别与所述下穿通道的第一侧墙、第二侧墙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轨道梁连接件包括倒l形立柱,所述空铁轨道设置于所述倒l形立柱的悬臂端,所述倒l形立柱远离所述空铁轨道的一侧固定设置于所述下穿通道的内侧壁。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可实现空铁轨道在平地与下穿通道的自由运行;通过轨道梁连接件的设置,既能实现对空铁轨道的悬吊承载,保证空铁车辆在下穿通道中的顺利运行,又不影响下穿通道上部、内部的车辆行驶,实现空铁车辆在地面与下穿通道的自由穿梭,有效解决了空铁车辆穿过下穿通道的安装难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置合理。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四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五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六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七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八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九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0、顶墙,120、第一侧墙,130、第二侧墙,140、底板,150、承重墙;210、轨道梁,221、第一连接竖梁,222、第二连接竖梁,230、连接横梁,240、锚固钢筋,250、弯折段,260、安装段;300、倒l形立柱;400、门字形立柱;500、y形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明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下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图示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下穿通道、用于空铁列车行走的空铁轨道210以及轨道梁连接件,轨道梁连接件的一端与下穿通道的主体结构连接,另一端与空铁轨道连接以悬吊承载空铁轨道;空铁轨道沿下穿通道的延伸方向设置;悬挂式空铁列车能够沿空铁轨道的延伸方向行走,并且空铁列车与下穿通道内部的地面行驶的车辆互不干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下穿式交通系统,即下穿通道的顶部可以满足车辆的行驶和/或行人的行走,下穿通道的内部通过设置的空铁轨道进行悬挂单轨车辆的运行,下穿通道的内部底部可以进行车辆的运行,还可以仅仅作为连通通道,不进行汽车、轿车等车辆的运行,在这种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隧道系统或者地下车辆系统中。

其中,轨道梁连接件包括连接横梁230和连接竖梁,连接竖梁的一端与空铁轨道210连接,另一端固定装设于连接横梁230;连接竖梁包括第一连接竖梁221和第二连接竖梁222,第一连接竖梁和第二连接竖梁相对于空铁轨道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第一连接竖梁、第二连接竖梁的延伸方向与空铁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当第一连接竖梁和第二连接竖梁的长度与下穿通道的长度一致时,第一连接竖梁与第二连接竖梁为悬吊卡合空铁轨道轨道梁的板状承载装置;当第一连接竖梁、第二连接竖梁的长度小于下穿通道的长度时,下穿通道内部可仅在两端轨道梁的对接处设置第一连接竖梁、第二连接竖梁,以承载空铁轨道;下穿通道包括顶墙110、第一侧墙120和第二侧墙130,顶墙的两端分别架设于第一侧墙、第二侧墙的顶部;顶墙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连接横梁的腔室。

进一步地,连接横梁的宽度大于第一侧墙与第二侧墙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腔室顶部到顶墙顶部的距离大于腔室底部到顶墙底部的距离,保证下穿通道顶部的车辆正常行驶,提高承载强度。

进一步地,下穿通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40,当该下穿通道仅用于空铁列车穿过行驶时,该底板为承载侧墙的结构;当该下穿通道既用于空铁列车穿过行驶用于地面车辆行驶时,底板为行驶路面。

优选地,连接横梁为预埋钢板结构,预埋钢板结构与下穿通道通过锚固钢筋240固定设置。

进一步地,还可在下穿通道中设置承重墙150,以提高下穿通道的承载强度。

进一步地,连接横梁的宽度还可以小于第一侧墙与第二侧墙之间的距离,即连接横梁的宽度仅仅大于悬吊的两个空铁轨道之间的距离即可。

实施例二

参照附图2,图示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轨道梁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竖梁221、第二连接竖梁222和承载装置,第一连接竖梁、第二连接竖梁相对于空铁轨道210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第一连接竖梁、第二连接竖梁的一端与承载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空铁轨道固定连接以悬吊承载所述空铁轨道;承载装置为倒l形立柱300;下穿通道包括顶墙110、第一侧墙120、第二侧墙130,顶墙的两端分别架设于第一侧墙、第二侧墙的顶部,第一侧墙或者第二侧墙的内部开设有容纳倒l形立柱300的腔室,倒l形立柱可通过浇筑形成。

