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5: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折叠 自行车 展开 易于 性好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易于折叠展开、展开后稳定性好且使用寿命长的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2.折叠自行车(folding bicycle)包括车架折叠关节和立管折叠关节,通过车架折叠,将车体的前后两轮对折在一起,减小车体的整体长度,从而降低自行车的携载及储运难度,提升自行车使用的灵活性。然而,传统的折叠自行车展开后折叠部位易产生晃动,车架结构的稳定性较差,使得自行车的骑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车架长期晃动松散将加速自行车变形失效,不利于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车架稳定性较差以及易变形失效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展开后稳定性好且使用寿命长的折叠自行车。
4.一种折叠自行车,该折叠自行车包括第一车架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车架单元枢轴连接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车架单元转动以折叠车体的第二车架单元;
5.所述第一车架单元包括前车架、安装于所述前车架底部并转动设置有前轮的前叉以及与所述前车架的顶部转动连接用于控制车体前进方向的车把组件,所述前车架上设有背向车体前进方向延伸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相对设置有第一抵接位及第二抵接位;
6.所述第二车架单元包括座管架、与所述座管架的底部铰链连接的立轴、与所述立轴上远离所述座管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转动设有后轮的后叉、用于驱动所述后轮转动的驱动组件以及与所述座管架的中部铰链连接的连杆,后叉与立轴连接部固定安装有后梁,所述后梁上远离所述立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支撑梁转动配合并与所述连杆铰链连接的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包括在车体展开时与所述第一抵接位抵接配合的第一限位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抵接位抵接配合的第二限位件。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后梁末端固定连接并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梁转动的导向件以及与所述导向件限位配合并与所述连杆铰链连接、可相对于所述导向件转动的配合体。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上开设有容置孔形成与所述后梁固定连接的叉状结构,所述导向件包括与所述后梁连接的横部以及分别与所述横部的两端连接且平行设置的第一竖部及第二竖部,所述支撑梁的末端嵌设于所述容置孔并与所述第一竖部及所述第二竖部转动配合,所述配合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竖部与所述支撑梁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竖部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片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竖部与所述支撑梁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竖部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片。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为依序穿设第一竖部、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以及第二竖部并在车架展开时与所述第一抵接位抵接配合的管状结构或棒状结构,第二限
位件包括依序穿设第一竖部、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以及第二竖部的限位柱以及穿设所述限位柱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片与所述第二限位片之间的扳手,所述扳手在车架展开时与所述第二抵接位抵接配合。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的第一竖部以及第二竖部上分别开设有用于限定所述限位柱周向运动轨迹的弧形导向孔,所述导向件上于所述弧形导向孔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个锁孔,两个锁孔的长度延伸方向分别对应与所述弧形导向孔的端部切向垂直,所述第一限位片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片上分别设有用于限定所述限位柱径向运动轨迹的直导向孔,所述限位柱由所述直导向孔的顶部移动至底部并嵌入所述锁孔,以限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限位片及所述第二限位片的相对运动;所述限位柱由所述直导向孔的底部移动至顶部并由所述锁孔进入所述弧形导向孔时,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片及所述第二限位片转动以展开或折叠车体。
11.所述导向件的第一竖部以及第二竖部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卡孔,用于与所述限位柱配合以调节所述第一车架单元与所述第二车架单元之间的夹角。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扳手上临近所述前车架的一端凸出形成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用于在车体折叠时与所述支撑梁的内表面抵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梁与所述驱动组件之间设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所述后叉以及所述后梁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为开口朝向所述前车架的u型管,所述第一抵接位以及所述第二抵接位分别位于u型管折弯部的内表面。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把组件包括与所述前车架转动连接的立管以及与所述立管枢轴连接以收纳或展开的把手。