进一步地,还可在下穿通道中设置承重墙150,以提高下穿通道的承载强度。

实施例三

参照附图3,图示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轨道梁连接件包括承载横梁、第一承载竖梁和第二承载竖梁,承载横梁的两端分固定装设于第一承载竖梁、第二承载竖梁的顶部,承载横梁、第一承载竖梁与第二承载竖梁构成门字形立柱400;空铁轨道210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竖梁221、第二连接竖梁222悬吊设置于承载横梁底部;下穿通道包括顶墙110、第一侧墙120、第二侧墙130,顶墙的两端分别架设于第一侧墙、第二侧墙的顶部,顶墙、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的内部开设有容纳门字形立柱400的腔室,门字形立柱400可通过浇筑形成。

进一步地,还可在下穿通道中设置承重墙150,以提高下穿通道的承载强度。

实施例四

参照附图4,图示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四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轨道梁连接件包括第一组连接竖梁、第二组连接竖梁和承载装置,第一组连接竖梁、第二组连接竖梁对称设置于承载装置的两端,承载装置为y形立柱500;下穿通道包括顶墙110、第一侧墙、第二侧墙和承重墙150,顶墙的两端分别架设于第一侧墙、第二侧墙的顶部;承重墙设置于第一侧墙与第二侧墙中间;承重墙的内部设置有容纳y形立柱500的腔室。

实施例五

参照附图5,图示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五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轨道梁连接件包括连接竖梁和承载装置,连接竖梁的一端与承载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空铁轨道固定连接以悬吊承载空铁轨道;承载装置包括安装段260和弯折段250,安装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外侧开设有分别容纳第一连接竖梁221、第二连接竖梁222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二端的高度大于第一端的高度,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底部连接面水平设置;安装段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竖梁、第二连接竖梁适配的限位组件;弯折段的一端装设于第二端,另一端固定设置于下穿通道的第一侧墙120;连接竖梁包括第一连接竖梁和第二连接竖梁,第一连接竖梁和第二连接竖梁相对于空铁轨道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第一连接竖梁、第二连接竖梁的延伸方向与空铁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下穿通道的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可分别通过轨道梁连接件悬吊设置空铁轨道,可实现空铁列车的双向运行,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还可在下穿通道中设置承重墙150,以提高下穿通道的承载强度。

实施例六

参照附图6,图示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六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轨道梁连接件包括倒l形立柱300,空铁轨道设置于倒l形立柱的悬臂端,倒l形立柱远离空铁轨道的一侧通过连接件固定设置于下穿通道的内侧壁;其中,连接件可为多个锚固螺栓形成的锚固结构。

进一步地,下穿通道的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可分别设置该倒l形立柱结构,以实现空铁列车的双向运行,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还可在下穿通道中设置承重墙150,以提高下穿通道的承载强度。

实施例七

参照附图7,图示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七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轨道梁连接件包括承载横梁、第一承载竖梁和第二承载竖梁,承载横梁的两端分固定装设于第一承载竖梁、第二承载竖梁的顶部,承载横梁、第一承载竖梁与第二承载竖梁构成门字形立柱400;空铁轨道通过连接竖梁悬吊设置于承载横梁底部;第一承载竖梁、第二承载竖梁的外侧分别与下穿通道的第一侧墙、第二侧墙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承载横梁的顶部可与下穿通道的顶墙内侧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下穿通道的承载强度。

进一步地,还可在下穿通道中设置承重墙150,以提高下穿通道的承载强度。

实施例八

参照附图8,图示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八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轨道梁连接件包括第一组连接竖梁、第二组连接竖梁和承载装置,第一组连接竖梁、第二组连接竖梁对称设置于承载装置的两端,承载装置为y形立柱结构500;下穿通道包括顶墙、第一侧墙、第二侧墙和底板140,顶墙的两端分别架设于第一侧墙、第二侧墙的顶部;y形立柱结构500通过锚栓固定设置于底板140。

实施例九

参照附图9,图示是本实用新型下穿式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第九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y形立柱500的顶部与顶墙110固定连接,y形立柱既作为空铁轨道的承载支撑装置,又可起到下穿通道承重墙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