16.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在支撑梁上设置第一抵接位和第二抵接位,并在折叠组件上对应设置与第一抵接位抵接配合的第一限位件以及与第二抵接位抵接配合的第二限位件,在自行车的车体展开时,第一车架单元与第二车架单元通过两个配合点连接,即增加了第一车架单元与第二车架单元的连接点位,提升了二者的连接强度以及自行车车体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自行车骑行的安全性,车体不易松散晃动而失效,有利于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折叠自行车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折叠自行车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梁与折叠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20.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配合体与第二限位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展开后稳定性好且使用寿命长的折叠自行车10,该折叠自行车10包括第一车架单元100以及与第一车架单元100枢轴连接并相对于第一车架单元100转动以折叠车体的第二车架单元20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车体在折叠过程中,是以第一车架单元100与第二车架单元200连接部位为中心,使第一车架单元100以及第二车架单元200同时向车体底部的方向偏折,直至自行车10的前轮120和后轮250并排为止,即实现车体的折叠收纳,以便于对自行车10携载或储运。
24.第一车架单元100包括前车架110、安装于前车架110底部并转动设置有前轮120的前叉130以及与前车架110的顶部转动连接用于控制车体前进方向的车把组件140,前车架110上设有背向车体前进方向延伸的支撑梁150,支撑梁150上相对设置有第一抵接位及第二抵接位。一实施例中,支撑梁150为开口朝向前车架110的u型管,第一抵接位以及第二抵接位分别位于u型管折弯部的内表面,这样,在自行车10的加工过程中,仅需对金属管进行折弯,并将折弯后的弯管焊接在前车架110上即实现支撑梁150与前车架110的安装作业,降低了支撑梁150的加工难度,有利于提升自行车10的组装效率。此外,通过将支撑梁150设计为u型管结构,在自行车10折叠的情况下,该u型管结构为用户提供了抓持部,换言之,支撑梁150充当了提手,以降低用户取车及携载的难度。
25.请结合图1与图2,一实施例中,车把组件140包括与前车架110转动连接的立管141以及与立管141枢轴连接以收纳或展开的把手142,这样,在自行车10的携载或储运过程中,可转动把手142,使得把手142向立管141偏折并折叠收纳,以避免因把手142末端与外部物体刮碰造成的把手142损坏或物体受损人员受伤问题的发生,从而提升自行车10携载及储运的安全性。进一步的,一实施例中,立管141可相对于前车架110滑动并在达到预定位置后由锁紧装置定位,以便于调节车把组件140的水平高度。
26.第二车架单元200包括座管架210、安装于座管架210顶部的坐垫220、与座管架210的底部铰链连接的立轴230、与立轴230上远离座管架2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转动设有后轮250的后叉260、用于驱动后轮250转动的驱动组件270以及与座管架210的中部铰链连接的连杆240,驱动组件270包括穿设叉柄并相对于叉柄转动的牙盘271、与牙盘271啮合并与后轮250驱动连接的链条272、用于驱动牙盘271转动的柄轴273以及与柄轴273连接的踏板274。优选的,踏板274与柄轴273枢轴连接并可折叠以与柄轴273贴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70还可以是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并由电池供电的电机装置,例如,电机装置为轮毂电机,在此情况下,折叠自行车10为折叠电动自行车。后叉260与立轴230连接部固定安装有后梁280,后梁280与立轴230夹角设置,后梁280上远离立轴230的一端设有与支撑梁150转动配合并与连杆240铰链连接的折叠组件290,折叠组件290包括在车体展开时与第一抵接位抵接配合的第一限位件291以及与第二抵接位抵接配合的第二限位件292。可以理解为,座管架210、立轴230、后梁280、折叠组件290以及连杆240构成一近似平行四边形结构,当折叠组件290形态发生变化时,该平行四边形的两条相邻边的夹角变化,从而带动另两条边活动,使得座管架210及连杆240向靠近后梁280的方向偏折以折叠车体或向远离后梁280的方向偏折以展开车体,实现车体的联动,大大降低了车体的折叠及展开难度。在实际生产时,可将自行车10设计为没有坐垫220,即站立式踩踏的自行车10结构,于此不再
赘述。
27.请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90还包括与后梁280末端固定连接并可相对于支撑梁150转动的导向件293以及与导向件293限位配合并与连杆240铰链连接、可相对于导向件293转动的配合体294。进一步的,导向件293上开设有容置孔形成与后梁280固定连接的叉状结构,导向件293包括与后梁280连接的横部2931以及分别与横部2931的两端连接且平行设置的第一竖部2932及第二竖部2933,支撑梁150的末端嵌设于容置孔并与第一竖部2932及第二竖部2933转动配合,配合体294包括设于第一竖部2932与支撑梁150之间并分别与第一竖部2932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片2941以及设于第二竖部2933与支撑梁150之间并分别与第二竖部2933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片2942,第一限位片2941以及第二限位片2942分别与支撑梁150焊接或采用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导向件293以及配合体294分别与支撑梁150的竖部或横部2931的外侧面配合且沿配合面切向设置,这样,避免了在车体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导向件293与支撑梁150磕碰问题的发生,提升了车体折叠及展开作业的可靠性并减少了车体损耗,有利于延长自行车10的使用寿命。
28.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中,也可以在支撑梁150上设置开孔,将导向件293穿设该开孔并与支撑梁150转动配合,即,支撑梁150既可以是设置在导向件293的两个竖部之间,也可以套设导向件293,具体以实际生产工艺以及用户需求为准,于此不再赘述。
29.请参阅图4,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91为依序穿设第一竖部2932、第一限位片2941、第二限位片2942以及第二竖部2933并在车体展开时与第一抵接位抵接配合的管状结构或棒状结构,第二限位件292包括依序穿设第一竖部2932、第一限位片2941、第二限位片2942以及第二竖部2933的限位柱2921以及穿设限位柱2921并位于第一限位片2941与第二限位片2942之间的扳手2922,扳手2922在车体展开时与第二抵接位抵接配合。也就是说,在车体展开时,折叠组件290是通过管状或棒状的第一限位件291与呈u型管结构的支撑梁150的折弯部的内表面抵接,以及扳手2922与支撑梁150上的横管内表面或与折弯部的内表面另一部位抵接,这样,第一限位件291的抵接部位、扳手2922的抵接部位以及导向件293与配合体294的限位配合部形成一三角受力模型,该模型的稳定性较强,进而保证了展开后的第一车架单元100与第二车架单元200连接的稳定性以及自行车10骑行的安全性。
30.一实施例中,限位柱2921的横截面为不规则环形结构,扳手2922上开设有内表面形状与限位柱2921的外表面轮廓相适应的限位孔,且扳手2922分别与第一限位片2941及第二限位片2942枢轴连接。例如,限位柱292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或环形跑道状结构,这样,当限位柱2921穿设扳手2922上的限位孔时,在实现扳手2922在限位柱2921上的安装以及限位柱2921对扳手2922限位的同时,避免扳手2922相对于限位柱2921晃动问题的发生,这样,在需要展开车体时,用户可通过扣动扳手2922,使得扳手2922在限位柱2921的约束下相对于第一限位片2941以及第二限位片2942转动,直至扳手2922与支撑梁150的折弯部的内表面抵接,即完成车体的展开作业,保证了展开后的车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车体展开作业的可靠性。
31.进一步的,一实施例中,扳手2922上临近前车架110的一端凸出形成有压紧部2923,该压紧部2923一方面为扳手2922提供抓持部,另一方面用于在车体折叠时与支撑梁150的内表面抵接。具体的,车体折叠收纳时,在限位柱2921与第一限位片2941以及第二限位片2942转动配合限定扳手2922运动路径以及扳手2922与限位柱2921限位配合的情况下,
扳手2922在限位柱2921的约束下相对于导向件293转动,进而发生翻转,即扳手2922上与第二抵接位配合的部位离开支撑梁150,扳手2922的压紧部2923摆动并与支撑梁150的内表面抵接,如此,提升了折叠后的车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折叠车体在外力冲击下展开,以降低自行车10携载及储运难度并提升储运的安全性。
32.请结合图4与图5,一实施例中,导向件293的第一竖部2932以及第二竖部2933上分别开设有用于限定限位柱2921周向运动轨迹的弧形导向孔2934,导向件293上于弧形导向孔2934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个锁孔2935,两个锁孔2935的长度延伸方向分别对应与弧形导向孔2934的端部切向垂直,换言之,两个锁孔2935分别处于弧形导向孔2934所在圆的半径上,第一限位片2941以及第二限位片2942上分别设有用于限定限位柱2921径向运动轨迹的直导向孔2943,限位柱2921在扳手2922的带动下由直导向孔2943的顶部移动至底部并嵌入锁孔2935,扳手2922与支撑梁150的内表面抵接以限制导向件293与第一限位片2941及第二限位片2942的相对运动;限位柱2921在扳手2922的带动下由直导向孔2943的底部移动至顶部并由锁孔2935进入弧形导向孔2934时,导向件293相对于第一限位片2941及第二限位片2942转动以展开或折叠车体。这样一来,当扣动扳手2922,使得车体由展开状态逐渐折叠或由折叠状态展开时,扳手2922将带动限位柱2921由其中一个锁孔2935进入弧形导向孔2934并沿弧形导向孔2934的延伸方向移动,该过程中扳手2922相对于支撑梁150偏转,从而调节导向件293与第一限位片2941或与第二限位片2942之间的夹角,即调整后梁280及连杆240与支撑梁150之间的夹角,达到折叠或展开车体的目的,该过程中,仅需扣动扳手2922调整限位柱2921在导向件293上的位置,即可轻易的改变车体的形态,简化了自行车10的折叠及展开过程,并降低了自行车10折叠及展开的难度。
33.进一步的,一实施例中,导向件293的第一竖部2932以及第二竖部2933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卡孔,用于与限位柱2921配合以调节第一车架单元100与第二车架单元200之间的夹角。也就是说,在车体的展开过程中,可适当减小扳手2922的转动幅度,使得限位柱2921嵌入其中一个卡孔中,如此,可以调节第一车架单元100与第二车架单元200之间的夹角,进而调节坐垫220与车把组件140之间的距离以及前后轮之间的距离,以使得自行车10的车体结构更贴合用户身高以及骑行习惯等。
34.一实施例中,后梁280与驱动组件270之间设有加强杆300,加强杆300、后叉260以及后梁280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如此,在车体展开并使用时,折叠组件290与支撑梁150连接部位受载不易变形损坏,有利于延长自行车10的使用寿命。
35.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自行车10,在支撑梁150上设置第一抵接位和第二抵接位,并在折叠组件290上对应设置与第一抵接位抵接配合的第一限位件291以及与第二抵接位抵接配合的第二限位件292,在自行车10的车体展开时,第一车架单元100与第二车架单元200通过两个配合点连接,即增加了第一车架单元100与第二车架单元200的连接点位,提升了二者的连接强度以及自行车10车体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自行车10骑行的安全性,车体不易松散晃动而失效,有利于延长自行车10的使用寿命。
3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